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厦门市幼托儿童2004-2013年传染病发病特征和趋势分析

刘红莲;颜玉炳;林勇;郑惠能

关键词:儿童, 传染病, 疾病特征
摘要:目的 了解厦门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特征和趋势,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3厦门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厦门市共报告幼托儿童传染病19种10 840例,年均发病率为1 436.15/10万.报告1例死亡病例,死因为手足口病.乙类、丙类、非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3.68/10万、1 119.37/10万、183.10/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722.84/10万)、流行性腮腺炎(236.09/10万)、水痘(182.17/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123.48/10万)、猩红热(60.15/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95.07/10万、530.74/10万、9.94/10万、0.40/10万,构成比分别为62.32%,36.96%,0.69%,0.03%.月份分布以5月(21.97%)和12月(8.63%)为高峰点,呈季节性双峰分布.报告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分别为28和2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厦门市幼托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为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猩红热居发病率前5位.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大幅下降.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合肥市在校大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在校大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近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合肥市8所高校共2 935名大学生进行视力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8所高校大学生总体近视率为8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力的保护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较高(与小学及以下相比,初中:OR=0.772,95%CI=0.620~0.961;本科或大专:OR=0.584,95% CI=0.393~0.868)、喜好硬食(OR=0.591,95% CI=0.444~0.786)、每天睡眠8h以上(OR=0.789,95% CI=0.641~0.971)、每天户外活动1h以上(1~2 h:OR=0.719,95%CI=0.558~0.925;>2 h:OR=0.329,95% CI=0.182~0.594)以及注重保护视力(比较注重:OR=0.481,95% CI=0.387 ~0.598;十分注重:OR=0.281,95%CI=0.154~0.513).而父母有近视(一方近视:OR=2.452,95% CI=1.806~3.330;双方近视:OR=3.971,95% CI=1.925~8.191)和每天看手机时间较长(<2 h:OR=1.768,95% CI=1.211~2.583;2 ~4 h:OR=2.392,95% CI=1.629~3.512;>4 h:OR=2.028,95% CI=1.367~3.008)是导致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 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对预防近视有重要意义.应指导大学生采取相关保健行为,以预防新发近视和缓解近视程度的加深.

    作者:李享;张秀军;李修德;高国朋;王程成;仝菲;李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学生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和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大学开设安全用药常识课程前后学生用药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引导学生合理正确使用药物.方法 以280名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非药学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安全用药常识》课程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中干预前调查学生278名,干预后270名.结果 干预后对安全用药的认知正确率为77.2%,较干预前提高了22.1百分点;用药行为正确率为63.1%,较干预前提高了11.0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6.783和54.725,P值均<0.01);干预前后期望了解更多用药知识的学生分别为99.3%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大学生用药知识及行为得分较干预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25,6.81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用药知识需求态度,通过课程干预可提高学生的安全用药认知水平,为进一步加强相关用药常识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俞学炜;王琳;梁睿;刘竞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郑州市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和学生自护自救知信行调查

    目的 评价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安全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学校中,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3所,共12所学校5 085名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中小学校安全教育方式主要均为学校板报、宣传栏(44.27%,43.06%).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总知晓率,正向态度、行为总持有率分别为55.47%,83.83%,43.55%.城、乡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3.93%,56.06%,正向态度持有率分别为82.5%,85.3%,正向行为持有率分别为45.2%,41.8%,城乡间知信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191,61.039,44.854,P值均<0.01).乡村学生安全知识和态度得分高于城市,行为得分低于城市(P值均<0.01).安全知识的首要来源途径为电视、互联网(49.58%),希望来源途径多为健康教育课(52.80%).希望了解的安全知识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求助与逃生(66.47%)、各类小事故发生时的预防和紧急处理(57.64%)、简单的伤口处理止血方法(56.58%).结论 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有待进一步全面、系统化,充分发挥健康教育课优势,做到知信行同步发展.

    作者:李然;梁利花;贾睿;乔敏;宋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天津市学龄儿童哮喘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学龄期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于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分别从天津的市区、滨海城区、农村地区随机抽取10所小学,将所选小学的所有学生共36 401名(男生19 167名,女生17 234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儿童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调查问卷的核心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6~11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56%,男童高于女童(x2=56.7,P<0.05);家族过敏史(OR=4.03,95% CI:3.96 ~4.10)、个体湿疹史(OR=2.65,95% CI:1.98 ~2.72)、母亲吸烟(OR=1.61,95% CI:1.41 ~1.81)、家中潮湿(OR=1.26,95% CI:1.10 ~ 1.42)、有蟑螂(OR=1.28,95% CI:1.19 ~1.37)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纯母乳喂养大于3个月(OR =0.85,95% CI:0.81 ~0.89)、瓷砖地板(较木质地板和地毯)(OR=0.88,95% CI:0.84 ~0.92)是保护性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正处于上升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作者:郑文龙;江国虹;李威;杨溢;沈文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开展寄宿制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州4县1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11名,对食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0.45%,“生熟食物要分开”知晓率高为100%,“哪类食物日常摄入多”知晓率低为4.5%,营养知识缺乏;88%以上从业人员营养态度较好;12个方面的营养行为形成率只有“食物尽快吃完”“不喜盐食物”“做菜工序”3个方面在90%以上,其余9个方面均在70%以下,“炒菜加碘盐时间”只有16.22%,“购买和制作食物关心因素”为26.13%.50%以上从业人员希望得到系统的营养知识培训.结论 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缺乏营养知识,食品营养态度积极,行为还需不断养成.应加强藏区寄宿制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营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赵宏;文国颖;苏效东;李斌;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广州市海珠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海珠区2013年4-7月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30个托幼机构,在每个托幼机构选取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散发病例疫情和无病例3种情况的班级各1个共90个班级,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相关因素与手足口病疫情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聚集性病例疫情、散发病例疫情和无病例3种情况的班级间教室温度、教室通风面积、教室窗地比、玩具表面细菌菌落数、老师手足口病知识得分、规范洗手率和午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2,3.87,4.02,8.55,4.08,4.20,7.42,P值均<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教室通风面积(B=-0.319)和午检率(B=-0.233)为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玩具表面细菌菌落数较多(B=-0.319,P<0.05)为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加强教室通风、提高教师防控能力和做好玩具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疫情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杨波;甘标;刘青连;柯昌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文语境下城市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中文语境下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和教师人群对校园欺负行为的理解和看法,为进一步设计定量调查及干预活动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公办小学、公办初中、民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中选取三~八年级学生156名,及其班主任、德育老师、校长,以及所在城区教育管理人员66名,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大,学生对校园欺负行为的理解越来越全面,由直接可见的身体、言语欺负发展到隐蔽的关系欺负;应对校园欺负的方式越来越隐蔽,高年级学生不愿老师、家长参与其中.部分教师对校园欺负的认知不够全面,容易忽略言语欺负和关系欺负的存在及危害性;教师对校园欺负的干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坚决反对,有的持“不必干预”态度.教师现有的应对方式以说服教育为主,形式单一.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认为有必要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结论 当前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群体对校园欺负的理解、态度、应对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根据社会生态学理念,从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层面制定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张喆;史慧静;王群;李梦娜;王亚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和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浙江省6个市县24所学校8 794名中小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身体活动与体育锻炼、睡眠质量情况以及性格等进行调查.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学生超重或肥胖产生正效应的影响因素有父亲超重或肥胖(OR=1.64)、母亲超重或肥胖(OR=1.73);饮食方式肉素各半或素食为主(OR=0.88)、放学后静坐时间短(OR=0.87)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扩展学生的营养知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增强肥胖儿童青少年改善和保护自己健康的能力和信心是进一步遏制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键措施.

    作者:顾昉;章荣华;李丹;孟佳;胡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反校园欺负综合干预策略研究

    近20多年来,欧美国家掀起了对校园欺负的研究热潮,从心理学逐渐拓展到教育学、社会学乃至公共卫生等诸多学术领域,研究的问题不断广泛和深入,涉及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欺负者、受欺负者,更是包括各种类型的旁观者和成年监护入.有学者对近二三十年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后发现,全球范围内校园欺负行为的报告率发生了小幅度下降,主要归因于各种反校园欺负干预的实施[1-2];但也说明校园欺负行为正逐渐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也有可能是传统的肢体、语言欺负形式转向电子媒介的网络欺负等更隐蔽性的欺负形式.

    作者:史慧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疆高校维吾尔族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群体,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高校教师的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1-2].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高校维吾尔族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杜卫杰;李小东;安尼瓦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绵阳市12和15岁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绵阳市12岁和15岁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在口腔卫生服务模式研究前后的差异,为探讨相应地区中小学的口腔健康教育有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区各抽取1所小学五年级和1所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过2a的干预,干预后比较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调查结果.结果 项目实施后,听说过含氟牙膏、认为含氟牙膏有好处、细菌是引起牙龈发炎的原因之一、清洁牙齿可以预防龋齿、定期检查牙齿很重要等知晓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38.2%,61.9%,80.6%,68.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396,91.013,44.638,62.143,335.617,P值均<0.05);含氟牙膏使用率提高,达到了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龈出血时请医生治疗、牙龈出血时用清水漱口等选择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11.8%,62.9%,牙龈出血时不采取任何措施、牙疼时自己忍着等选择率有所下降,降低后分别为10.5%,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52,30.989,53.125,1.881,28.548,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明显改善.

    作者:刘凡;李莉;蒋莹;常春;王燕玲;郭洪菊;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盐城地区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盐城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流行现状,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盐城地区初高中及大学6 17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集体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盐城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4.0%,男生网络成瘾率(5.6%)明显高于女生(2.3%)(x2=42.69,P<0.05);大学生网络成瘾率(7.3%)明显高于高中生(4.3%)和初中生(2.6%) (x2=27.37,P<0.05);网络成瘾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x2=22.38,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学段、母亲文化程度低、菲普通家庭背景、体育活动少是男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非普通家庭背景是女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学段、家庭背景以及母亲文化程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张学艳;罗亚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安阳市2008-2013年学生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学校是学生聚集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在校学生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学校公共卫生的日益重视,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掌握河南省安阳市学生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和发病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达到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现对2008-2013年安阳市学生法定传染病疫情做全面分析如下.

    作者:孟巧玲;韩俊锋;包红红;张柱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烟台市2011-2013年学校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学校是高度聚集性群居场所,具有聚集性强、接触范围广等特点[1],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了条件[2].为掌握学校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探讨学校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科学开展防治工作,现对烟台市2011-2013年学生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红杰;丛良滋;赵旭明;崔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辽宁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辽宁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为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省本溪、丹东和辽阳市分层整群抽取的2411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工作,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11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3%(1 937/2 411),男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4.1%)高于女生(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P<0.05).有133人曾发生过性行为,占5.5%;男生性行为发生率(9.4%)高于女生(0.8%)(x2=84.5,P<0.05);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1.4%(55/133).近1 a有3.4%(83/2411)的学生曾做过艾滋病病毒检测;本次调查未检出HIV抗体阳性,但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4/2 411).结论 辽宁省青年学生已掌握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部分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存在感染HIV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仍然是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传播的主要有效手段.

    作者:杨桂玲;姚文清;姜凤霞;吴明;孙笠翔;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南通市区初中生生活方式现况

    目的 了解南通市区初中生生活方式现状,为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市区5所初中初一到初三年级共1 019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进行x2检验.结果 学生每周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报告率为15.80%;每天看电视/录像时间超过4h的为7.46%;每天课外作业时间超过4h的为16.23%;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4h的为6.08%;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h的为6.48%.结论 南通市区初中生生活方式整体较为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学校及家庭应进行合力引导和教育,以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生活方式.

    作者:朱奇;张宇斐;朱湘竹;何美琪;范从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四川省攀西地区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近期效果评价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1],其中大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2].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中肝炎相关知识(尤其是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存在较多误区[3-5].乙肝感染也对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格倾向产生很大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对择业、就业的信心[6].为保护大学生群体免受肝炎病毒的侵害,四川省攀西地区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使在校大学生掌握肝炎尤其是乙肝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办法,形成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群体肝炎防治知晓率.

    作者:魏小庆;蓝羲;周晓莉;刘亿;杜强坤;代婉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沿海3省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及需求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主要获取途径及需求状况,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福建、山东、广东3个省的1 088名中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7.4%中学生认为对青春期性知识完全了解,6.3%认为完全不了解;对25个涉及到性相关行为知识、生殖生理知识、性病知识以及性法律知识的名词,全部了解的占21.1%;21.9%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主要途径为教师(44.7%)、同学或朋友(39.1%)以及网络(39.0%).89.5%的学生认为需要开展性健康教育.结论 中学生掌握的性知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部分错误的认识.应根据中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建立符合青少年需求的科学的、系统的、适时的、适度的性健康教育体系.

    作者:张悦;林柔君;王亚平;江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辽宁城市中学生及其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现状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知晓水平现状,为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6个城市12所中学2 792名学生和2 769名家长,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火灾、地震8个方面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家长对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为事故、社会安全5个方面安全知识.结果 中学生对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火灾、地震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6%,19.9%,25.1%,31.8%,46.7%,49.1%,71.6%,72.9%;男生对触电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生(x2=8.99,P=0.00);不同年级学生对踩踏及溺水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45,20.18,P值均<0.05);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人为事故、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依次为26.0%,27.9%,28.1%,45.6%,48.6%;高学历家长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家长(P值均=0.00);居住在城市的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家长(P值均=0.00);家庭收入高的家长除社会安全知识外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P值均=0.00).学生及家长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网络及报纸.结论 中学生及家长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新闻媒体.要加强学校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教育,发挥学校安全教育主渠道作用.

    作者:翟燕雪;刘堃;陈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学校卫生政策体系建设

    学校卫生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于1929年2月联合成立了学校卫生委员会,同年颁布的《学生健康检查规则》是我国早的学校卫生政策法规性文件之一,1935年又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卫生沙眼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规定,并对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做出了具体规定,为中国学校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