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刘宝珍;刘芳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诊疗, 并发症, 护理
摘要:通过观察和总结对1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关于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尿潴留、低血压、发热等常见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及其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性,指导饮食干预.方法 分别抽取肥胖儿童41例和健康儿童40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磷脂脂肪酸谱,酶法测定血脂,比色法测定肝功能,B超检测脂肪肝,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确定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肥胖儿童SFA、C16:0、C16:1、C18:0、C18:3 n-6、C18:3 n-3、C20:0、C20:2n-6、C20:3n-6、C22:1、C16:1/C16:0、C20:3n-6/C18:2n-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UFA、n-6PUFA、PUFA/SFA、C14:0、C18:1 n-7、C18:2 n-6、C20:1、C20:4n-6、C20:4n-6/C20:3n-6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肥胖儿童C14:1、C20:0与TG呈负相关,C14:1、C18:1n-7与TC呈负相关,C20:3n-6、C22:4n-6、C22:5n-6、C24:0与TC呈正相关;C14:1与ALT、AST呈负相关,C20:3n-6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C、BMI、ALT、AST、SFA、C16:0与脂肪肝呈正相关;PUFA与脂肪肝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血清磷脂脂肪酸组成与脂代谢异常、脂肪肝密切相关.应重视儿童膳食脂肪酸摄人种类,增加膳食中PUFA尤其是n-3PUFA的摄人,减少SFA摄入,预防儿童肥胖及脂肪肝的发生.

    作者:陆旭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中、大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术后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时间1~3个月,182例患者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突发急性肺栓塞,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普及社区公众CPR急救知识的培训

    目的 寻求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现场会议、示范、宣教等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7个社区进行CPR急救知识的推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超过42.4%的人员通过专业培训了解CPR,其他人员通过电视、报刊、上网获取CPR急救知识;社区公众通过培训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都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切实可行的普及途径,对不同人群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公众CPR急救知识普及效率,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作者:王文玓;黄雪莹;杨芳;黄翠红;古婉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护生实行基础技术操作准入制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 通过对护生实行基础技术操作准入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2006年、2007年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实验组增加基本技术操作准入制度.结果 通过自我评价以及带教老师和病人对两组实习效果的评价,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础技术操作准人制度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徐文花;邹文爽;石忠娜;陶尊晓;孙苏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合作性学习:护理教育改革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本文描述了一门由多学科团队(护理学专家、教育学工作者以及软件工程师)合作完成的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其实施效果.

    作者:王斌全;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建设新型护理文化解决护士工作倦怠

    护士作为服务于人群的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情绪表现,并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缺勤和辞职的倾向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国外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并产生了许多种理论和模型.本文从这些理论和模型的基础出发,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护理文化来降低护士工作倦怠的问题.

    作者:何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情况.108例病人继发医院感染47例(占43.5%),其中腹腔感染30例(27.7%)、肺部感染6例(5.56%)、胆系感染5例(4.62%)、真菌感染2例(1.85%)、泌尿道感染4例(3.70%).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饮食不当等.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给与饮食指导,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光美;禚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穿刺方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对比

    寻找一种更简捷、安全、高效的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器械和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股静脉采血,将结果进行对比.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优于注射器采血法,右腿穿刺成功率高于左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情感体验的研究

    目的 探索和理解晚期癌症患者面l临死亡时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 用立意取样法取13例晚期癌症患者,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找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个主题: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癌痛无法控制的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②对死亡态度的体验与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理落差的感受;心理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结论 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临终患者需要临终关怀和有效的情感支持;临终患者需要对癌痛及癌痛控制方法的认知.帮助其提高舒适度,适时进行死亡教育.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赵凤;彭翠香;吕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初产妇抑郁与压力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初产妇抑郁与压力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提高初产妇的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领悟压力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0例初产妇进行评定,并对抑郁与压力及社会支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初产妇抑郁得分均值为(7.93±3.48)分,抑郁发生率为23.6%;初产妇抑郁与压力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4.,P<0.01),而与社会支持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r=-0.681,P<0.01);抑郁组压力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t=14.95,P<0.01),而社会支持总分及3维度评分则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t=18.57、7.57、12.54、4.8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社会支持、产后恶露异常与否、夫妻感情、头痛、公婆对婴儿性别期望、与丈夫家人关系等7项是影响初产妇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对初产妇抑郁情绪的科学认识,给予相关方面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才能有效地缓解其压力,防止抑郁情绪的发生,从而提高其心身健康.

    作者:张凡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呼吸功能锻炼对食管癌三野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对70例拟行食管癌三野根治手术的患者,人院开始到术前1 d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观察比较锻炼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锻炼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大通气量(MVV)较锻炼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综合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食管癌三野手术的耐受性.

    作者:余玉娇;邓燕萍;邱素英;黄林琴;郑雅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PDCA循环法在新聘用护士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新聘用护士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38名聘用护士设为对照组,2007年36名聘用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结果 工作1年后,观察组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新聘用护士,提高了新聘用护士的工作能力,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医院及护理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作者:孙小虹;柳晓芳;敖要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52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对实验组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人院时、放疗中及出院时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护理.结果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及放疗反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病人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采取全程临床护理路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梅林;张珲娉;亓芳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改良冲洗法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阴道冲洗法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阴道炎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冲洗方法加阴道放药,7 d为1疗程;干预组采用臭氧水改良冲洗法,5 d为1疗程,同时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遵医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阴道炎患者采用改良冲洗法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遵医行为,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梁玉连;诸蕊玉;陈淑葵;李少琴;邱锡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院35名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达68.6%;伤后主动上报率为66.7%.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锐器伤危险高发人群;初级人员是安全防范的重点人群,完善操作规程,规范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锐器伤发生率的保证.

    作者:柴春英;刘永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与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对进展期(T3、T4)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我院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评价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满意度、住院天数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4.5 d,对照组为24.6 d,两组比较P<0.05,术后疼痛、饮食、睡眠、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可明显增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增加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晓;李永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探讨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统计学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患病种数有关.年龄在60岁及以下的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患病种数为一种及以上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脑卒中后抑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未见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存在相关性.

    作者:靳玲;陈鹏莉;马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食道癌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阐述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手术患者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具有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解除焦虑,指导深呼吸咳嗽训练.术后应用肺部听诊并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结果 干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0.8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78%,两组对照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P<0.01).结论 对食道癌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及肺部功能评估,并实施护理干预,术后应用肺部听诊并加强呼吸道管理,能有效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对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珠;吴兰琼;杨天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经阴道分娩后6~8 h不能自动排尿,经各种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加按摩、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一般处理无效3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结果 2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经2次治疗后排尿顺畅,10例患者经4次治疗后排尿顺畅且经B超测残余尿<50 ml.结论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重复性,病人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巍颖;李云;胡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高风险科室,工作繁忙,技术操作项目多,护理工作内容广泛.近年来,新护士和聘用护士不断增加,实习进修人员大批来院,从不同方面增加了手术室的管理难度,使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隐患.现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朱崇桃;张相云;曹阳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