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莹;秦立强;王晓莺;高赟
在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不但要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健康的躯体和健全的人格[1].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果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仅会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阻碍个人的发展,还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教育部199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负责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2].”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3-5].
作者:李海红;李欠;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分析超重肥胖学生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为进一步开展肥胖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2012年4-5月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8所完全中学初一、高一年级399名初筛肥胖的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血脂、空腹血糖、转氨酶、B超脂肪肝和黑棘皮症的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9名学生中,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黑棘皮症等代谢性相关疾病检出1项以上异常的270人,占67.7%;其中血糖偏高58人(14.5%),血脂偏高149人(37.3%),肝功能受损34人(8.5%),黑棘皮症检出66人(16.5%).超重与肥胖学生空腹血糖、TC、TG、ALT、AST、脂肪肝、肝功损伤、黑棘皮病的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DL-C、L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肥胖在青少年期就已经开始造成心血管、肝脏等多系统的病变,应以肥胖学生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指标监测与风险评估为切入点,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肥胖对健康造成更大的损害.
作者:孙颖;段佳丽;米杰;侯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性观念也逐步形成,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1].因此,如何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刻不容缓.笔者对厦门市17所高中1 540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当前厦门市高一学生的性知识状况,为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艺玲;余红;危文坚;陈雪琳;张桂坤;邱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烟草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二手烟暴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和复发性中耳炎等疾病[1].目前我国吸烟者呈低龄化趋势[2],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伤害[3].为此,笔者于2012年在北京、郑州、开封三地选择6所小学开展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为小学生的控烟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倪菁华;许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9-2012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09-2012年闵行区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健康体检数据,对所有7~17岁学生利用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2009-2012年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2年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04%与9.62%;男、女生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比值均接近2∶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比值也趋于接近1∶1;在控制年龄、性别、青春期等因素后,随着年度增加,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结论 闵行区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状况总体比较严重.尽管近年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但加强对学生肥胖的防治不容松懈.
作者:张鑫毅;李建军;何丹丹;应圣洁;宫志敏;苏华林;王晶;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牙刷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食盐水对牙刷的消毒(除菌)作用,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清洁牙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募集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使用指定牙刷按照Bass法刷牙,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回收牙刷,检测牙刷在无菌蒸馏水和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中浸泡后的细菌数量.结果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牙刷上的细菌数显著增加,使用2周、4周、6周后分别增加5倍,300多倍和近700倍.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浸泡10 h后,细菌有减少的趋势;其中0.6%的食盐水浸泡后,牙刷上的细菌由平均35万/g下降至1.7万/g,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后的牙刷细菌数量增加显著;食盐水对牙刷具有一定的清洁和除菌效果.
作者:杨雨虹;易柏成;李秋华;陈冠辉;李伟深;赵月萍;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初中住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类型,为探讨住宿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昭通市1 128名住宿与非住宿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报告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住宿生在自责倾向上和恐怖倾向上得分均低于非住宿生(P值均<0.05),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两组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住宿学生较非住宿学生学习能力低、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住宿环境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应加强住宿学生自责、恐怖倾向以及学习方面的辅导.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总体生活质量的认识和评估.大量研究证实,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1-6],同时,社会支持通过内部机制即自尊等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也作为重要的环境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7].本研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支持以及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帮助该人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及避免优秀体育教师的流失,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薛锋;朱丽;杨占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问卷,对随州市254名吸烟城市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戒烟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与戒烟意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71,0.83,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直接控制、主观规范、直接态度和间接态度进入影响中学生戒烟意向的回归方程(R2=0.72,P<0.01).结论 直接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是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开展中学生戒烟健康教育.
作者:周玉珍;苏西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现状,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梧州市市区20所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1 304名进行为期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原因外,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如每天刷牙2次、选用含氟牙膏和正确刷牙方法的持有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76,17.73和8.41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李梦映;周素芳;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嵊泗列岛2008-2012年学生营养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学生5a平均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6.67%;平均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46%,2.68%.不同年份、性别、学段学生间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嵊泗列岛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状况并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营养不良率,控制超重率、肥胖率的上升.
作者:吴正康;丁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南京某专科院校女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为促进青春期女性的健康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某专科院校一年级女生,对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女生各营养知识知晓率大部分在30%以下;干预后,营养知识知晓率均在60%以上.“知晓避孕套的使用方法”、“排卵期的定义”等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原来的28.2%,5.6%上升到84.6%,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休息时松开内衣”、“每天洗臀部”、“每天换内裤”、“不用卫生护垫”等生殖健康行为分别由原来的55.6%,48.7%,54.7%和37.2%上升到92.2%,74.6%,78.0%和9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女生的健康知识和行为.
作者:贾根梅;吴江平;吴晓丽;费春香;胡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10 a来,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健康素养不仅对成人健康状况具有预测作用[1-2],也是识别青少年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的标志[3-4].健康素养研究领域发展迅速,逐渐扩大至更广泛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围.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健康素养的定义还缺乏一定的共识,从而制约了测量学的发展,延迟了该领域重大问题的解决;另外,健康素养构架复杂,选择使用何种定义或测量工具可能取决于研究目标的不同[5].我国青少年健康素养的研究刚刚起步,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对其复杂而多维度的特性在更大程度上给予认同,并由此吸收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构建出多维度评价青少年健康素养的方法.
作者:张诗晨;陈亚军;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流感疫苗接种2a后对中学生的保护作用,为探讨流感疫苗对青少年的长期保护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整群分层抽取上海市长宁区4所中学1 0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群体接种组和对照组中学生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女生发病密度高于男生(x2=6.43,P=0.01);初高中学生中,均表现为低年级组(六、七年级和高一、高二)发病密度高于高年级组(八、九年级和高三)(x2=13.62,P<0.01);疫苗保护率在接种后0.5 a高(58.30%),随后逐渐下降,在接种后第二个流感流行周期中疫苗不再有保护作用.结论 流感疫苗在接种后第一个流感流行周期内保护效果好,但免疫力不持久,需每年定期接种.
作者:何晓定;张泽申;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学教师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中学教师生命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SF-36量表,整群抽取的对兰州市3所中学的273名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月工资收入、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任教学科等4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各领域均不产生影响;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任教学校、任教年级(初/高中)、日均工作时间、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11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教师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任教学校、体育锻炼和日均工作时间.结论 教师生命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地筛选、分析和研究.
作者:王益民;孙利华;王玉;魏存军;陈克定;任晓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攻击行为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抽取中学生共16 022名,进行攻击行为、移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女生攻击性的发展呈倒“V”型趋势,而男生的攻击性随年龄逐渐上升.不同性别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移情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不同年龄段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段升高而上升.高情绪管理组学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低情绪管理组(P<0.01).攻击行为与移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移情与情绪管理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绪管理在移情与攻击性中具有安全中介作用.结论 中学生的移情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南晓薇;余毅震;杨奕;孙艳;卞晨阳;李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干预效果,为增强中小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制定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锦州市3所小学、3所中学的931名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147,P=0.000);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601,11.267,P值均<0.01),且小学生的健康干预效果更好.小学生除触电知识以外的其他7种类型的安全知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学生仅在交通、火灾、触电、伤害4个方面的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全健康干预对于中小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制定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安全教育计划.
作者:刘堃;陈卓;张林;张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7~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健康状况和窝沟封闭情况,为开展西安市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从西安市13个区(县)二~四年级儿童中抽取606人,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城区儿童刷牙行为和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优于乡村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乳牙患龋率和乳牙充填率分别为64.03%和10.37%,城区均高于乡村(P值均<0.05).乳牙恒牙总患龋率和总充填率分别为65.18%和12.47%;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7.10%,充填率为30.61%.窝沟封闭率城区高于乡村(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与窝沟封闭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地区、对窝沟封闭的认知、第一恒磨牙是否有龋坏(P值均<0.05).儿童主要通过教师、媒体、医护人员获得窝沟封闭的信息,教师、家长、医护人员对儿童是否参与活动起主要影响作用.结论 学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目标有差距.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活动,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李骏;李劲松;高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牙周健康状况,为杭州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上城区共9所小学,于2010-2012年连续3 a对12岁年龄组儿童进行牙周健康检查.选用牙龈出血指数和牙石指数记录牙龈出血和牙石的程度.结果 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牙石及牙龈出血的检出率和检出牙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3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牙石和牙龈出血记分为0的构成比均逐年上升,记分为1,2,3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生牙石和牙龈出血检出率及检出牙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一年度女生牙石及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比男生略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杭州市12岁年龄组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较好,牙龈出血检出率和牙石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唐琪;刘敏;杨宇;荆畅;韩东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食物选择等情况,为针对大学生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1 029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态度、食物选择情况.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低,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仅为13.4%和36.4%.营养知识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P值均<0.0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利用营养知识指导饮食者占76.1%,平时关注营养知识者占67.2%.89.9%的大学生根据口味选择食物.大学生的食物和饮料选择与性别、专业、籍贯、生源和是否独生子女有关.结论 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营养知识,对营养知识的关注和利用不够,选择食物从口味出发,考虑营养较少,存在食物、饮料选择不当的问题较多.
作者:张雪莹;秦立强;王晓莺;高赟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