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模拟技术在护生教育中的应用

商临萍;王彦云;李洁

关键词:模拟技术, 护生教育, 教育工作者, 硬件和软件, 医疗领域, 学生学习, 模拟训练, 护理研究
摘要:目前的模拟技术随着模拟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模拟训练应运而生.在医疗领域模拟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里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护理研究人员亦因此受到了鼓舞.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中、大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术后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时间1~3个月,182例患者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突发急性肺栓塞,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行为干预对预防冠心病的护理研究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探讨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20例,住院时和出院后1年内每次复诊对患者的行为方式、遵医行为进行教育,每季度进行1次调查问卷,观察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 行为干预后,患者情绪控制力、不合理饮食、吸烟、生活规律、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下降,遵医行为上升,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明显下降,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不遵医行为,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延缓发展.

    作者:焦淑燕;罗敏婵;梁连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结合整体护理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

    目的 探索运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抑郁症病人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病人186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3人,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观察组同样基础上应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抑郁症病人开展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除2例外,其余病人SDS、SAS标准分均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有67人SDS、SAS标准分均降至正常范围,仍有26人SDS标准分≥53分;SAS标准分≥50分,残余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运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结合整体护理,抑郁症病人在住院期间急需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立即减轻或解除痛苦,病人感觉良好满意度大为提高,加速抑郁症状的缓解促进康复.

    作者:杨丽明;王丽梅;全丽丽;颜巧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持续性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相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应用、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01),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分别P<0.05、P<0.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作者:侯同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普及社区公众CPR急救知识的培训

    目的 寻求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现场会议、示范、宣教等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7个社区进行CPR急救知识的推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超过42.4%的人员通过专业培训了解CPR,其他人员通过电视、报刊、上网获取CPR急救知识;社区公众通过培训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都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切实可行的普及途径,对不同人群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公众CPR急救知识普及效率,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作者:王文玓;黄雪莹;杨芳;黄翠红;古婉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汗症患者电视胸腔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手汗症患者经电视胸腔行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85例手汗症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前予以充分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予以作好交接工作,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双手、面部多汗症消失,有效率100%,腋窝和足底多汗症状的缓解率达72.97%(27/37)和84.62%(22/26),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能理解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 手汗症患者经电视胸腔镜行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沟通工作,术后做好交接班、加强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郑红;陈梅贞;赵玉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长期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寻找一种安全、简单、舒适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 采取半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12例气管插管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无牙垫,直接寸带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胶布加牙垫外系寸带固定气管插管.观察两种方法在气管插管固定程度的指标效果比较.结果 实验组固定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无牙垫直接采用寸带固定的方法安全、简单,病人舒适、耐受.

    作者:陈奕娜;黄海星;刘玉珍;韩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2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汤琪春;徐秀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自制简易留置针保护套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非常普遍,为患者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了方便安全的外周静脉通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

    作者:姜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病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抑郁焦虑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AMI焦虑抑郁病人的情绪状态,将符合AMI诊断标准的5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上述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D、HAMA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HAMD、HAMA的评分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焦虑抑郁病人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魏月玲;周玉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构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课题以世界各国急需护理人才为研究背景,针对医学院校护理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人才.

    作者:张淑玲;闫秀静;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监控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的合理控制.方法 回顾分析51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治疗后术前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两组.A组FPG<7.0 mmol/L,B组FPG≥7.0 mmol/L.比较手术前后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日使用量、术前准备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前后FPG明显低于B组((6.1±0.8)vs(9.2±1.7),(6.7±2.2)vs(9.8±2.7)],P<0.05;A组胰岛素日使用量(45.4±4.6)明显高于B组(37.2±5.1),P<0.01;且A组术前准备时间(20.5±10.4)也明显长于B组(14.2±8.6),P<0.05;伤口积液感染的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7例(25%),P<0.05;酮症酸中毒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8例(28.6%),P<0.01;两组伤口拆线时间和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术前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是提高乳腺癌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风险和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郑婉婷;高拯妮;陈林艳;何光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162例毒蛇咬伤患者救治的护理

    目的 观察双黄蛇药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致局部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毒蛇咬伤患者1 1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外敷双黄蛇药散.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黄蛇药散治疗毒蛇咬伤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有很好疗效.

    作者:陈肖君;蔡芬芳;蓝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市传染病院住院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重点是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40例重症患儿除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经住院7~21 d安全转出监护室.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重症手足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巧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一次性备皮包的改进及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头皮输液时经常需要头部备皮,而备皮时由于小儿不合作及碎小头发多,造成头发散落各处,即影响操作又给患儿带来不适.我们在改进后的备皮包内加了头巾和湿巾,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孙铭晓;董崇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高风险科室,工作繁忙,技术操作项目多,护理工作内容广泛.近年来,新护士和聘用护士不断增加,实习进修人员大批来院,从不同方面增加了手术室的管理难度,使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隐患.现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朱崇桃;张相云;曹阳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行腹膜透析的出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作者:宋晓宇;钟海英;莫世秀;车小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影响及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人选ACS患者90例,分为焦虑组(50例)和非焦虑组(40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亚量表(HADS-A)评分分为焦虑组(HADa≥6)和非焦虑组(HADa<6),并应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患病率为55.5%;两组人群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全部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焦虑组(P<0.01);HADS-A焦虑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焦虑情绪较为常见,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心理护理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平;刘倩云;聂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情况.108例病人继发医院感染47例(占43.5%),其中腹腔感染30例(27.7%)、肺部感染6例(5.56%)、胆系感染5例(4.62%)、真菌感染2例(1.85%)、泌尿道感染4例(3.70%).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饮食不当等.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给与饮食指导,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光美;禚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带教老师竞聘上岗对手术室教学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临床带教老师存在学历层次低、带教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等主观因素[1].同时存在对带教成绩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和个人利益如职称、工资、奖金等直接联系的客观因素[2],导致教学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学存在差距,尤其是手术室这一特殊的团体.加强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院为武汉同济附属教学医院之一,每年需完成一定的护理带教任务.

    作者:胡学华;王华静;曹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