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明;王丽梅;全丽丽;颜巧观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对进展期(T3、T4)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我院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评价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满意度、住院天数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4.5 d,对照组为24.6 d,两组比较P<0.05,术后疼痛、饮食、睡眠、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可明显增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增加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晓;李永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青年乙型肝类(乙肝)患者医学应对方式(MCMQ)与心理防御方式(DSQ)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心理护理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CMQ及DSQ问卷,对76例青年乙肝患者调查、分析.结果 MCMQ均值:面对3.13±0.65,回避2.66±0.50,屈服2.46±0.57;防御机制应对后均值:不成熟型5.58±1.38,成熟型4.78±2.03、中间型4.40±1.34,掩饰型6.56±1.24.结论 心理防御和应对都属于人们为满足内外环境需求,属自我心理调节,良好的防御和应对方式,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社会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作者:陈文娜;陈纯柳;彭碧文;陈肖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应用于危重病人大便失禁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进行大便引流,对照组采用棉条引流大便,对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肛周皮肤改变情况比较,实验组Ⅰ度2例,对照组Ⅰ度6例、Ⅱ度3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引流能有效控制皮肤湿疹及压疮的发生.
作者:胡梅荣;毛秀莲;张宗雪;劳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的合理控制.方法 回顾分析51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治疗后术前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两组.A组FPG<7.0 mmol/L,B组FPG≥7.0 mmol/L.比较手术前后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日使用量、术前准备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前后FPG明显低于B组((6.1±0.8)vs(9.2±1.7),(6.7±2.2)vs(9.8±2.7)],P<0.05;A组胰岛素日使用量(45.4±4.6)明显高于B组(37.2±5.1),P<0.01;且A组术前准备时间(20.5±10.4)也明显长于B组(14.2±8.6),P<0.05;伤口积液感染的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7例(25%),P<0.05;酮症酸中毒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8例(28.6%),P<0.01;两组伤口拆线时间和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术前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是提高乳腺癌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风险和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郑婉婷;高拯妮;陈林艳;何光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文描述了一门由多学科团队(护理学专家、教育学工作者以及软件工程师)合作完成的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其实施效果.
作者:王斌全;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探讨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统计学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患病种数有关.年龄在60岁及以下的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患病种数为一种及以上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脑卒中后抑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未见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存在相关性.
作者:靳玲;陈鹏莉;马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人和实验组3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康复出院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士从接到入院通知开始到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开始,两组患者所用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低(P<0.05),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P<0.01).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抢救时问,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褚秀凤;桑盛华;鞠敏霞;李永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和理解晚期癌症患者面l临死亡时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 用立意取样法取13例晚期癌症患者,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找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个主题: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癌痛无法控制的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②对死亡态度的体验与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理落差的感受;心理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结论 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临终患者需要临终关怀和有效的情感支持;临终患者需要对癌痛及癌痛控制方法的认知.帮助其提高舒适度,适时进行死亡教育.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赵凤;彭翠香;吕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52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对实验组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人院时、放疗中及出院时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护理.结果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及放疗反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病人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采取全程临床护理路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梅林;张珲娉;亓芳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课题以世界各国急需护理人才为研究背景,针对医学院校护理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人才.
作者:张淑玲;闫秀静;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生在实习前后心态变化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变化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端正护生临床工作心理状态.方法 对进入临床实习的64名护生分别发放内容一致的问卷,了解其心态的变化.结果 实习护生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结论 护生在面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适应程度较高,对基层临床工作性质和对护患关系的理解有所提高.
作者:花莲英;丘集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教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疾病知识宣教).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和运动疗法.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进行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入选时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病程3个月、6个月后,健康教育组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和遵医服药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罗晓华;胡慧华;马宇;张红娟;王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非常普遍,为患者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了方便安全的外周静脉通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
作者:姜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通过观察和总结对1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关于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尿潴留、低血压、发热等常见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作者:刘宝珍;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护士作为服务于人群的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情绪表现,并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缺勤和辞职的倾向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国外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并产生了许多种理论和模型.本文从这些理论和模型的基础出发,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护理文化来降低护士工作倦怠的问题.
作者:何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白血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白血病患者从入院开始至出院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2例白血病患者顺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使患者能掌握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结论 通过系统化的全程教育,优化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预防疾病的健康行为.
作者: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纽曼系统模式理论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12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观察组同时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患者进行三级预防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情况调查表、自我管理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1年后,各量表评分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将纽曼系统模式理论运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有效提高遵医行为,可发掘其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洪荣;苏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型伤口敷料在面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面部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擦洗再用新型伤口敷料覆盖伤口,以后每次更换时,只用生理盐水擦洗后覆盖新型伤口敷料即可.对照组经碘伏消毒后晾干,据伤口情况,覆盖传统伤口敷料或暴露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伤口愈合天数、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愈合天数、疼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面部损伤病人中应用新型伤口敷料有缩短愈合天数及减轻疼痛的作用.
作者:张广桦;周存英;张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经阴道分娩后6~8 h不能自动排尿,经各种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加按摩、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一般处理无效3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结果 2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经2次治疗后排尿顺畅,10例患者经4次治疗后排尿顺畅且经B超测残余尿<50 ml.结论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重复性,病人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巍颖;李云;胡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提高高压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常规护理.治疗组除行常规非手术治疗外,并联合高压氧治疗,常规护理外加特殊护理.2个疗程20次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及护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对照组优15例,良13例,中9例,差3例,优良率70%;治疗组:优34例,良11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90%.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Hc=9.333,P<0.05);平均治愈时间对照组为(22.15±7.76)d,治疗组为(15.58±7.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2,P<0.01),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特殊护理是提高高压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康复手段,减少副作用及并发症,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梁玉梅;杜纪伟;侯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