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中学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分析

刘春艳;常利涛;林燕;胡筱莛;黄达峰;韦蝶心;邓淑珍;刘宏

关键词:肝炎, 甲型, 疾病暴发流行, 公共卫生管理
摘要:2013年11月,云南省文山州田蓬镇某中学暴发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疫情.为及时控制疫情,明确疫情暴发的原因,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作出反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常重视此次疫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12月25-31日再次派出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对该次甲肝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索.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大理州、红河州7~18岁汉族学生7 200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睡眠时间等调查.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8%和5.7%.经x2检验,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逐渐降低;好片和差片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中片,城市超重和肥胖率显著高于农村;不同动态和静态活动及睡眠状况中仅体育锻炼时间≥1h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1h者,睡眠不足者的超重率显著高于睡眠充足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人口学因素、动态活动及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控制人口学因素、静态和动态活动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睡眠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超重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不足儿童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54倍,男生睡眠不足者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2.429倍(P值均<0.05).结论 睡眠不足是儿童青少年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睡眠状况,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作者:刘宏;常利涛;吕慧;黄达峰;陈露;杨云娟;代丽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摄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各类零食的消费情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先分层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768名6~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零食消费信息.结果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率和消费频率基本一致,水果、糕点、奶类、饮料奶类居消费率前4位,消费率依次为99.7%,96.1%,94.8%,94.7%,每周3次以上消费频率分别为93.8%,63.3%,81.4%,54.0%.小学生奶类消费量高,平均为172.1 g/d;中学生消费量高的零食为饮料,平均为235.1 g/d.零食提供的能量占每人日摄入总量的27.7%,零食提供各营养素贡献率在16.0%~51.3%,其中营养素贡献率高的是钙.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随着年龄增加,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膳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姜云;郭宝福;李小成;王艳莉;祝白春;金迪;谢国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特征循证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估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93篇文献102项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研究被纳入循证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主要以汉族(87.64%)、首发病例女性(80.60%)、走读生(56.86%)、经济水平落后地区(46.08%)、农村(70.59%)、小学和初中(87.13%)、春秋季节(68.42%)、9月等多发(21.05%),群体性预防接种(22.55%)、疑似食物中毒(22.55%)和迷信谣传(13.73%)为主要触发因素.临床症状主要以晕厥(头晕)(12.77%)、恶心(10.10%)和头痛(9.21%)等为主,且容易复发(50.98%).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发生率范围为7.74% ~ 31.32%.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民族、触发因素、发病时间和地点、首发病例、社会经济和教育状况等因素有关.

    作者:程庆林;谢立;徐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广州市海珠区窝沟封闭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窝沟封闭健康教育效果,为儿童窝沟封闭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海珠区24所小学.在抽中的各小学二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和家长参加问卷调查.结果 944名家长和955名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大部分被调查家长(98.62%)听完讲座后有所收获或收获很大,94.39%的家长能够了解窝沟封闭的必要性,77.97%的家长表示会带孩子做窝沟封闭,家长和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6.10%和84.84%.对学生而言,学校教师和社区医生在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口腔医生/护士(x2=28.739,P<0.01);对家长而言,学校老师的讲座效果明显差于其他授课教师(口腔医生/护士、社区医生),在窝沟封闭必要性认识和是否会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469,34.47,P值均<0.01).结论 窝沟封闭健康教育应根据授课对象类型,合理选择授课教师;社区医生开展窝沟封闭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钟微;黄佩贞;甘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共计6 507名,从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大类对校园欺侮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语言欺侮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沉迷网络游戏(OR=1.248)、有饮酒史(OR=1.216)、有打架斗殴(OR=2.0161)、父母严厉程度高(OR=1.041)、父母间有家庭暴力(OR=1.760);保护因素有大年龄组(OR=0.519)、周围有好朋友或好同学(OR=0.853)、喜欢学校生活的程度高(OR=0.925)、老师喜欢自己的程度高(OR=0.934)(P值均<0.05).遭受躯体欺侮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沉迷网络游戏(OR=1.237)、打架斗殴(OR=2.445)、父母间有家庭暴力(OR=1.631);保护因素有:女性(OR=0.729)、高年龄组(OR=0.401)、喜欢学校生活的程度高(OR=0.914)、父亲文化程度高(OR=0.805)(P值均<0.05).结论 校园欺侮行为与家庭、学校和个体三方面的因素有关,对于校园欺侮行为的干预应当从这三方面着手综合干预.

    作者:陈道湧;姚玉华;孔明;金伟保;余金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睡眠质量状况,为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睡眠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2所深圳市宝安区普通高中1 17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平均每晚入睡时间为23:32,平均起床时间为6:22,平均睡眠时间为374 min.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8)的占34.4%,使用过药物催眠的占3.4%;有心理需求并主动要求帮助的学生为48名,占总调查人数的4.09%.学生视力不良率为74.8%,有午休习惯的占91.8%,平均每晚写作业时间为(3.25± 1.14)h,每周平均锻炼天数为(2.62±2.10)d(不包括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平均每次锻炼时间长度为(0.82±0.81)h.上课偶尔和经常睡觉的报告率为89.2%.PSQI总分为(6.47±2.82)分,PSQI总分与身高、体重、近视眼无明显相关性,与平均每周锻炼的天数、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4,-0.134,P值均<0.05).男、女生之间的PSQI总分、睡眠时间、做作业时间、锻炼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较差,有一半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天数和锻炼时间长度未达到国家要求.应增加学生每周的锻炼天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以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侯粤虎;张泉水;唐建军;邓秀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小学2008-2013年237例学生手外伤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手外伤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小学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37例手外伤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受伤类型、受伤部位、就诊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等项目的统计分析.结果 237例手外伤患者中7~9岁有121例,占51.1%;男生189例(79.8%),女生48例(20.2%);左手99例(41.2%),右手131例(55.3%),双手7例(3.5%);挤压伤、刀割伤和压砸伤在受伤原因中占前3位,所占比例分别为35.0%,27.8%,13.0%;损伤组织以单纯皮肤软组织损伤多,占62.4%.根据伤情分别采取换药、清创缝合、肌腱神经血管吻合、皮瓣修复、骨折固定、断指再植等治疗方法,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7.0%.结论 应根据小学生手外伤发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和预防措施,加强学生自身防护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手外伤发生率.

    作者:徐敏;钱红丹;沈惠芬;华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开化县农村学龄儿童犬咬伤及其防治相关知识状况

    儿童是狂犬病的主要受害者,约占狂犬病人数的35%~ 50%[1],目前农村社区养犬较为普遍,了解农村社区学龄儿童犬咬伤现况及学龄儿童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对狂犬病的预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笔者采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儿童预防犬咬伤知识评估量表[2],以情景安全模拟问题知识和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主题,问卷调查农村学龄儿童犬咬伤及其狂犬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讨研究犬咬伤和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应对策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卫东;诸葛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小学生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认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汕头市中小学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为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校园暴力干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汕头市5 435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暴力角色(施暴者、受害者、施暴-受害者、既不是施暴者又不是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男生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得分(19.13±4.447)低于女生(20.37±3.414);不同年级学生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2,P>0.05),但以初中生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得分低,且暴力行为检出率高;不同暴力角色中,施暴-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其次为受害者(F=7.524,P<0.01);进一步对性别进行分层,女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7,P>0.05);男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认知得分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施暴-受害者、受害者、施暴者以及既不是施暴者又不是受害者(F=16.520,P<0.01).结论 男生及施暴-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较差.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黄泽鹏;杨连朋;雷晖倩;柳珍妮;张艳;欧利民;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学校近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变化,为预防控制学校疾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在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内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分析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传播途径和病毒基因型特征,并与2004-2010年浙江省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共20起,累计病例1 929例,年龄集中在15~19岁,发生场所以高中和小学居多.1 929例病例的男、女比例为1.13∶1.19起为基因GⅡ型感染,1起为基因GⅠ和GⅡ型混合感染.6起为饮用受污染的桶装水,6起为使用受污染的食堂餐具,3起为密切接触病例或接触病例呕吐物污染的物品,2起可能为食物污染,另有3起原因未明.结论 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大多经受污染的桶装水、食物或餐具传播.

    作者:鲁琴宝;林君芬;李傅冬;吴昊澄;吴晨;王臻;刘碧瑶;除旭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郑州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歧视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郑州市4所民办高校1 8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9.67%~ 88.75%之间.不同性别、民族、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影响因素为性别、专业、年级(F=10.215,P<0.01),艾滋病传播知识影响因素为性别和住宿方式(F=4.064,P<0.01).结论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程度有待提高.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

    作者:孟亚;闫春生;王丹凤;郭志刚;董亚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父亲教养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为提高父亲教养参与度和儿童自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中江县526名四~六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和父亲教养参与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农村小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教养参与的日常陪伴、交流互动和学业鼓励维度在父亲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19,6.532,3.213,P值均<0.05).农村小学生自尊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t=4.414,P<0.05),四年级学生高于五年级、六年级学生(F=5.351,P<0.05).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和小学生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交流互动、对父亲感情与规则约束能够正向预测农村小学生的自尊水平(日值分别为3.113,3.324,3.602,P值均<0.05).结论 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的自尊发展有重要影响.

    作者:李桢;陈玉兰;刘巧林;雷云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医科大学大一新生自杀意念与媒体自杀报道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分析自杀意念与自杀媒体报道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广州某医科大学一年级本科生1 055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杀意念量表及自编接触媒体对自杀报道的情况.结果 4.4%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阳性;农村学生自杀意念阳性率高于非农村学生(x2=10.324,P=0.001).2个月内接触自杀媒体报道学生的自杀意念量表得分高于2个月以上各组学生(F=3.940,P=0.020).3个月内接触过存在“描绘自杀细节”及“将自杀简单化神秘化归因”等问题的报道的新生自杀意念总分高于未接触者(t值分别为2.142,2.887,P值均<0.05).结论 接触自杀报道的时间与媒体自杀报道的内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影响.

    作者:冯现刚;杨子聪;杨雪岭;祖思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孤独症与正常儿童父母泛自闭症表型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为更好地开展孤独症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泛自闭症表型问卷(Broader Autism Phenotype Questionnaive,BAPQ),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57名孤独症儿童和57名幼儿园正常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内容分为冷漠、语用障碍、刻板个性3个分量表.结果 自评量表中孤独症组儿童母亲冷漠、语用障碍和刻板个性3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92,2.68,2.09,P值均<0.05),且孤独症组儿童母亲冷漠、语用障碍分量表的佳预测值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0,2.06,P值均<0.05);孤独症组儿童母亲自评的冷漠、语用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0.0%与5.4%,23.6%与7.1%)(x2值分别为5.398,5.820,P值均<0.05);佳预测值孤独症组母亲冷漠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18.8%与5.7%)(x2=4.122,P<0.05);而他评量表中仅见孤独症组儿童父亲语用障碍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t=2.04,P<0.05).结论 孤独症儿童母亲更容易表现出冷漠、语用障碍和刻板个性的特征,在对孤独症干预的同时,也应关注其母亲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吕莹;张晶宇;张书凯;姚雪;孙彩虹;梁爽;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直面青少年暴力 对校园暴力说“不”

    当前,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校园暴力的存在并对此感到忧虑,但是都不能坦然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应对暴力事件都有一种共同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即在暴力发生之后才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措施,公共卫生部门也仅仅是对暴力的后果进行受理(急救与治疗).显然,这不仅是对暴力行为理解上的错误,而且没有意识到暴力预防是一个事关人类健康公平和安全权益的问题.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洛阳市中学生攻击性现状及其与性别角色冲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洛阳中学生攻击性现状及其与性别角色冲突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攻击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洛阳市8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2条目攻击性问卷、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人口资料问卷.结果 中学生攻击性量表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得分分别为(33.63±8.92) (7.80±3.02) (8.38±2.69)(8.97±3.11) (8.48±3.06)分.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幼时监护人中学生攻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受教育程度为中学/中专的中学生敌意得分较高(F=3.659,P<0.05).中学生攻击性总分及各因子与性别角色冲突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值为0.118~0.342,P值均<0.01).学业-家庭冲突、成功、权力与竞争和限制性情感对中学生攻击性有正向的预测力(β值分别为0.216,0.175,0.091,P值均<0.05).结论 改善中学生的性别角色冲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中学生的攻击性.

    作者:徐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起中学生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2014年9月18日8:10,浙江省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中学校医报告,该校近2d来有80余名学生出现类似的发热症状,原因不明.为查明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确定为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士光;张建民;曹国平;蓝岳云;杨瑞军;来时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北京市密云县肥胖中小学生心血管代谢异常调查

    目的 了解密云县肥胖中小学生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异常罹患现状,为心血管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2013年6月对北京市密云县5所小学和4所中学在2012-2013年度学校常规体检筛查为肥胖的949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心血管病相关健康评估体检,收集身高、体重、体质成分、血压、超声检测脂肪肝数据,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四项、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结果 949名学生中,肥胖学生高血压、血脂紊乱、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肝功能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黑棘皮症检出率分别为34.5%,45.3%,63.5%,13.9%,13.7%和25.3%,心血管代谢超过2项异常检出率为45.3%.肥胖男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菲酒精性脂肪肝、黑棘皮症以及代谢异常个数大于22项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6.880,16.252,28.47,8.72,P值均<0.05).肥胖中学生空腹血糖异常及糖尿病以及心血管代谢异常超过2项的检出率高于小学生(x2值分别为17.065,14.565,P值均<0.05).结论 肥胖中小学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异常均已出现高发趋势,以控制肥胖为干预策略的心血管代谢异常防治工作应从中小学阶段开始.

    作者:王莲革;赵小元;段佳丽;孙颖;朱忠信;郭海英;赵彤;米杰;侯冬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锚定信息对青少年自杀态度的影响

    目的 运用锚定信息探讨青少年自杀态度的可塑性,为我国中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语意启动与框架效应相结合的方式设计锚定信息,语意启动以锚定数字为核心,框架效应以措辞形式为核心,即采用2(锚定数字)×2(措辞形式)的实验设计.于山东省潍坊市4所中学整群抽取初一至高二年级750名中学生,将被试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不同的锚定信息,并完成自杀态度问卷.结果 锚定数字与措辞形式对青少年自杀态度4个维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自杀者的态度两大维度上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10,4.450,P值均<0.05),且仅表现在初中生方面(F值分别34.796,10.389,P值均<0.05).接受不同语义锚定信息的初中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自杀者的态度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23,-3.157,P值均<0.01),而高中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中生的自杀态度不够稳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作者:邹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藏族青少年应对方式发展特征及其对学业求助影响

    目的 研究藏族青少年应对方式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求助的影响,为有效影响其学业求助态度和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从甘肃和西藏某藏族聚居区采用方便抽样,共选取4所藏族中学和1所民族院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 057名藏族大中学生(男生1 071名,女生986名),采用应对方式量表(CSS)、学业求助量表(AHSS)评估藏族青少年面临压力时的认知和行为以及所采取的求助态度和求助行为.结果 藏族青少年应对方式与学业求助得分分别为(3.13±0.23)和(2.67±0.44)分;藏族女生问题解决因子总分高于男生(t=2.902,P<0.01);初中生、高中生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大学生(F=5.723,P<0.05);应对方式与学业求助之间呈负相关(r=-0.362,P<0.01),典型相关系数为0.675 (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应对方式各因子共同解释学业求助的30.6%的变异.结论 藏族青少年具有较高程度的应对水平,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藏族青少年学业求助态度和行为.

    作者:周鹏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