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控制效果分析

孙利花;史翱翔

关键词:护理, 急诊科, 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措施在急诊科护理中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管理,以此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10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从风险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无一例发生风险事件或护理投诉,对照组则为9%,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满意度来看,研究组为97%,对照组为8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措施对于急诊科护理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提倡和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患手足口病儿童的肠道病毒71型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病原学.方法 从250例患手足口病儿童中抽选出69例作为病原学分析对象.分析方法:①收集标本.②分离病毒.③血清学鉴定(病毒分离株).④鉴定PT-PCR(病毒分离株).结果 55例77份检出标本显示病毒分离株类型:CA16,10例12份检出标本显示病毒分离株类型:EV71.结论 手足口病儿童病原主要为:EV71、CA16,因此应当对EV71、CA16加强预防.

    作者:苏文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方法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间入路方法应用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优势.方法 2012年1月-12月入院手术的甲状腺患者随机分为中间入路组(n=27)和外侧入路组(n=26),由同一手术组人员完成手术.比较手术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手足抽搐等严重并发症.中间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方法使甲状腺手术操作较前容易,难度降低,同时可减少出血及手术并发症,有非常现实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慢性顽固性咳嗽病因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顽固性咳嗽的病因、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儿童慢性顽固性咳嗽患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病情及其治疗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病情均好转,坚持治疗后均能够如期出院.结论 儿童慢性顽固性咳嗽发作与支原体有很大关系,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支原体感染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科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及减压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及减压对策.方法 对我院ICU护士98人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导致ICU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结果 本组98例ICU护士中,工作风险高21例,工作负荷大22例,工作繁琐、环境封闭18例,专业工作及生活压力13例,社会压力13例.结论 工作风险高、工作负荷大、工作繁琐、环境封闭、专业工作及生活压力、社会压力等是造成ICU护士心理压力的几种主要因素.ICU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合理的安排工作及生活,从而有效的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婷;刘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留置导管给予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未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并发症情况并总结分析.结果 实验组静脉留置时间(4.56±1.73)月,对照组静脉留置时间(2.15±1.41)个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率为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并发症经护理均得到有效处理.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胡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创通气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预后探讨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EV1、FEVI/FVC、肺活量以及大通气量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维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用中医治疗早期的糖尿病肾病者的效果.方法 将34例早期的糖尿病肾病者随机分组:早期中医组和早期常规组.早期常规组的17例糖尿病肾病者的诊疗办法:ACEI类、降压、饮食调节、对症医治、降糖治疗等.早期中医组的17例糖尿病肾病者的诊疗办法:在早期常规组的诊疗前提下,添加用中药熬成的肾康汤.然后,对比早期中医组和早期常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常规组和早期中医组中的糖尿病肾病者的UAE(即为:尿白蛋白排出率)、HbAIC(即为:糖化血红蛋白)、GLU(即为:空腹血糖)等都有起色,但是相比之下,早期中医组的改善度比早期常规组的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早期常规组医治效率:52.94%,早期中医组的医治效率:88.23%,明显早期中医组的医治效用比早期常规组的好.结论 用中药熬成的肾康汤是一种对肾脏有益的汤药,在治疗得有糖尿病肾病且为早期的病者中,效用突出,十分明显.

    作者:张仔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证据支持、实施护理行为.结果 经过循证护理后,54例患者的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91.53%(54/59).患者经1~7 d的住院治疗病情好转,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酮体转变为阴性,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得到纠正,无死亡病例.结论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解决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孙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有关舒适护理在产科的应用实践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都有了显著的进步,现代人在住院的时候更加注重人性化关怀.舒适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是由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在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病人的感受提升到了护理的重要日程,力求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服务,切实能够让病人在护理中体验到一种关爱.作为医院产科同样也将舒适护理这一护理模式落实在了产科护理的工作当中,我院产科将舒适护理贯穿于产科护理全过程,切实使广大产妇在我院产科护理过程中获得了佳的舒适服务,广大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舒适护理给予了一致的好评.本文主要结合舒适护理在我院产科的应用实践展开讨论.

    作者:张晓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ACS患者行PCI术的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为ACS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倍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周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手术当天服用300 mg,术后给予100 mg维持;手术前6h给予氯吡格雷,A组600 mg,B组300 mg,手术后均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50mg/d治疗30 d,75mg/d维持治疗直至术后1a.随访记录PCI术后30d内不良反应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30 d内未观察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4,P=0.149).A组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6.0%,略高于常规剂量组的24.0%,且仅在双倍剂量组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其余均为次要出血事件,经x2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7,P=0.355).结论 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ACS患者PCI术的治疗安全、有效,但对远期预后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防止重症原发性痛经再发的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防止重症原发性痛经再发的作用.方法 对316例重症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一对一的教育形式.主要内容为经期常识及发生痛经的病因等相关知识宣教,止痛药物种类及服用方法,中医止痛穴位及按摩方法,经前、经期注意事项及饮食起居的指导,电话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经周期,均未再发重症痛经现象.结论 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掌握了必要的止痛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防止重症原发性痛经的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海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探讨电针配合西药治疗的作用机理,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寻求更为广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病人.A组为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治疗.B组为治疗组,选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结果 两组的治疗疗效比较AB两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经过治疗后都得到了适当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各自比较结果数据资料显示(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比较结果数据资料显示(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电针配合西药共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降低患者的发病效率与发病疼痛程度有显著的效果;②电针配合西药共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与单纯西药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相近,同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阙穴阴阳膏外敷治疗阳痿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神阙阴阳膏外敷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9年的6月 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阳痿患者,用在神阙穴外敷阴阳膏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这68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显效,占45.6%; 25例患者好转,占36.8%;8例患者无效,占11.8%.总体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2.4%.按照积分来计算,治疗前的68例患者的总体积分是316分,经过治疗后的总体积分是837分,治疗前后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没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运用神阙阴阳膏外敷治疗阳痿,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特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体重控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地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观察对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59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T2DM)患者,所选患者均未接受过胰岛素的治疗,依据BMI(体重指数)的相关计算将61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非肥胖组,一组为肥胖组,为了方便治疗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将以上两组分别记为A组和B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体重、空腹血糖(F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两组患者持续使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疗程持续24周,计算和记录BMI以及地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将记录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的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24周后,A、B两组的各项检测指标都发现明显的下降,而B组FBG、HbA1c指标治疗前后的下降程度与A组患者相比较,明显具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用地特胰岛素,不仅能有效的降级患者体内的血糖,同时不会对患者的体重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李荣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当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确诊的15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并运用超声检查诊断分析并经由临床证实.结果 15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符合手术或临床病理,94.6%的诊断都达到了符合率,只有8例被误漏诊,也就是说只有5.4%的误诊率.结论 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当中有着高准确率,操作快捷,没有损伤,能够迅速作出诊断,可以进行反复检查抑或在床边进行检查,而一些因素也会使超声诊断出现误诊,像妇科急腹症由于病程较短以及声像图的表现不够典型等.这个时候只要与患者的病史、详细的症状、患者的体征以及实验室的检查相结合来进行仔细检查,就很容易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由此可见,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当中,超声检查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先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0例均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为60例在对照组的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治疗58例(96.67%),对照组总有效治疗50例(83.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治疗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总合格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总合格率为80.00%,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仅能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而且显著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对我国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玲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术前用药预防出血应用

    目的 分析在术前给病人注射葡萄糖酸钙液所起到的预防出血的效用.方法 2011年6月29日-2013年5月29日,我院有130例无血液方面病症的产妇,有55例腹中胎儿为巨大儿,有18例腹中胎儿为双胞胎,有17例分娩者腹中羊水量太大,有10例分娩者有子痫病症,有12例分娩者的子宫有疤痕,有7例分娩者的子宫有肿瘤.对这130例所行的生产术:剖宫产.将130例产妇随机分组:防止组和防范组.在行手术前,对防止组的65例产妇注射葡萄糖酸钙以防出血,防范组则不服药.之后,将防止组的女性在术毕时的出血情况与防范组的女性在剖宫术毕时的出血情况做出探析、比较.结果 注射了葡萄糖酸钙的防止组的情况要比未用药物的防范组的情况好,情况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且P<0.05.术后,防止组的出血概率以及出血量与防范组对比,防止组很低,差异明显,且P<0.05.结论 葡萄糖酸钙具有补钙性能,在术前防止出血的应用中,效用不仅高,而且还极其显著.

    作者:玉光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92侧颈椎病患者,均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46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及对疼痛的干预效果,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 联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治愈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和表现,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文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 将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68例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全身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陈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研究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导致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心源性血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具有突然起病、病情进展快的特点,症状主要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瘫、意识障碍、同向性偏盲、颅内高压、眼球同向侧视障碍等.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临床期间注意患者的临床特点,做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充分保护脑组织为主要治疗措施.

    作者:郑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