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圆形输液瓶口贴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顾芬;胡敏;李玉梅;黎金玲

关键词:输液瓶口贴, 输注, 静脉内
摘要:目的 评价圆形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的封存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2010年9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患者已加好药物的静脉滴注液体60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袋.观察组30袋液体加药后由15名护士使用输液瓶口贴封堵,每人封存两袋;对照组30袋液体加药后由上述的15名护士使用复合碘消毒液消毒后,再按压75%的酒精棉球并用透明胶布固定,每人封存两袋.之后过15 min、30 min分别于袋口开启处取样作细菌培养.比较两种袋口封存方法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护理人员时间损耗及材料损耗.结果 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耗材明显降低,护理人员操作所用时间大大减少(P<0.05).结论 圆形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袋口消毒效果达标,封存操作简便,节省护理操作时间,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材料损耗少,明显降低护理成本.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学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情况,为高尿酸血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3 649名的体检资料,其中男性18 832名,女性14 817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 健康体检者血尿酸平均值为(336.57±96.07)μmol/L,其中男性(380.17±87.04)、女性(281.45±76.88)μmol/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24.06%,其中男性31.28%,女性14.88%,男性与女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且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人们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及时对体检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朱清云;石兰萍;黄志平;曹菊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持续教育计划对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教育计划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实施持续教育计划评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透析评估.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透析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康复锻炼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影响与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指导的方法.方法 对1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心理疏导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体位的正确、有效性,重视腰背肌的锻炼,同时做好一系列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功能锻炼,同时对二便进行个体化的训练,并注意培养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训练过程.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重视胸腰椎骨折患者全方位康复训练,是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陪能;杨骏;沈姜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2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护理指导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护理指导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32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中与术后后重点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营养支持.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体温维持在36.2~7.5℃,无1例术中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患儿多无疼痛或轻度疼痛发生.结论 手术摘除扁桃体腺样体是治疗小儿扁桃体肿大及腺样体肥大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手术之一.正确、严密、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焕敏;岳文汪;倪宏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自我效能训练对中青年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中青年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方式,选择中青年卒中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和教育的同时接受4周的自我效能训练.分别在入院时和训练4周后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训练前后患者的自我效能与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中青年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多处于中低水平,治疗依从性普遍较差.经过4周训练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意义.结论 通过自我效能训练可提升中青年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为降低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秦爱玲;吕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7例腹腔镜下肝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探讨7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认真进行肝储备功能的评 估,给予保肝治疗,术前准备及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早期活动计划的实施进行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特点,围手术期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7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

    作者:刘真莉;沈云明;陈志坚;孙光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实施与效果观察.方法 用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锻炼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组按照临床路径方式制定锻炼程序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临床路径100%,常规组61.9%.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达优率临床路径组为85.7%,常规组为61.9%;术后并发症中患肢水肿发生率临床组为9.5%,常规组为28.6%.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达优率,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自理能力.

    作者:梁谊;郭银笑;覃春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沟通技巧在围手术期访视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研究沟通技巧在围手术期访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对手术室访视护士进行沟通预防的系统培训、实施和督导.对培训前后护理质量如访视率、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患者整体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访视率明显提高(P<0.01),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明显降低(P<0.05),患者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沟通技巧在围手术期访视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杨利辉;李小兰;朱小冬;张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从急诊科转住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1~10月份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问题的原因,于2007年11月~2008年2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及整改培训,并对比2008年3~12月份转住院患者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问题例数由2007年度整改培训前的3.87%减少到整改培训后的0.4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转运前后的认真评估、正确的预处理与严密的监测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住院的关键.

    作者:张贺真;傅华珍;赵正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助产专业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针对目前助产专业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论述了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如何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力求通过改革,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有效的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静脉输液改良方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药物浪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血管组织损伤,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224例患者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静穿刺.单日采用传统法,双日采用改良法,分别观察一次排气成功率,回血时间,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情况.结果 一次排气成功率传统组为51%,改良组为91%(P<0.01);回血时间传统组即刻回血率为66%,改良组为94%(P<0.01);传统组穿刺无痛率为68%.改良组为8l%(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传统组为93%,改良组为97%(P>0.05).结论 改良静脉输液法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药物浪费,缩短静脉回血时间,减轻痛苦,减少对血管组织损伤.

    作者:顾春联;肖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次性双腔防滑脱、防返流胃管的设计

    临床上,留置胃管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病人手术前后、重危、昏迷病人、脑血管病等病人身上.留置胃管后的食物返流、胃管滑脱及胃管的固定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

    作者:刘学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突发性耳聋16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通过心理指导使病人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对突发性耳聋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发病后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心理护理是患者治疗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赵兰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胸部物理治疗在婴幼儿肺炎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要幼儿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包括体位变换、雾化吸入、叩击胸背部、体位引流、吸痰.结果 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通畅,使患儿舒适.结论 胸部物理治疗促进要幼儿肺炎患儿的排痰,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维玉;陈燕;黄健珍;李亚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8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饮食和运动知识、自我保健及高血压的危害等进行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用药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方式和血压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的疾病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心理水平、生活行为方式、血压水平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好转(P<0.01或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

    作者:张向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诊科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

    随着危机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质量控制,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意识、危机值意识,降低护士采集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保证危机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作者:李艳华;刘慧敏;李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为医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的防治以及家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门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研究组)和100例相匹配的正常人群(对照组)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自我概念量表同时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多于对照组(P<0.01),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较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大对其家庭、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应对水平和心理健康,同时帮助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康复.

    作者:吴玉秋;李遵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现代临床营养意义的再探讨及治疗实践的思考

    临床营养的积极作用伴随疾病治疗以及健康促进的全过程,临床营养的临床意义已经呈现清晰、量化、实效和措施具体的趋势.本文对工作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探讨,为现代临床营养运行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孙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减轻脑外伤昏迷病人家属心理压力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病人住院期间家属的压力水平及来源,根据压力管理理论,制定压力干预的健康教育路径.以降低家属的压力水平.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自行设计问卷,测量患者家属压力来源及压力水平,对患者家属进行压力干预,观察患者家属的压力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家属的压力来源主要集中在与患者有关的压力事件中.干预前的压力显著高于正常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压力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昏迷病人住院期间对家属的心理造成压力,经过教育干预,可降低家属的压力水平.

    作者:戴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1].据报道,我国心衰发病率为0.9%[2];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可高达6%~10%[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反复发病,反复住院.文献报道[4],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是防止频发住院、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纵向调查,分析其干预后的效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作者:张晖;岳秀娟;明月;董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