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沈阳于洪区中学生睡眠问题与伤害的相关性分析

崔丽巍;张海柱;万宇辉;陈静;陶芳标

关键词:睡眠障碍, 创伤和损伤,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睡眠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中学生伤害发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于洪区3 477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伤害、睡眠问题等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中学生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利用t检验比较有无伤害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的差异,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及各因子对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6%,男生(16.6%)低于女生(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6,P>0.05).中学生过去1 a伤害的报告率为30.2%,男生报告率(34.3%)高于女生(26.8%),初中生(36.2%)高于高中生(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96,48.39,P值均<0.01).伤害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高于无伤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睡眠问题较高组发生伤害的风险增加(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会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积极改善中学生睡眠状况对伤害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四季青学区二~五年级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膳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学区8所小学7~13岁的二~五年级1 4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3d的24h回顾性膳食问卷调查.结果 11~13岁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占推荐值的87.6%和88.8%,女生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值的87.2%;其余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基本达到推荐值水平.膳食能量来源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为40.8%,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而脂肪供能比例为45.6%,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各年龄组营养素平均每日摄入量除了铁、维生素E达到推荐值外,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平均每日摄入量均小于推荐值,分别占推荐值的38.8% ~61.3%,67.6% ~ 90.0%,51.1%~92.5%,10.2%~18.5%.一日三餐早餐、午餐、晚餐的供能比例分别为26.2%,34.8%,29.8%,基本合理.结论 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相关营养教育,保证学校营养午餐的质量,并加强与家长联系,改善学生在家中膳食营养.

    作者:韦冬梅;李珊珊;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学校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

    近年来,学校结核病聚集性发病屡有发生[1-3].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密度大、相互接触密切、学习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容易感染和传播肺结核.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之一,也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监测人群[4].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存在结核感染和发病的风险,因此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及时筛查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5].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对广东省珠海市3所学校不同年级的3名涂阳肺结核学生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赖燕芬;杨林;彭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流行现状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抽取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县和开县3 225名一~六年级在校小学生于2013年10-12月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检查.结果 受检学生超重率为11.8%,肥胖率为8.4%;高血压初筛检出率为6.1%,确诊率为2.1%.人均GDP水平高的渝中区小学生超重(19.2%)、肥胖率(15.3%)、高血压(3.5%)确诊率均高于人均GDP水平低的荣昌县和开县(7.4%,3.9%,1.5%),城区小学生超重(14.3%)、肥胖率(10.5%)均高于农村小学生(9.3%,6.2%),男生超重(13.6%)、肥胖率(10.8%)均高于女生(10.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压确诊率的城乡(2.1%,2.0%)、性别(2.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超重者(3.4%)、肥胖者(11.8%)高血压确诊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培养和引导儿童形成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技能,从儿童期着手预防或延迟慢性病发生,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

    作者:张春华;唐晓君;丁贤彬;毛德强;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蚌埠市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高校蚌埠医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2 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检出率分别为12.8%和1.8%,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264,P<0.01).医学生在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检出率分别27.5%,4.3%,49.2%,而非医学生相应为6.0%,1.7%,42.7%;医学生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慢性病、安全与急救及基本医疗5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检出率分别为60.1%,8.5%,3.1%,32.9%,21.8%,而非医学生相应为56.0%,2.3%,0.7%,19.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主要受到年级(OR=11.54,95%CI=7.11~18.74)、生源地(OR=1.44,95%CI=1.15 ~ 2.69)及讲座次数(OR=1.44,95%CI=1.20~ 1.72)影响.结论 医学类院校在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应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非医学类高校应增加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或讲座,努力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

    作者:张敏;黄月;刘美君;唐红浩;吴学森;刘华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因素对儿童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因素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妊娠期与围生期相关因素对儿童血压的长期影响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无锡市1993-1995年建立的出生队列于儿童期进行随访,并对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随访到2 256名年龄在10~13岁的儿童.正常出生体重组儿童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为(100.40± 10.58)、(65.45±8.95)mm-Hg;高出生体重儿童的SBP和DBP分别为(99.81±9.96)、(65.02±8.65)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0,1.33,P值均>0.05).调整性别、儿童期年龄、儿童期体质量指数(BMI)和生活行为因素,将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时职业为“其他”儿童的儿童期收缩压较低;在正常出生体重组,非第1胎儿童的收缩压较高,儿童收缩压随着出生时身长的增加而增加,母亲产时有妊高症儿童的收缩压较高,且血压升高的风险增加(OR=3.13,95%CI=1.33~ 7.32);在高出生体重组,母亲产时有妊高症儿童的血压较高,血压升高风险也增加(OR=2.96,95%CI=1.44~6.08).结论 母亲产时妊高症是儿童期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控制孕妇妊娠期血压升高或妊高症的发生.

    作者:李玉艳;武俊青;戎芬;任静朝;赵瑞;周颖;高尔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国小学男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入学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中国男性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入学年龄的相关性,为探讨ADHD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基金“我国学龄儿童主要慢性病干预模式及适宜技术研究”中的男性小学生12 73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量表分析提前入学和适龄入学男童在ADHD问题上的差异.结果 提前入学男童比适龄入学男童ADHD得分更高(t=-2.373,P=0.018),进一步将该量表分为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因子,发现提前入学男童的注意缺陷得分高于适龄入学男童(t=-2.610,P=0.009),多动和冲动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提前入学男童在五、六年级时ADHD得分高于适龄入学者,一~四年级ADHD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童提前入学可能是ADHD的危险因素.应严格限制入学年龄,并对提前入学的儿童给予更多关注,减少ADHD症状的发生.

    作者:高欣;翟屹;李伟荣;叶鹏鹏;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视力现况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视力情况,为完善学龄流动儿童视力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6所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共2 970名学生开展视力检查.对714名初查中疑似视力不良的学生开展复查,其中461名学生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散瞳验光.结果 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2.5%,散瞳率为64.6%,复查近视率为40.6%.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裸眼视力与球镜度数逐步降低,眼轴逐渐增加.无论是否散瞳,学生近视程度与年级增长有明显的伴随趋势.结论 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加.学校需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并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眼防保健部门应加大对于散瞳验光技术的开发以及对广大学生家长的正确引导,学校动员学生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儿童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

    作者:曹斌;张一飞;刘成军;陆燕英;季珮;朱伟红;章小花;冯学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蒙古族7~18岁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蒙古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为探讨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通辽市7~18岁蒙古族6 607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 m跑、800 m跑等19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蒙古族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特征根λ>1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67.312%,被确定为重要主成分,建立主成分函数表达式.19个生长发育指标可以用形态发育因子、体脂含量肥胖因子、功能状况因子和体育素质因子4个主成分来概括.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合理地综合评价蒙古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丽丽;赵宏林;佟伟军;布仁巴图;刘永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廊坊市寄宿制中小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效果评估

    学校卫生监督包括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教学环境卫生、学生生活环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等,同时又涉及到学校医务(保健)室及卫技人员配备等内容[1].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学校卫生管理、校园卫生环境和设施设备对学生健康影响较普通学校更大.为加强学校卫生综合监督工作力度,降低寄宿制中小学校卫生安全风险,2011年廊坊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寄宿制中小学校卫生综合评价管理试点工作.

    作者:李文兰;许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肥胖认知和减肥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肥胖认知和减肥行为现状,为改善大学生健康情况、纠正不合理减肥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五年级不同专业学生8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0名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3%和0.7%.在肥胖认知现状上,男生自评体型正确率为71.5%,高于女生(62.2%);医学生自评体型正确率为69.1%,高于非医学生(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594,12.802,P值均<0.05).在减肥行为现状中,21.8%的学生曾经减肥,10.1%的学生正在减肥,女生对减肥行为的积极性高于男生(P值均<0.05).对现有盲目减肥行为的被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自评体型、家庭居住地与现有盲目减肥行为之间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盲目减肥行为较为严重,尤其是女性及非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身体型,选择合理的减肥行为.

    作者:王小雅;祁巧茹;卢晓翠;孙素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上海市某区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视力不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虹口区6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共1 618名,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儿童眼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家长卷)”的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视力等级的学生“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行为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29,5.486,P值均<0.05);不同视力等级的学生,在双休日视屏时间,平均每日屈光时间、读写时间及视屏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37,3.084,2.970,2.651,P值均<0.05),视力等级越差,视近时间越短;视力正常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高于视力不良学生,但不同视力等级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睡眠时间上,各视力等级学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行为干预,可以以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为重点,应首先注重增加间歇休息习惯养成教育,注意改善学生用眼行为,增加户外活动.

    作者:亓德云;谭晖;林可;付泽建;李香亭;司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体质量指数与颈动脉血流频谱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与儿童颈动脉的血流变化及其相关性,为儿童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整群抽样法选取海淀区2所中小学2007-2009年跟踪调查的90名9~15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BMI.按照中国学龄儿童WGOC[1]标准,分为正常体重儿童10名,超重儿童37名,肥胖儿童43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儿童颈动脉速度及阻力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及分析BMI与儿童颈动脉血流频谱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体重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与超重、肥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03,0.980,0.603,0.109,0.426,0.486,P值均>0.05);BMI<24 kg/m2与BMI ≥ 24 kg/m2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BMI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254,P<0.05).结论 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对预防成年期动脉粥样感化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邬盛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辽宁省小学生家长突发事件认知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

    目的 调查辽宁省小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为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突发事件调查问卷,对从辽宁省沈阳、大连、锦州、营口、辽阳、铁岭6个城市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3 13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家长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24.5%,认为突发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长比例为73.7%,对突发事件表示重视的家长占90.1%;母亲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父亲(P=0.00);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P=0.00);家庭收入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P<0.05);家长对突发事件的人为事故、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6.5%,30.3%,31.3%,54.1%,54.7%;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应对策略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不同居住地的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应对策略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父亲对孩子的安全重视程度高于母亲(P=0.00).结论 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及安全知识知晓率亟待提高.学校应通过加强对家长的安全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应急避险能力.

    作者:翟燕雪;刘堃;陈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学生闲暇生活影响因素逐步判别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锡市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无锡市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无锡市2 467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吸烟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自报有尝试吸烟行为的比例为5.11%,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006,10.507,P值均<0.05).126名尝试吸烟的学生中,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27.78%)和14~ 15岁(20.63%),第一次尝试吸烟的场所主要在自己家里(61.86%)和社交场所(18.64%),第一支烟的来源主要为父母给的(44.07%)、自己偷偷拿的(27.73%)和校外朋友给的(22.03%).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2.90,95%CI=1.88~4.46)、高年级(初中OR=3.80,95%CI=1.86~7.76;高中OR=10.84,95%CI=5.21 ~22.57;高职OR=13.44,95%CI=6.28 ~ 28.77)、父亲和(或)母亲吸烟(OR=1.52,95%CI=1.01~2.30)、校园内有人吸烟(OR=2.46,95%CI=1.50~4.04)、曾经买过烟(OR=13.71,95%CI=6.50~28.93)和不知晓吸烟危害(OR=2.87,95%CI=1.18~7.00).结论 青少年缺乏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吸烟文化和宽松的吸烟环境是促成学生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向青少年普及烟草危害,还应教育家长减少孩子接触烟草的机会,落实学校无烟政策.

    作者:马文娟;黄晓红;陈再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澳门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澳门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及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行为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所记录的学校及学生人数,选取澳门7所幼儿园1 229名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澳门3~6岁学龄前儿童进餐规律较好,能定时、定点、定量吃饭者占71.4%;70%以上的儿童能保证每日都进食水果蔬菜,但有47.3%的儿童会挑食偏食;超过70%的儿童喜欢吃零食,主要为糖果(69.8%),味道好是孩子喜爱零食、含糖饮料和西式快餐的主要原因(63.7%).88.3%的家长常在吃饭时对孩子进行饮食教育,92.8%的家长会引导孩子均衡饮食,91.5%的家长会赞赏孩子的良好饮食行为,但56.0%的家长会强迫孩子进食.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偏食挑食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强迫进食是导致孩子偏食挑食的主要家庭因素(B=0.78,P=0.00);当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为父母(F=3.8,P<0.05)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F=3.1,P<0.05)时,孩子的挑食偏食行为就越少.结论 父母应承担起照顾儿童日常饮食的责任,以身作则并以鼓励而非强迫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饮食,减少幼童的偏食挑食行为.

    作者:陆姣;张彦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平衡膳食与运动干预单纯性肥胖初中生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平衡膳食与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初中生身体的影响,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2所中学肥胖初中生48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极限有氧运动组、平衡膳食组、平衡膳食加极限有氧运动组4组.测试体质量指数(BMI)、血液部分指标、皮脂厚度、围度.结果 干预后,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与对照组在BMI(27.82±2.52,30.68±2.56) kg/m2、腰围(90.38±9.22,101.38±5.58)cm、上臂围(29.54± 2.39,31.70±5.2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优于其他两组;极限有氧运动组三酰甘油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且优于其他两组(P值均<0.01).结论 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肥胖中学生BMI、皮脂厚度、围度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极限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三酰甘油含量.

    作者:邢良美;林祥田;王文军;张超;孙成凯;冯伟军;赵洁;王晓青;朱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元分析

    目的 探索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及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运用元分析技术对90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效应值、置信区间、失效安全系数等统计处理.结果 情绪耗竭效应估计值为(2.45±0.08),效应检验:Z=30.63,P<0.01,95% CI=2.60~2.29,失效安全系数为50 989.去个性化效应估计值为(1.99±0.70),效应检验:Z=30.44,P<0.01,95%CI=2.11~1.86,失效安全系数为27 684.低效能感效应估计值为(2.49±0.11),效应检验:Z=23.53,P<0.01,95%CI=2.70~ 2.28,失效安全系数为46 497.地域、高校层次、出版年代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刊物类型与去个性化呈正相关,样本量与情绪耗竭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属于中等程度的倦怠,应提升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质和量.

    作者:李昌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发展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人群相对高度聚集,因而学校极易发生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学校卫生的宗旨是保护、促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卫生的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学校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饮食运动行为习惯,为学生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全体学生(共967名)的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开展调查.结果 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总体较好,对高能量食物的认知、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生理危害等内容均有较高知晓率.对冰淇凌、含糖饮料也是高能量食物知识知晓率仅为64.28%和69.73%,吃饭速度过快也会导致肥胖的知晓率仅为62.10%;对于不吃早饭的危害认识不够,6个知识点中知晓率高一项仅为80.80%;仅有23.00%的学生知道正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学生日常饮食行为中,85.80%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每天喝牛奶、吃水果的学生较少(分别为63.03%,60.29%),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72.70%.学生运动情况普遍较差,每天参加1h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34.41%.结论 学生整体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有很大的不足,学校健康教育还需进一步开展,体育锻炼推广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段佳丽;耳玉亮;刘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