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萍;潘琳
目的 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收住院的36例肾穿刺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情况、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肾穿刺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并加强临床观察及积极护理干预,住院时间7~28d,平均住院11.5 d,治愈32例(88.89%),好转4例(11.11%)。结论 加强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积极护理干预对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艳丽;常晓敏;田淑侠;曲志赤;朴英丹;刘树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缓解癌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癌症疼痛患者,患者感觉舒适,同时疼痛缓解程度明显提高。
作者:孙丰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为采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17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年龄、发生时间、发热时的体温和伴随症状、输入血量与体温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1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期间,16例发生在输血完成后,输血期间发热组和输血后发热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偏大的患者发热反应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迟。103例患者体温在38~39℃(占88.04%),14例超过39℃(占11.96%),输血期间发热组和输血后发热组患者在体温、伴随畏寒人数、血氧饱和度降低人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发生 FNHTRs时已输入血量与患者的体温进行比较,输入血量<50 ml和输入>100 ml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早出现发热反应患者的体温相对较高。结论 针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提出应加强输血前30 min和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输血者的观察和减慢输血速度,延长输血结束后的观察时间,尤其是老年患者,做好保暖、物理降温和症状护理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作者:林敏诗;廖玉联;陈琼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日间病房癌症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对105例日间病房化疗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日间病房癌症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健康教育有广泛的需求,但是需求程度有所不同。院外紧急情况指导迫切需要为突出,其次是药物不良反应指导、用药指导、饮食、休息和功能锻炼、心理指导等方面。在健康教育形式上,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医院自行编制的针对日间病房的科普手册、与医护人员交谈和病友交流。结论 日间病房癌症患者和家属有着广泛的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提高癌症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骆惠玉;刘爱琴;张莹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孕妇学校接受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训练的正常初产妇3 540例孕妇为产前拉玛泽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与未接受过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训练的正常初产妇3 800例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的妊娠条件相同。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的总产程、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短(P<0.0l);分娩疼痛程度低;自然分娩率比照组明显高(P<0.01);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促进自然分娩、缩短分娩产程、减轻分娩时疼痛、减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唐少玲;黄佩凤;许国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行动研究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干预的作用。方法 对4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评估后按计划、行动、反思、修正计划、干预实施循环3个阶段。结果 干预后患者疾病知识明显提高,各项人体指标、生化指标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 用行动研究法实施健康干预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MS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任香宁;赵红梅;程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探讨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的围术期护理。对84例臭氧髓核消融治疗患者术前做好评估和准备,术后做好卧位、饮食、大小便、疼痛护理及药物的观察护理、活动指导。84例穿刺成功率100%,住院日5~10d,期间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年,优良率92.8%。围术期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立清;丁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ICU使用呼吸机的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ODS)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成功脱呼吸机。方法 对18例MODS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3例顺利脱机,2例因返流致吸人性肺炎脱机失败,3例因家属原因放弃治疗,无法观察效果。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有利于成功脱机。
作者:魏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氧雾化吸入减轻留置胃管病人咽喉不适临床效果。方法 将14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观察组病人进行高氧雾化吸入。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发生咽部不适例数。结果 观察组发生咽痛、声嘶、吞咽困难、咽部溃疡等咽喉不适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氧雾化吸入对减轻留置胃管病人咽喉不适是有效的,不仅能提高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还可预防及治疗炎症。
作者:陈裕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恰当的护理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药物的副作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38例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化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恰当的护理能够减轻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痛,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夏小红;徐东辉;周代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使各级护理人员能够适应不同工作任务,培养一支能适应现代护理需要的高素质护理队伍。方法 根据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在传统考核方法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并改进考试方法。结果 通过对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由传统的示教室考核改为常规操作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考核,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再考核,使技能考核合格率呈上升趋势,护士沟通交流能力及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结论 护理技能培训考核方法的改进,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巴合藏;王广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兴起的生物疗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1]。肿瘤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技术,通过调节和增强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杀伤肿瘤,不但对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和其它处于非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能有效的清除病人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防治肿瘤的转移及复发。
作者:孙玉红;王艳;刘喜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度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更年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本文结合社区保健工作,对如何做好更年期妇女的社区保健作一浅析。
作者:王微;赵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结肠镜检查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4~10月行结肠镜检查的10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CNP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人自插镜至到达回盲部的时间缩短,疼痛减轻,满意度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肠镜检查病人进行护理,增加了病人本人及家属的介入,规范了护理行为,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顺应了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作者:薛萍;贾萍;王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杰出的总编辑钱贻简教授,因病于201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作者:游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模式调整后的临床实践及意义。方法 采用小组包干责任制和床边工作记录制对病区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综合评价。结果 调整了护士工作模式后,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患者满意度达到了100%。结论 采用新的护士工作模式进行临床实践不但能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建立良好的医护合作关系。
作者:童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恶性实体瘤围化疗期口腔溃疡中应用。方法 选取恶性实体瘤围化疗期发生口腔溃疡患儿106例,分为对照组(60例)及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建立档案,根据不同程度溃疡,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口腔溃疡感染率32.38%,Ⅰ~Ⅱ、Ⅲ级口腔溃疡愈合时间3~10 d,Ⅳ级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10~15d;实验组口腔溃疡感染率21.90%,I~Ⅱ、Ⅲ级口腔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7d,Ⅳ级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7~12 d;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小儿恶性实体瘤围化疗期口腔溃疡感染率和溃疡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降低小儿恶性实体瘤围化疗期口腔溃疡的感染率,缩短溃疡愈合时间。
作者:辛翠娟;王洪;高咏梅;姚嵩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占糖尿病的9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分析。
作者:杜锦霞;赵秀兰;冯欣伟;王蓓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探讨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术前护理评估及干预的效果。应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49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年龄70~89岁,平均75.5岁,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及相应的护理干预。49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无1例因护理不当引发并发症。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的方法,术前护理评估及干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董婉华;伍敏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记录并分析因医学指征行欣普贝生足月引产初孕妇82例(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催产索引产的初孕妇5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欣普贝生促富颈成熟的有效率为84.15%;平均临产时间为(7.84±6.55)h;引产成功率(终经阴道顺娩)71.95%;对照组催产索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48.28%;平均临产时间为(13.46±10.38)h;引产成功率(终经阴道顺娩)43.10%;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平均临产时间、引产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为(202.46±223.61)ml,新生儿室息发生率为6.10%;宫缩过频、过强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为(218.39±118.69)ml,新生儿室息发生率为6.90%;宫缩过频、过强发生率为5.1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欣普贝生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催产素无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高、缩短临产的时间、剖宫产率低、阴道分娩率高、且使用方便易于控制,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秀美;严素红;张爱清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