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栋;孙彩虹;杨晓巍;张志宏;李楠楠;侯丽颖;夏薇
学校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影响学生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已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第六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1].为了解杭州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现状,为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学习环境,笔者于2009-2011年对杭州市60所中小学校教室进行采光照明现场监测调查.
作者:印晓虹;施文英;刘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儿童蛲虫感染率及相关因素,为蛲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对东莞市按东西南北中方位抽取的1 139名2~11岁儿童进行蛲虫感染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儿童感染蛲虫的相关因素.结果 东莞市2~11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15%,其中小学(6~11岁)儿童感染率为6.25%,学龄前(2~5岁)儿童感染率为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夜间磨牙、夜惊、烦躁不安、肛周瘙痒症状与蛲虫感染均相关(P值均<0.05).结论 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从根本上切断蛲虫传播的途径,降低蛲虫感染率.
作者:陈平华;钟新光;张泽武;袁汝钊;杨挺立;饶丰;陈光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学专业毕业生共情能力现状、人格和人际交往对就业的影响,为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人际指针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问卷,对抽取的某医科大学326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就业毕业生的共情能力及人格中的内外向均显著高于未就业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人际交往困扰中的交谈困扰和交际困扰显著高于已就业毕业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乡镇与农村毕业生,已就业者共情能力均显著高于未就业者,交谈困扰均显著低于未就业者(P值均<0.05).结论 高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减少人际交往困扰的发生.
作者:余皖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相关健康行为及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33所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8 007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7个口腔健康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为40.8%~93.3%,刷牙率(刷牙≥1次/d)为96.5%,每日早、晚均刷牙者占调查人数的83.4%.小学生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媒体、教师和父母.结论 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欠佳.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教师、家长应加强联系与配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符筠;郭欣;段佳丽;耳玉亮;刘峥;赵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中小学生皮肤光分型、日晒认知、防晒行为及防晒霜使用的现状,为指导学生正确进行防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自编“青少年防晒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2 19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定性研究采取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对4组学生和33名学生、教师、家长、皮肤科医生及化妆品销售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中小学生皮肤光分型主要为Ⅲ型(55.2%)、Ⅳ型(39.2%).关于防晒措施的选择,女生比男生偏好于使用遮阳伞、涂抹防晒霜、戴太阳镜和遮阳帽.44.7%的学生使用过防晒霜,女生经常使用防晒霜的比例(55.9%)明显高于男生(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生(56.0%)和皮肤敏感者(71.9%)使用防晒霜的比例较高.访谈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能认识到日晒的危害,但认知程度较低;少数人在必要时也未采取防晒措施;家长和皮肤科医生建议通过社会宣传、学校教育、专家讲座正确指导中小学生的防晒行为.结论 重庆地区中小学生对过度日晒危害的认知程度较低.家长、教师以及专业医生应全面结合起来,指导中小学生正确进行防晒.
作者:李陈;王宏;邵际晓;文雨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间存在的差异,为提高新疆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随机整群抽取7 167名中小学生,比较三地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情况.结果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育状况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好片和中片地区中小学生的绝对力量和下肢爆发力优于差片地区的学生,而在上肢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等指标上则相对较差.结论 应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缩小不同地区间中小学生体质的差异,进一步提高新疆汉族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杜卫杰;刘跃峰;宁新辉;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血压现状以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北京市数据资料,并与2000,200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血压的自然增长趋势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仍符合血压的发展规律;与2000年相比,2010年男、女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上升.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较2000年有所上升,比2005年有所下降.结论 结合肥胖的控制,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可降低及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峥;段佳丽;郭欣;符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体格成分与身体功能的关系,为制定学生体质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宁波市3 087名6 ~18岁中小学生2010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的部分数据,对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胸围和臀围等体格成分与立定跳远、50 m跑、握力、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等身体功能指标进行典则相关分析.结果 共得到5对典则变量.反映男、女两组典则相关关系主要是第1对典则变量,典则相关系数的贡献率分别达到0.977和0.957(P值均<0.01).对不同性别的典则变量作进一步分析表明,年龄、身高、体重与男生50 m短跑、立定跳远和肺活量关系密切,而与女生肺活量、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关系密切.结论 学生的体格指标与身体功能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利用典则相关分析能找出体格变量与功能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者:龚清海;吴艳辉;杨秀珍;应焱燕;张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骨龄发育状况,为评价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西藏不同海拔高度地区12所中小学的2 232名青少年,采用CHN骨龄测定法对不同海拔地区居住的青少年骨龄发育状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骨龄发育差异.结果 绝大多数年龄组青少年骨龄低于日历年龄.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男女不同年龄组骨龄比较显示,部分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男、女群体及总人群的骨龄比较显示,高海拔地区骨龄高于低海拔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不同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骨龄发育有差异,较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作者:刘堃;任甫;席焕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儿童少年饮水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学校8 ~17岁学生745名,调查员使用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所有饮品中,调查对象喜欢喝、认为应该喝的是白开水或瓶装饮用水(87.1%);在学校、家里和公共场所常喝白开水或瓶装饮用水(86.0%,63.4%,36.1%).饮水时间和方式的认知除对睡前喝水的认知正确率偏低外,其他均超过50%.调查对象认为饮水不足可能导致便秘和皮肤干燥的比例较高,且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饮水不足导致便秘、皮肤干燥、头痛、肾结石和高血压的认知正确率随学段升高而升高,且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少年饮水知识不全面,需加大健康饮水知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儿童少年养成健康饮水行为.
作者:吕艳丽;卢立新;高仙;张世伟;李鑫;陈倩;王培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连市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规律,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追踪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大连市933名小学生进行连续6 a体格监测.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7 ~ 12岁学生身高、体重、BMI的变化及生长曲线.结果 学生身高、体重、B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受年龄和性别的共同影响,6 a间小学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BMI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男生身高、体重、BMI的年平均生长速度(4.91 cm,0.87 kg,0.98 kg/m2),均高于女生(4.32 cm,-1.19 kg,-0.02 kg/m2).结论 大连市7~12岁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尤其是男生.
作者:宋桂荣;胡冬梅;王智勇;刘启贵;刘秀英;胡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铜陵地区初中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卫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在铜陵地区按照圩区、丘陵和平原各选取1所农村中学,以3所中学初一~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留守和非留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铜陵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留守发生率为45.3%.现在留守的初中学生为418人,占22.9%;有曾经留守经历的初中学生411人,占22.5%.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22.9% vs 18.5%,P<0.05).性别、家庭经济、学习管理、学习成绩、父母关系和父母回家频率是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留守导致的亲子分离,应早期开展预防干预措施,以积极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行为和情绪.
作者:龙翔;章秀;陈利群;朱梅芳;汤银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上海市中小学校开学教育现况和需求进行评估,探索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模式.方法 抽取25位国内外专家和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抽取上海市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221人进行小组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对开学教育模式的看法、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建议.结果 访谈对象积极赞同新的开学教育模式,认为模式应建立在需求评估基础上,设计为可供学校参照选择的大纲;受访谈对象关注的4种开学教育形式为形式活泼的文艺演出,与教师、校长或是邀请嘉宾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分享和交流,演讲(市长、校长或是特邀嘉宾);对于演讲,访谈对象们希望形式不要死板,内容需要考虑到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贴近学生,如演讲者讲述自身的学习、生活、面对困难经历等.结论 开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既需要兼顾教育的共性化和个性化要求,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作者:王书梅;张玲玲;王向军;丁中华;袁得国;徐梦霞;郑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遵义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遵义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179起,占全市事件总数的41.24%.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4.41%;事件发生高峰期为4-6月和9-12月,以前一个高峰期更为突出;农村中小学是学校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占75.42%.结论 农村学校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作者:曹家艳;张仁俊;吉光辉;陶宏;谌文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济宁市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对济宁市306家托幼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共监测济宁市托幼机构306家,检测样品6 036份,合格4 889份,总合格率为81.0%.其中公立托幼机构共检测121家,合格率为86.9%;私立托幼机构共检测185家,合格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济宁市托幼机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开展正常,基本满足儿童传染病防控需要,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消毒技术指导.
作者:郝学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州省各地区14所中学在校学生2 897名,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6.2%,初中生高于高中生,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网络成瘾者在情绪症状、同伴问题、过度活动困难得分上高于网络正常使用者(P值均<0.05);网络成瘾者在人格特质上的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得分均高于网络正常使用者,而说谎维度得分低于网络正常使用者(P值均<0.05).结论 应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
作者:李莎莎;邓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6 023名15 ~ 24岁未婚青少年进行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CASI)匿名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2.7%;女性非意愿妊娠发生比例为13.7%,怀孕过2次及以上的占22.2%.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文化程度低(OR=3.23)、首次性行为年龄小(OR=1.92)、未婚同居(OR=2.97)和多性伴(OR=1.87)是发生非意愿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未婚青少年发生非意愿妊娠比例较高.应加强婚前性行为教育和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避免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作者:张鹏;高尔生;楼超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青少年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制定学生危险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浙江省内63所学校(初中、高中、大学)的在校学生12 50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段学生摄入油炸食品、吃路边摊的比例均在50%左右;每天活动1h的比例均低于30%;过马路不走人行道的比例在30%~60%之间;过去30 d有过饮酒行为的比例在23%~62%之间.大学和高中男生性行为的发生比例均超过13%.男生在摄入饮料、体育锻炼、骑车违规、打架斗殴、网络成瘾、吸烟、饮酒以及曾经有过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摄入新鲜瓜果蔬菜、静态休闲活动、想过离家出走、接受过艾滋病或青春期教育的比例高于男生(P值均<0.05).结论 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章荣华;陈卫平;李娜;许天锋;顾昉;丁钢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慰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认知,为针对性地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973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总体自慰率为56.7%,其中男性自慰率为82.1%,女性自慰率为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艺术专业学生的自慰率高(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一学生的自慰率(71.2%)高于大二(52.5%)、大三(55.2%)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有17.5%和3.6%的大学生认为自慰有损健康或属于罪恶行为.结论 自慰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是普遍行为,应通过性健康教育给予正确引导.
作者:王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伴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1].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的某高校教工体检资料,探讨高校教工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以2010年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高校教工3 28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756名,女性1 524名;年龄20 ~ 86岁,平均(48.70±12.20)岁.1.2方法由经培训合格的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既往病史、生活方式、一般情况等记录.于禁食12 h后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
作者:郭艳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