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震灾后致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张晓林;文烨;邵波;杨成;陈林

关键词:自然灾害, 残疾儿童, 运动, 干预性研究, 精神卫生
摘要: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庐山地震、鲁甸地震与康定地震的接连发生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破坏,作为如今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已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品的损毁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心理和精神的严重受创,地震灾后的心理阴影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因为频发的地震难以消散[1].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地震致残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参加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改善灾区伤残学生心理现状,促进灾区学生健康发展,塑造良好的、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提供参考.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2005-2015年中小学生性暴力新闻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近十年来有关我国中小学生校园性暴力事件新闻报道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开展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百度新闻在线数据库中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6日关于中国中小学生性暴力的新闻事件,描述性暴力事件受害者和施暴者特征,采用Excel 2007对纳入新闻事件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7起性暴力事件,受害者均为女性,小学和中学分别为10和7起.施暴者均为男性,且多数为受害者的熟人,其中为师生、亲戚关系的共10起(58.8%).性暴力类型包括强奸、性侵和猥亵,分别为10,4和3起.性暴力发生地点主要为老师办公室或家以及其他无人场所.结论 中小学生性暴力的受害者均为女生,且主要为受害儿童熟悉的人所为.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生预防性暴力的教育工作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胡奥然;王峥;成佩霞;胡国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锚定信息对青少年自杀态度的影响

    目的 运用锚定信息探讨青少年自杀态度的可塑性,为我国中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语意启动与框架效应相结合的方式设计锚定信息,语意启动以锚定数字为核心,框架效应以措辞形式为核心,即采用2(锚定数字)×2(措辞形式)的实验设计.于山东省潍坊市4所中学整群抽取初一至高二年级750名中学生,将被试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不同的锚定信息,并完成自杀态度问卷.结果 锚定数字与措辞形式对青少年自杀态度4个维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自杀者的态度两大维度上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10,4.450,P值均<0.05),且仅表现在初中生方面(F值分别34.796,10.389,P值均<0.05).接受不同语义锚定信息的初中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自杀者的态度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23,-3.157,P值均<0.01),而高中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中生的自杀态度不够稳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作者:邹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汶川地震灾区学生创伤后压力反应调查

    目的 考察青川地震4a后灾区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特征及变化,为开展地震灾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对青川地区8所中小学的1 3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灾区学生仍存在着在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发生率为32.9%);回避因子、高唤醒因子和侵袭因子得分两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r23=0.653,r24=0.779,r34=0.731,P<0.01);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和学段对高唤醒因子和回避因子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M男-高唤醒=12.978,肘女-高唤醒=14.353,P<0.01;M男-回避=8.186,M女-回避=9.996,P<0.01);学段对IES-R各维度得分的主效应显著,回避、高唤醒和侵袭因子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Wilks'λ=0.871,F(6,2440)=29.023,P<0.01].结论 地震4a后灾区学生的PTSD症状有一定性别和学段差异,但总体而言其症状程度较震后6个月内的测量结果有所缓解.

    作者:郑璐璐;魏青;邓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发生情况,为学校和社会开展校园暴力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6所中学2 59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匿名调查,对可能影响性暴力施暴、受暴或两者皆有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施暴发生率为11.8%(306/2 590),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5.3%(236/1 543)、6.7%(70/1 042);性暴力受暴发生率为20.4% (528/2 590),男生和女生分别为22.9%(353/1 543)、16.6%(173/1 042).单纯施暴的发生率为1.6%(41/2 590),单纯受暴的发生率为10.2%(263/2 590),施暴受暴兼有的发生率为10.2%(265/2 5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单纯施暴的学生中,饮酒(OR=2.864)、玩计算机游戏(OR=2.136)的学生更容易施暴他人;在单纯受暴的学生中,受到父母体罚(OR=2.462),初一(OR=2.462)、初二(OR=2.030)、初三(OR=1.825)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性暴力;在施暴受暴组中,男生(OR=2.531),初一(OR=1.293)、初二(OR=1.240)、初三(OR=2.005),情绪型性格(OR=1.565)、饮酒(OR=2.534)、玩计算机游戏(OR=1.427)、受到父母体罚(OR=1.594)、母亲非民主型教养方式(OR=1.717)的学生更容易施暴受暴两者兼有.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现象不容忽视.需根据施暴受暴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中学生性暴力的发生.

    作者:饶珈铭;王海清;叶云凤;王声湧;董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摄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各类零食的消费情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先分层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768名6~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零食消费信息.结果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率和消费频率基本一致,水果、糕点、奶类、饮料奶类居消费率前4位,消费率依次为99.7%,96.1%,94.8%,94.7%,每周3次以上消费频率分别为93.8%,63.3%,81.4%,54.0%.小学生奶类消费量高,平均为172.1 g/d;中学生消费量高的零食为饮料,平均为235.1 g/d.零食提供的能量占每人日摄入总量的27.7%,零食提供各营养素贡献率在16.0%~51.3%,其中营养素贡献率高的是钙.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随着年龄增加,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膳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姜云;郭宝福;李小成;王艳莉;祝白春;金迪;谢国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直面青少年暴力 对校园暴力说“不”

    当前,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校园暴力的存在并对此感到忧虑,但是都不能坦然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应对暴力事件都有一种共同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即在暴力发生之后才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措施,公共卫生部门也仅仅是对暴力的后果进行受理(急救与治疗).显然,这不仅是对暴力行为理解上的错误,而且没有意识到暴力预防是一个事关人类健康公平和安全权益的问题.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依恋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间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依恋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调节作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病理性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依恋量表[包括关系问卷(RQ)与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手机成瘾指数量表(UCLA),对河南师范大学与新乡医学院的1 455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应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CR测得的依恋类型结果中,安全型占36.85%,迷恋型占20.45%,恐惧型占22.02%,冷漠型占20.68%.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032,16.041,P值均<0.01).手机依赖与依恋焦虑呈正相关(r=0.315,P<0.01),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308,P<0.05).依恋焦虑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交互效应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38,t=2.174,P<0.05).结论 依恋焦虑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内在主观幸福感改善焦虑型依恋个体手机依赖症状.

    作者:张建华;桂立辉;郭冰杰;杨世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地震灾后致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庐山地震、鲁甸地震与康定地震的接连发生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破坏,作为如今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已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品的损毁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心理和精神的严重受创,地震灾后的心理阴影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因为频发的地震难以消散[1].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地震致残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参加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改善灾区伤残学生心理现状,促进灾区学生健康发展,塑造良好的、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提供参考.

    作者:张晓林;文烨;邵波;杨成;陈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云南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大理州、红河州7~18岁汉族学生7 200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睡眠时间等调查.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8%和5.7%.经x2检验,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逐渐降低;好片和差片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中片,城市超重和肥胖率显著高于农村;不同动态和静态活动及睡眠状况中仅体育锻炼时间≥1h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1h者,睡眠不足者的超重率显著高于睡眠充足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人口学因素、动态活动及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控制人口学因素、静态和动态活动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睡眠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超重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不足儿童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54倍,男生睡眠不足者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2.429倍(P值均<0.05).结论 睡眠不足是儿童青少年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睡眠状况,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作者:刘宏;常利涛;吕慧;黄达峰;陈露;杨云娟;代丽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父亲教养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为提高父亲教养参与度和儿童自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中江县526名四~六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和父亲教养参与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农村小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教养参与的日常陪伴、交流互动和学业鼓励维度在父亲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19,6.532,3.213,P值均<0.05).农村小学生自尊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t=4.414,P<0.05),四年级学生高于五年级、六年级学生(F=5.351,P<0.05).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和小学生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交流互动、对父亲感情与规则约束能够正向预测农村小学生的自尊水平(日值分别为3.113,3.324,3.602,P值均<0.05).结论 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的自尊发展有重要影响.

    作者:李桢;陈玉兰;刘巧林;雷云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合肥市不同教育程度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分析

    口腔健康水平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要求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健康状况[1].本文通过了解合肥市不同教育程度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及日常口腔保健习惯,并分析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及行为差异,以便寻找现阶段口腔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不同宣传方式以提高学生口腔保健意识.

    作者:潘耀耀;韩晓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用眼行为及家长预防近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用眼习惯与负担,探讨健康信念模型与家长防近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所小学二~六年级的825名学生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生视力相关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近视相关健康行为以及家长知信行与健康教育需求.结果 12.00%的学生经常躺着或趴着看书,17.70%的学生学习时很少或几乎不同时开台灯和日常照明灯,感觉眼疲劳后仍继续看书的学生占12.61%;学生用眼时间较长、负担较重,83.27%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或兴趣班,每天放学后户外活动不足1h的学生占43.08%,42.77%的学生睡眠不足9h.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家长防近行为的健康信念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知的益处(Py6=0.136 1)、自我效能(Py8=0.520 6)和提示因素(Py9=0.095 3)这3个变量对防近行为起到正向直接影响,感知的障碍(Py7=-0.069 8)对其呈负向直接影响(P值均<0.05);而易感性和严重性与防近行为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会人口学特征中家长的文化程度通过行为益处认知对防近行为的间接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长态度对于学生用眼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强家长的健康信念,可以促进家长对学生视力保护行为的实施.

    作者:韩霄;马迎华;陈辉;马莉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睡眠质量状况,为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睡眠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2所深圳市宝安区普通高中1 17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平均每晚入睡时间为23:32,平均起床时间为6:22,平均睡眠时间为374 min.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8)的占34.4%,使用过药物催眠的占3.4%;有心理需求并主动要求帮助的学生为48名,占总调查人数的4.09%.学生视力不良率为74.8%,有午休习惯的占91.8%,平均每晚写作业时间为(3.25± 1.14)h,每周平均锻炼天数为(2.62±2.10)d(不包括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平均每次锻炼时间长度为(0.82±0.81)h.上课偶尔和经常睡觉的报告率为89.2%.PSQI总分为(6.47±2.82)分,PSQI总分与身高、体重、近视眼无明显相关性,与平均每周锻炼的天数、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4,-0.134,P值均<0.05).男、女生之间的PSQI总分、睡眠时间、做作业时间、锻炼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较差,有一半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天数和锻炼时间长度未达到国家要求.应增加学生每周的锻炼天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以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侯粤虎;张泉水;唐建军;邓秀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特征循证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估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93篇文献102项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研究被纳入循证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主要以汉族(87.64%)、首发病例女性(80.60%)、走读生(56.86%)、经济水平落后地区(46.08%)、农村(70.59%)、小学和初中(87.13%)、春秋季节(68.42%)、9月等多发(21.05%),群体性预防接种(22.55%)、疑似食物中毒(22.55%)和迷信谣传(13.73%)为主要触发因素.临床症状主要以晕厥(头晕)(12.77%)、恶心(10.10%)和头痛(9.21%)等为主,且容易复发(50.98%).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发生率范围为7.74% ~ 31.32%.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民族、触发因素、发病时间和地点、首发病例、社会经济和教育状况等因素有关.

    作者:程庆林;谢立;徐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起中学生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2014年9月18日8:10,浙江省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中学校医报告,该校近2d来有80余名学生出现类似的发热症状,原因不明.为查明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确定为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士光;张建民;曹国平;蓝岳云;杨瑞军;来时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杭州某校大学生干眼病患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干眼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泪液和眼表的疾病,能引起泪膜的不稳定、眼部不适和视觉障碍,可能进一步造成眼表损伤[1].干眼常见症状有眼部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视物模糊等,这些症状常常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根据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干眼的发病率在5.5%~33.7%之间[2-7].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年轻人的用眼习惯正逐渐发生改变.在该人群中,计算机和手机较为普及,隐形眼镜、激光手术也广泛使用.因此很有必要对青年人群的干眼发病率及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本文通过应用干眼问卷调查表对杭州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干眼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现状,并分析干眼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蒋凯婷;谢亚男;叶宇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3 356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者占54.7%,3~4次者占27.5%,5~6次者占10.3%;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者占19.9%,≤3h者占43.5%,3~7h者占24.9%.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幸福者占7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以及课余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均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P值均<0.05).结论 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家长、教师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作者:晏妮;孙珂;黄聚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小学生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认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汕头市中小学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为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校园暴力干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汕头市5 435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暴力角色(施暴者、受害者、施暴-受害者、既不是施暴者又不是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男生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得分(19.13±4.447)低于女生(20.37±3.414);不同年级学生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2,P>0.05),但以初中生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得分低,且暴力行为检出率高;不同暴力角色中,施暴-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其次为受害者(F=7.524,P<0.01);进一步对性别进行分层,女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7,P>0.05);男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认知得分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施暴-受害者、受害者、施暴者以及既不是施暴者又不是受害者(F=16.520,P<0.01).结论 男生及施暴-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较差.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黄泽鹏;杨连朋;雷晖倩;柳珍妮;张艳;欧利民;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孤独症与正常儿童父母泛自闭症表型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为更好地开展孤独症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泛自闭症表型问卷(Broader Autism Phenotype Questionnaive,BAPQ),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57名孤独症儿童和57名幼儿园正常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内容分为冷漠、语用障碍、刻板个性3个分量表.结果 自评量表中孤独症组儿童母亲冷漠、语用障碍和刻板个性3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92,2.68,2.09,P值均<0.05),且孤独症组儿童母亲冷漠、语用障碍分量表的佳预测值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0,2.06,P值均<0.05);孤独症组儿童母亲自评的冷漠、语用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0.0%与5.4%,23.6%与7.1%)(x2值分别为5.398,5.820,P值均<0.05);佳预测值孤独症组母亲冷漠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18.8%与5.7%)(x2=4.122,P<0.05);而他评量表中仅见孤独症组儿童父亲语用障碍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t=2.04,P<0.05).结论 孤独症儿童母亲更容易表现出冷漠、语用障碍和刻板个性的特征,在对孤独症干预的同时,也应关注其母亲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吕莹;张晶宇;张书凯;姚雪;孙彩虹;梁爽;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在城市中学生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在城市中学生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适用于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量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贵阳城区3 075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分析量表信度和效度.结果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 875份.量表的Kappa系数为0.796,分半信效度为0.915,各因素与所属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886~0.947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40 ~0.896之间;2个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954,0.94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个分量表的拟合度指数GFI,AGFI,NFI,TLI,IFI,CFI指标都超过0.90,因子模型基本符合理论结构假设.结论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用于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测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与效度,可用于我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测评.

    作者:张宛筑;邓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