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镨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干预效果,为增强中小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制定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锦州市3所小学、3所中学的931名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147,P=0.000);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601,11.267,P值均<0.01),且小学生的健康干预效果更好.小学生除触电知识以外的其他7种类型的安全知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学生仅在交通、火灾、触电、伤害4个方面的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全健康干预对于中小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制定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安全教育计划.
作者:刘堃;陈卓;张林;张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中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高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易县高级中学2012年新生2 576名进行基线调查后,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2006年]在该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3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高中入学新生干预前结核病防治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31.7%)、报刊书籍(25.5%)和听别人说(24.3%)等,且所占比率较低;干预后主要来源于所开展的学校健康促进干预(94.5%).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0.1%和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是各地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时很好的工具,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付兰娥;张保宗;张进国;张雁;许蕾华;唐术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给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手机上滋生的微生物也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青少年作为手机消费的一大主体,但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手机上的微生物更易对其健康造成损害.本文以初中生使用的手机为调查对象,了解手机细菌污染情况,以期将手机可能对初中生造成的健康危害降至低.
作者:李晓楠;杨梅;何莹;赵维薇;字飞燕;杨竹块;郭乐;申元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学教师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中学教师生命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SF-36量表,整群抽取的对兰州市3所中学的273名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月工资收入、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任教学科等4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各领域均不产生影响;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任教学校、任教年级(初/高中)、日均工作时间、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11个因素对教师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教师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任教学校、体育锻炼和日均工作时间.结论 教师生命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地筛选、分析和研究.
作者:王益民;孙利华;王玉;魏存军;陈克定;任晓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问卷调查数据,通过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拟合二元Logit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愿意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26.7%,参保意愿较低.Logistic模型显示,性别、年级(1)、年级(2)、在校期间使用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知道本校的首诊医院、知道本校的点定医院以及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OR值分别为1.987,0.417,0.122,2.040,3.428,5.745,0.568,P值均<0.05)进入回归议程.结论 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完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职能,加强机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参保意愿.
作者:陈君程;袁萍;张迎;郭雪花;何建秀;包西平;艾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女性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化状况在两者之间的作用,为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Young网络成瘾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Beck焦虑量表(BAI)等工具,对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皖南医学院的3 408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近1 a内出现过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6.92%,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3.76%;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联指标调整后OR值为3.609(OR值95%CI=2.662 ~4.893),将焦虑和抑郁分别引入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的关联指标(OR值)均下降;抑郁和焦虑与自杀意念的关联指标(OR值)在网络成瘾变量引入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关联,且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化状况在两者的关联中存在作用.在预防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和控制网络成瘾的同时,应关注其情绪化状况和心理健康.
作者:张栋栋;封苏琴;陈玲;缪金萍;杨林胜;孙业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分析超重肥胖学生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为进一步开展肥胖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2012年4-5月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8所完全中学初一、高一年级399名初筛肥胖的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血脂、空腹血糖、转氨酶、B超脂肪肝和黑棘皮症的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9名学生中,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黑棘皮症等代谢性相关疾病检出1项以上异常的270人,占67.7%;其中血糖偏高58人(14.5%),血脂偏高149人(37.3%),肝功能受损34人(8.5%),黑棘皮症检出66人(16.5%).超重与肥胖学生空腹血糖、TC、TG、ALT、AST、脂肪肝、肝功损伤、黑棘皮病的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DL-C、L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肥胖在青少年期就已经开始造成心血管、肝脏等多系统的病变,应以肥胖学生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指标监测与风险评估为切入点,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肥胖对健康造成更大的损害.
作者:孙颖;段佳丽;米杰;侯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初中住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类型,为探讨住宿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昭通市1 128名住宿与非住宿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报告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住宿生在自责倾向上和恐怖倾向上得分均低于非住宿生(P值均<0.05),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两组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住宿学生较非住宿学生学习能力低、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住宿环境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应加强住宿学生自责、恐怖倾向以及学习方面的辅导.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进餐中饮水行为对7~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及肥胖的影响,为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的方法,选取宁夏泾源县、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5个县区15所小学、5所中学7~ 18岁儿童青少年共3 371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基础代谢量、体脂百分比(FMP)、血压的测量和进餐中饮水行为的调查.结果 宁夏中南部山区农村儿童青少年进餐中有大量、少量和无饮水行为者分别占14.6%,54.0%和31.4%.进餐中男生无饮水行为者的基础代谢量、体重及收缩压明显低于有饮水行为者,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明显高于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女生基础代谢量、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进餐中有饮水行为者(P值均<0.05),而体脂肪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控制运动时间后,进餐中男生大量饮水行为者的肥胖率明显低于无饮水行为者.结论 进餐中饮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有一定的影响.对进餐中饮水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
作者:高向晖;杨建军;陶秀娟;董宏伟;石丽文;马丽;庞志涛;张毓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1].贫血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2].贫血是我国确定的重点防治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贫血的患病率在不断下降.笔者通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新疆片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测试的血红蛋白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贫血发生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霍敏;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6所中小学校的1 6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多数营养知识点的知晓率不到50%.不同年级之间,部分知识点高年级的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学生能够从课本(50.1%)、学校宣传或教学课堂(55.0%)和电视广播(46.1%)获得营养知识.在饮食行为方面,大部分学生有选择吃新鲜蔬菜的习惯,而50%以上的学生饮奶频率很低;30%左右学生肉、蛋、豆类食品的食用频率偏低,20%左右的学生有喜欢吃咸菜的饮食习惯.结论 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深入全面开展营养宣教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徐国红;孙晓红;汪思顺;赵松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宁夏2006-2012年学校突发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夏2006-2012年报告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宁夏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5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7.36%,罹患率为2.92%;报告病种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90.85%);事件报告高峰出现在5月和11月,且春夏高峰报告数高于秋冬高峰;小学为突发事件高发场所,乡小学罹患率高(6.02%).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为40.00%;报告机构以医疗机构为主(41.36%),其次为学校报告(32.20%).结论 学校是宁夏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县乡级小学是防控重点.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龚瑞;李海军;肖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并探讨其特点,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佛山市1 21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常见的学业拖延行为是“编制错题集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29.6%),轻的学业拖延行为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6.5%).男生(41.64± 11.61)和女生(38.35±10.30)总体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状况和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相关(P<0.01);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自我学习满意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拖延,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状况值得研究者关注.
作者:霍紫莹;肖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健全的人格素质不仅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个体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先决条件.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1].自立人格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之一[2],指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形成的,包括个人与人际2个方面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质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格因素[3],它对促进青少年自我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熊(父)莹;曾天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牙刷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食盐水对牙刷的消毒(除菌)作用,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清洁牙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募集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使用指定牙刷按照Bass法刷牙,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回收牙刷,检测牙刷在无菌蒸馏水和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中浸泡后的细菌数量.结果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牙刷上的细菌数显著增加,使用2周、4周、6周后分别增加5倍,300多倍和近700倍.不同质量分数食盐水浸泡10 h后,细菌有减少的趋势;其中0.6%的食盐水浸泡后,牙刷上的细菌由平均35万/g下降至1.7万/g,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后的牙刷细菌数量增加显著;食盐水对牙刷具有一定的清洁和除菌效果.
作者:杨雨虹;易柏成;李秋华;陈冠辉;李伟深;赵月萍;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虹口区某街道的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居家环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8月,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上海市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4个居委共207户有1~6岁儿童的家庭中实施儿童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结果 过去0.5 a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为18.84%.在居家环境方面排在前5位的不安全因素依次为浴室地面无防滑垫(57.33%),桌椅有尖角或尖锐边缘(53.96%),小的物件如珠宝、珠子、别针等放置在孩子易取到之处(49.01%),加热电器或易燃物品放置不合理(46.51%),室内电线乱拉乱放(46.38%).结论 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很高,居家环境存在较多伤害危险因素.安全社区建设应针对儿童居家环境的不安全点进行改善.
作者:姚玉华;姚晨;喻彦;马丽雅;俞爱青;姚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总体生活质量的认识和评估.大量研究证实,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1-6],同时,社会支持通过内部机制即自尊等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也作为重要的环境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7].本研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支持以及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帮助该人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及避免优秀体育教师的流失,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薛锋;朱丽;杨占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入厕后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学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班级,采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北京市小学生(3 749名)及其家长(3 717名)洗手有关的知识、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9.4%的学生自报每次入厕后都洗手,女生自报洗手率(73.2%)高于男生(66.1%),高年级(73.9%)高于中、低年级(65.7%,68.9%);掌握洗手方法及相关健康知识、同学入厕后勤洗手以及教师提醒或宣讲过洗手知识的学生更易采纳洗手行为(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洗手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强化传授洗手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重视同伴教育,提高教师督促学生洗手的积极性.
作者:韩梅;李玉青;曹远;陈艳;刘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攻击行为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抽取中学生共16 022名,进行攻击行为、移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女生攻击性的发展呈倒“V”型趋势,而男生的攻击性随年龄逐渐上升.不同性别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移情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不同年龄段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段升高而上升.高情绪管理组学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低情绪管理组(P<0.01).攻击行为与移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移情与情绪管理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绪管理在移情与攻击性中具有安全中介作用.结论 中学生的移情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南晓薇;余毅震;杨奕;孙艳;卞晨阳;李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烟草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二手烟暴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和复发性中耳炎等疾病[1].目前我国吸烟者呈低龄化趋势[2],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伤害[3].为此,笔者于2012年在北京、郑州、开封三地选择6所小学开展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为小学生的控烟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倪菁华;许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