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建议将尿素氮更名为尿素

宁建平;孙明;石自明

关键词:尿素氮, 更名, 临床医疗机构, 直接测定, 学术期刊, 尿素浓度, 尿素测定, 检测方法, 常用指标, 肾小球, 氮含量, 血清, 名称, 功能
摘要:血清(浆)尿素测定是临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目前其检测方法已由原来测定尿素中的氮含量改变为直接测定尿素浓度。然而,不少临床医疗机构和学术期刊仍在沿用“尿素氮”的名称,以致引起一些混乱。为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作一商榷。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感染缩小膜壳绦虫一例

    人体感染缩小(长)膜壳绦虫极为罕见。作者于1999年11月在住院病人中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8岁,云南剑川县西宅村人。因发热,头痛,咳嗽5 d,双侧颌下淋巴节肿痛2 d而住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惟近年来大便每日1~2次不等,常呈褐绿色,稀带粘液及食物残渣。食欲不振,面色苍黄,常感头晕,夜间盗汗,磨牙。否认有痢疾等传染病史。

    作者:杨文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 总结在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ALVF)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0年间102例高龄重度ALVF并ARF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好转率、病死率和合并症,并将合并Ⅰ型ARF(ARF-Ⅰ)(42 例)和Ⅱ型ARF(ARF-Ⅱ)(60 例)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02例115次机械通气途径:经鼻面罩给氧18次,经鼻插管68次,经口插管29次;通气方式:容量控制115次,压力控制25次,稳定气道正压(CPAP)26次,呼气终末加压(PEEP)45次。病情好转率在全部病人、ARF-Ⅰ和ARF-Ⅱ组分别是60.8%,69.0%和55.0%(两组比较P<0.05);病死率分别是39.2%,30.9%,45.0%(两组比较P<0.05)。用呼吸机过程中的主要合并症在全部病人为:心律失常37.3%,低血压35.3%,肺感染34.3%,消化道出血31.4%,酸碱失衡20.6%,张力性气胸2.9%。两组比较显示ARF-Ⅱ组病情重,病死率高,合并症多。结论 高龄重度ALVF并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及合适的通气方式,注意防治合并症,仍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小鹰;范利;叶平;张进川;俞森洋;朱平;史扬;夏文俊;黄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心肌梗死患者及同胞血脂异常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评估心肌梗死(MI)患者及其同胞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及血脂异常相关基因ApoE的多态性。方法 对65例确诊为MI的男性患者、141例同性别健康同胞及4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进行血脂异常相关基因ApoE多态性的检测,探索其与MI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 (1)MI组与同胞组总胆固醇(TC)(分别为5.0 mmol/L±1.8 mmol/L、4.8 mmol/L±1.4 mmol/L)、甘油三酯(TG)(分别为2.2 mmol/L±1.7 mmol/L、1.97 mmol/L±0.2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 mmol/L±0.9 mmol/L、1.1 mmol/L±0.9 mmol/L),其中MI组BMI、LDL-C、TC/HDL-C比值明显高于同胞组;(2)BMI>25 kg/m2、吸烟>10支/d、TC>5.2 mmol/L、TG>2.26 mmol/L、LDL-C>3.4 mmol/L、 TC/HDL-C>5.0、FBG>5.6 mmol/L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血脂异常相关基因ApoE的三种基因型中,E3/3型基因常见,但3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血脂、脂蛋白水平、粥样硬化指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4)E4等位基因携带者MI患者约为非E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二倍。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是重要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ApoE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在遗传上间接成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白小涓;赵玫;王勃;郭然;陈燕;赵彦艳;张明;陈宇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了8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微血管密度(MVD),应用胶银及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旨在探讨GIST中MVD 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作者:王强;赵毅;孙威;王明德;秦晔;吴振昌;倪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在分子水平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反式剪切活性

    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 ribozyme)和发夹状核酶(hairpin ribozyme)能特异性定点剪切靶RNA分子,可用于抗病毒、抗肿瘤等基因治疗[1]。但假结样核酶(pseudoknot ribozyme),如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包括基因组核酶(genomic ribozyme)和抗基因组核酶(antigenomic ribozyme),是否具有抗病毒等活性,迄今研究鲜见[2]。本研究旨在评价基因组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在分子水平的剪切活性。

    作者:于乐成;顾长海;毛青;李奇芬;王宇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建议将尿素氮更名为尿素

    血清(浆)尿素测定是临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目前其检测方法已由原来测定尿素中的氮含量改变为直接测定尿素浓度。然而,不少临床医疗机构和学术期刊仍在沿用“尿素氮”的名称,以致引起一些混乱。为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作一商榷。

    作者:宁建平;孙明;石自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例艾滋病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易感基因型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易感基因CCR5、CCR2和SDF1等基因位点的突变可干扰艾滋病的发病进程[1,2]。其中CCR5-△32基因突变似乎是重要的因素,它的纯合子突变可降低HIV传播的危险性,杂合子突变可以延缓艾滋病的发病进程,CCR2-64I和SDF1-3′A基因突变也可延缓艾滋病的发病;而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binding lectin , MBL)的纯合子突变则增加个体对HIV的易感性。因此,有关HIV易感基因的研究成为艾滋病领域中的热点课题。我们在以往研究[3,4]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艾滋病患者的HIV易感基因进行了检测,结合患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初步分析了HIV易感基因型与艾滋病病程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金磊;王福生;洪卫国;施红;鞠连才;雷周云;王业东;周先志;王冶;赵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Ref-1蛋白的表达

    脑缺血后细胞死亡方式有2种:一是坏死,二是凋亡。在脑梗死中心区,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在脑梗死周边部,即半暗带区,则以凋亡为主。Ref-1(氧化还原因子1, APE),是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的多功能蛋白酶,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由于兴奋性氨基酸增加,钙离子内流升高,大量自由基产生,造成了DNA损伤,Ref-1蛋白酶免疫活性同时也下降,造成DNA修复丧失,导致细胞凋亡[1]。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局灶性持久性脑缺血不同时程脑组织Ref-1蛋白酶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同时采用TUNEL染色(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观察了脑梗死中心区及半暗带区凋亡细胞的分布情况。

    作者:龙洁;李小玲;张在强;赵性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寒冷刺激对细胞滋养细胞浸润的影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细胞滋养细胞(cytotrophoblast,CTB)浸润能力下降是妊高征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1]。目前,对于CTB分化浸润能力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妊高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寒冷是诱发妊高征的一个重要因素[2]。因此,我们试图通过非侵袭性手段——反复寒冷刺激孕鼠,观察寒冷刺激能否影响CTB的浸润能力,从而诱发孕鼠妊高征样的改变。

    作者:俞丽丽;李力;陈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囊药物向肾组织内转运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药物肾囊内注射后向肾组织内转运的可能性。方法 (1)将亚甲蓝2 mg注入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一侧肾脏脂肪囊内,另一侧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依次在注射后1~24 h取双肾,行冰冻切片观察亚甲蓝向肾脏内的转运情况。(2)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每侧肾脏脂肪囊内分别注射丹参注射液(2 ml/kg);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并设肾囊注射组(20 mg/侧)及静脉注射组(40 mg/只);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并设肾囊注射组(25 mg/kg/侧)及静脉注射组(50 mg/kg);分别在注射后15 min~72 h取双肾及血样,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肾组织及血中药物含量。结果 亚甲蓝注入肾脏后6 h肾被膜及被膜下肾组织可见明显的蓝色条索带,对照组未见。丹参、川芎嗪、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入肾囊后分别在注射后、24h(36 mg/g±18 mg/g)、12 h(2 288 μg/g±236 μg/g)及1 h(120 μg/g±16 μg/g)肾组织内药物浓度达高峰,明显高于静脉内注射分别为24 h (14 mg/g±7 mg/g), 12 h(1 724 μg/g±288 μg/g)及1 h(26 μg/g±6 μg/g)(P<0.05),药物在肾组织内维持时间较长。结论 肾脏脂肪囊可以作为药物的贮存及向肾组织内转运的场所。肾囊内药物注射疗法是一种可行的局部肾脏给药方法。

    作者:蔡美顺;于仲元;田松;王玉柱;何红;戴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散发性结直肠癌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目的 了解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H)发生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对3号染色体上可能的SCRC相关基因进行初步定位。 方法 用覆盖3号染色体的13个微卫星标记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进行LOH扫描分析。 结果 3号染色体至少有两个位点发生LOH者占39%(29/74),3p所选4个位点中至少有一个发生LOH者占37%(27/74),3q所选9个位点中至少有一个发生LOH者占53%(39/74)。整条染色体上以D3S1300(3p14.2)位点LOH率高,达54%(23/43)。3q LOH在远端结直肠癌较近端高发。3p及D3S1300 LOH阳性肿瘤多表现为浸润型生长和局部侵犯,并多发于大于50岁的老年患者。 结论 3号染色体存在散在分布及区域性高频等位基因LOH,并与SCRC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提示其上SCRC相关基因的存在。高频LOH位点D3S1300的发现,提示3p14.2附近区域的FHIT基因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彭志海;凌云;周崇治;裘国强;唐华美;柏邵春;刘万清;贺林;Keping Xie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保护性通气原理浅析

    治疗呼吸衰竭只用鼻导管吸氧加呼吸兴奋药的年代已经过去,机械通气已是当代医院治疗各种呼衰不可或缺的常规手段。  机械通气需用呼吸机。呼吸机有许多生产厂家和型号,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又产生许多通气技术,称为模式(mode)。有了众多型号的呼吸机、以及多种多样的支持模式,治疗效果大有进步。但临床应用的效果仍不满意,尤其是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医源性并发症(如气压伤、循环紊乱等)越来越成为临床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重大课题。

    作者:马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肿胀激活状态下蛋白激酶C同工酶亚型在胃癌耐药细胞系的亚细胞分布变化

    目的 探讨肿胀激活状态下,传统型蛋白激酶C(cPKC)同工酶亚型在胃癌SGC7901及其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的表达、亚细胞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正常状态及持续低渗灌流不同时间cPKC同工酶亚型的亚细胞分布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及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PKCα与P-糖蛋白(Pgp)的共表达。结果 在正常状态下,cPKC的4种同工酶亚型在胃癌SGC7901及其耐药细胞SGC7901/VCR细胞质及细胞膜均有表达:PKCα在耐药细胞表达呈强阳性,在药敏细胞表达呈阳性,PKCβⅠ、PKCβⅡ在耐药细胞及药敏细胞表达均呈阳性,PKCγ在耐药细胞及药敏细胞表达均呈强阳性。持续低渗灌流,在耐药细胞系 10 min已发现有PKCα、PKCγ的移位及细胞体积的增大;30 min PKCα几乎全部移位至细胞膜上,PKCγ部分移位至细胞核内,细胞体积较前增大1~2倍;60 min时PKCα及PKCγ基本恢复至正常位置,细胞体积也恢复正常;在药敏细胞系10~20 min PKCα几乎全部移位至细胞膜上,PKCγ部分移位至细胞核内,细胞体积较前增大1~2倍;40 min PKCα及PKCγ基本恢复至正常位置,细胞体积也恢复正常;而PKCβⅠ及PKCβⅡ在耐药细胞及药敏细胞的亚细胞分布无明显变化。共聚焦显微镜提示PKCα与Pgp在耐药细胞及药敏细胞均有共表达,以耐药细胞表达明显。结论 只有PKCα及PKCγ同工酶亚型参与了Pgp与低渗刺激下细胞容量的信号转导调节,且与PKCα及Pgp表达量有关,而PKCβⅠ及PKCβⅡ可能与这一过程无关。

    作者:韩英;时永全;张宏博;张淼利;王春梅;樊代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家系呼吸驱动反应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及其子女的呼吸驱动反应性的变化,并对其遗传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测定6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及其21名子女的口腔阻断压(P0.1),同时测定了P0.1及分钟通气量(VE)对低氧(ΔP0.1/ΔSaO2和ΔVE/ΔSaO2)和对高二氧化碳(ΔP0.1/ΔPETCO2和ΔVE/ΔPETCO2)的反应性。结果 (1)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0.1显著高于其子女组和正常对照组,低氧呼吸中枢驱动反应性(ΔP0.1/ΔSaO2)则显著低于子女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受检患者的10名子女低氧呼吸中枢驱动反应性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另11名子女则正常,2组子女的性别分布均等。(3)患者组高二氧化碳通气反应性(ΔVE/ΔPETC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子女ΔVE/ΔPETCO2变异范围较大。结论 (1)低氧呼吸中枢驱动反应性降低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的原因。(2)低氧呼吸中枢驱动反应性降低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作者:季蓉;何权瀛;张荣葆;高占成;丁东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努力提高我国微创神经外科研究及临床应用水平

    消除病变、保护组织、恢复功能是外科学的基本宗旨。由于神经组织在结构上的脆弱性和功能上的复杂性,保护组织和恢复功能对于神经外科有更突出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神经外科的先驱者们奋斗了一个世纪,将时代性的科技成果不断地引入神经外科领域中来,发展神经外科的理念和技术,创造了神经外科今日的辉煌成就。

    作者:刘恩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我院自 1970年 12月至 1998年 9月共收治肺部肿瘤 828例及纵隔肿瘤 252例,对其中7例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晚期患者进行了转流手术治疗。 1980年以前对SVCS患者施行了颈内(外)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手术。 对1980年以后病例施行了左或右颈内静脉-右心房(耳)的胸内人造大血管转流术,效果良好。

    作者:李雄;王平;李永武;熊健;黄丽杉;彭浩;桂龙升;陈兴隆;李洪荣;程宏忠;彭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合并腹外疝围手术期治疗

    在腹外疝中,合并慢性肝病的腹外疝手术治疗比较罕见。很多学者认为,慢性肝病特别是合并黄疸、腹水的患者疝修补术容易失败,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术后持续腹压高,不仅疝易复发,而且易漏腹水很难堪。近年来,我科收治了51例腹外疝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术前合并黄疸、腹水、转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等。经过围手术期积极治疗,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死亡率为零。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青;马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癌相关基因HCCA2的克隆及其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和克隆新的肝癌相关基因,探索肝癌发生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间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断。用此基因片断作为探针,通过筛选胎盘cDNA文库,以获得该基因cDNA全长,并用Nor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分析所获得的新基因在43对肝细胞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和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克隆了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HCCA2的全长cDNA,其在人体正常组织中分布较为广泛,在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该基因在43对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是79%(34/43)。它的表达与肝癌包膜的完整性、Ki-67蛋白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 肝癌差异表达新基因HCCA2可能与肝癌细胞的浸润和增殖能力有关。

    作者:王征旭;王红阳;陈正军;曾锦章;洪毅;吴孟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癌差异表达基因克隆的研究

    目的 克隆并鉴定肾癌与正常肾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组织与正常肾组织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并从中克隆鉴定出肾癌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构建成功了高消减效率的人肾癌 cDNA 消减文库,对其中 5个克隆插入的cDNA片段进行测序后经 Genbank检索表明, 5个片段均为未知新序列,其中GYLZ-RCC18为 3个拷贝,提示以上 5个 cDNA片段可能来自 3个新基因。 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 GYLZ-RCC18在肾癌组织中有明显表达,而在正常肾组织中无表达,这证明 GYLZ-RCC18是肾癌相关的新基因。结论 人肾癌cDNA消减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肾癌特异性表达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强;梁丽莉;郭晓健;丁义;郭应禄;张志文;陈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环孢菌素对宫颈癌细胞化疗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环孢菌素D的衍生物3′-酮基-去甲基苏氨酸1-缬氨酸2-环孢菌素(3′-Keto-bmt1-val2-cyclosporin, SDZ PSC 833 )作为耐药修饰剂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有关环孢菌素对宫颈癌化疗增效方面的报道尚少见,所以我们观察了该药对丝裂霉素(mitomycin,MMC) 化疗增效作用,报道如下 。

    作者:陈红;陈惠祯;吴绪峰;杨庆忆;刘诗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