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韦;余晓敏;李民;朱冬梅;杨森焙;胡月;韩娟
目的 探索高校教师教育伦理行为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滚雪球”和同伴推动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抽取890名大学生,以抑郁自评量表和自编高校教师伦理行为问卷(大学生他评版)为评估工具,将学生对高校教师教育伦理行为评估状况与其抑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报告高校教师较多的伦理问题行为是教师不能无区别、公平地对待学生(21.8%),未能充分尊重学生意愿(22.9%),较少出现的伦理问题是言语伤害(9.7%)和情绪发泄(8.7%).报告遭遇过教师不合乎伦理行为的大学生抑郁得分均高于未报告的学生(P值均<0.01).结论 高校教师不合乎教育伦理的行为与大学生抑郁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作者:赵静波;蔡素平;侯艳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揭示青春期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及其与家庭关系的关联,为维护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按地域分布,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广州、珠海、中山、东莞各整群抽取1所政府指定务工子弟学校,将全部在校青春期流动儿童共1 478名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及安全感量表调查.结果 青春期流动儿童中女生安全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母感情尚可、父母经常在家、父母感情不佳、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的流动儿童安全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父母不经常在家父母较少与孩子沟通的流动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5岁前后不与父母分离的流动儿童相比,5岁前后都与父母分离的流动儿童安全感各维度得分较低,5岁前与父母不分离、5岁后与父母分离的流动儿童安全感各维度得分也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年与父母分离期间由不同主要照顾者照顾的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流动儿童女生、早年与父母分离特别是5岁前分离或在分离期间主要由父母流动地照顾的流动儿童安全感水平更低.
作者:肖雨;金宇;郭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学校是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的聚集场所,做好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农村学校相对地域偏远、经济条件差,学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1].为及时掌握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笔者于2012年结合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监测项目的实施,开展了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纪忠义;柴绍安;李景洲;王周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嘉兴市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及变化规律,为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设立监测点,对嘉兴市2009-2012年160 745名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嘉兴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63.55%)、龋齿(23.29%)、营养不良(18.02%)、贫血(11.00%)、肥胖(6.73%)和沙眼(2.28%).中学生营养不良(20.63%)、视力不良(73.86%)和龋齿(25.29%)患病率高于小学生(10.39%,33.42%和17.44%),小学生肥胖(10.55%)、沙眼(4.27%)和贫血(12.01%)患病率高于中学生(5.43%,1.59%和1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 170,21 550,1 427,1 273,982,10,P值均<0.05).结论 嘉兴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较为突出,营养不良与肥胖问题共存,需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作者:俞慧芳;凌洁;唐娴;施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国目前中学生近视的发病率已高达59.4%~82.5%[1].针对近视的各种手术治疗,如近视眼激光手术、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上述治疗并不能阻止近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才是近视治疗的根本.20世纪以来,对于如何降低近视眼患病率、延缓近视进展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光学干预、药物干预、户外活动等,但至今尚缺乏确切有效的、能够推广普及的防治方法.本文就延缓近视的主要方法进行综述,希望对近视防治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陈炜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09-2012年青岛市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青岛市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 11年青岛市共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病例8 977例,年均发病率为140.13/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1,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月一次年1月,占全年发病数的79.21%;市区年均发病率(338.96/10万)高于城乡结合部(205.54/10万),农村地区低(36.24/10万),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 799.11,P<0.01);5~9岁儿童发病多,占总发病数的34.80%;托幼儿童和小学生是水痘的高发人群,中学生和大学生水痘发病例数未见上升趋势.结论 应重点加强冬春季小学及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实施水痘疫苗2剂次免疫策略,提高疫苗覆盖率,同时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防病知识宣传和监测工作.
作者:林鹏;李晓帆;杨峰;肖婷婷;董海英;管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在校流动儿童的营养及健康状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4所外来子弟学校4 256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其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常见病等情况,并将结果与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流动儿童年龄别身高、体重均数都低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生长迟滞(2.58%)、消瘦(13.28%)检出率高于本地儿童(1.76%和11.50%),超重(7.21%)、肥胖(3.83%)检出率低于本地儿童(9.62%和5.42%).在常见病方面,流动儿童沙眼检出率为5.31%,远高于本地儿童(0.51%);流动儿童龋齿(13.76%)、视力不良(70.32%)等常见病检出率低于本地儿童(19.04%和77.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389.29,74.40,104.02,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流动儿童的发育状况、营养状况均差于本地儿童.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陈静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定新乡和重新镇四~九年级学生1 569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 569名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34.2%.留守小学生MHT全量表分和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小学生(t值分别为2.254,2.171,2.476,2.099,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MHT全量表分、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666,2.358,3.862,2.076,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对人焦虑检出率较非留守小学生高,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恐怖倾向检出率较非留守初中生高(x2值分别为6.131,6.601,6.875,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8.23±3.64)高于非留守小学生得分(7.54±3.68)(t=2.533,P<0.0S).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消极应对方式与该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关(P<0.05).结论 该地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较非留守中小学生稍差,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留守中小学生表现较明显.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因素.
作者:朱焱;胡瑾;余应筠;卢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从医学教育基础上评价分阶段、针对性、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有效性,为我国医学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9月从天津市某医科大学纳入临床及护理专业一~四年级各1个班,共计260名研究对象.2013年9-12月进行改革方案实施,改革前后2次发放“压力源量表(BSSI)”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243名研究对象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医学院校学生改革后压力得分(81.44±23.50)低于改革前的(87.86±24.65)分,尤其在人际关系及学业方面压力减低显著(t/z值分别为11.497,9.003,P值均<0.01),并且改革后处于问题压力水平以上学生的比例(54.3%)显著低于改革前(70.8%)(P<0.01).应对方式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后学生积极应对得分(36.39±5.94)高于改革前(32.91±6.03)分,而消极应对得分改革后为(24.56±5.49)分,低于改革前的(28.14±6.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428,21.876,P值均<0.01).结论 分阶段、针对性、网络化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燕;梁慧敏;王焕;张华;赵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嘉兴市中学生交通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嘉兴市3个县(市、区)26所学校,50个班级的1 96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过去30 d中,中学生报告机动车驾驶率为10.47%,男、女生机动车驾驶率分别为14.24%,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9,P<0.01).乘坐过小型汽车或出租车前排的中学生中,从不佩戴安全带发生率为47.36%,男、女生分别为48.36%,4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P>0.05).在过去12个月骑过自行车的中学生中,报告骑自行车违章发生率为22.54%,男、女生分别为28.96%和1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5,P<0.01).结论 嘉兴市中学生存在交通违规现象,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强化监管,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雪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某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体检和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2-2013年四川省某综合性高校教职工的体检报告及调查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构建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所调查的1 554名高校教职工中,健康状况异常者1 009人,占64.9%,女性健康状况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x2=19.94,P<0.01);异常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趋势(x2=121.01,P<0.01).决策树模型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被动吸烟是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性别、BMI、吸烟、每日坐姿状态时间和专业类型是其影响因素(P值均<0.05).2个影响因素模型分类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0,P>0.05).结论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不同人群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作者:何珊;唐艳;刘祥;潘晓平;刘元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昌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南昌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010-2013年南昌市共报告聚集性疫情195起,累计报告病例586例.聚集性疫情数和病例数均集中在城区;3-6月为聚集性疫情发生高峰期,9月为小高峰;疫情发生场所以幼托机构为主(68.2%);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010-2013年在地区和场所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085,20.636,P值均<0.05).采集病例标本367份,阳性率为59.13% (217/367),阳性标本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型)为主(54.38%).2010年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l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1-2013年以EV71型肠道病毒为主.结论 应继续加强城区、幼托机构手足口病发病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工作,了解病原变异情况.
作者:梁静;吴景文;龙慧;戚京城;樊国印;胡茂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中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盘”(简称评价盘)的信度和效度,为学生科学进行营养状况自评、早期预防、控制营养不良和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1所小学和1所完全中学的1 037名学生.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和卫生行业“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营养状况分为消瘦、正常、超重、肥胖.以此为金标准,分析儿童自行使用评价盘进行营养状况判定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以及Kappa值.结果 不同学段、营养状况的儿童用评价盘法和计算法得到的B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用评价盘判定营养状况的灵敏度(75.00%~95.60%)、特异度(91.67%~99.16%)、符合率(90.85%)和Kappa值(0.83)均高于小学生(68.42%~ 90.07%,85.56%~96.39%,82.52%,0.70).所有调查儿童使用评价盘和计算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的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7,P<0.01).结论 采用中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盘不仅可以方便、快速地计算儿童的BMI值,而且能够比较准确地判定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作者:吴丽晶;李晓卉;韦冬梅;王晶晶;蔡赐河;张子龙;林深婷;马军;王海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自伤和自杀现状,为采取有效手段预防和干预可能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发生率调查表、生命质量问卷、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12所高校的31 8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527人(1.7%)报告曾经有过自伤或自杀行为,女生的自伤报告率(1.92%)高于男生(1.34%)(x2=16.127,P<0.05);有自伤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低于无自伤经历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和冲动性高于无自伤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强迫症状、恐怖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来源地为城市、抑郁、精神病性、行动冲动性和自杀意念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发生过自伤行为的大学生是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在缺乏干预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自杀的易感人群.
作者:于格;谢一心;周静;王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08-2013年学校食物中毒特点及发生规律,为探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14年学校每月食物中毒人次数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3年云南省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93起、3 636人和2人,分别同期占总事件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11.30%,25.89%和0.60%.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乡(镇)及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主,各占总数的49.46%,32.26%.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14年学校食物中毒趋势进行预测,学校食物中毒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3,4,6和9月.结论 应加强乡(镇)及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食堂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预测.
作者:刘志涛;赵东丽;万蓉;王晓雯;余思洋;李娟娟;张强;赵江;阮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我国中小学校专职校医配备现状及分布差异,为制定国家卫生决策和优化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配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对全国8省市7 753所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及学校专职校医配备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我国中小学校专职校医总体配备率及配备合格率分别为9.65%,1.95%;专职校医配备率在不同地区(东部24.95%,中部4.22%,西部3.83%)、城乡(城市46.54%,农村3.90%)、学校类型(普通小学3.32%,普通初中21.29%,普通高中75.76%,其他类型学校40.32%)、学校规模(≤600人学校2.36%,601~1 200人学校16.40%,>1 200人学校4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小学校专职校医配备合格率在不同地区、城乡、学校类型、学校规模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我国中小学校专职校医配备尚不能达到国家要求,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城乡、学校类型及规模差异.需采取措施保证中小学校专职校医队伍建设.
作者:仇元营;余小鸣;张芯;朱广荣;胡佩瑾;王璐;吕冰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学校计算机台面HBsAg污染情况,为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丰县城及乡镇各随机抽查1所中学共62台微机室的计算机,对键盘及鼠标用0.5%过氧乙酸涂抹或喷洒消毒前、后等进行HBsAg污染情况检测分析.结果 计算机台面受HBsAg污染情况在不同开放时间、消毒前后、不同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鼠标受HBsAg污染情况比键盘更严重.结论 学校计算机台面HBsAg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计算机台面的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郑金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贫困地区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小学生学校适应评估量表及自编的健康标准评分表,对延边地区两个贫困县的1 979名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学校适应总得分为(12.46±2.00)分,其中学业评估得分为(1.26士0.61)分,学校总体认同得分为(1.78±0.49)分,课堂行为均得分为(1.59±0.34)分,人际关系得分为(1.27±0.53)分.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居住情况、年龄、交通工具的小学生间学校适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64,14.202,6.424,9.175,2.716,7.824,P值均<0.05).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居住情况及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共可以解释健康状况总变异的15.9%.结论 贫困地区小学生学校适应情况尚好.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健康意识.
作者:魏保建;李春玉;韩功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旺盛生长发育的阶段,常因铁摄入不足或铁储存不够而导致贫血,贫血成为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的疾病之一[1].研究表明,贫血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和学习能力等产生明显的损害作用[2-3].本研究利用2010年广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资料,并与2000年、2005年的同类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广西壮、汉族中小学生贫血的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董邕晖;阮青;刘玄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及其与述情障碍的关联强度,为干预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整群抽选安徽省3所高职学校学生4 147名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分别评定研究对象网络成瘾行为和述情障碍状况.结果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8.3%,男生检出率(13.0%)高于女生(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0,P<0.01).网络成瘾组高职学生的述情障碍总分、缺乏识别感情能力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t值分别为-11.76,-9.17,P值均<0.01).控制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等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述情障碍症状的高职生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更高(OR=3.85,95%CI=2.93~ 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较为普遍,有述情障碍的高职学生应作为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陶磊;荣峰;张静;朱琳;张蕾蕾;陶舒曼;张曼;苏普玉;张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