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62例毒蛇咬伤患者救治的护理

陈肖君;蔡芬芳;蓝洁

关键词:毒蛇咬伤, 双黄蛇药散, 局部损伤, 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双黄蛇药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致局部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毒蛇咬伤患者1 1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外敷双黄蛇药散.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黄蛇药散治疗毒蛇咬伤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有很好疗效.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纽曼系统模式理论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纽曼系统模式理论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12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观察组同时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患者进行三级预防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情况调查表、自我管理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1年后,各量表评分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将纽曼系统模式理论运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有效提高遵医行为,可发掘其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洪荣;苏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法对148例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饮食、生活、情绪方面的行为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前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个性化健康教育后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饮食、生活、情绪方面的不良行为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是能有效地提高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健康意识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真;杨美媛;梁刚;陈小花;陈平湖;卢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护理配合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状况,为指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配合医生对已确诊的3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对筛查出的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进一步确诊,收集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个人资料.结果 38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26例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33.16%.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高血压、高血脂显著相关.应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和护理干预,延缓病情发展,是糖尿病患者防盲的关键.

    作者:周美英;赵桂玲;庞燕华;姜萍;温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精神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早期干预

    跌倒是住院病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作为跌倒的高危人群精神病人,有必要对他们的跌倒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和减少跌倒的发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作综合阐述.

    作者:陶筱琴;陈恬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持续性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相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应用、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01),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分别P<0.05、P<0.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作者:侯同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普及社区公众CPR急救知识的培训

    目的 寻求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现场会议、示范、宣教等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7个社区进行CPR急救知识的推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超过42.4%的人员通过专业培训了解CPR,其他人员通过电视、报刊、上网获取CPR急救知识;社区公众通过培训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都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切实可行的普及途径,对不同人群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公众CPR急救知识普及效率,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作者:王文玓;黄雪莹;杨芳;黄翠红;古婉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中、大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术后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时间1~3个月,182例患者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突发急性肺栓塞,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行腹膜透析的出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作者:宋晓宇;钟海英;莫世秀;车小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肠道支架在梗阻性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探讨肠道内支架置人术治疗结直肠癌引起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要点.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肠道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例患者支架放置成功,肠梗阻即刻解除,10例转外科择期行肿瘤切除术,未发生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6例姑息性治疗,4例健在,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肠道内支架置入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解除梗阻或姑息性治疗手段,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强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蔡雪华;刘碧兰;赖明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与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对进展期(T3、T4)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我院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评价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满意度、住院天数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4.5 d,对照组为24.6 d,两组比较P<0.05,术后疼痛、饮食、睡眠、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可明显增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增加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晓;李永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汗症患者电视胸腔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手汗症患者经电视胸腔行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85例手汗症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前予以充分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予以作好交接工作,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双手、面部多汗症消失,有效率100%,腋窝和足底多汗症状的缓解率达72.97%(27/37)和84.62%(22/26),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能理解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 手汗症患者经电视胸腔镜行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沟通工作,术后做好交接班、加强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郑红;陈梅贞;赵玉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通过观察和总结对1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关于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尿潴留、低血压、发热等常见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作者:刘宝珍;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模拟技术在护生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的模拟技术随着模拟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模拟训练应运而生.在医疗领域模拟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里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护理研究人员亦因此受到了鼓舞.

    作者:商临萍;王彦云;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探讨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统计学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患病种数有关.年龄在60岁及以下的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患病种数为一种及以上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脑卒中后抑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未见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存在相关性.

    作者:靳玲;陈鹏莉;马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2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汤琪春;徐秀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插胃管法对新生儿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插胃管法对新生儿舒适度的影响,以降低患儿的不适感.方法 将130例小儿外科需胃管置入的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经鼻腔插入胃内,另一组采用经口腔插入胃内,对两种不同插入法的不舒适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胃管经口腔插入比经鼻腔插入的不适感低(P<0.01).结论 采用经口腔插入胃管能降低新生儿的不舒适感.

    作者:梁镝敏;陈凤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及其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性,指导饮食干预.方法 分别抽取肥胖儿童41例和健康儿童40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磷脂脂肪酸谱,酶法测定血脂,比色法测定肝功能,B超检测脂肪肝,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确定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肥胖儿童SFA、C16:0、C16:1、C18:0、C18:3 n-6、C18:3 n-3、C20:0、C20:2n-6、C20:3n-6、C22:1、C16:1/C16:0、C20:3n-6/C18:2n-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UFA、n-6PUFA、PUFA/SFA、C14:0、C18:1 n-7、C18:2 n-6、C20:1、C20:4n-6、C20:4n-6/C20:3n-6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肥胖儿童C14:1、C20:0与TG呈负相关,C14:1、C18:1n-7与TC呈负相关,C20:3n-6、C22:4n-6、C22:5n-6、C24:0与TC呈正相关;C14:1与ALT、AST呈负相关,C20:3n-6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C、BMI、ALT、AST、SFA、C16:0与脂肪肝呈正相关;PUFA与脂肪肝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肥胖儿童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血清磷脂脂肪酸组成与脂代谢异常、脂肪肝密切相关.应重视儿童膳食脂肪酸摄人种类,增加膳食中PUFA尤其是n-3PUFA的摄人,减少SFA摄入,预防儿童肥胖及脂肪肝的发生.

    作者:陆旭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穿刺方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对比

    寻找一种更简捷、安全、高效的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器械和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股静脉采血,将结果进行对比.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优于注射器采血法,右腿穿刺成功率高于左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高风险科室,工作繁忙,技术操作项目多,护理工作内容广泛.近年来,新护士和聘用护士不断增加,实习进修人员大批来院,从不同方面增加了手术室的管理难度,使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隐患.现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朱崇桃;张相云;曹阳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带教老师竞聘上岗对手术室教学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临床带教老师存在学历层次低、带教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等主观因素[1].同时存在对带教成绩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和个人利益如职称、工资、奖金等直接联系的客观因素[2],导致教学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学存在差距,尤其是手术室这一特殊的团体.加强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院为武汉同济附属教学医院之一,每年需完成一定的护理带教任务.

    作者:胡学华;王华静;曹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