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褚秀凤;桑盛华;鞠敏霞;李永芳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人和实验组3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康复出院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士从接到入院通知开始到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开始,两组患者所用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低(P<0.05),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P<0.01).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抢救时问,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影响及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人选ACS患者90例,分为焦虑组(50例)和非焦虑组(40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亚量表(HADS-A)评分分为焦虑组(HADa≥6)和非焦虑组(HADa<6),并应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患病率为55.5%;两组人群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全部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焦虑组(P<0.01);HADS-A焦虑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焦虑情绪较为常见,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心理护理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平;刘倩云;聂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精神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早期干预

    跌倒是住院病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作为跌倒的高危人群精神病人,有必要对他们的跌倒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和减少跌倒的发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作综合阐述.

    作者:陶筱琴;陈恬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合作性学习:护理教育改革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本文描述了一门由多学科团队(护理学专家、教育学工作者以及软件工程师)合作完成的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其实施效果.

    作者:王斌全;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结合整体护理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

    目的 探索运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抑郁症病人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病人186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3人,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观察组同样基础上应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抑郁症病人开展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除2例外,其余病人SDS、SAS标准分均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有67人SDS、SAS标准分均降至正常范围,仍有26人SDS标准分≥53分;SAS标准分≥50分,残余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运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结合整体护理,抑郁症病人在住院期间急需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立即减轻或解除痛苦,病人感觉良好满意度大为提高,加速抑郁症状的缓解促进康复.

    作者:杨丽明;王丽梅;全丽丽;颜巧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与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对进展期(T3、T4)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我院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评价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满意度、住院天数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4.5 d,对照组为24.6 d,两组比较P<0.05,术后疼痛、饮食、睡眠、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可明显增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增加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晓;李永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改良冲洗法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阴道冲洗法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阴道炎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冲洗方法加阴道放药,7 d为1疗程;干预组采用臭氧水改良冲洗法,5 d为1疗程,同时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遵医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疗效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阴道炎患者采用改良冲洗法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遵医行为,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梁玉连;诸蕊玉;陈淑葵;李少琴;邱锡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情况.108例病人继发医院感染47例(占43.5%),其中腹腔感染30例(27.7%)、肺部感染6例(5.56%)、胆系感染5例(4.62%)、真菌感染2例(1.85%)、泌尿道感染4例(3.70%).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饮食不当等.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给与饮食指导,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光美;禚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自控训练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腹痛腹泻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控训练方法对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痛腹泻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模式上加用自控训练方法进行护理.时间均为4 w.结果 实验组患者腹痛、腹泻的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躯体症状改善明显(P<0.01).结论 自控训练方法可有效地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及躯体不适症状,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李西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纽曼系统模式理论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纽曼系统模式理论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12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观察组同时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患者进行三级预防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情况调查表、自我管理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1年后,各量表评分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将纽曼系统模式理论运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有效提高遵医行为,可发掘其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洪荣;苏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教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疾病知识宣教).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和运动疗法.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进行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入选时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病程3个月、6个月后,健康教育组ITAQ、服药依从性、AD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和遵医服药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罗晓华;胡慧华;马宇;张红娟;王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监控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的合理控制.方法 回顾分析51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治疗后术前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两组.A组FPG<7.0 mmol/L,B组FPG≥7.0 mmol/L.比较手术前后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日使用量、术前准备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前后FPG明显低于B组((6.1±0.8)vs(9.2±1.7),(6.7±2.2)vs(9.8±2.7)],P<0.05;A组胰岛素日使用量(45.4±4.6)明显高于B组(37.2±5.1),P<0.01;且A组术前准备时间(20.5±10.4)也明显长于B组(14.2±8.6),P<0.05;伤口积液感染的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7例(25%),P<0.05;酮症酸中毒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8例(28.6%),P<0.01;两组伤口拆线时间和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术前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是提高乳腺癌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风险和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郑婉婷;高拯妮;陈林艳;何光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插胃管法对新生儿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插胃管法对新生儿舒适度的影响,以降低患儿的不适感.方法 将130例小儿外科需胃管置入的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经鼻腔插入胃内,另一组采用经口腔插入胃内,对两种不同插入法的不舒适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胃管经口腔插入比经鼻腔插入的不适感低(P<0.01).结论 采用经口腔插入胃管能降低新生儿的不舒适感.

    作者:梁镝敏;陈凤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162例毒蛇咬伤患者救治的护理

    目的 观察双黄蛇药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致局部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毒蛇咬伤患者1 1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外敷双黄蛇药散.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黄蛇药散治疗毒蛇咬伤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有很好疗效.

    作者:陈肖君;蔡芬芳;蓝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模拟技术在护生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的模拟技术随着模拟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模拟训练应运而生.在医疗领域模拟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里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护理研究人员亦因此受到了鼓舞.

    作者:商临萍;王彦云;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疾病知情权需求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知情权需求,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个人交谈、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例癌症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00%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诊断、治疗效果,80%~98%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结论 既要保障肝癌介入患者疾病知情权,又要避免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后果,是医务人员努力方向.

    作者:邓小清;黄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穿刺方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对比

    寻找一种更简捷、安全、高效的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器械和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股静脉采血,将结果进行对比.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优于注射器采血法,右腿穿刺成功率高于左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病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抑郁焦虑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AMI焦虑抑郁病人的情绪状态,将符合AMI诊断标准的5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上述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D、HAMA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HAMD、HAMA的评分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焦虑抑郁病人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魏月玲;周玉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情感体验的研究

    目的 探索和理解晚期癌症患者面l临死亡时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 用立意取样法取13例晚期癌症患者,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找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个主题: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癌痛无法控制的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②对死亡态度的体验与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理落差的感受;心理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结论 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临终患者需要临终关怀和有效的情感支持;临终患者需要对癌痛及癌痛控制方法的认知.帮助其提高舒适度,适时进行死亡教育.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赵凤;彭翠香;吕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法对148例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饮食、生活、情绪方面的行为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前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个性化健康教育后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饮食、生活、情绪方面的不良行为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是能有效地提高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健康意识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真;杨美媛;梁刚;陈小花;陈平湖;卢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临床急症,其病理基础为冠脉内的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冠状动脉的急性或亚急性堵塞.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UA),死亡率高,而且仅有35%~40%的伴有胸痛的心脏疾病病例被准确判断为ACS,如何准确迅速地判断另外60%~65%的非心脏疾病患者是一道难题.因此,如何迅速准确地判断ACS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目前护理人员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迅速准确的筛选分流病例和掌握较为全面的病史以及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吴德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