学术投稿

平衡膳食与运动干预单纯性肥胖初中生效果评价

邢良美;林祥田;王文军;张超;孙成凯;冯伟军;赵洁;王晓青;朱丽

关键词:饮食习惯, 肥胖症, 运动, 干预性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平衡膳食与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初中生身体的影响,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2所中学肥胖初中生48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极限有氧运动组、平衡膳食组、平衡膳食加极限有氧运动组4组.测试体质量指数(BMI)、血液部分指标、皮脂厚度、围度.结果 干预后,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与对照组在BMI(27.82±2.52,30.68±2.56) kg/m2、腰围(90.38±9.22,101.38±5.58)cm、上臂围(29.54± 2.39,31.70±5.2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优于其他两组;极限有氧运动组三酰甘油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且优于其他两组(P值均<0.01).结论 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肥胖中学生BMI、皮脂厚度、围度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极限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三酰甘油含量.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宁市2004-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宁市2004-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2年西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04-2012年西宁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事件性质以传染病为主;报告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区;发生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状,9-12月份峰值明显高于4-6月峰值;县乡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高于市中小学.结论 学校是当前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督促学校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制度以及建立学校早期传染病预警机制是今后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辽宁省小学生家长突发事件认知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

    目的 调查辽宁省小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为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突发事件调查问卷,对从辽宁省沈阳、大连、锦州、营口、辽阳、铁岭6个城市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3 13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家长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24.5%,认为突发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长比例为73.7%,对突发事件表示重视的家长占90.1%;母亲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父亲(P=0.00);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P=0.00);家庭收入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P<0.05);家长对突发事件的人为事故、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6.5%,30.3%,31.3%,54.1%,54.7%;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应对策略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不同居住地的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应对策略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父亲对孩子的安全重视程度高于母亲(P=0.00).结论 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及安全知识知晓率亟待提高.学校应通过加强对家长的安全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应急避险能力.

    作者:翟燕雪;刘堃;陈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肥胖认知和减肥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肥胖认知和减肥行为现状,为改善大学生健康情况、纠正不合理减肥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五年级不同专业学生8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0名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3%和0.7%.在肥胖认知现状上,男生自评体型正确率为71.5%,高于女生(62.2%);医学生自评体型正确率为69.1%,高于非医学生(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594,12.802,P值均<0.05).在减肥行为现状中,21.8%的学生曾经减肥,10.1%的学生正在减肥,女生对减肥行为的积极性高于男生(P值均<0.05).对现有盲目减肥行为的被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自评体型、家庭居住地与现有盲目减肥行为之间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盲目减肥行为较为严重,尤其是女性及非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身体型,选择合理的减肥行为.

    作者:王小雅;祁巧茹;卢晓翠;孙素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性行为特点及筛选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干预大学生高危性行为及其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影响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高危性行为的特点,以年级分层,抽取北京市10所高校的1 783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验证,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29.1%.性行为报告者中基本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报告率为30.83%.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既往有性经历、行为意向强、高风险行为态度、高风险知觉行为控制是该人群发生性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B值分别为-0.638,3.677,0.638,0.598,0.243,P值均<0.05).结论 应通过针对性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相关因素的干预,形成良好的行为意向,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效果.

    作者:谢兴伟;康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四季青学区二~五年级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膳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学区8所小学7~13岁的二~五年级1 4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3d的24h回顾性膳食问卷调查.结果 11~13岁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占推荐值的87.6%和88.8%,女生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值的87.2%;其余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基本达到推荐值水平.膳食能量来源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为40.8%,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而脂肪供能比例为45.6%,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各年龄组营养素平均每日摄入量除了铁、维生素E达到推荐值外,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平均每日摄入量均小于推荐值,分别占推荐值的38.8% ~61.3%,67.6% ~ 90.0%,51.1%~92.5%,10.2%~18.5%.一日三餐早餐、午餐、晚餐的供能比例分别为26.2%,34.8%,29.8%,基本合理.结论 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相关营养教育,保证学校营养午餐的质量,并加强与家长联系,改善学生在家中膳食营养.

    作者:韦冬梅;李珊珊;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体质量指数与颈动脉血流频谱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与儿童颈动脉的血流变化及其相关性,为儿童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整群抽样法选取海淀区2所中小学2007-2009年跟踪调查的90名9~15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BMI.按照中国学龄儿童WGOC[1]标准,分为正常体重儿童10名,超重儿童37名,肥胖儿童43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儿童颈动脉速度及阻力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及分析BMI与儿童颈动脉血流频谱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体重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与超重、肥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03,0.980,0.603,0.109,0.426,0.486,P值均>0.05);BMI<24 kg/m2与BMI ≥ 24 kg/m2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BMI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254,P<0.05).结论 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对预防成年期动脉粥样感化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邬盛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饮食运动行为习惯,为学生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全体学生(共967名)的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开展调查.结果 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总体较好,对高能量食物的认知、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生理危害等内容均有较高知晓率.对冰淇凌、含糖饮料也是高能量食物知识知晓率仅为64.28%和69.73%,吃饭速度过快也会导致肥胖的知晓率仅为62.10%;对于不吃早饭的危害认识不够,6个知识点中知晓率高一项仅为80.80%;仅有23.00%的学生知道正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学生日常饮食行为中,85.80%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每天喝牛奶、吃水果的学生较少(分别为63.03%,60.29%),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72.70%.学生运动情况普遍较差,每天参加1h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34.41%.结论 学生整体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有很大的不足,学校健康教育还需进一步开展,体育锻炼推广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段佳丽;耳玉亮;刘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内容探讨

    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是人第二性征发育黄金时期,心理及生理均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文化影响大的社会群体[1].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相对贫乏,且对性健康知识渴望又十分强烈[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前青少年性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缺陷[3].

    作者:李广裕;兰海燕;梁季鸿;黄存超;张成梅;甘美舍;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2009-2013年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2013年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卫生状况,为实现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北京市教委注册的所有1 700余所中小学校,按照相关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和黑板面平均照度的卫生学监测.结果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达到435.9lx,较2009年的336.7 lx有所提高.课桌面照度合格率达到88.4%,较2009年提高了35.0百分点(x2=578.878,P<0.01).黑板面平均照度达到572.7 lx,较2009年的329.1 lx明显提高.黑板面照度合格率达到76.4%,较2009年提高了58.6百分点(x2=1 527.710,P<0.01).结论 2012年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程使学校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平均照度与合格率均明显提高.

    作者:吕若然;段佳丽;郭欣;高维;滕立新;孙颖;王观;赵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蚌埠市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高校蚌埠医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2 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检出率分别为12.8%和1.8%,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264,P<0.01).医学生在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检出率分别27.5%,4.3%,49.2%,而非医学生相应为6.0%,1.7%,42.7%;医学生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慢性病、安全与急救及基本医疗5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检出率分别为60.1%,8.5%,3.1%,32.9%,21.8%,而非医学生相应为56.0%,2.3%,0.7%,19.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主要受到年级(OR=11.54,95%CI=7.11~18.74)、生源地(OR=1.44,95%CI=1.15 ~ 2.69)及讲座次数(OR=1.44,95%CI=1.20~ 1.72)影响.结论 医学类院校在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应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非医学类高校应增加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或讲座,努力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

    作者:张敏;黄月;刘美君;唐红浩;吴学森;刘华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地区6所高校抽取的1 1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对影响大学生抑郁及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有398名大学生存在抑郁状况,占33.56%;307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占25.89%.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状况、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以及专业满意度可直接影响自杀意念,路径系数分别为0.280,-0.105,0.194,-0.102;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宗教信仰、家庭和睦状况、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满意度可通过影响抑郁状况而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结论 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比例较高.高校应加强自杀预警和干预体系,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和红;杨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共2 66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因素影响.结果 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7.4%,早餐营养充足的占11.3%;经常吃零食、挑偏食、经常吃水果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等饮食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5.3%,75.0%,73.1%,3.9%.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其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家长食物选择倾向有关(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和学生饮食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作者:冯月明;梁新新;朱文丽;李艾军;李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调查

    贫血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在学龄前儿童中贫血现象尤其多见.贫血的种类很多,其中全球缺铁性贫血高达11亿[1],原因见于营养知识欠缺、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有地区性原因及多种身体疾病引起等其它因素.贫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贫血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对其生长发育、智力等均有明显影响.而在托幼园所通过较大人群范围的普查体检,可以发现许多引发贫血原因的共同点,也便于实施群防群治,以期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的目的.为了解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人口质量,笔者对4 520名3~7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福祥;程蓓蕾;谢莉;谢芹阳;梁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拟问卷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城区1 642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36.4%,总忽视度为(43.32±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年龄小(OR=1.149,95%CI=1.032~ 1.279)、儿童性格内向(OR=1.846,95%CI=1.240~2.747)、父亲性格内向(OR=2.207,95%CI=1.403~ 3.473)、母亲性格内向(OR=1.907,95%CI=1.147~3.168)、家庭成员关系冷淡(OR=1.926,95%CI=1.376~2.696)、教育态度不一致(OR=1.487,95%CI=1.166~ 1.897)、长期寄养(OR=1.667,95%CI=1.031 ~ 2.696)是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儿童性格、父母性格、家庭类型、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成员关系、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及儿童长期寄养(P值均<0.05).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涉及儿童、父母和家庭因素.

    作者:崔立华;李林泉;庞淑兰;薛玲;杜文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福州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态度、行为,为开展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福州市大学城6所高校按不同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抽取3 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福州市大学生牙龈炎患病率为73.3%,口腔溃疡患病率为49.2%,龋齿率为39.1%;每天刷牙≥2次者占80.0%,知晓正确刷牙方法者占43.8%;从未有洁牙史和从未定期做口腔保健检查的分别为76.1%和41.1%%;在患口腔疾病时,43.2%的学生选择忍着而未做任何处理,44.6%的学生从未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年级、每天刷牙次数是大学生牙龈炎的影响因素.专业和年级存在相乘交互作用,调整OR值为1.458(95%CI=1.241~1.712).结论 福州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健康知识较为薄弱,口腔保健行为较差.亟需加强非医学低年级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陈法;何保昌;刘梦研;张旭;李扬帆;陈亨贵;张杨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蒙古族7~18岁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蒙古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为探讨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通辽市7~18岁蒙古族6 607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 m跑、800 m跑等19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蒙古族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特征根λ>1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67.312%,被确定为重要主成分,建立主成分函数表达式.19个生长发育指标可以用形态发育因子、体脂含量肥胖因子、功能状况因子和体育素质因子4个主成分来概括.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合理地综合评价蒙古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丽丽;赵宏林;佟伟军;布仁巴图;刘永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锡市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无锡市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无锡市2 467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吸烟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自报有尝试吸烟行为的比例为5.11%,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006,10.507,P值均<0.05).126名尝试吸烟的学生中,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27.78%)和14~ 15岁(20.63%),第一次尝试吸烟的场所主要在自己家里(61.86%)和社交场所(18.64%),第一支烟的来源主要为父母给的(44.07%)、自己偷偷拿的(27.73%)和校外朋友给的(22.03%).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2.90,95%CI=1.88~4.46)、高年级(初中OR=3.80,95%CI=1.86~7.76;高中OR=10.84,95%CI=5.21 ~22.57;高职OR=13.44,95%CI=6.28 ~ 28.77)、父亲和(或)母亲吸烟(OR=1.52,95%CI=1.01~2.30)、校园内有人吸烟(OR=2.46,95%CI=1.50~4.04)、曾经买过烟(OR=13.71,95%CI=6.50~28.93)和不知晓吸烟危害(OR=2.87,95%CI=1.18~7.00).结论 青少年缺乏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吸烟文化和宽松的吸烟环境是促成学生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向青少年普及烟草危害,还应教育家长减少孩子接触烟草的机会,落实学校无烟政策.

    作者:马文娟;黄晓红;陈再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国小学男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入学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中国男性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入学年龄的相关性,为探讨ADHD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基金“我国学龄儿童主要慢性病干预模式及适宜技术研究”中的男性小学生12 73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量表分析提前入学和适龄入学男童在ADHD问题上的差异.结果 提前入学男童比适龄入学男童ADHD得分更高(t=-2.373,P=0.018),进一步将该量表分为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因子,发现提前入学男童的注意缺陷得分高于适龄入学男童(t=-2.610,P=0.009),多动和冲动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提前入学男童在五、六年级时ADHD得分高于适龄入学者,一~四年级ADHD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童提前入学可能是ADHD的危险因素.应严格限制入学年龄,并对提前入学的儿童给予更多关注,减少ADHD症状的发生.

    作者:高欣;翟屹;李伟荣;叶鹏鹏;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元分析

    目的 探索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及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运用元分析技术对90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效应值、置信区间、失效安全系数等统计处理.结果 情绪耗竭效应估计值为(2.45±0.08),效应检验:Z=30.63,P<0.01,95% CI=2.60~2.29,失效安全系数为50 989.去个性化效应估计值为(1.99±0.70),效应检验:Z=30.44,P<0.01,95%CI=2.11~1.86,失效安全系数为27 684.低效能感效应估计值为(2.49±0.11),效应检验:Z=23.53,P<0.01,95%CI=2.70~ 2.28,失效安全系数为46 497.地域、高校层次、出版年代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刊物类型与去个性化呈正相关,样本量与情绪耗竭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属于中等程度的倦怠,应提升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质和量.

    作者:李昌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父亲缺位对女童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影响

    目前,全球女性青春期发育呈提前趋势.19世纪,德国女童在近60年中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了约3岁[1].我国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亦表现出提前的情况,以我国汉族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例,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女童月经初潮年龄由13.46岁提前至12.73岁,2005年达到12.64岁,2010年提前到12.35岁[2].

    作者:王菁;刘爱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