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荣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对进展期(T3、T4)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我院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评价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满意度、住院天数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4.5 d,对照组为24.6 d,两组比较P<0.05,术后疼痛、饮食、睡眠、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可明显增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增加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晓;李永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经阴道分娩后6~8 h不能自动排尿,经各种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加按摩、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一般处理无效3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结果 2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经2次治疗后排尿顺畅,10例患者经4次治疗后排尿顺畅且经B超测残余尿<50 ml.结论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重复性,病人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巍颖;李云;胡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新聘用护士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38名聘用护士设为对照组,2007年36名聘用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结果 工作1年后,观察组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新聘用护士,提高了新聘用护士的工作能力,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医院及护理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作者:孙小虹;柳晓芳;敖要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生在实习前后心态变化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变化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端正护生临床工作心理状态.方法 对进入临床实习的64名护生分别发放内容一致的问卷,了解其心态的变化.结果 实习护生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结论 护生在面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适应程度较高,对基层临床工作性质和对护患关系的理解有所提高.
作者:花莲英;丘集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癫痫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率调查,半年后采用美国癫痫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及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社区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在帮助患者提高遵医率及社会支持程度、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美芳;楚平华;王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教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疾病知识宣教).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和运动疗法.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进行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入选时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病程3个月、6个月后,健康教育组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和遵医服药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罗晓华;胡慧华;马宇;张红娟;王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非常普遍,为患者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了方便安全的外周静脉通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
作者:姜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对于肺癌患者,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症状的早期评估和综合性处理是提高病患生活质量与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7年美国有160390人死于肺癌,肺癌在美国癌症死因中占首位.由于缺少肺癌的常规筛查,以至于许多肿瘤患者发现时已是疾病的晚期.
作者:王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例并发颅内感染,2例并发再出血致脑疝而死亡,1例引流管脱落,其余均顺利拔管.结论 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进一步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宋香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情况.108例病人继发医院感染47例(占43.5%),其中腹腔感染30例(27.7%)、肺部感染6例(5.56%)、胆系感染5例(4.62%)、真菌感染2例(1.85%)、泌尿道感染4例(3.70%).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饮食不当等.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给与饮食指导,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光美;禚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寻找一种更简捷、安全、高效的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器械和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股静脉采血,将结果进行对比.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优于注射器采血法,右腿穿刺成功率高于左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运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抑郁症病人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病人186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3人,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观察组同样基础上应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抑郁症病人开展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除2例外,其余病人SDS、SAS标准分均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有67人SDS、SAS标准分均降至正常范围,仍有26人SDS标准分≥53分;SAS标准分≥50分,残余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运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结合整体护理,抑郁症病人在住院期间急需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立即减轻或解除痛苦,病人感觉良好满意度大为提高,加速抑郁症状的缓解促进康复.
作者:杨丽明;王丽梅;全丽丽;颜巧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抑郁焦虑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AMI焦虑抑郁病人的情绪状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临床情况明显改善:即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D、HAMA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AMD、HAMA的评分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焦虑抑郁病人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作者:崔爱环;周玉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有利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图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 1例患者心率控制不佳,2例患者呼吸配合不佳影响检查效果,余均获得满足的图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顺利进行,精心的护理操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包肖娜;于忠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52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对实验组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人院时、放疗中及出院时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护理.结果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及放疗反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病人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采取全程临床护理路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梅林;张珲娉;亓芳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临床急症,其病理基础为冠脉内的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冠状动脉的急性或亚急性堵塞.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UA),死亡率高,而且仅有35%~40%的伴有胸痛的心脏疾病病例被准确判断为ACS,如何准确迅速地判断另外60%~65%的非心脏疾病患者是一道难题.因此,如何迅速准确地判断ACS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目前护理人员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迅速准确的筛选分流病例和掌握较为全面的病史以及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吴德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间断开放引流对伤口引流量、输血需求及感染机会的影响.方法 选择TKA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CSD组和IOD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术后8 h伤口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含量,输血量,切口愈合情况(血肿形成、裂开、感染)进行比较,拔管时剪下切口引流管顶端的1 cm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并采用HSS评分系统行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及3个月).结果 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CSD组术后8 h伤口引流量、总引流量分别为(389.7±12.6)ml、(603.7±19.4)ml;IOD组分别为(226.8±19.4)ml、(413.5±16.4)ml(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含量CSD组(80.7±6.3)g/L,IOD组为(107.5±4.9)g/L(P=0.000).术后第1、3个月随访时.HSS评分CSD组为(83.5±4.8)、(86.8±4.7);IOD组为(82.6±6.3)、(87.7±5.2).两组患者均未输血治疗,无切口感染.拔出胶管引流顶端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间断开放引流管的方法,既能减少切口引流量,又不会增加伤口感染率及输血需求、同时不会对切口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说明该方法效果好、简便易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聂翠霞;郭璐瑜;冼梅芳;李妙玲;王凤鸣;黄谱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文描述了一门由多学科团队(护理学专家、教育学工作者以及软件工程师)合作完成的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其实施效果.
作者:王斌全;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相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应用、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01),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分别P<0.05、P<0.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作者:侯同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白血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白血病患者从入院开始至出院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2例白血病患者顺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使患者能掌握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结论 通过系统化的全程教育,优化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预防疾病的健康行为.
作者: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