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罗晓华;胡慧华;马宇;张红娟;王亚娟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症,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教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疾病知识宣教).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和运动疗法.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进行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入选时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病程3个月、6个月后,健康教育组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和遵医服药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普及社区公众CPR急救知识的培训

    目的 寻求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现场会议、示范、宣教等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7个社区进行CPR急救知识的推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超过42.4%的人员通过专业培训了解CPR,其他人员通过电视、报刊、上网获取CPR急救知识;社区公众通过培训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都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切实可行的普及途径,对不同人群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公众CPR急救知识普及效率,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作者:王文玓;黄雪莹;杨芳;黄翠红;古婉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初产妇抑郁与压力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初产妇抑郁与压力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提高初产妇的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领悟压力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0例初产妇进行评定,并对抑郁与压力及社会支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初产妇抑郁得分均值为(7.93±3.48)分,抑郁发生率为23.6%;初产妇抑郁与压力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4.,P<0.01),而与社会支持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r=-0.681,P<0.01);抑郁组压力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t=14.95,P<0.01),而社会支持总分及3维度评分则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t=18.57、7.57、12.54、4.8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社会支持、产后恶露异常与否、夫妻感情、头痛、公婆对婴儿性别期望、与丈夫家人关系等7项是影响初产妇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对初产妇抑郁情绪的科学认识,给予相关方面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才能有效地缓解其压力,防止抑郁情绪的发生,从而提高其心身健康.

    作者:张凡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带教老师竞聘上岗对手术室教学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临床带教老师存在学历层次低、带教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等主观因素[1].同时存在对带教成绩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和个人利益如职称、工资、奖金等直接联系的客观因素[2],导致教学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学存在差距,尤其是手术室这一特殊的团体.加强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院为武汉同济附属教学医院之一,每年需完成一定的护理带教任务.

    作者:胡学华;王华静;曹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模拟技术在护生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的模拟技术随着模拟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模拟训练应运而生.在医疗领域模拟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里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护理研究人员亦因此受到了鼓舞.

    作者:商临萍;王彦云;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癌的支持护理

    对于肺癌患者,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症状的早期评估和综合性处理是提高病患生活质量与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7年美国有160390人死于肺癌,肺癌在美国癌症死因中占首位.由于缺少肺癌的常规筛查,以至于许多肿瘤患者发现时已是疾病的晚期.

    作者:王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护生实行基础技术操作准入制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 通过对护生实行基础技术操作准入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2006年、2007年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实验组增加基本技术操作准入制度.结果 通过自我评价以及带教老师和病人对两组实习效果的评价,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础技术操作准人制度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徐文花;邹文爽;石忠娜;陶尊晓;孙苏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探讨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统计学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患病种数有关.年龄在60岁及以下的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患病种数为一种及以上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脑卒中后抑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未见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存在相关性.

    作者:靳玲;陈鹏莉;马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精神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早期干预

    跌倒是住院病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作为跌倒的高危人群精神病人,有必要对他们的跌倒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和减少跌倒的发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作综合阐述.

    作者:陶筱琴;陈恬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通过观察和总结对1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关于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尿潴留、低血压、发热等常见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作者:刘宝珍;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心理干预改善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研究

    目的 根据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建立一套敏感、全面、简便的心理反应评定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Bodurka-Bevers的心理分型方法,对483例癌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心理分型为:健康型、普通型、急变型、高危型共4种类型,用Zung编制的SDS、SAS的自评量表测查及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结果 入院时普通型占63.8%,出院时健康型占70.6%,出院与人院比较SDS、SAS评分有显著下降(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可提供癌症患者群体性心理评价和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林兰珍;杨桂珍;徐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构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课题以世界各国急需护理人才为研究背景,针对医学院校护理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人才.

    作者:张淑玲;闫秀静;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食道癌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阐述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手术患者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具有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解除焦虑,指导深呼吸咳嗽训练.术后应用肺部听诊并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结果 干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0.8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78%,两组对照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P<0.01).结论 对食道癌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及肺部功能评估,并实施护理干预,术后应用肺部听诊并加强呼吸道管理,能有效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对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珠;吴兰琼;杨天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影响及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人选ACS患者90例,分为焦虑组(50例)和非焦虑组(40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亚量表(HADS-A)评分分为焦虑组(HADa≥6)和非焦虑组(HADa<6),并应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患病率为55.5%;两组人群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全部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焦虑组(P<0.01);HADS-A焦虑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焦虑情绪较为常见,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心理护理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平;刘倩云;聂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合作性学习:护理教育改革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本文描述了一门由多学科团队(护理学专家、教育学工作者以及软件工程师)合作完成的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其实施效果.

    作者:王斌全;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骨科手术病人出院后随访的健康指导分析

    目的 调查骨科手术出院后患者的健康服务需求,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212例骨科手术后出院患者采用电话随访、书信和上门访问等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服务.随访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结果 212例中有186例手术患者在出院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需要咨询和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需求率为87.74%.近期健康服务需求比远期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数患者存在切口不适感、功能锻炼障碍等健康问题(P<0.01,P<0.05).结论 通过随访和咨询,能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同时也反馈了大量信息,为制定完善的出院指导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慧娟;黄美秋;孙昇;黄秋霞;黄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护理配合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状况,为指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配合医生对已确诊的3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对筛查出的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进一步确诊,收集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个人资料.结果 38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26例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33.16%.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高血压、高血脂显著相关.应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和护理干预,延缓病情发展,是糖尿病患者防盲的关键.

    作者:周美英;赵桂玲;庞燕华;姜萍;温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情感体验的研究

    目的 探索和理解晚期癌症患者面l临死亡时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 用立意取样法取13例晚期癌症患者,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找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个主题: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癌痛无法控制的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②对死亡态度的体验与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理落差的感受;心理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结论 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临终患者需要临终关怀和有效的情感支持;临终患者需要对癌痛及癌痛控制方法的认知.帮助其提高舒适度,适时进行死亡教育.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赵凤;彭翠香;吕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疾病知情权需求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知情权需求,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个人交谈、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例癌症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00%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诊断、治疗效果,80%~98%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结论 既要保障肝癌介入患者疾病知情权,又要避免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后果,是医务人员努力方向.

    作者:邓小清;黄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持续性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相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应用、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01),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分别P<0.05、P<0.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作者:侯同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改良冲洗法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阴道冲洗法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阴道炎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冲洗方法加阴道放药,7 d为1疗程;干预组采用臭氧水改良冲洗法,5 d为1疗程,同时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遵医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阴道炎患者采用改良冲洗法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遵医行为,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梁玉连;诸蕊玉;陈淑葵;李少琴;邱锡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