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周玉珍;苏西越

关键词:健康教育, 戒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摘要:目的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问卷,对随州市254名吸烟城市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戒烟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与戒烟意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71,0.83,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直接控制、主观规范、直接态度和间接态度进入影响中学生戒烟意向的回归方程(R2=0.72,P<0.01).结论 直接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是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开展中学生戒烟健康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问卷调查数据,通过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拟合二元Logit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愿意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26.7%,参保意愿较低.Logistic模型显示,性别、年级(1)、年级(2)、在校期间使用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知道本校的首诊医院、知道本校的点定医院以及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OR值分别为1.987,0.417,0.122,2.040,3.428,5.745,0.568,P值均<0.05)进入回归议程.结论 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完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职能,加强机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参保意愿.

    作者:陈君程;袁萍;张迎;郭雪花;何建秀;包西平;艾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

    目的 了解天津市城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庭对口腔健康保健行为的认知,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城区2所大型公立幼儿园528名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应用SPSS 17.0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天津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常食用的含糖食品依次为酸奶/乳酸饮料、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仅30.7%的儿童有饭后漱口的习惯,20.8%的儿童有刷牙后睡前进食的不良习惯,48.3%的儿童不能做到每天刷牙2次,66.5%的儿童极少或从不定期做口腔检查.开始刷牙的年龄越小、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及家长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越好,儿童的患龋率越低.55.1%的家长表示经常关注儿童的口腔健康,但对于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较少,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广播电视及网络(41.1%)、报刊杂志(19.3%)和医生及医疗机构(29.4%).结论 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建立正确口腔健康行为,并定期复查,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白云洋;张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咨询大学生82例初始沙盘基本特征分析

    初始沙盘是指沙盘游戏者所做的第一个沙盘,初始沙盘对沙盘游戏者有着特殊的意义[1].Kalff[2]在沙盘游戏入门中指出,初始沙盘不仅能够反映沙盘游戏者问题本质所在,同时能提供问题解决的线索与方向.关于初始沙盘,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强迫症、孤独症、抑郁症、躯体化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3-8]等人群的研究.本研究以临床心理咨询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其沙盘初始特征,为临床心理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永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中新生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高中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高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易县高级中学2012年新生2 576名进行基线调查后,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2006年]在该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3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高中入学新生干预前结核病防治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31.7%)、报刊书籍(25.5%)和听别人说(24.3%)等,且所占比率较低;干预后主要来源于所开展的学校健康促进干预(94.5%).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0.1%和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是各地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时很好的工具,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付兰娥;张保宗;张进国;张雁;许蕾华;唐术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评价

    目的 编制“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并评价其在中学生中应用时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研究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的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分为6个维度40个项目;并将跨理论模型引入评定问卷,设计5个阶段变化计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初中和高中各2所,对初一至高三学生3 28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由6个维度31个项目组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3.847%;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7,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52~0.898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项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拟合度指标均在0.9以上,x2/df值为11.729(P<0.01),近似均方根残差为0.058,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结论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定量评价工具.

    作者:张诗晨;万宇辉;陶舒曼;陈静;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目的 了解青少年女性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化状况在两者之间的作用,为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Young网络成瘾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Beck焦虑量表(BAI)等工具,对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皖南医学院的3 408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近1 a内出现过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6.92%,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3.76%;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联指标调整后OR值为3.609(OR值95%CI=2.662 ~4.893),将焦虑和抑郁分别引入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的关联指标(OR值)均下降;抑郁和焦虑与自杀意念的关联指标(OR值)在网络成瘾变量引入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关联,且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化状况在两者的关联中存在作用.在预防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和控制网络成瘾的同时,应关注其情绪化状况和心理健康.

    作者:张栋栋;封苏琴;陈玲;缪金萍;杨林胜;孙业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进餐中饮水行为对肥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进餐中饮水行为对7~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及肥胖的影响,为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的方法,选取宁夏泾源县、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5个县区15所小学、5所中学7~ 18岁儿童青少年共3 371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的测量和进餐中饮水行为的调查.结果 宁夏中南部山区农村儿童青少年进餐中有大量、少量和无饮水行为者分别占14.6%,54.0%和31.4%.进餐中男生无饮水行为者的基础代谢量、体重及收缩压明显低于有饮水行为者,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明显高于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女生基础代谢量、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进餐中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控制运动时间后,进餐中男生大量饮水行为者的肥胖率明显低于无饮水行为者.结论 进餐中饮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有一定的影响.对进餐中饮水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

    作者:高向晖;杨建军;陶秀娟;董宏伟;石丽文;马丽;庞志涛;张毓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东北某大学医学生营养状况与膳食行为调查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其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有调查发现,医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且其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及营养知识具有很大的关系[1-5].很多学者从不同背景研究了大学生的膳食结构、饮食消费、营养态度等,认为男女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及饮食结构具有显著差异,且不同生源学生在饮食及消费行为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6-1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营养状况虽然较好,但仍然存在营养不良及过剩情况[11].

    作者:张淑兰;张海军;李兴州;姚嵩坡;王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高校学生牙刷细菌检测及食盐水消毒作用探讨

    目的 了解大学生牙刷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食盐水对牙刷的消毒(除菌)作用,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清洁牙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募集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使用指定牙刷按照Bass法刷牙,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回收牙刷,检测牙刷在无菌蒸馏水和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中浸泡后的细菌数量.结果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牙刷上的细菌数显著增加,使用2周、4周、6周后分别增加5倍,300多倍和近700倍.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浸泡10 h后,细菌有减少的趋势;其中0.6%的食盐水浸泡后,牙刷上的细菌由平均35万/g下降至1.7万/g,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后的牙刷细菌数量增加显著;食盐水对牙刷具有一定的清洁和除菌效果.

    作者:杨雨虹;易柏成;李秋华;陈冠辉;李伟深;赵月萍;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昆山市小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昆山市小学生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掌握现状,为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认知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昆山市26所小学四~六年级学生3 405名,对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被试者中所调查16项知识题总知晓率为71.7%%,分别为公办校76.5%,民办校71.7%;男生70.2%,女生73.6%;四年级学生68.1%,五年级学生72.1%,六年级学生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性质学校、不同性别和各年级间各题知晓率比较,公办校均高于民办校,大多数题女生高于男生,多数题随年级的上升而增高.结论 小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把防控相关知识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

    作者:朱伟东;周爱萍;姜荣明;沙汝明;缪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太极拳运动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研究

    睡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生理需要,可以为维持人体正常工作提供基本保证[1].由于忧郁、长期学习压力或是长期为某事操心、女性荷尔蒙的变化都能导致女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2].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女大学生出现月经无规律,烦躁、抑郁、警觉和活动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障碍等;甚至会降低免疫功能,影响身体健康及学习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3].为探讨太极拳对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笔者作了相关研究.

    作者:周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 评估虹口区某街道的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居家环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8月,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上海市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4个居委共207户有1~6岁儿童的家庭中实施儿童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结果 过去0.5 a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为18.84%.在居家环境方面排在前5位的不安全因素依次为浴室地面无防滑垫(57.33%),桌椅有尖角或尖锐边缘(53.96%),小的物件如珠宝、珠子、别针等放置在孩子易取到之处(49.01%),加热电器或易燃物品放置不合理(46.51%),室内电线乱拉乱放(46.38%).结论 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很高,居家环境存在较多伤害危险因素.安全社区建设应针对儿童居家环境的不安全点进行改善.

    作者:姚玉华;姚晨;喻彦;马丽雅;俞爱青;姚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

    烟草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二手烟暴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和复发性中耳炎等疾病[1].目前我国吸烟者呈低龄化趋势[2],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伤害[3].为此,笔者于2012年在北京、郑州、开封三地选择6所小学开展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为小学生的控烟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倪菁华;许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学生攻击性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学生攻击行为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抽取中学生共16 022名,进行攻击行为、移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女生攻击性的发展呈倒“V”型趋势,而男生的攻击性随年龄逐渐上升.不同性别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移情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不同年龄段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段升高而上升.高情绪管理组学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低情绪管理组(P<0.01).攻击行为与移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移情与情绪管理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绪管理在移情与攻击性中具有安全中介作用.结论 中学生的移情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南晓薇;余毅震;杨奕;孙艳;卞晨阳;李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9-2012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09-2012年闵行区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健康体检数据,对所有7~17岁学生利用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2009-2012年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2年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04%与9.62%;男、女生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比值均接近2∶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比值也趋于接近1∶1;在控制年龄、性别、青春期等因素后,随着年度增加,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结论 闵行区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状况总体比较严重.尽管近年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但加强对学生肥胖的防治不容松懈.

    作者:张鑫毅;李建军;何丹丹;应圣洁;宫志敏;苏华林;王晶;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10年贫血状况分析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1].贫血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2].贫血是我国确定的重点防治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贫血的患病率在不断下降.笔者通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新疆片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测试的血红蛋白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贫血发生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霍敏;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厦门市高一学生性知识知晓情况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性观念也逐步形成,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1].因此,如何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刻不容缓.笔者对厦门市17所高中1 540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当前厦门市高一学生的性知识状况,为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艺玲;余红;危文坚;陈雪琳;张桂坤;邱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贵州省男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形态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男性青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研究贵州省青少年生长发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来自贵州省各地区426名18~20岁的男性青年,检测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磷水平及身高和体重.结果 男青年OC,BAP及身高与体重呈正相关,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男性青年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男青年OC,BAP及身高,体重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文化程度对OC,BAP,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地理海拔高度对男性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主要形态指标的影响较小,种族遗传是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文化程度对男性青年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身高体重有影响.

    作者:方应培;杨正久;汪漫江;钟正伟;钱静;董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问卷,对随州市254名吸烟城市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戒烟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与戒烟意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71,0.83,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直接控制、主观规范、直接态度和间接态度进入影响中学生戒烟意向的回归方程(R2=0.72,P<0.01).结论 直接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是影响城市中学生戒烟意向的主要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开展中学生戒烟健康教育.

    作者:周玉珍;苏西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综合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重点传染病知晓率由59.0%增加为68.8%,对照组由57.4%上升为58.1%;干预组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打喷嚏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7.3%,87.8%,98.3%,75.6%,对照组分别为77.2%,68.1%,96.6%,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现场观察咳嗽吐痰和洗手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预活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形成.

    作者:陈仁友;甄丽红;张少华;魏霞;周培静;孙桐;李凤霞;康殿民;柴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