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童年期受虐待者认知偏向研究现状

王春梅;刘爱书

关键词:虐待儿童, 认知, 精神卫生
摘要:儿童虐待(child abuse,CA)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公众健康领域令人困扰的一部分,覆盖了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甚至医疗卫生体系[1].美国1岁以上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外伤性损伤,而在所有形式的外伤性损伤中,儿童虐待是死亡和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对儿童虐待的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待的成人会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虐待,表现为虐待的代际循环(transgenerational cycle of maltreatment,TCM)[2].目前,国际上将儿童虐待分为4种类型,即躯体虐待(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实施暴力)、心理虐待(攻击儿童的心理幸福)、性虐待(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儿童的性器官和性发展)和忽视(养育者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3].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铜陵市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铜陵市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为建立手足口病预防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铜陵市辖区20所托幼机构保教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市辖区剩余的23所托幼机构作为对照组,对目标人群实施干预后,通过比较基线调查与干预后调查资料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保教人员对“84”消毒液配制浓度要求、聚集性疫情停课标准以及手足口病部分基本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前自身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84”消毒液配制、小班教师洗手和儿童洗手的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5.0%,75.0%和35.0%提高至干预后的95.0%,100.0%和95.0%,且干预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卫生消毒和正确洗手为切入点,研制消毒配置器具以及以模拟训练为核心的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何益新;黄永;赵武;陈珊珊;孟云;孙依梅;何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咨询大学生82例初始沙盘基本特征分析

    初始沙盘是指沙盘游戏者所做的第一个沙盘,初始沙盘对沙盘游戏者有着特殊的意义[1].Kalff[2]在沙盘游戏入门中指出,初始沙盘不仅能够反映沙盘游戏者问题本质所在,同时能提供问题解决的线索与方向.关于初始沙盘,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强迫症、孤独症、抑郁症、躯体化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3-8]等人群的研究.本研究以临床心理咨询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其沙盘初始特征,为临床心理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永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评价

    目的 编制“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并评价其在中学生中应用时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研究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的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分为6个维度40个项目;并将跨理论模型引入评定问卷,设计5个阶段变化计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初中和高中各2所,对初一至高三学生3 28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由6个维度31个项目组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3.847%;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7,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52~0.898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项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拟合度指标均在0.9以上,x2/df值为11.729(P<0.01),近似均方根残差为0.058,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结论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定量评价工具.

    作者:张诗晨;万宇辉;陶舒曼;陈静;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

    烟草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二手烟暴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和复发性中耳炎等疾病[1].目前我国吸烟者呈低龄化趋势[2],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伤害[3].为此,笔者于2012年在北京、郑州、开封三地选择6所小学开展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为小学生的控烟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倪菁华;许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嵊泗列岛2008-2012年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嵊泗列岛2008-2012年学生营养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学生5a平均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6.67%;平均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46%,2.68%.不同年份、性别、学段学生间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嵊泗列岛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状况并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营养不良率,控制超重率、肥胖率的上升.

    作者:吴正康;丁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厦门市高一学生性知识知晓情况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性观念也逐步形成,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1].因此,如何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刻不容缓.笔者对厦门市17所高中1 540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当前厦门市高一学生的性知识状况,为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艺玲;余红;危文坚;陈雪琳;张桂坤;邱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锦州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干预效果,为增强中小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制定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锦州市3所小学、3所中学的931名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147,P=0.000);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601,11.267,P值均<0.01),且小学生的健康干预效果更好.小学生除触电知识以外的其他7种类型的安全知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学生仅在交通、火灾、触电、伤害4个方面的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全健康干预对于中小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制定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安全教育计划.

    作者:刘堃;陈卓;张林;张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平湖市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现况

    目的 了解平湖市部分小学、幼儿园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平湖市辖区内7个镇/街道13所小学、幼儿园大班的儿童(或其家长)2 416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家长中男性吸烟率为51.81%,父亲的吸烟率低于爷爷/外公的吸烟率,城市家长吸烟率低于农村家长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3.26%的学生在家庭中受二手烟污染;城乡之间、父辈与祖辈之间吸烟者使儿童受二手烟危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防止儿童受二手烟污染要依靠家庭健康促进手段,使吸烟者树立自身和家庭的健康后果信念才能获得成效.

    作者:李赟;胡承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学生情绪症状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及手机使用依赖的影响因素,为探讨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阜阳市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及手机使用依赖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男生手机使用3a以上、连续24h开机、手机月消费60元以上、拥有智能手机报告率分别为59.2%,63.5%,25.9%和51.2%,均高于女生的50.9%,43.7%,17.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吸烟、饮酒均与手机使用依赖密切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焦虑、抑郁症状及有饮酒行为的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的OR值分别为2.831,2.131,1.433.结论 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存在关联.

    作者:刘凤云;许韶君;侯方丽;陶舒曼;伍晓艳;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

    目的 了解天津市城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庭对口腔健康保健行为的认知,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城区2所大型公立幼儿园528名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应用SPSS 17.0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天津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常食用的含糖食品依次为酸奶/乳酸饮料、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仅30.7%的儿童有饭后漱口的习惯,20.8%的儿童有刷牙后睡前进食的不良习惯,48.3%的儿童不能做到每天刷牙2次,66.5%的儿童极少或从不定期做口腔检查.开始刷牙的年龄越小、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及家长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越好,儿童的患龋率越低.55.1%的家长表示经常关注儿童的口腔健康,但对于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较少,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广播电视及网络(41.1%)、报刊杂志(19.3%)和医生及医疗机构(29.4%).结论 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建立正确口腔健康行为,并定期复查,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白云洋;张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宁夏2006-2012年学校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宁夏2006-2012年学校突发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夏2006-2012年报告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宁夏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5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7.36%,罹患率为2.92%;报告病种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90.85%);事件报告高峰出现在5月和11月,且春夏高峰报告数高于秋冬高峰;小学为突发事件高发场所,乡小学罹患率高(6.02%).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为40.00%;报告机构以医疗机构为主(41.36%),其次为学校报告(32.20%).结论 学校是宁夏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县乡级小学是防控重点.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龚瑞;李海军;肖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和运作模式

    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2011]54号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2 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个学习日3元的标准提供膳食营养补助.除此之外,还有15个省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共惠及3 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种类多、覆盖地区广,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距也较大.因此,各地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学生供餐模式和运作模式,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帆;张倩;徐海泉;张燕;李荔;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西宁市初中及中等职校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现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不仅是文化科学、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发展急剧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1].身心素质和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也将影响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2].因此,全面指导青少年群体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为掌握西宁市初中及中等职校学生的健康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笔者于2012年底对西宁市普通初级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为西宁市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黎;温生宝;赵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5-HTTLPR、5-HT2A受体基因(5-HTR2A)T102C多态性、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为ADHD儿童的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包头市某小学确诊为ADHD的78例儿童和87名对照组儿童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HTTLPR、5-HTR2A的T102C多态性及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采用x2检验分析3种基因多态性对ADHD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5-HTR2A的T102C的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5-HTTLPR、DβH5'侧翼区-1021C/T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4,0.01,P值均>0.05);5-HTR2A的T102C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性是野生型的2.17倍,5-HTR2A的T102C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分别与5-HTTLPR的S等位基因DβH5'侧翼区-1021C/T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共同作用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性是单一野生型的2.00,2.80倍.结论 5-HTR2A的T102C的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HTTLPR、5-HTR2A的T102C多态性及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在儿童ADHD的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侯雪;关明杰;郝金奇;吴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问卷调查数据,通过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拟合二元Logit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愿意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26.7%,参保意愿较低.Logistic模型显示,性别、年级(1)、年级(2)、在校期间使用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知道本校的首诊医院、知道本校的点定医院以及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OR值分别为1.987,0.417,0.122,2.040,3.428,5.745,0.568,P值均<0.05)进入回归议程.结论 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完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职能,加强机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参保意愿.

    作者:陈君程;袁萍;张迎;郭雪花;何建秀;包西平;艾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目的 了解青少年女性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化状况在两者之间的作用,为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Young网络成瘾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Beck焦虑量表(BAI)等工具,对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皖南医学院的3 408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近1 a内出现过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6.92%,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3.76%;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联指标调整后OR值为3.609(OR值95%CI=2.662 ~4.893),将焦虑和抑郁分别引入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的关联指标(OR值)均下降;抑郁和焦虑与自杀意念的关联指标(OR值)在网络成瘾变量引入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关联,且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化状况在两者的关联中存在作用.在预防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和控制网络成瘾的同时,应关注其情绪化状况和心理健康.

    作者:张栋栋;封苏琴;陈玲;缪金萍;杨林胜;孙业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青少年健康素养评定需要向多维度发展

    近10 a来,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健康素养不仅对成人健康状况具有预测作用[1-2],也是识别青少年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的标志[3-4].健康素养研究领域发展迅速,逐渐扩大至更广泛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围.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健康素养的定义还缺乏一定的共识,从而制约了测量学的发展,延迟了该领域重大问题的解决;另外,健康素养构架复杂,选择使用何种定义或测量工具可能取决于研究目标的不同[5].我国青少年健康素养的研究刚刚起步,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对其复杂而多维度的特性在更大程度上给予认同,并由此吸收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构建出多维度评价青少年健康素养的方法.

    作者:张诗晨;陈亚军;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下关市120名初中生手机微生物污染状况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给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手机上滋生的微生物也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青少年作为手机消费的一大主体,但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手机上的微生物更易对其健康造成损害.本文以初中生使用的手机为调查对象,了解手机细菌污染情况,以期将手机可能对初中生造成的健康危害降至低.

    作者:李晓楠;杨梅;何莹;赵维薇;字飞燕;杨竹块;郭乐;申元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特点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目的 探讨福建省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及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对福建省乡镇中学的963名留守儿童和l 52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总体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4.98±6.01),(35.94±5.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59,P>0.05).非留守儿童和仅父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高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F=8.699,P<0.05).社会支持水平与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呈负相关,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高社会支持水平下的留守儿童比低社会支持水平下的留守儿童具有较少的情绪行为问题,低社会支持水平的留守女生较男生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P值均<0.01).结论 为减少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客观社会支持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其对支持的主观感受和培养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

    作者:江琴;Bj(o)rn Albin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青少年抑郁障碍叙事心理治疗研究

    抑郁障碍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1].有资料显示,抑郁障碍的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65%的青少年都有一次或多次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2].抑郁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也会带动患者产生自杀意念,成为青少年自杀大的危险因素[3].该文对青少年抑郁障碍和叙事心理治疗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干预提供借鉴.

    作者:曹加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