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陈梅贞;赵玉贞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中、大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术后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时间1~3个月,182例患者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突发急性肺栓塞,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经阴道分娩后6~8 h不能自动排尿,经各种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加按摩、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一般处理无效3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结果 2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经2次治疗后排尿顺畅,10例患者经4次治疗后排尿顺畅且经B超测残余尿<50 ml.结论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重复性,病人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巍颖;李云;胡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和理解晚期癌症患者面l临死亡时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 用立意取样法取13例晚期癌症患者,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找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个主题: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癌痛无法控制的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②对死亡态度的体验与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理落差的感受;心理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结论 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临终患者需要临终关怀和有效的情感支持;临终患者需要对癌痛及癌痛控制方法的认知.帮助其提高舒适度,适时进行死亡教育.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赵凤;彭翠香;吕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寻找一种更简捷、安全、高效的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器械和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股静脉采血,将结果进行对比.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优于注射器采血法,右腿穿刺成功率高于左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市传染病院住院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重点是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40例重症患儿除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经住院7~21 d安全转出监护室.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重症手足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巧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生在实习前后心态变化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变化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端正护生临床工作心理状态.方法 对进入临床实习的64名护生分别发放内容一致的问卷,了解其心态的变化.结果 实习护生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结论 护生在面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适应程度较高,对基层临床工作性质和对护患关系的理解有所提高.
作者:花莲英;丘集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课题以世界各国急需护理人才为研究背景,针对医学院校护理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人才.
作者:张淑玲;闫秀静;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新聘用护士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38名聘用护士设为对照组,2007年36名聘用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结果 工作1年后,观察组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新聘用护士,提高了新聘用护士的工作能力,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医院及护理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作者:孙小虹;柳晓芳;敖要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法对148例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饮食、生活、情绪方面的行为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前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个性化健康教育后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饮食、生活、情绪方面的不良行为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是能有效地提高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健康意识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真;杨美媛;梁刚;陈小花;陈平湖;卢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探讨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20例,住院时和出院后1年内每次复诊对患者的行为方式、遵医行为进行教育,每季度进行1次调查问卷,观察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 行为干预后,患者情绪控制力、不合理饮食、吸烟、生活规律、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下降,遵医行为上升,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明显下降,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不遵医行为,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延缓发展.
作者:焦淑燕;罗敏婵;梁连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52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对实验组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人院时、放疗中及出院时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护理.结果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及放疗反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病人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采取全程临床护理路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梅林;张珲娉;亓芳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通过观察和总结对1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关于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尿潴留、低血压、发热等常见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作者:刘宝珍;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知情权需求,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个人交谈、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例癌症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00%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诊断、治疗效果,80%~98%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结论 既要保障肝癌介入患者疾病知情权,又要避免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后果,是医务人员努力方向.
作者:邓小清;黄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阴道冲洗法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阴道炎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冲洗方法加阴道放药,7 d为1疗程;干预组采用臭氧水改良冲洗法,5 d为1疗程,同时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遵医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阴道炎患者采用改良冲洗法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遵医行为,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梁玉连;诸蕊玉;陈淑葵;李少琴;邱锡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有利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图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 1例患者心率控制不佳,2例患者呼吸配合不佳影响检查效果,余均获得满足的图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顺利进行,精心的护理操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包肖娜;于忠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一种安全、简单、舒适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 采取半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12例气管插管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无牙垫,直接寸带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胶布加牙垫外系寸带固定气管插管.观察两种方法在气管插管固定程度的指标效果比较.结果 实验组固定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无牙垫直接采用寸带固定的方法安全、简单,病人舒适、耐受.
作者:陈奕娜;黄海星;刘玉珍;韩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教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疾病知识宣教).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和运动疗法.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进行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入选时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病程3个月、6个月后,健康教育组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和遵医服药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罗晓华;胡慧华;马宇;张红娟;王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状况,为指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配合医生对已确诊的3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对筛查出的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进一步确诊,收集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个人资料.结果 38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26例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33.16%.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高血压、高血脂显著相关.应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和护理干预,延缓病情发展,是糖尿病患者防盲的关键.
作者:周美英;赵桂玲;庞燕华;姜萍;温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2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汤琪春;徐秀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相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应用、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01),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分别P<0.05、P<0.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作者:侯同秀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