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陈仁友;甄丽红;张少华;魏霞;周培静;孙桐;李凤霞;康殿民;柴燕

关键词:传染病,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干预性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综合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重点传染病知晓率由59.0%增加为68.8%,对照组由57.4%上升为58.1%;干预组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打喷嚏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7.3%,87.8%,98.3%,75.6%,对照组分别为77.2%,68.1%,96.6%,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现场观察咳嗽吐痰和洗手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预活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形成.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贵州省男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形态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男性青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研究贵州省青少年生长发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来自贵州省各地区426名18~20岁的男性青年,检测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磷水平及身高和体重.结果 男青年OC,BAP及身高与体重呈正相关,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男性青年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男青年OC,BAP及身高,体重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文化程度对OC,BAP,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地理海拔高度对男性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主要形态指标的影响较小,种族遗传是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文化程度对男性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身高体重有影响.

    作者:方应培;杨正久;汪漫江;钟正伟;钱静;董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杭州市2010-2012年12岁儿童牙周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牙周健康状况,为杭州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上城区共9所小学,于2010-2012年连续3 a对12岁年龄组儿童进行牙周健康检查.选用牙龈出血指数和牙石指数记录牙龈出血和牙石的程度.结果 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牙石及牙龈出血的检出率和检出牙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3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牙石和牙龈出血记分为0的构成比均逐年上升,记分为1,2,3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生牙石和牙龈出血检出率及检出牙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一年度女生牙石及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比男生略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杭州市12岁年龄组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较好,牙龈出血检出率和牙石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唐琪;刘敏;杨宇;荆畅;韩东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5-HTTLPR、5-HT2A受体基因(5-HTR2A)T102C多态性、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为ADHD儿童的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包头市某小学确诊为ADHD的78例儿童和87名对照组儿童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HTTLPR、5-HTR2A的T102C多态性及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采用x2检验分析3种基因多态性对ADHD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5-HTR2A的T102C的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5-HTTLPR、DβH5'侧翼区-1021C/T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4,0.01,P值均>0.05);5-HTR2A的T102C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性是野生型的2.17倍,5-HTR2A的T102C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分别与5-HTTLPR的S等位基因DβH5'侧翼区-1021C/T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共同作用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性是单一野生型的2.00,2.80倍.结论 5-HTR2A的T102C的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HTTLPR、5-HTR2A的T102C多态性及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在儿童ADHD的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侯雪;关明杰;郝金奇;吴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佛山市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并探讨其特点,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佛山市1 21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常见的学业拖延行为是“编制错题集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29.6%),轻的学业拖延行为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6.5%).男生(41.64± 11.61)和女生(38.35±10.30)总体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状况和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相关(P<0.01);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自我学习满意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拖延,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状况值得研究者关注.

    作者:霍紫莹;肖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梧州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现状,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梧州市市区20所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1 304名进行为期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原因外,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如每天刷牙2次、选用含氟牙膏和正确刷牙方法的持有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76,17.73和8.41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李梦映;周素芳;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10年贫血状况分析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1].贫血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2].贫血是我国确定的重点防治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贫血的患病率在不断下降.笔者通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新疆片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测试的血红蛋白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贫血发生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霍敏;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宁夏2006-2012年学校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宁夏2006-2012年学校突发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夏2006-2012年报告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宁夏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5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7.36%,罹患率为2.92%;报告病种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90.85%);事件报告高峰出现在5月和11月,且春夏高峰报告数高于秋冬高峰;小学为突发事件高发场所,乡小学罹患率高(6.02%).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为40.00%;报告机构以医疗机构为主(41.36%),其次为学校报告(32.20%).结论 学校是宁夏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县乡级小学是防控重点.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龚瑞;李海军;肖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广东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大学生为满足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体表现在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是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体现大学生的精神价值的各种活动的总和.Timothy等[1]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与道德教育面临特殊挑战,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其发展.Alex-ander等[2]提出了12项为大学生精神生活和宗教信仰发展的新措施.目前,国内有的学者探讨精神生活质量指标[3],有的学者侧重于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4-6].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调查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表现特点,试图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干预和心理辅导提供实证依据与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继业;肖蓉;赖苗;何展珊;万滢聪;曾秋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特点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目的 探讨福建省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及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对福建省乡镇中学的963名留守儿童和l 52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总体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4.98±6.01),(35.94±5.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59,P>0.05).非留守儿童和仅父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高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F=8.699,P<0.05).社会支持水平与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呈负相关,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高社会支持水平下的留守儿童比低社会支持水平下的留守儿童具有较少的情绪行为问题,低社会支持水平的留守女生较男生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P值均<0.01).结论 为减少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客观社会支持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其对支持的主观感受和培养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

    作者:江琴;Bj(o)rn Albin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厦门市高一学生性知识知晓情况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性观念也逐步形成,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1].因此,如何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刻不容缓.笔者对厦门市17所高中1 540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当前厦门市高一学生的性知识状况,为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艺玲;余红;危文坚;陈雪琳;张桂坤;邱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创伤性儿童家庭因素与人格对幸福感的回归作用

    目的 探讨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环境特征及家庭经济收入之间的关系,为创伤性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儿童问卷和家庭环境特征量表,对筛选出的69名9~ 15岁创伤性儿童进行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家庭经济收入、亲密度、知识性、外向性与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指数均呈正相关,神经质得分与幸福感得分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外向性、亲密度、知识性、家庭经济收入对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均有影响,可能释幸福感累积变异量的51.1%.结论 人格、家庭环境特征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对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

    作者:黎光明;黄文庚;曾红;李汉桥;黎绵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宁夏高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宁夏境内15所高校食堂的753名从业人员,自行设计问卷对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知晓率为58.95%,平均得分为(7.06±2.04)分,及格率仅为61.75%.不同年龄、户籍、文化程度、从业年限、月平均收入和是否持有健康证的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业人员在贮存加工食物、食品添加剂使用、采购索票验证等方面的行为形成率均在90%以上.结论 宁夏高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存在一定欠缺,而食品安全态度积极、行为尚可.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作者:刘凯;王雪;赵生银;张泽勤;黄锋;任吉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进餐中饮水行为对肥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进餐中饮水行为对7~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及肥胖的影响,为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的方法,选取宁夏泾源县、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5个县区15所小学、5所中学7~ 18岁儿童青少年共3 371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的测量和进餐中饮水行为的调查.结果 宁夏中南部山区农村儿童青少年进餐中有大量、少量和无饮水行为者分别占14.6%,54.0%和31.4%.进餐中男生无饮水行为者的基础代谢量、体重及收缩压明显低于有饮水行为者,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明显高于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女生基础代谢量、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进餐中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控制运动时间后,进餐中男生大量饮水行为者的肥胖率明显低于无饮水行为者.结论 进餐中饮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有一定的影响.对进餐中饮水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

    作者:高向晖;杨建军;陶秀娟;董宏伟;石丽文;马丽;庞志涛;张毓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西部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分析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总体生活质量的认识和评估.大量研究证实,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1-6],同时,社会支持通过内部机制即自尊等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也作为重要的环境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7].本研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支持以及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帮助该人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及避免优秀体育教师的流失,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薛锋;朱丽;杨占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童年期受虐待者认知偏向研究现状

    儿童虐待(child abuse,CA)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公众健康领域令人困扰的一部分,覆盖了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甚至医疗卫生体系[1].美国1岁以上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外伤性损伤,而在所有形式的外伤性损伤中,儿童虐待是死亡和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对儿童虐待的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待的成人会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虐待,表现为虐待的代际循环(transgenerational cycle of maltreatment,TCM)[2].目前,国际上将儿童虐待分为4种类型,即躯体虐待(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实施暴力)、心理虐待(攻击儿童的心理幸福)、性虐待(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儿童的性器官和性发展)和忽视(养育者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3].

    作者:王春梅;刘爱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下关市120名初中生手机微生物污染状况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给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手机上滋生的微生物也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青少年作为手机消费的一大主体,但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手机上的微生物更易对其健康造成损害.本文以初中生使用的手机为调查对象,了解手机细菌污染情况,以期将手机可能对初中生造成的健康危害降至低.

    作者:李晓楠;杨梅;何莹;赵维薇;字飞燕;杨竹块;郭乐;申元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认知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的认知和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开展电离辐射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福州市4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对1 132名学生进行电离辐射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电离辐射知晓率为63.47%;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大学生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通过网络并且希望通过网络获取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报告率均高,为70.32%和51.23%;希望获取电离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报告率高,为82.74%.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对电离辐射来源与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需求与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1).结论 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男生、低年级、非医学专业及乡村生源大学生尤为明显.大学生电离辐射知晓情况与知识获取的途径及需求有关.

    作者:李丹;钱捷;卓小梅;王英瑜;林婷婷;刘文婕;何保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全文数据库有关中国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共选取17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对象涉及7 959名在校大学生,研究量表主要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相关系数(r值)为效应量,并进行Fisher Z逆转换.结果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统计学正相关(P值均<0.05);睡眠质量总分与强迫、躯体化、抑郁和焦虑等因子相关性相对较高,r值均大于0.4;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各心理健康指标的r值基本均大于0.3;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正相关关系在硕士生群体中体现为明显(r=0.524).结论 我国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某些指标密切相关.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受到学历的调节.

    作者:张妍;李飞;周文华;李炳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平湖市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现况

    目的 了解平湖市部分小学、幼儿园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平湖市辖区内7个镇/街道13所小学、幼儿园大班的儿童(或其家长)2 416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家长中男性吸烟率为51.81%,父亲的吸烟率低于爷爷/外公的吸烟率,城市家长吸烟率低于农村家长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3.26%的学生在家庭中受二手烟污染;城乡之间、父辈与祖辈之间吸烟者使儿童受二手烟危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防止儿童受二手烟污染要依靠家庭健康促进手段,使吸烟者树立自身和家庭的健康后果信念才能获得成效.

    作者:李赟;胡承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兰州市中学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教师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中学教师生命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SF-36量表,整群抽取的对兰州市3所中学的273名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月工资收入、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任教学科等4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各领域均不产生影响;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任教学校、任教年级(初/高中)、日均工作时间、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11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教师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任教学校、体育锻炼和日均工作时间.结论 教师生命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地筛选、分析和研究.

    作者:王益民;孙利华;王玉;魏存军;陈克定;任晓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