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

赵娜;倪菁华;许桂华

关键词:吸烟, 烟草烟污染, 学生
摘要:烟草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二手烟暴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和复发性中耳炎等疾病[1].目前我国吸烟者呈低龄化趋势[2],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伤害[3].为此,笔者于2012年在北京、郑州、开封三地选择6所小学开展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为小学生的控烟教育提供依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安市7~9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窝沟封闭情况

    目的 了解西安市7~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健康状况和窝沟封闭情况,为开展西安市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从西安市13个区(县)二~四年级儿童中抽取606人,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城区儿童刷牙行为和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优于乡村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乳牙患龋率和乳牙充填率分别为64.03%和10.37%,城区均高于乡村(P值均<0.05).乳牙恒牙总患龋率和总充填率分别为65.18%和12.47%;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7.10%,充填率为30.61%.窝沟封闭率城区高于乡村(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与窝沟封闭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地区、对窝沟封闭的认知、第一恒磨牙是否有龋坏(P值均<0.05).儿童主要通过教师、媒体、医护人员获得窝沟封闭的信息,教师、家长、医护人员对儿童是否参与活动起主要影响作用.结论 学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目标有差距.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活动,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李骏;李劲松;高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创伤性儿童家庭因素与人格对幸福感的回归作用

    目的 探讨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环境特征及家庭经济收入之间的关系,为创伤性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儿童问卷和家庭环境特征量表,对筛选出的69名9~ 15岁创伤性儿童进行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家庭经济收入、亲密度、知识性、外向性与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指数均呈正相关,神经质得分与幸福感得分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外向性、亲密度、知识性、家庭经济收入对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均有影响,可能释幸福感累积变异量的51.1%.结论 人格、家庭环境特征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对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

    作者:黎光明;黄文庚;曾红;李汉桥;黎绵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学生流感疫苗接种2年后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流感疫苗接种2a后对中学生的保护作用,为探讨流感疫苗对青少年的长期保护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整群分层抽取上海市长宁区4所中学1 0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群体接种组和对照组中学生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女生发病密度高于男生(x2=6.43,P=0.01);初高中学生中,均表现为低年级组(六、七年级和高一、高二)发病密度高于高年级组(八、九年级和高三)(x2=13.62,P<0.01);疫苗保护率在接种后0.5 a高(58.30%),随后逐渐下降,在接种后第二个流感流行周期中疫苗不再有保护作用.结论 流感疫苗在接种后第一个流感流行周期内保护效果好,但免疫力不持久,需每年定期接种.

    作者:何晓定;张泽申;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母乳喂养与家养皮毛宠物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交互效应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家养皮毛宠物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以及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交互效应.方法 在沈阳市各个行政区整群随机抽取2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抽取10所幼儿园和5所小学共8 212名儿童.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问卷对儿童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及呼吸系统疾病与症状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沈阳市儿童母乳喂 养率为78.87%;目前暴露家养皮毛宠物的儿童占14.56%;3.40%的儿童在母亲怀孕期间曾经暴露家养皮毛宠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患有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风险;而暴露家养皮毛宠物与儿童哮喘及其相关症状存在正相关,且随着与家养皮毛宠物接触的程度越密切,儿童患有哮喘及其相关症状的风险性也越高.与未暴露宠物且母乳喂养的儿童相比,单纯非母乳喂养可使儿童患有哮喘的风险增高27%(OR=1.27,95%CI=1.00~1.61);单纯暴露皮毛宠物使儿童患有哮喘的风险性增高51%(OR=1.51,95%CI=1.15~ 1.97);而同时暴露于2个因素对哮喘的风险性增高了147%(OR=2.47,95%CI=1.66~3.66);宠物暴露和母乳喂养对儿童的哮喘存在一定的相加效应,但两者的相乘效应未达到统计学水平(P>0.05).结论 母乳喂养可降低皮毛宠物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效应,但两者并不存在显著的相乘效应.

    作者:刘洋;黄美梦;孙晶;刘玉芹;赵洋;任万辉;董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高校学生牙刷细菌检测及食盐水消毒作用探讨

    目的 了解大学生牙刷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食盐水对牙刷的消毒(除菌)作用,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清洁牙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募集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使用指定牙刷按照Bass法刷牙,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回收牙刷,检测牙刷在无菌蒸馏水和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中浸泡后的细菌数量.结果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牙刷上的细菌数显著增加,使用2周、4周、6周后分别增加5倍,300多倍和近700倍.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浸泡10 h后,细菌有减少的趋势;其中0.6%的食盐水浸泡后,牙刷上的细菌由平均35万/g下降至1.7万/g,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后的牙刷细菌数量增加显著;食盐水对牙刷具有一定的清洁和除菌效果.

    作者:杨雨虹;易柏成;李秋华;陈冠辉;李伟深;赵月萍;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问卷,对随州市254名吸烟城市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戒烟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与戒烟意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71,0.83,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直接控制、主观规范、直接态度和间接态度进入影响中学生戒烟意向的回归方程(R2=0.72,P<0.01).结论 直接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是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开展中学生戒烟健康教育.

    作者:周玉珍;苏西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和运作模式

    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2011]54号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2 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个学习日3元的标准提供膳食营养补助.除此之外,还有15个省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共惠及3 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种类多、覆盖地区广,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距也较大.因此,各地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学生供餐模式和运作模式,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帆;张倩;徐海泉;张燕;李荔;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北京市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及健康知识获取途径调查

    在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不但要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健康的躯体和健全的人格[1].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果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仅会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阻碍个人的发展,还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教育部199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负责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2].”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3-5].

    作者:李海红;李欠;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南昌市学生被动吸烟现况

    目的 了解南昌市学校被动吸烟情况,为实现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于2012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抽取南昌市及郊区大、中、小学校共30所600名进行,问卷拦截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30所学校中,16所全面禁烟,11所部分禁烟.被调查的600人中,19.2%的人现在吸烟,学校工作人员与采访者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9.2%和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9%的吸烟者调查当天在学校吸烟,其中仅20.5%遇到工作人员劝阻;20.2%的人在调查当天看到其他人在学校吸烟,其中28.9%遇到工作人员劝阻.41.3%的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不同类型的学校被动吸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高(55.8%),中学次之(37.9%),小学低(31.8%).不同禁烟政策学校被动吸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禁烟学校高(53.6%),部分禁烟学校次之(51.2%),全面禁烟学校低(32.8%).结论 虽然学校禁烟工作有所改善,但是控烟执行力度不够,被动吸烟现象依然严重,需尽快出台地方控烟法规加强控烟工作.

    作者:陈陵;范义兵;杨树;吴金星;李紫芬;陈海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学生情绪症状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及手机使用依赖的影响因素,为探讨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阜阳市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及手机使用依赖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男生手机使用3a以上、连续24h开机、手机月消费60元以上、拥有智能手机报告率分别为59.2%,63.5%,25.9%和51.2%,均高于女生的50.9%,43.7%,17.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吸烟、饮酒均与手机使用依赖密切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焦虑、抑郁症状及有饮酒行为的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的OR值分别为2.831,2.131,1.433.结论 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存在关联.

    作者:刘凤云;许韶君;侯方丽;陶舒曼;伍晓艳;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苏州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食物选择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食物选择等情况,为针对大学生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1 029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态度、食物选择情况.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低,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仅为13.4%和36.4%.营养知识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P值均<0.0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利用营养知识指导饮食者占76.1%,平时关注营养知识者占67.2%.89.9%的大学生根据口味选择食物.大学生的食物和饮料选择与性别、专业、籍贯、生源和是否独生子女有关.结论 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营养知识,对营养知识的关注和利用不够,选择食物从口味出发,考虑营养较少,存在食物、饮料选择不当的问题较多.

    作者:张雪莹;秦立强;王晓莺;高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 评估虹口区某街道的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居家环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8月,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上海市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4个居委共207户有1~6岁儿童的家庭中实施儿童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结果 过去0.5 a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为18.84%.在居家环境方面排在前5位的不安全因素依次为浴室地面无防滑垫(57.33%),桌椅有尖角或尖锐边缘(53.96%),小的物件如珠宝、珠子、别针等放置在孩子易取到之处(49.01%),加热电器或易燃物品放置不合理(46.51%),室内电线乱拉乱放(46.38%).结论 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很高,居家环境存在较多伤害危险因素.安全社区建设应针对儿童居家环境的不安全点进行改善.

    作者:姚玉华;姚晨;喻彦;马丽雅;俞爱青;姚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评价

    目的 编制“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并评价其在中学生中应用时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研究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的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分为6个维度40个项目;并将跨理论模型引入评定问卷,设计5个阶段变化计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初中和高中各2所,对初一至高三学生3 28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由6个维度31个项目组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3.847%;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7,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52~0.898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项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拟合度指标均在0.9以上,x2/df值为11.729(P<0.01),近似均方根残差为0.058,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结论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定量评价工具.

    作者:张诗晨;万宇辉;陶舒曼;陈静;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佛山市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并探讨其特点,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佛山市1 21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常见的学业拖延行为是“编制错题集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29.6%),轻的学业拖延行为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6.5%).男生(41.64± 11.61)和女生(38.35±10.30)总体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状况和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相关(P<0.01);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自我学习满意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拖延,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状况值得研究者关注.

    作者:霍紫莹;肖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西部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分析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总体生活质量的认识和评估.大量研究证实,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1-6],同时,社会支持通过内部机制即自尊等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也作为重要的环境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7].本研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支持以及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帮助该人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及避免优秀体育教师的流失,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薛锋;朱丽;杨占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嵊泗列岛2008-2012年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嵊泗列岛2008-2012年学生营养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学生5a平均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6.67%;平均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46%,2.68%.不同年份、性别、学段学生间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嵊泗列岛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状况并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营养不良率,控制超重率、肥胖率的上升.

    作者:吴正康;丁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广东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大学生为满足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体表现在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是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体现大学生的精神价值的各种活动的总和.Timothy等[1]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与道德教育面临特殊挑战,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其发展.Alex-ander等[2]提出了12项为大学生精神生活和宗教信仰发展的新措施.目前,国内有的学者探讨精神生活质量指标[3],有的学者侧重于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4-6].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调查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表现特点,试图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干预和心理辅导提供实证依据与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继业;肖蓉;赖苗;何展珊;万滢聪;曾秋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农村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农村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的关系,为开展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从温州、重庆、成都、绵阳6所高校分层整群抽取的905名农村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55.80%,男生高于女生;大四学生抑郁检出率高(59.26%);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心理韧性越强,抑郁症状较少,在抑郁、心理韧性等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抑郁均存在统计学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0.690,P<0.01),心理韧性对抑郁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0.742,P<0.01),社会支持通过心理韧性对抑郁产生间接效应(Beta=0.512,P<0.01).结论 农村大学生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良好心理韧性的形成可减少农村大学生抑郁的发生.

    作者:韩黎;李茂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进餐中饮水行为对肥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进餐中饮水行为对7~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及肥胖的影响,为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的方法,选取宁夏泾源县、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5个县区15所小学、5所中学7~ 18岁儿童青少年共3 371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的测量和进餐中饮水行为的调查.结果 宁夏中南部山区农村儿童青少年进餐中有大量、少量和无饮水行为者分别占14.6%,54.0%和31.4%.进餐中男生无饮水行为者的基础代谢量、体重及收缩压明显低于有饮水行为者,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明显高于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女生基础代谢量、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进餐中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控制运动时间后,进餐中男生大量饮水行为者的肥胖率明显低于无饮水行为者.结论 进餐中饮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有一定的影响.对进餐中饮水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

    作者:高向晖;杨建军;陶秀娟;董宏伟;石丽文;马丽;庞志涛;张毓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厦门市中小学校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吸烟是导致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多种可预防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戒烟是降低烟草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直接有效措施[1].2002年全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总体吸烟率较1996年下降1.8%,但是年轻人的吸烟率却呈上升趋势[2].《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全国约1.3亿13~18岁青少年中吸烟者约有1 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低于4 000万.控制烟草、预防青少年儿童吸烟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降低我国人群总吸烟率的关键[3].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周围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4-5].为此,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2012年开展了以控制吸烟为切入点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工作,并从学校、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角度评价了干预效果.

    作者:陈友兰;戴龙;田丁;荣飚;余红;危文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