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物摄入频率与饮食态度行为

赵学芳;句连云;饶春平;王晓莺;张雪莹

关键词:进食,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学生
摘要:大学生处于脑力和体力旺盛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意识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重大[1].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不吃早餐等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以及食物选择不合理等营养问题日益突出[2].本调查旨在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大学生日常食物摄入频率和饮食态度行为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营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学生闲暇生活影响因素逐步判别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饮食运动行为习惯,为学生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全体学生(共967名)的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开展调查.结果 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总体较好,对高能量食物的认知、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生理危害等内容均有较高知晓率.对冰淇凌、含糖饮料也是高能量食物知识知晓率仅为64.28%和69.73%,吃饭速度过快也会导致肥胖的知晓率仅为62.10%;对于不吃早饭的危害认识不够,6个知识点中知晓率高一项仅为80.80%;仅有23.00%的学生知道正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学生日常饮食行为中,85.80%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每天喝牛奶、吃水果的学生较少(分别为63.03%,60.29%),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72.70%.学生运动情况普遍较差,每天参加1h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34.41%.结论 学生整体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有很大的不足,学校健康教育还需进一步开展,体育锻炼推广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段佳丽;耳玉亮;刘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CA)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虐待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对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5 3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儿童虐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5 273名儿童曾遭受家人虐待,报告率达97.8%.言语侮辱、经济控制、用刀棒等伤人、忽视、隔离、拳打脚踢、抓咬打耳光等、性侵犯虐待的报告率分别为74.0%,64.4%,52.6%,44.4%,37.3%,26.3%,26.3%和5.1%.8种类型的虐待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 821.953,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兄弟姐妹多、精神质个性明显、父亲酗酒是儿童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作者:漆光紫;陈施;邬振先;廖维芳;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童年期慢性应激评定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分析

    目的 编制童年期慢性应激评定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为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筛查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综合采用文献检索、焦点小组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编制该问卷项目池,并在整群抽取的蚌埠市实验小学三~五年级1 786名小学生中进行测试.采用8种统计分析方法如t检验、相关系数、逐步回归等以及专家评议确定问卷终项目,同时对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通过8种项目筛选方法,终形成了童年期同伴欺凌、童年期虐待与忽视、童年期不良生活事件3个大维度,同伴关系欺凌、同伴躯体欺凌、情感与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家庭不良生活事件、学校不良生活事件、个人不良生活事件9个小维度,共60个项目的问卷.问卷重测信度、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分别为0.921,0.946,0.798.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结构与理论构想一致.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按拟合度.结论 童年期慢性应激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更大范围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国云;苏普玉;孙莹;刘阳;陶芳标;郝加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共2 66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因素影响.结果 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7.4%,早餐营养充足的占11.3%;经常吃零食、挑偏食、经常吃水果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等饮食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5.3%,75.0%,73.1%,3.9%.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其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家长食物选择倾向有关(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和学生饮食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作者:冯月明;梁新新;朱文丽;李艾军;李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调查

    贫血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在学龄前儿童中贫血现象尤其多见.贫血的种类很多,其中全球缺铁性贫血高达11亿[1],原因见于营养知识欠缺、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有地区性原因及多种身体疾病引起等其它因素.贫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贫血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对其生长发育、智力等均有明显影响.而在托幼园所通过较大人群范围的普查体检,可以发现许多引发贫血原因的共同点,也便于实施群防群治,以期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的目的.为了解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人口质量,笔者对4 520名3~7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福祥;程蓓蕾;谢莉;谢芹阳;梁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发展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人群相对高度聚集,因而学校极易发生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学校卫生的宗旨是保护、促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卫生的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学校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沈阳于洪区中学生睡眠问题与伤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睡眠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中学生伤害发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于洪区3 477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伤害、睡眠问题等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中学生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利用t检验比较有无伤害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的差异,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及各因子对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6%,男生(16.6%)低于女生(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6,P>0.05).中学生过去1 a伤害的报告率为30.2%,男生报告率(34.3%)高于女生(26.8%),初中生(36.2%)高于高中生(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96,48.39,P值均<0.01).伤害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高于无伤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睡眠问题较高组发生伤害的风险增加(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会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积极改善中学生睡眠状况对伤害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丽巍;张海柱;万宇辉;陈静;陶芳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济南市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改变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作用,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济南市4所学校1 213名小学生(干预组632名,对照组581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 a的营养宣教,对照组不进行营养干预,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均提高,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小学生吃早餐比例及健康饮食行为应答率均提高(P值均<0.01).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辅以家庭健康教育能提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作者:张伟;付爱民;靳淑珍;张来;马静媛;徐淑霞;尹静;张倩;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2009-2013年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2013年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卫生状况,为实现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北京市教委注册的所有1 700余所中小学校,按照相关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和黑板面平均照度的卫生学监测.结果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达到435.9lx,较2009年的336.7 lx有所提高.课桌面照度合格率达到88.4%,较2009年提高了35.0百分点(x2=578.878,P<0.01).黑板面平均照度达到572.7 lx,较2009年的329.1 lx明显提高.黑板面照度合格率达到76.4%,较2009年提高了58.6百分点(x2=1 527.710,P<0.01).结论 2012年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程使学校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平均照度与合格率均明显提高.

    作者:吕若然;段佳丽;郭欣;高维;滕立新;孙颖;王观;赵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南通市大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南通市大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南通市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南通市选取9所学校1 92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市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30.30%,男生喝碳酸饮料(28.34%)、不吃早餐报告率(39.60%)比女生多(15.95%,28.69%),女生偏食报告率(38.44%)比男生多(29.45%),大学生喝碳酸饮料、不吃早餐、偏食报告率高于其他学校类型(P值均<0.01).日常活动锻炼报告率为22.03%,男生报告率比女生高,大学生报告率(11.52%)低.吸烟报告率为15.60%,饮酒报告率为49.51%,男生报告率比女生高,大学生是吸烟饮酒的主体.伤害行为报告率为46.29%,男生报告率比女生高,中小学生是伤害行为发生的主体.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相关知识教育报告率为46.22%,男生报告率高于女生,大学报告率高于其他学校类型(P值均<0.01).结论 南通市大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健康干预措施.

    作者:张敏;朱晓阳;丁玲;唐大伟;蒋群;魏晶;李玉斌;刘淑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江门市中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江门市3 6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和量表评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方法对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和认知倾向与抑郁间的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3 669名调查对象中,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23.90%,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41%,女生为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75,P<0.01).路径分析显示,过度保护(父)、拒绝否认(母)、过分干涉保护(母)、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悲观为抑郁的危险因素,情感温暖理解(父)、过分干涉(父)、情感温暖理解(母)、偏爱被试(母)、受惩罚、乐观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发现,过分干涉保护(母)、受惩罚、乐观、悲观仅直接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为0.046,-0.184,-0.255,0.114;情感温暖理解(父)、过度保护(父)、情感温暖理解(母)、拒绝否认(母)、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通过直接和间接双重途径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分别为-0.101,0.053,-0.104,0.075,0.165,0.208,0.123,0.203.结论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认知倾向与抑郁密切相关,应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徐伏莲;陈海泉;许律琴;黄奕祥;钟明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因素对儿童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因素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妊娠期与围生期相关因素对儿童血压的长期影响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无锡市1993-1995年建立的出生队列于儿童期进行随访,并对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随访到2 256名年龄在10~13岁的儿童.正常出生体重组儿童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为(100.40± 10.58)、(65.45±8.95)mm-Hg;高出生体重儿童的SBP和DBP分别为(99.81±9.96)、(65.02±8.65)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0,1.33,P值均>0.05).调整性别、儿童期年龄、儿童期体质量指数(BMI)和生活行为因素,将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时职业为“其他”儿童的儿童期收缩压较低;在正常出生体重组,非第1胎儿童的收缩压较高,儿童收缩压随着出生时身长的增加而增加,母亲产时有妊高症儿童的收缩压较高,且血压升高的风险增加(OR=3.13,95%CI=1.33~ 7.32);在高出生体重组,母亲产时有妊高症儿童的血压较高,血压升高风险也增加(OR=2.96,95%CI=1.44~6.08).结论 母亲产时妊高症是儿童期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控制孕妇妊娠期血压升高或妊高症的发生.

    作者:李玉艳;武俊青;戎芬;任静朝;赵瑞;周颖;高尔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物摄入频率与饮食态度行为

    大学生处于脑力和体力旺盛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意识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重大[1].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不吃早餐等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以及食物选择不合理等营养问题日益突出[2].本调查旨在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大学生日常食物摄入频率和饮食态度行为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营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学芳;句连云;饶春平;王晓莺;张雪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湖北省2004-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网络直报10 a来湖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湖北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湖北省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一般级别以上学校突发事件717起,无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较大级别事件6起(0.84%),一般级别事件711起(99.16%).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共620起,占86.47%,病种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为主,占突发事件总起数的72.24%;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共62起,占8.65%.肠道传染病以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为主,占68.25%.每年3-6月和9-12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发生事件起数分别占全年报告事件总起数的56.90%和36.40%.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占60.25%.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以农村小学居多,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作者:黄淑琼;张鹏;洪希成;钟晨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现况

    目的 了解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3年阿克苏市学生体检信息报表中抽取7~ 12岁汉族小学生5 377名,维吾尔族小学生4 984名,共10 361名.利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汉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15.10%)、肥胖率(11.20%)高于维吾尔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6.48%)、肥胖率(2.71%)(x2值分别为197.05,281.98,P值均<0.01).汉族男生总体超重率(18.11%)、肥胖率(13.69%)高于汉族女生总体超重率(11.87%)、肥胖率(8.52%)(x2值分别为40.73,36.10,P值均<0.0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率(7.60%)高于女生(5.40%)(x2=10.00,P<0.01);维吾尔族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1%,2.48% (x2=1.01,P>0.05).汉族男生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汉族男生肥胖检出率及汉、维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结论 阿克苏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已处于流行期.应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作者:罗文伟;景娟;崔飚;韩松林;周少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为缩短少童青少年的静坐时间进而预防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2 164名7~15岁儿童青少年,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情况及家庭社会经济信息.结果 儿童青少年看电视时间随着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的增高而缩短(x2值分别为10.165,13.363,P值均<0.01);分性别比较后,只有男生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亲职业为农民时,其子女看电视时间较长;母亲职业为商人时,其子女使用计算机时间较长(x2值分别为15.735,9.920,P值均<0.05);分性别比较后,只有女生表现出与总人群相同趋势.家庭人均年收入高的家庭,其子女使用计算机时间长(x2=17.603,P<0.01),且男、女生均表现出与总人群相同趋势(x2男=10.607,x2女=7.946,P值均<0.05).当家庭人口数≥6人时,其子女做家庭作业时间较短(x2=6.599,P=0.037).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可能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相关,且不同静态生活方式受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差异.

    作者:薛红妹;杨明喆;段若男;刘言;成果;张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逆境信念与孤独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采用整群抽样、自愿参加的贵州10所高校的49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孤独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47,-0.46,-0.27,P值均<0.01).朋友支持、其他支持、逆境信念负向预测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β值分别为-0.28,-0.22,-0.09,P值均<0.05),累积解释总变异量的25.50%.逆境信念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分别为8.70%,8.94%.结论 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能有效降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

    作者:谢其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地区6所高校抽取的1 1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对影响大学生抑郁及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有398名大学生存在抑郁状况,占33.56%;307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占25.89%.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状况、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以及专业满意度可直接影响自杀意念,路径系数分别为0.280,-0.105,0.194,-0.102;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宗教信仰、家庭和睦状况、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满意度可通过影响抑郁状况而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结论 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比例较高.高校应加强自杀预警和干预体系,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和红;杨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四季青学区二~五年级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膳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学区8所小学7~13岁的二~五年级1 4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3d的24h回顾性膳食问卷调查.结果 11~13岁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占推荐值的87.6%和88.8%,女生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值的87.2%;其余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基本达到推荐值水平.膳食能量来源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为40.8%,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而脂肪供能比例为45.6%,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各年龄组营养素平均每日摄入量除了铁、维生素E达到推荐值外,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平均每日摄入量均小于推荐值,分别占推荐值的38.8% ~61.3%,67.6% ~ 90.0%,51.1%~92.5%,10.2%~18.5%.一日三餐早餐、午餐、晚餐的供能比例分别为26.2%,34.8%,29.8%,基本合理.结论 北京市四季青学区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相关营养教育,保证学校营养午餐的质量,并加强与家长联系,改善学生在家中膳食营养.

    作者:韦冬梅;李珊珊;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