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燕雪;刘堃;陈卓
贫血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在学龄前儿童中贫血现象尤其多见.贫血的种类很多,其中全球缺铁性贫血高达11亿[1],原因见于营养知识欠缺、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有地区性原因及多种身体疾病引起等其它因素.贫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贫血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对其生长发育、智力等均有明显影响.而在托幼园所通过较大人群范围的普查体检,可以发现许多引发贫血原因的共同点,也便于实施群防群治,以期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的目的.为了解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人口质量,笔者对4 520名3~7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福祥;程蓓蕾;谢莉;谢芹阳;梁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拟问卷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城区1 642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36.4%,总忽视度为(43.32±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年龄小(OR=1.149,95%CI=1.032~ 1.279)、儿童性格内向(OR=1.846,95%CI=1.240~2.747)、父亲性格内向(OR=2.207,95%CI=1.403~ 3.473)、母亲性格内向(OR=1.907,95%CI=1.147~3.168)、家庭成员关系冷淡(OR=1.926,95%CI=1.376~2.696)、教育态度不一致(OR=1.487,95%CI=1.166~ 1.897)、长期寄养(OR=1.667,95%CI=1.031 ~ 2.696)是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儿童性格、父母性格、家庭类型、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成员关系、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及儿童长期寄养(P值均<0.05).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涉及儿童、父母和家庭因素.
作者:崔立华;李林泉;庞淑兰;薛玲;杜文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CA)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虐待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对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5 3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儿童虐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5 273名儿童曾遭受家人虐待,报告率达97.8%.言语侮辱、经济控制、用刀棒等伤人、忽视、隔离、拳打脚踢、抓咬打耳光等、性侵犯虐待的报告率分别为74.0%,64.4%,52.6%,44.4%,37.3%,26.3%,26.3%和5.1%.8种类型的虐待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 821.953,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兄弟姐妹多、精神质个性明显、父亲酗酒是儿童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作者:漆光紫;陈施;邬振先;廖维芳;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网络直报10 a来湖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湖北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湖北省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一般级别以上学校突发事件717起,无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较大级别事件6起(0.84%),一般级别事件711起(99.16%).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共620起,占86.47%,病种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为主,占突发事件总起数的72.24%;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共62起,占8.65%.肠道传染病以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为主,占68.25%.每年3-6月和9-12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发生事件起数分别占全年报告事件总起数的56.90%和36.40%.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占60.25%.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以农村小学居多,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作者:黄淑琼;张鹏;洪希成;钟晨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因素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妊娠期与围生期相关因素对儿童血压的长期影响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无锡市1993-1995年建立的出生队列于儿童期进行随访,并对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随访到2 256名年龄在10~13岁的儿童.正常出生体重组儿童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为(100.40± 10.58)、(65.45±8.95)mm-Hg;高出生体重儿童的SBP和DBP分别为(99.81±9.96)、(65.02±8.65)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0,1.33,P值均>0.05).调整性别、儿童期年龄、儿童期体质量指数(BMI)和生活行为因素,将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时职业为“其他”儿童的儿童期收缩压较低;在正常出生体重组,非第1胎儿童的收缩压较高,儿童收缩压随着出生时身长的增加而增加,母亲产时有妊高症儿童的收缩压较高,且血压升高的风险增加(OR=3.13,95%CI=1.33~ 7.32);在高出生体重组,母亲产时有妊高症儿童的血压较高,血压升高风险也增加(OR=2.96,95%CI=1.44~6.08).结论 母亲产时妊高症是儿童期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控制孕妇妊娠期血压升高或妊高症的发生.
作者:李玉艳;武俊青;戎芬;任静朝;赵瑞;周颖;高尔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保山市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和消除碘缺乏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保山市施甸、腾冲、龙陵、昌宁县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20名8~10岁学龄儿童的随意尿样;另在保山市隆阳区水碘<150 μg/L的乡镇,随机抽取1所行政村小学的12名8~ 10岁学龄儿童的随意尿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水平.结果 调查的8~ 10岁学龄儿童总体尿碘中位数为319.59 μg/L;尿碘低于50 μg/L的构成比为2.18% (9/412),50 ~< 100 μg/L为1.94% (8/412),100~ <200 μg/L为12.38%(51/412),200~< 300 μg/L为28.64%(118/412),≥300 μg/L为54.85% (226/412).不同县(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9,P=0.049),不同年龄组、性别学龄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32,8.17,P值均>0.05).结论 保山市8~ 10岁学龄儿童尿碘含量达到我国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仍然存在部分儿童碘摄入过量或不足的情况,需关注和预防碘盐摄入过量和不足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
作者:李艳萍;郑维斌;黄东升;赵明;马云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抽取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县和开县3 225名一~六年级在校小学生于2013年10-12月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检查.结果 受检学生超重率为11.8%,肥胖率为8.4%;高血压初筛检出率为6.1%,确诊率为2.1%.人均GDP水平高的渝中区小学生超重(19.2%)、肥胖率(15.3%)、高血压(3.5%)确诊率均高于人均GDP水平低的荣昌县和开县(7.4%,3.9%,1.5%),城区小学生超重(14.3%)、肥胖率(10.5%)均高于农村小学生(9.3%,6.2%),男生超重(13.6%)、肥胖率(10.8%)均高于女生(10.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压确诊率的城乡(2.1%,2.0%)、性别(2.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超重者(3.4%)、肥胖者(11.8%)高血压确诊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培养和引导儿童形成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技能,从儿童期着手预防或延迟慢性病发生,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
作者:张春华;唐晓君;丁贤彬;毛德强;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南通市大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南通市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南通市选取9所学校1 92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市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30.30%,男生喝碳酸饮料(28.34%)、不吃早餐报告率(39.60%)比女生多(15.95%,28.69%),女生偏食报告率(38.44%)比男生多(29.45%),大学生喝碳酸饮料、不吃早餐、偏食报告率高于其他学校类型(P值均<0.01).日常活动锻炼报告率为22.03%,男生报告率比女生高,大学生报告率(11.52%)低.吸烟报告率为15.60%,饮酒报告率为49.51%,男生报告率比女生高,大学生是吸烟饮酒的主体.伤害行为报告率为46.29%,男生报告率比女生高,中小学生是伤害行为发生的主体.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相关知识教育报告率为46.22%,男生报告率高于女生,大学报告率高于其他学校类型(P值均<0.01).结论 南通市大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健康干预措施.
作者:张敏;朱晓阳;丁玲;唐大伟;蒋群;魏晶;李玉斌;刘淑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南宁市青秀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状况,为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机制与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小学3 061名6~ 14岁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9%,男生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975,6.454,6.760,7.393,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父亲经常打骂孩子、母亲偶尔或经常责骂孩子、父母关系不和睦以及经常吃零食是儿童多动行为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南宁青秀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影响多动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家庭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应引起充分重视.
作者:梁友芳;农清清;韦宏旷;何灏渝;冯天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综合评价蒙古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为探讨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通辽市7~18岁蒙古族6 607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 m跑、800 m跑等19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蒙古族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特征根λ>1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67.312%,被确定为重要主成分,建立主成分函数表达式.19个生长发育指标可以用形态发育因子、体脂含量肥胖因子、功能状况因子和体育素质因子4个主成分来概括.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合理地综合评价蒙古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丽丽;赵宏林;佟伟军;布仁巴图;刘永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膳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学区8所小学7~13岁的二~五年级1 4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3d的24h回顾性膳食问卷调查.结果 11~13岁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占推荐值的87.6%和88.8%,女生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值的87.2%;其余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基本达到推荐值水平.膳食能量来源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为40.8%,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而脂肪供能比例为45.6%,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各年龄组营养素平均每日摄入量除了铁、维生素E达到推荐值外,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平均每日摄入量均小于推荐值,分别占推荐值的38.8% ~61.3%,67.6% ~ 90.0%,51.1%~92.5%,10.2%~18.5%.一日三餐早餐、午餐、晚餐的供能比例分别为26.2%,34.8%,29.8%,基本合理.结论 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相关营养教育,保证学校营养午餐的质量,并加强与家长联系,改善学生在家中膳食营养.
作者:韦冬梅;李珊珊;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及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运用元分析技术对90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效应值、置信区间、失效安全系数等统计处理.结果 情绪耗竭效应估计值为(2.45±0.08),效应检验:Z=30.63,P<0.01,95% CI=2.60~2.29,失效安全系数为50 989.去个性化效应估计值为(1.99±0.70),效应检验:Z=30.44,P<0.01,95%CI=2.11~1.86,失效安全系数为27 684.低效能感效应估计值为(2.49±0.11),效应检验:Z=23.53,P<0.01,95%CI=2.70~ 2.28,失效安全系数为46 497.地域、高校层次、出版年代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刊物类型与去个性化呈正相关,样本量与情绪耗竭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属于中等程度的倦怠,应提升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质和量.
作者:李昌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甘肃省皋兰、康乐、静宁、会宁和甘谷县小学四~六年级留守儿童共839名,对其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对营养知识了解较少.性别、年级、是否寄宿、学习成绩是学生营养知识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男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高于女生,年级越高者的营养知识得分越高,寄宿的留守儿童对营养知识的了解高于非寄宿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了解的营养知识相对较多(P值均<0.05).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是教师(52.1%)、家长(37.7%)和电视(34.9%).留守儿童营养态度积极,82.2%的儿童表示有必要学习营养知识.36.3%的留守儿童不按时吃早餐,33.4%晚餐容易暴饮暴食,每天都吃奶制品和水果的儿童分别有63.3%,62.7%.结论 留守儿童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但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为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作者:岳莉;李佳樾;何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2013年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卫生状况,为实现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北京市教委注册的所有1 700余所中小学校,按照相关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和黑板面平均照度的卫生学监测.结果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达到435.9lx,较2009年的336.7 lx有所提高.课桌面照度合格率达到88.4%,较2009年提高了35.0百分点(x2=578.878,P<0.01).黑板面平均照度达到572.7 lx,较2009年的329.1 lx明显提高.黑板面照度合格率达到76.4%,较2009年提高了58.6百分点(x2=1 527.710,P<0.01).结论 2012年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程使学校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平均照度与合格率均明显提高.
作者:吕若然;段佳丽;郭欣;高维;滕立新;孙颖;王观;赵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采用整群抽样、自愿参加的贵州10所高校的49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孤独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47,-0.46,-0.27,P值均<0.01).朋友支持、其他支持、逆境信念负向预测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β值分别为-0.28,-0.22,-0.09,P值均<0.05),累积解释总变异量的25.50%.逆境信念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分别为8.70%,8.94%.结论 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能有效降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
作者:谢其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共2 66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因素影响.结果 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7.4%,早餐营养充足的占11.3%;经常吃零食、挑偏食、经常吃水果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等饮食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5.3%,75.0%,73.1%,3.9%.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其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家长食物选择倾向有关(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和学生饮食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作者:冯月明;梁新新;朱文丽;李艾军;李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中国男性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入学年龄的相关性,为探讨ADHD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基金“我国学龄儿童主要慢性病干预模式及适宜技术研究”中的男性小学生12 73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量表分析提前入学和适龄入学男童在ADHD问题上的差异.结果 提前入学男童比适龄入学男童ADHD得分更高(t=-2.373,P=0.018),进一步将该量表分为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因子,发现提前入学男童的注意缺陷得分高于适龄入学男童(t=-2.610,P=0.009),多动和冲动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提前入学男童在五、六年级时ADHD得分高于适龄入学者,一~四年级ADHD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童提前入学可能是ADHD的危险因素.应严格限制入学年龄,并对提前入学的儿童给予更多关注,减少ADHD症状的发生.
作者:高欣;翟屹;李伟荣;叶鹏鹏;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与儿童颈动脉的血流变化及其相关性,为儿童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整群抽样法选取海淀区2所中小学2007-2009年跟踪调查的90名9~15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BMI.按照中国学龄儿童WGOC[1]标准,分为正常体重儿童10名,超重儿童37名,肥胖儿童43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儿童颈动脉速度及阻力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及分析BMI与儿童颈动脉血流频谱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体重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与超重、肥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03,0.980,0.603,0.109,0.426,0.486,P值均>0.05);BMI<24 kg/m2与BMI ≥ 24 kg/m2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BMI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254,P<0.05).结论 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对预防成年期动脉粥样感化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邬盛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平衡膳食与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初中生身体的影响,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2所中学肥胖初中生48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极限有氧运动组、平衡膳食组、平衡膳食加极限有氧运动组4组.测试体质量指数(BMI)、血液部分指标、皮脂厚度、围度.结果 干预后,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与对照组在BMI(27.82±2.52,30.68±2.56) kg/m2、腰围(90.38±9.22,101.38±5.58)cm、上臂围(29.54± 2.39,31.70±5.2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优于其他两组;极限有氧运动组三酰甘油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且优于其他两组(P值均<0.01).结论 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肥胖中学生BMI、皮脂厚度、围度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极限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三酰甘油含量.
作者:邢良美;林祥田;王文军;张超;孙成凯;冯伟军;赵洁;王晓青;朱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