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京某高校宿舍环境与学生呼吸道疾病及其症状的关系

胡弯;解晓健;廖梅;詹艳平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组织和管理,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学生宿舍环境与呼吸道疾病及其症状的关系,为改善学生宿舍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南京某高校7栋学生宿舍256个宿舍1 042名学生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症状、宿舍潮湿表征、室内感知空气品质等相关信息,对宿舍潮湿表征、不良气味感知与学生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宿舍潮湿表征与不良气味感知,潮湿表征、不良气味感知与学生感冒之间关系均密切(P值均<0.05).潮湿表征是学生夜间由于咳嗽(OR=1.678,95%CI=1.225 ~2.297)、咳痰(OR=-1.352,95% CI=1.006~1.817)难以入睡的危险因素,室内不良气味感知增加学生夜间由于呼吸急促(OR=2.017,95% CI=1.410 ~2.886)、咳痰(OR=2.085,95% CI=1.452~2.992)难以入睡的危险性.结论 室内潮湿表征与不良气味感知增加学生感冒的概率,是学生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危险因素.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东北某城市1200名小学生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现状

    目的 探讨东北某城市小学生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小学生家长中开展预防儿童虐待提供参考.方法 对东北某城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1 20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家长中,对儿童的总情感忽视率为31.3%,男、女儿童情感忽视率分别为33.2%和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父母童年期受虐经历及父母对情感忽视的认识(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家长中存在对儿童的情感忽视问题.应该重视在小学生家长中开展预防儿童情感忽视教育活动.

    作者:李景壹;陈晶琦;张文静;赵晓侠;冯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学生酒精烟草药物拒绝技能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拒绝技能普及率及拒绝技能变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以百色市2所高中285名学生(14 ~20岁)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青少年感觉寻求、情绪智力、拒绝技能、应对方式和不良同伴状况.结果 青少年在首次选择中更多选择“拒绝”策略(83.51%),再次选择中更多选择“离开”策略(87.02%);青少年在首次酒精烟草和药物(ATOD)供给时采用“拒绝”、“解释”、“离开”策略分别有5.88%,5.79%,3.90%.再次ATOD供给时均选择“接受”.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拒绝技能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积极应对、消极应对(P值均<0.05).结论 性别和应对方式影响青少年拒绝技能的变化情况.提示在今后实施干预时,男女生间的干预方案应具有性别上的针对性,同时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郭蕊;梁建成;廖建英;邓树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台阶试验相关指标分析

    台阶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定量负荷试验,从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首次设计的台阶试验到随后各国根据本国国民情况和测试对象特征进行的各种改良台阶试验方法,都被认为是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的有效方法[1-3].大量的研究显示,采用台阶试验评定心功能水平的准确性有待提高[4-7],主要原因是台阶指数无法区分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测试者心率变化与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差异[8-9].本研究对某校体育专业学生台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台阶试验在评定体育专业学生心功能水平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台阶试验对心功能水平的评定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吴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北京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北京市艾滋病的流行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及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比例上升[1].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比例从2006年的22.8%激增到2010年的48.8%.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 ~9%[2].自2006年,北京市参与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预防艾滋病项目,在部分点校开展了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活动.笔者对2008年教育部对北京市项目中期评估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同伴教育对预防艾滋病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爱钰;潘勇平;宋玉珍;孔文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行为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流行现状以及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开展预防学生交通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9月对北京市16个区县共17 086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1-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52%,占伤害总例数的4.01%;交通伤害报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中生达0.82%.交通伤害病例中,66.28%到医院/校医室就诊,10.47%住院治疗,91.67%已经痊愈,2.38%造成残疾,次均休息6.27 d,次均缺课2.63 d.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步行违规行为比例为39.96%~94.76%,骑车学生存在的各种骑车违规行为比例为6.67% ~25.46%,30.59%的学生乘私家车或出租车从不系安全带.结论 道路交通伤是中小学生严重的伤害类型之一.交通违规行为普遍存在于北京市中小学生中.

    作者:段佳丽;符筠;耳玉亮;律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专科学校贫困生心理复原力团体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积极心理训练对贫困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自愿接受的原则,从某专科学校2012级贫困生中选取18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86名)和对照组(101名).采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法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训练,运用复原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心理复原力得分(3.83±0.51)较干预前(3.46±0.43)提高(t=3.982,P<0.01);干预后实验组(3.83±0.51)与对照组(3.54±0.56)心理复原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5).实验组干预后比干预前复原力弱型人员减少,复原力强型人数增加.干预后实验组复原力中间型和复原力弱型的复原力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3.451,4.236,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幸福感得分(114.52±10.32)较干预前(106.23±9.62)有显著提高(t=2.287,P<0.01).结论 积极心理训练对复原力强型贫困生的复原力水平作用不明显,对复原力弱型和中间型的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作用明显.

    作者:汤雅婷;邹锦慧;李敏;梁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蚌埠市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8所中学5 116名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蚌埠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5.1%(1 282/5 116).不同性别、学段及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得分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学段均进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在儿童期虐待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1.16%,25.26%.结论 儿童期虐待和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均有影响.对于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中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人手,以减少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作者:顾璇;李红影;袁长江;刘佳;陈志龙;吴松年;汤建军;孙云鹏;许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仍需要很多心理专业工作者和工作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4 a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抓住大学新生的黄金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关注和咨询,帮助新生度过心理波动期,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进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文对江苏师范大学2009-2012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耿艳;敬丹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泉州市某区儿童接种信息网络归口管理效果评价

    自2005年以来,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1]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要求,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越来越常规化,已成为儿童第一类疫苗接种的有利补充和延续[3-4].但由于种种原因[5],在园在校儿童第一类疫苗补种率尚未达到国家的指标要求[6-8].为此,2012年泉州市以丰泽区为试点,借助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块开展在园在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网络化归口管理,现将干预1 a后的效果评价如下.

    作者:黄彩虹;洪思让;陈雅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学伦理视域下高校社区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近年来国民健康监测发现,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安排不合理、体育锻炼缺乏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已成为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2].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高校社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余可锋;王柳行;鲍九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薛红妹;刘言;段若男;周雪;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衢州市18所初中和高中学校的34个班级共1 454名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衢州市中学生上网率为88.86%,网络成瘾率为13.20%(男生17.89%,女生8.59%).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上网场所主要是自己家(66.15%)和网吧(25.52%),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51.04%)和聊天(27.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家庭有计算机、自报孤独、自报失眠、吸烟、打架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而学习成绩优良是保护因素.结论 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较严重,应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网络成瘾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来时明;甘志娟;叶正茂;邓小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学生家庭环境人格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唐山市某综合性大学4 4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负相关(r值为-0.337 ~-0.050,P值均<0.01),与内外倾呈正相关(r值为0.101~0.546,P值均<0.0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均呈正相关(r值为0.128~0.382,P值均<0.01),与矛盾性均呈负相关(r值为-0.228-0.100,P值均<0.01).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娱乐性、矛盾性和亲密度,人格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均进入了对人际适应性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人格在家庭环境和人际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越亲密,对外界的兴趣和参与度越大,家庭矛盾越少,性格越外向,人际适应性越好;家庭环境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

    作者:马红霞;刘艳;郑海英;张石磊;陈好贤;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铜川市某高中1998-2012年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铜川市某高中1998-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根据年度、性别、视力不良程度分析视力不良患病情况.结果 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45%.2000-2007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上升了16.78百分点;2007-201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了4.12百分点.女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81.70%)高于男生(73.61%)(x2=242.92,P<0.01).学生视力不良程度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占视力不良程度构成的60.01%;不同程度视力不良变化以重度视力不良的上升趋势为主.结论 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得到控制.视力不良的防治需各方面联合行动和密切配合,采取以教学环境改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宋海清;何升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苏州市中学生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功能性便秘(FC)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苏州市924名中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FC的患病率为13.53%.初中生患病率(18.84%)显著高于高中生(8.91%)(x2=19.5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常吃干硬食品、学习强度重、常吃生食及饮水少为FC致病的可能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41,1.599,2.016,2.946,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便秘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制定确实可靠的预防措施,达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闫宁;沈蕙;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小学生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关系研究进展

    饮用饮料是城市中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适量饮用饮料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的关系,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龋齿现况1.1 龋齿的定义和相关指标 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矿溶解[1].

    作者:黄若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为该系统在学校学生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由校医经过统一培训后通过系统上报数据,对系统收集的早期症状监测、学生缺勤情况和疫情短信预警信息进行分析,验证系统运行情况.结果 2012-2013学年,系统共监测学生约94万人,监测各类疾病症状142 050人次,学生因病缺勤82 431人次.症状监测个案数按周分布呈“驼峰状”.2013年2-4月,系统共发布556条预警信息,其中疾病类型预警400例,症状预警156例,预警覆盖率为37.5%;3月预警比率高(44.68‰),2月低(1.39‰).结论 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主要疾病症状和因病缺勤情况,并及时对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预警.

    作者:林应和;周丽;吴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长卷”及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 427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周内男、女生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时间身体活动、重度身体活动量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i),不同年级医学生近1周内从事各项非工作性身体活动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0.9%的医学生1周内身体活动水平处于完全静坐低水平,31.8%为中等活跃水平,37.3%为高度活跃水平;运动主动程度是影响医学生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r=0.302,P<0.05).结论 医学生静坐时间过长,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规律活动的健康行为教育.

    作者:邹芳亮;高钰琳;符冬菊;祖思萌;谭汝玲;张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甘肃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1 958名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采用中低强度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结果 8.28%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2.4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体育干预后心理健康症状睡眠改善、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身体状况好转、人际关系融洽报告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效显著.

    作者:王麒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作用

    目的 了解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全国六大行政区,在全国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抽取共1 274名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评价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导师指导行为评价得分和SCL-90总分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5.007,2.719,P值均<0.05).导师指导行为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r=0.344,P<0.01).心理韧性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r=-0.329,P<0.05).导师指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29,P<0.05),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27,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8.26%.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导师指导行为是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培养研究生心理韧性意义重大.

    作者:刘勉;赵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