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学生闲暇生活影响因素逐步判别分析

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关键词:闲暇活动, 回归分析, 健康教育,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肥胖认知和减肥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肥胖认知和减肥行为现状,为改善大学生健康情况、纠正不合理减肥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五年级不同专业学生8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0名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3%和0.7%.在肥胖认知现状上,男生自评体型正确率为71.5%,高于女生(62.2%);医学生自评体型正确率为69.1%,高于非医学生(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594,12.802,P值均<0.05).在减肥行为现状中,21.8%的学生曾经减肥,10.1%的学生正在减肥,女生对减肥行为的积极性高于男生(P值均<0.05).对现有盲目减肥行为的被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自评体型、家庭居住地与现有盲目减肥行为之间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盲目减肥行为较为严重,尤其是女性及非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身体型,选择合理的减肥行为.

    作者:王小雅;祁巧茹;卢晓翠;孙素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辽宁省小学生家长突发事件认知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

    目的 调查辽宁省小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为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突发事件调查问卷,对从辽宁省沈阳、大连、锦州、营口、辽阳、铁岭6个城市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3 13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家长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24.5%,认为突发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长比例为73.7%,对突发事件表示重视的家长占90.1%;母亲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父亲(P=0.00);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P=0.00);家庭收入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P<0.05);家长对突发事件的人为事故、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6.5%,30.3%,31.3%,54.1%,54.7%;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应对策略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不同居住地的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应对策略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父亲对孩子的安全重视程度高于母亲(P=0.00).结论 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及安全知识知晓率亟待提高.学校应通过加强对家长的安全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应急避险能力.

    作者:翟燕雪;刘堃;陈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查验方式对儿童预防接种结果的影响

    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及时发现漏证、漏种儿童并及时补种,是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爆发和流行、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1].自2012年开始,河北省保定市开始实行接种证网络化查验,通过对责任区分、查验质量、督促补种、及时补种、责任追究、双向沟通等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促进了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落实.为了解质量控制对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影响,笔者对某县的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左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休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休闲阻碍量表(LCS)、休闲无聊感量表(LBS)和中文网络依赖量表(CIAS-R),对山东省3所高职院校920名高职生进行测评.结果 高职生休闲阻碍各维度、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其中个人内在阻碍与休闲无聊感相关程度为密切(r=0.481),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的相关程度为密切(r=0.390).分层回归分析显示,高职生个人内在阻碍、人际间阻碍和休闲无聊感均正向预测网络依赖(t值分别为2.85,2.19,8.96,P值均<0.01),结构性阻碍不能有效预测网络依赖(P>0.05).休闲无聊感在个人内在阻碍和人际间阻碍对网络依赖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0.54和0.47.结论 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可以预测网络依赖,休闲无聊感在休闲阻碍影响网络依赖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朱耀秀;李浩然;郝传慧;牛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顺德勒流中小学新生肝功能现状

    既往研究表明,广东顺德是我国肝癌高发区之一,乙肝病毒(HBV)感染是该地区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且以青壮年高发,因此监测青少年肝功能状况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为全面了解顺德勒流镇中小学生肝功能健康状况,勒流镇学校卫生保健所于2013年10-11月对全镇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作汇总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干预措施,为教育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余海峰;郜艳晖;叶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学生闲暇生活影响因素逐步判别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沈阳于洪区中学生睡眠问题与伤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睡眠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中学生伤害发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于洪区3 477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伤害、睡眠问题等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中学生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利用t检验比较有无伤害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的差异,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及各因子对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6%,男生(16.6%)低于女生(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6,P>0.05).中学生过去1 a伤害的报告率为30.2%,男生报告率(34.3%)高于女生(26.8%),初中生(36.2%)高于高中生(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96,48.39,P值均<0.01).伤害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高于无伤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睡眠问题较高组发生伤害的风险增加(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会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积极改善中学生睡眠状况对伤害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丽巍;张海柱;万宇辉;陈静;陶芳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锡市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无锡市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无锡市2 467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吸烟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自报有尝试吸烟行为的比例为5.11%,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006,10.507,P值均<0.05).126名尝试吸烟的学生中,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27.78%)和14~ 15岁(20.63%),第一次尝试吸烟的场所主要在自己家里(61.86%)和社交场所(18.64%),第一支烟的来源主要为父母给的(44.07%)、自己偷偷拿的(27.73%)和校外朋友给的(22.03%).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2.90,95%CI=1.88~4.46)、高年级(初中OR=3.80,95%CI=1.86~7.76;高中OR=10.84,95%CI=5.21 ~22.57;高职OR=13.44,95%CI=6.28 ~ 28.77)、父亲和(或)母亲吸烟(OR=1.52,95%CI=1.01~2.30)、校园内有人吸烟(OR=2.46,95%CI=1.50~4.04)、曾经买过烟(OR=13.71,95%CI=6.50~28.93)和不知晓吸烟危害(OR=2.87,95%CI=1.18~7.00).结论 青少年缺乏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吸烟文化和宽松的吸烟环境是促成学生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向青少年普及烟草危害,还应教育家长减少孩子接触烟草的机会,落实学校无烟政策.

    作者:马文娟;黄晓红;陈再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CA)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虐待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对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5 3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儿童虐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5 273名儿童曾遭受家人虐待,报告率达97.8%.言语侮辱、经济控制、用刀棒等伤人、忽视、隔离、拳打脚踢、抓咬打耳光等、性侵犯虐待的报告率分别为74.0%,64.4%,52.6%,44.4%,37.3%,26.3%,26.3%和5.1%.8种类型的虐待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 821.953,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兄弟姐妹多、精神质个性明显、父亲酗酒是儿童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作者:漆光紫;陈施;邬振先;廖维芳;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上海市某区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视力不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虹口区6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共1 618名,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儿童眼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家长卷)”的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视力等级的学生“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行为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29,5.486,P值均<0.05);不同视力等级的学生,在双休日视屏时间,平均每日屈光时间、读写时间及视屏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37,3.084,2.970,2.651,P值均<0.05),视力等级越差,视近时间越短;视力正常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高于视力不良学生,但不同视力等级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睡眠时间上,各视力等级学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行为干预,可以以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为重点,应首先注重增加间歇休息习惯养成教育,注意改善学生用眼行为,增加户外活动.

    作者:亓德云;谭晖;林可;付泽建;李香亭;司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视力现况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视力情况,为完善学龄流动儿童视力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6所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共2 970名学生开展视力检查.对714名初查中疑似视力不良的学生开展复查,其中461名学生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散瞳验光.结果 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2.5%,散瞳率为64.6%,复查近视率为40.6%.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裸眼视力与球镜度数逐步降低,眼轴逐渐增加.无论是否散瞳,学生近视程度与年级增长有明显的伴随趋势.结论 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加.学校需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并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眼防保健部门应加大对于散瞳验光技术的开发以及对广大学生家长的正确引导,学校动员学生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儿童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

    作者:曹斌;张一飞;刘成军;陆燕英;季珮;朱伟红;章小花;冯学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学(完中)和小学各6所共11 878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近视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其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53.4%,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96.5%.视力不良率女生(56.4%)高于男生(50.6%)(x2=107.000,P<0.01);城市学生(54.1%)高于乡镇学生(52.5%)(x2=107.000,P<0.01);中学生(71.9%)高于小学生(40.1%)(x2=112.000,P<0.01).在视力不良构成中,轻度视力不良占19.5%,中度占31.1%,重度占49.4%.多因素分析显示,学习时眼距书本不足1尺、父母近视、家长未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时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较严重并具不同特征.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作者:龙培培;窦义蓉;袁保成;陈佳旭;许文华;王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厘清学校卫生职能 深化学校卫生服务

    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和发展,为保障在校师生的健康,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也应运而生.对学校卫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职能加以认识和界定,是学校卫生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卫生实践的需要.虽然我国学校卫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学术界对学校卫生职能仍没有认真梳理,制约了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应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弱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性行为特点及筛选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干预大学生高危性行为及其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影响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高危性行为的特点,以年级分层,抽取北京市10所高校的1 783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验证,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29.1%.性行为报告者中基本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报告率为30.83%.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既往有性经历、行为意向强、高风险行为态度、高风险知觉行为控制是该人群发生性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B值分别为-0.638,3.677,0.638,0.598,0.243,P值均<0.05).结论 应通过针对性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相关因素的干预,形成良好的行为意向,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效果.

    作者:谢兴伟;康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物摄入频率与饮食态度行为

    大学生处于脑力和体力旺盛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意识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重大[1].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不吃早餐等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以及食物选择不合理等营养问题日益突出[2].本调查旨在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大学生日常食物摄入频率和饮食态度行为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营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学芳;句连云;饶春平;王晓莺;张雪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拟问卷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城区1 642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36.4%,总忽视度为(43.32±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年龄小(OR=1.149,95%CI=1.032~ 1.279)、儿童性格内向(OR=1.846,95%CI=1.240~2.747)、父亲性格内向(OR=2.207,95%CI=1.403~ 3.473)、母亲性格内向(OR=1.907,95%CI=1.147~3.168)、家庭成员关系冷淡(OR=1.926,95%CI=1.376~2.696)、教育态度不一致(OR=1.487,95%CI=1.166~ 1.897)、长期寄养(OR=1.667,95%CI=1.031 ~ 2.696)是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儿童性格、父母性格、家庭类型、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成员关系、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及儿童长期寄养(P值均<0.05).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涉及儿童、父母和家庭因素.

    作者:崔立华;李林泉;庞淑兰;薛玲;杜文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调查

    贫血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在学龄前儿童中贫血现象尤其多见.贫血的种类很多,其中全球缺铁性贫血高达11亿[1],原因见于营养知识欠缺、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有地区性原因及多种身体疾病引起等其它因素.贫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贫血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对其生长发育、智力等均有明显影响.而在托幼园所通过较大人群范围的普查体检,可以发现许多引发贫血原因的共同点,也便于实施群防群治,以期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的目的.为了解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人口质量,笔者对4 520名3~7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福祥;程蓓蕾;谢莉;谢芹阳;梁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江门市中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江门市3 6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和量表评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方法对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和认知倾向与抑郁间的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3 669名调查对象中,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23.90%,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41%,女生为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75,P<0.01).路径分析显示,过度保护(父)、拒绝否认(母)、过分干涉保护(母)、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悲观为抑郁的危险因素,情感温暖理解(父)、过分干涉(父)、情感温暖理解(母)、偏爱被试(母)、受惩罚、乐观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发现,过分干涉保护(母)、受惩罚、乐观、悲观仅直接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为0.046,-0.184,-0.255,0.114;情感温暖理解(父)、过度保护(父)、情感温暖理解(母)、拒绝否认(母)、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通过直接和间接双重途径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分别为-0.101,0.053,-0.104,0.075,0.165,0.208,0.123,0.203.结论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认知倾向与抑郁密切相关,应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徐伏莲;陈海泉;许律琴;黄奕祥;钟明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福州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态度、行为,为开展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福州市大学城6所高校按不同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抽取3 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福州市大学生牙龈炎患病率为73.3%,口腔溃疡患病率为49.2%,龋齿率为39.1%;每天刷牙≥2次者占80.0%,知晓正确刷牙方法者占43.8%;从未有洁牙史和从未定期做口腔保健检查的分别为76.1%和41.1%%;在患口腔疾病时,43.2%的学生选择忍着而未做任何处理,44.6%的学生从未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年级、每天刷牙次数是大学生牙龈炎的影响因素.专业和年级存在相乘交互作用,调整OR值为1.458(95%CI=1.241~1.712).结论 福州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健康知识较为薄弱,口腔保健行为较差.亟需加强非医学低年级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陈法;何保昌;刘梦研;张旭;李扬帆;陈亨贵;张杨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现况

    目的 了解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3年阿克苏市学生体检信息报表中抽取7~ 12岁汉族小学生5 377名,维吾尔族小学生4 984名,共10 361名.利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汉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15.10%)、肥胖率(11.20%)高于维吾尔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6.48%)、肥胖率(2.71%)(x2值分别为197.05,281.98,P值均<0.01).汉族男生总体超重率(18.11%)、肥胖率(13.69%)高于汉族女生总体超重率(11.87%)、肥胖率(8.52%)(x2值分别为40.73,36.10,P值均<0.0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率(7.60%)高于女生(5.40%)(x2=10.00,P<0.01);维吾尔族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1%,2.48% (x2=1.01,P>0.05).汉族男生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汉族男生肥胖检出率及汉、维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结论 阿克苏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已处于流行期.应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作者:罗文伟;景娟;崔飚;韩松林;周少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