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学生流感疫苗接种2年后免疫效果评价

何晓定;张泽申;李颖

关键词:流感疫苗, 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流感疫苗接种2a后对中学生的保护作用,为探讨流感疫苗对青少年的长期保护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整群分层抽取上海市长宁区4所中学1 0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群体接种组和对照组中学生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女生发病密度高于男生(x2=6.43,P=0.01);初高中学生中,均表现为低年级组(六、七年级和高一、高二)发病密度高于高年级组(八、九年级和高三)(x2=13.62,P<0.01);疫苗保护率在接种后0.5 a高(58.30%),随后逐渐下降,在接种后第二个流感流行周期中疫苗不再有保护作用.结论 流感疫苗在接种后第一个流感流行周期内保护效果好,但免疫力不持久,需每年定期接种.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学生牙刷细菌检测及食盐水消毒作用探讨

    目的 了解大学生牙刷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食盐水对牙刷的消毒(除菌)作用,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清洁牙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募集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使用指定牙刷按照Bass法刷牙,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回收牙刷,检测牙刷在无菌蒸馏水和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中浸泡后的细菌数量.结果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牙刷上的细菌数显著增加,使用2周、4周、6周后分别增加5倍,300多倍和近700倍.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浸泡10 h后,细菌有减少的趋势;其中0.6%的食盐水浸泡后,牙刷上的细菌由平均35万/g下降至1.7万/g,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后的牙刷细菌数量增加显著;食盐水对牙刷具有一定的清洁和除菌效果.

    作者:杨雨虹;易柏成;李秋华;陈冠辉;李伟深;赵月萍;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梧州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现状,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梧州市市区20所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1 304名进行为期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原因外,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如每天刷牙2次、选用含氟牙膏和正确刷牙方法的持有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76,17.73和8.41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李梦映;周素芳;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10年贫血状况分析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1].贫血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2].贫血是我国确定的重点防治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贫血的患病率在不断下降.笔者通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新疆片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测试的血红蛋白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贫血发生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霍敏;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苏州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食物选择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食物选择等情况,为针对大学生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1 029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态度、食物选择情况.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低,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仅为13.4%和36.4%.营养知识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P值均<0.0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利用营养知识指导饮食者占76.1%,平时关注营养知识者占67.2%.89.9%的大学生根据口味选择食物.大学生的食物和饮料选择与性别、专业、籍贯、生源和是否独生子女有关.结论 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营养知识,对营养知识的关注和利用不够,选择食物从口味出发,考虑营养较少,存在食物、饮料选择不当的问题较多.

    作者:张雪莹;秦立强;王晓莺;高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综合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重点传染病知晓率由59.0%增加为68.8%,对照组由57.4%上升为58.1%;干预组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打喷嚏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7.3%,87.8%,98.3%,75.6%,对照组分别为77.2%,68.1%,96.6%,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现场观察咳嗽吐痰和洗手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预活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形成.

    作者:陈仁友;甄丽红;张少华;魏霞;周培静;孙桐;李凤霞;康殿民;柴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和运作模式

    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2011]54号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2 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个学习日3元的标准提供膳食营养补助.除此之外,还有15个省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共惠及3 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种类多、覆盖地区广,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距也较大.因此,各地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学生供餐模式和运作模式,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帆;张倩;徐海泉;张燕;李荔;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兰州市中学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教师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中学教师生命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SF-36量表,整群抽取的对兰州市3所中学的273名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月工资收入、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任教学科等4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各领域均不产生影响;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任教学校、任教年级(初/高中)、日均工作时间、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11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教师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任教学校、体育锻炼和日均工作时间.结论 教师生命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地筛选、分析和研究.

    作者:王益民;孙利华;王玉;魏存军;陈克定;任晓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学生情绪症状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及手机使用依赖的影响因素,为探讨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阜阳市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及手机使用依赖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男生手机使用3a以上、连续24h开机、手机月消费60元以上、拥有智能手机报告率分别为59.2%,63.5%,25.9%和51.2%,均高于女生的50.9%,43.7%,17.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吸烟、饮酒均与手机使用依赖密切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焦虑、抑郁症状及有饮酒行为的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的OR值分别为2.831,2.131,1.433.结论 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存在关联.

    作者:刘凤云;许韶君;侯方丽;陶舒曼;伍晓艳;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中新生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高中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高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易县高级中学2012年新生2 576名进行基线调查后,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2006年]在该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3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高中入学新生干预前结核病防治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31.7%)、报刊书籍(25.5%)和听别人说(24.3%)等,且所占比率较低;干预后主要来源于所开展的学校健康促进干预(94.5%).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0.1%和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是各地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时很好的工具,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付兰娥;张保宗;张进国;张雁;许蕾华;唐术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青少年抑郁障碍叙事心理治疗研究

    抑郁障碍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1].有资料显示,抑郁障碍的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65%的青少年都有一次或多次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2].抑郁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也会带动患者产生自杀意念,成为青少年自杀大的危险因素[3].该文对青少年抑郁障碍和叙事心理治疗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干预提供借鉴.

    作者:曹加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

    健全的人格素质不仅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个体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先决条件.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1].自立人格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之一[2],指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形成的,包括个人与人际2个方面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质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格因素[3],它对促进青少年自我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熊(父)莹;曾天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北京市小学生入厕后洗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入厕后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学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班级,采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北京市小学生(3 749名)及其家长(3 717名)洗手有关的知识、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9.4%的学生自报每次入厕后都洗手,女生自报洗手率(73.2%)高于男生(66.1%),高年级(73.9%)高于中、低年级(65.7%,68.9%);掌握洗手方法及相关健康知识、同学入厕后勤洗手以及教师提醒或宣讲过洗手知识的学生更易采纳洗手行为(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洗手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强化传授洗手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重视同伴教育,提高教师督促学生洗手的积极性.

    作者:韩梅;李玉青;曹远;陈艳;刘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贵州省男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形态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男性青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研究贵州省青少年生长发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来自贵州省各地区426名18~20岁的男性青年,检测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磷水平及身高和体重.结果 男青年OC,BAP及身高与体重呈正相关,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男性青年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男青年OC,BAP及身高,体重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文化程度对OC,BAP,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地理海拔高度对男性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主要形态指标的影响较小,种族遗传是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文化程度对男性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身高体重有影响.

    作者:方应培;杨正久;汪漫江;钟正伟;钱静;董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佛山市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并探讨其特点,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佛山市1 21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常见的学业拖延行为是“编制错题集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29.6%),轻的学业拖延行为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6.5%).男生(41.64± 11.61)和女生(38.35±10.30)总体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状况和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相关(P<0.01);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自我学习满意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拖延,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状况值得研究者关注.

    作者:霍紫莹;肖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 评估虹口区某街道的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居家环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8月,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上海市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4个居委共207户有1~6岁儿童的家庭中实施儿童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结果 过去0.5 a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为18.84%.在居家环境方面排在前5位的不安全因素依次为浴室地面无防滑垫(57.33%),桌椅有尖角或尖锐边缘(53.96%),小的物件如珠宝、珠子、别针等放置在孩子易取到之处(49.01%),加热电器或易燃物品放置不合理(46.51%),室内电线乱拉乱放(46.38%).结论 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很高,居家环境存在较多伤害危险因素.安全社区建设应针对儿童居家环境的不安全点进行改善.

    作者:姚玉华;姚晨;喻彦;马丽雅;俞爱青;姚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5-HTTLPR、5-HT2A受体基因(5-HTR2A)T102C多态性、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为ADHD儿童的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包头市某小学确诊为ADHD的78例儿童和87名对照组儿童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HTTLPR、5-HTR2A的T102C多态性及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采用x2检验分析3种基因多态性对ADHD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5-HTR2A的T102C的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5-HTTLPR、DβH5'侧翼区-1021C/T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4,0.01,P值均>0.05);5-HTR2A的T102C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性是野生型的2.17倍,5-HTR2A的T102C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分别与5-HTTLPR的S等位基因DβH5'侧翼区-1021C/T基因位点的突变型、共同作用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性是单一野生型的2.00,2.80倍.结论 5-HTR2A的T102C的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HTTLPR、5-HTR2A的T102C多态性及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在儿童ADHD的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侯雪;关明杰;郝金奇;吴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

    烟草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二手烟暴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和复发性中耳炎等疾病[1].目前我国吸烟者呈低龄化趋势[2],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伤害[3].为此,笔者于2012年在北京、郑州、开封三地选择6所小学开展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为小学生的控烟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倪菁华;许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9-2012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09-2012年闵行区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健康体检数据,对所有7~17岁学生利用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2009-2012年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2年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04%与9.62%;男、女生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比值均接近2∶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比值也趋于接近1∶1;在控制年龄、性别、青春期等因素后,随着年度增加,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结论 闵行区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状况总体比较严重.尽管近年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但加强对学生肥胖的防治不容松懈.

    作者:张鑫毅;李建军;何丹丹;应圣洁;宫志敏;苏华林;王晶;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太极拳运动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研究

    睡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生理需要,可以为维持人体正常工作提供基本保证[1].由于忧郁、长期学习压力或是长期为某事操心、女性荷尔蒙的变化都能导致女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2].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女大学生出现月经无规律,烦躁、抑郁、警觉和活动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障碍等;甚至会降低免疫功能,影响身体健康及学习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3].为探讨太极拳对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笔者作了相关研究.

    作者:周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昭通市初中住宿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初中住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类型,为探讨住宿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昭通市1 128名住宿与非住宿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报告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住宿生在自责倾向上和恐怖倾向上得分均低于非住宿生(P值均<0.05),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两组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住宿学生较非住宿学生学习能力低、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住宿环境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应加强住宿学生自责、恐怖倾向以及学习方面的辅导.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