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奎;李娜;邓冰;谢荣恒;杨金芝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多发,在校的中小学生尚属未成年人,对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及应急逃生能力有限,在突发事件中容易受到严重伤害[2].该文通过评估小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应急避险能力,为针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陈卓;刘堃;郭蕾蕾;张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遵义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遵义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179起,占全市事件总数的41.24%.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4.41%;事件发生高峰期为4-6月和9-12月,以前一个高峰期更为突出;农村中小学是学校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占75.42%.结论 农村学校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作者:曹家艳;张仁俊;吉光辉;陶宏;谌文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学习及生活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与发病的潜在性威胁[1].一旦有学生发生传染性肺结核病,传播扩散的速度迅速,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健康问题涉及面广,范围大,备受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2].因此,应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大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尽可能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
作者:胡跃强;沈淑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保证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年和2005年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浙江省3个地区17所学校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对身高、体重、胸围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05年相比,2010年浙江省城乡中小学生身高、体重有升高趋势,乡村地区的变化趋势比城市地区明显.2010年和2005年的肥胖率分别为5.18%和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和2005年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5.36%和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浙江省城乡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但营养状况仍不容乐观,肥胖与营养不良问题共存.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及合理膳食,培养健康营养的生活方式.
作者:李娜;章荣华;顾昉;陈卫平;胡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上海市中小学校开学教育现况和需求进行评估,探索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模式.方法 抽取25位国内外专家和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抽取上海市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221人进行小组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对开学教育模式的看法、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建议.结果 访谈对象积极赞同新的开学教育模式,认为模式应建立在需求评估基础上,设计为可供学校参照选择的大纲;受访谈对象关注的4种开学教育形式为形式活泼的文艺演出,与教师、校长或是邀请嘉宾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分享和交流,演讲(市长、校长或是特邀嘉宾);对于演讲,访谈对象们希望形式不要死板,内容需要考虑到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贴近学生,如演讲者讲述自身的学习、生活、面对困难经历等.结论 开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既需要兼顾教育的共性化和个性化要求,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作者:王书梅;张玲玲;王向军;丁中华;袁得国;徐梦霞;郑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连市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规律,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追踪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大连市933名小学生进行连续6 a体格监测.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7 ~ 12岁学生身高、体重、BMI的变化及生长曲线.结果 学生身高、体重、B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受年龄和性别的共同影响,6 a间小学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BMI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男生身高、体重、BMI的年平均生长速度(4.91 cm,0.87 kg,0.98 kg/m2),均高于女生(4.32 cm,-1.19 kg,-0.02 kg/m2).结论 大连市7~12岁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尤其是男生.
作者:宋桂荣;胡冬梅;王智勇;刘启贵;刘秀英;胡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骨龄发育状况,为评价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西藏不同海拔高度地区12所中小学的2 232名青少年,采用CHN骨龄测定法对不同海拔地区居住的青少年骨龄发育状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骨龄发育差异.结果 绝大多数年龄组青少年骨龄低于日历年龄.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男女不同年龄组骨龄比较显示,部分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男、女群体及总人群的骨龄比较显示,高海拔地区骨龄高于低海拔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不同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骨龄发育有差异,较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作者:刘堃;任甫;席焕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铜陵地区初中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卫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在铜陵地区按照圩区、丘陵和平原各选取1所农村中学,以3所中学初一~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留守和非留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铜陵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留守发生率为45.3%.现在留守的初中学生为418人,占22.9%;有曾经留守经历的初中学生411人,占22.5%.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22.9% vs 18.5%,P<0.05).性别、家庭经济、学习管理、学习成绩、父母关系和父母回家频率是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留守导致的亲子分离,应早期开展预防干预措施,以积极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行为和情绪.
作者:龙翔;章秀;陈利群;朱梅芳;汤银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学校卫生标准是从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过程、营养和心理、行为等及其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是经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并以一定形式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
作者:马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佝偻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6月1日-2010年9月30日所有就诊于义乌市妇幼保健院3~7岁的临床诊断为佝偻病的儿童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和年龄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匹配,作为对照组.共收集外地户籍儿童(流动儿童)50对,本地儿童178对(病例与对照为1∶2匹配).对研究对象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抚育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采用匹配资料回归分析筛选佝偻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地儿童佝偻病男性高于女性(OR=1.34);身高高者高于身高低者(OR=1.03).义乌流动儿童佝偻病身高高者高于身高低者(OR=1.15),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佝偻病的危险因素(OR=2.78).结论 应针对流动儿童佝偻病的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邹艳;金洪星;李海峰;王荣山;金培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血压现状以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北京市数据资料,并与2000,200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血压的自然增长趋势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仍符合血压的发展规律;与2000年相比,2010年男、女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上升.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较2000年有所上升,比2005年有所下降.结论 结合肥胖的控制,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可降低及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峥;段佳丽;郭欣;符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学校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影响学生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已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第六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1].为了解杭州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现状,为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学习环境,笔者于2009-2011年对杭州市60所中小学校教室进行采光照明现场监测调查.
作者:印晓虹;施文英;刘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水平和社区食品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理市小学生4 354名.采用体格测量、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利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大理市小学生超重率为8.5%,其中男生为10.4%,女生为8.5%;肥胖率为7.7%,其中男生为9.3%,女生为6.1%.社区食品密度、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条件、看电视时间、运动次数、是否喜食零食以及父母亲是否超重和肥胖等因素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相关.结论 个人、家庭、社会应该加强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及其危害的认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改善社区食品环境,以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率.
作者:李友;许丽丽;陈艳兰;石武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非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为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多在初潮后0.5~2a内发病,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和乏力等症状,好发于15 ~ 25岁[1].女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发病率较高,容易对学习与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4].为防治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提高女大学生生命质量,为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新的依据,笔者调查了邵阳市2所高校900名女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发生现况以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唐娟;赵申武;唐姝;肖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编制男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量表并检验信度、效度,为评价对男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和咨询专家意见,自行编制男同性恋认知和态度量表.随机整群抽取310名医学生进行测试,4种方法联合使用筛选条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天津市3所医学高校随机抽取医学本科生、研究生765名开展现场调查,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结果 同性恋认知量表分半信度为0.74,Cronbach'sα系数为0.86;对男同性恋态度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2,Cronbach's α系数为0.96.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认知量表提取出性质认知(8项)、性交往认知(3项)及生存认知(4项)3个公因子,包含15项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1.00%;态度量表提取出情感认同(13项)、权力认同(4项)、道德认同(5项)和社交认同(3项)4个公因子,包含25项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40%.以ATG量表为效标,测得自编态度量表的效标效度为0.86.结论 自编的男同性恋认知和态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宋振;马骏;李长平;崔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揭开了大学生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序幕.2009年,国务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明确提出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高校医疗机构作为大学生医保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医疗保障的直接提供者,为了解他们对大学生医保的认识,2011年11月,笔者利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保健分会举办年会之际,对参加会议的各省市高校的医院院长(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院长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谢英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儿童蛲虫感染率及相关因素,为蛲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对东莞市按东西南北中方位抽取的1 139名2~11岁儿童进行蛲虫感染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儿童感染蛲虫的相关因素.结果 东莞市2~11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15%,其中小学(6~11岁)儿童感染率为6.25%,学龄前(2~5岁)儿童感染率为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夜间磨牙、夜惊、烦躁不安、肛周瘙痒症状与蛲虫感染均相关(P值均<0.05).结论 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从根本上切断蛲虫传播的途径,降低蛲虫感染率.
作者:陈平华;钟新光;张泽武;袁汝钊;杨挺立;饶丰;陈光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济宁市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对济宁市306家托幼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共监测济宁市托幼机构306家,检测样品6 036份,合格4 889份,总合格率为81.0%.其中公立托幼机构共检测121家,合格率为86.9%;私立托幼机构共检测185家,合格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济宁市托幼机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开展正常,基本满足儿童传染病防控需要,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消毒技术指导.
作者:郝学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青少年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制定学生危险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浙江省内63所学校(初中、高中、大学)的在校学生12 50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段学生摄入油炸食品、吃路边摊的比例均在50%左右;每天活动1h的比例均低于30%;过马路不走人行道的比例在30%~60%之间;过去30 d有过饮酒行为的比例在23%~62%之间.大学和高中男生性行为的发生比例均超过13%.男生在摄入饮料、体育锻炼、骑车违规、打架斗殴、网络成瘾、吸烟、饮酒以及曾经有过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摄入新鲜瓜果蔬菜、静态休闲活动、想过离家出走、接受过艾滋病或青春期教育的比例高于男生(P值均<0.05).结论 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章荣华;陈卫平;李娜;许天锋;顾昉;丁钢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中小学校水痘发病的特征,为学校水痘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长宁区中小学校2005-2011年上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水痘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长宁区中小学水痘平均年发病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44.5%,年平均发病率为46.3/万.水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平均每起疫情的持续时间为45.8 d;小学生发病率(64.06/万)高于中学生(33.72/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校晨检(巡检)制度落实不到位、患病学生带病上课是水痘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泽申;庞红;姜璎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