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葛文静;白国岭;马姗姗;黄高雅
目的 了解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洛阳市3所大学965名学生,运用健康教育KAP模型问卷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营养意愿,计算各自得分.同时用简化膳食频率问卷结合称重法调查大学生膳食结构.结果 医学食品科学类、理工类、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8.32±3.06),(13.21 ±3.0),(15.02 ±3.44)分,膳食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8.25±2.54),(9.58±2.65),(16.36±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膳食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9.47±2.54),(8.25 ±2.65),(8.47±2.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营养重要性认识和是否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膳食结构除粮谷类和蛋类外,其余类别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膳食宝塔的要求;男生水果和奶类摄入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形成科学的膳食认知和结构.
作者: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葛文静;白国岭;马姗姗;黄高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08年3-7月温泉县呼和托海种畜场学校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温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首例病例出现后15 d接到该校疫情报告,临床、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前往调查防治,结果定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紧急防治措施,疫情得以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斗琴;伊春青;李东会;唐新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2006 -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14.10/10万,并呈上升趋势(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8 -11月,占总数的51.62%;农村中小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均高于城市学校(P值均<0.05);肺结核登记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值均<0.01).结论 金华市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中小学生肺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吴位新;胡跃强;庞志峰;申屠平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中学生控烟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中学生共8 873名进行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为12.97%,男生为19.93%,女生为6.13%,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城市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中学生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的文化程度低、所在城市较发达、其他家庭、职高是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关注中学控烟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控制并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作者:魏霞;周培静;孟春玲;孙桐;康殿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总和[1-2],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受欢迎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不受欢迎的生活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减少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有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邓冰;黄列玉;王加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998年国家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将流动儿童界定为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0.5a以上的儿童少年.据统计,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11亿,14岁及以下的儿童占20.8%[1],据此推算,我国的流动儿童人数已经在4千万以上.国内外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或移民儿童,由于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极易导致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2-5].社会适应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特别予以重视.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特点,为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本调查研究.
作者:胡韬;李建年;郭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加上自然灾害,要求全民有必要参与急救体系的建设[1].有医学专家指出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可以使心脏病、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从而将猝死对生命的威胁降到低限度[2].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3].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机会少,受训不规范、不完整,导致大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缺乏[4].高职高专学生占我国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本研究运用Delphi法筛选出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掌握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指标,为高职院校开展院前急救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许婷;许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7 ~12岁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变化,为制订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改善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的要求,对7 ~ 12岁东乡族汉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东乡族男生除9岁组外的斜身引体向上、10~12岁的50 m×8往返跑、8~9岁的握力外,其余各年龄成绩均差于汉族男生;东乡族女生除8岁组的50 m×8往返跑和握力外身体素质均差于汉族女生.男生的速度、弹跳和柔韧以及女生的速度、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柔韧是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为突出的方面.结论 东乡族儿童身体素质整体较差,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杨建文;郑慧芳;李小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高校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1 -2012年的有关HBsAg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工具为SCL - 90)的研究结果,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6篇文献进入本次研究,有效样本共计2 318例.HBsAg阳性的学生除人际交往敏感一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HBsAg阴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Ag阳性的男生和女生比较,除焦虑和恐惧2项因子外,其余7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sAg阳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劣于同期对照的HBsAg阴性学生;HBsAg阳性女生心理问题较男生突出.
作者:梁雅丽;姚应水;陈燕;丁书姝;宋建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广西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动态流行病学趋势和特征,探讨防控学校食物中毒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根据2000-2010年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资料,对10 a来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三间分布特点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0- 2010年广西各类学校发生食物中毒160起,中毒人数5 198人,死亡5人,分别占全广西总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15.9%,26.7%和2.1%.10 a来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报告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中毒高峰.食物中毒在各学段均有发生,以中小学为主,分别占总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的76.3%和77.2%.中毒高峰为每年的9月份.主要分布在县乡(镇)及农村的中小学校.中毒食品以不明食品、谷及谷制品、果蔬类为主;致病因素以微生物和不明原因为主;原料污染或变质、不明原因、加工不当是主要中毒原因.农药及化学物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中小学尤其是县乡(镇)、农村中小学校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根据学校食物中毒的特点对学校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开展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可有效减少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黄兆勇;唐振柱;黄立嵘;刘玄华;杨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变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1年4次开展的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不健康饮食行为上升,2011年的检出率为30.94~66.81%;身体活动少,静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不到1h的2011年为64.08%;欺侮、不安全的道路交通行为下降,校园欺侮2011年前3位依次是被取笑(17.07%)、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13.38%)、曾与人打架(10.64%).不良情绪及其相关行为上升,2011年依次为学习压力大、失眠、孤独,分别是49.18%,30.19%,26.63%.性传播疾病知晓率提高、态度改善,但不安全的性行为上升,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011年为84.34 ~ 89.06%,有特殊异性朋友为20.40%;吸烟减少,饮酒上升,2011年尝试吸烟、吸完第一支烟分别为3.97%和2.48%,喝酒、曾喝酒太多而头晕分别是45.58%和12.79%;电子媒介更加普及,同时负面效应上升,2011年每天上网1h或更长时间的为55.72%,网络成瘾症状大于等于5项为7.74%.结论 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连续性监测能动态观察行为危险因素的变化过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双生子人群估计学龄儿童行为指标的遗传度,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在呼和浩特市募集的166对6~12岁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估算学龄儿童行为指标的遗传度.结果 行为总粗分遗传度为男30.26%,女32.80%;各行为分因子遗传度分别为焦虑/抑郁(男46.79%,女74.99%)、退缩(男56.45%,女78.33%)、思维(男58.95%,女63.25%)、注意力(男79.14%,女40.11%)、社会化问题(男26.13%,女52.09%)、违规行为(男37.09%,女0.00%)、攻击性行为(男84.57%,女50.15%)、其他问题(男75.21%,女70.29%).注意力和攻击性行为的遗传度存在性别效应,男生的遗传度均明显高于女生.年龄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遗传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注意力和攻击性行为的遗传效应可能存在性别作用.
作者:李玉玲;季成叶;关宏岩;陆舜华;赵曼;栾天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罪犯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自杀和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成都市某少管所120名学员进行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发生的人口学因素,通过相关分析探讨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结果 16.7%的少管所学员有自杀意念,80%的少管所学员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有家庭收入情况和受教育程度;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有家庭收入情况和母亲受教育程度.抑郁因子(抑郁、悲观、失败感、自罪感、自我失望感、消极倾向、社交退缩、犹豫不决、自我形象改变)与自杀意念有显著性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罪犯中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景璐石;孟婧;蒋宪君;辜慧;冯军;徐涛;徐科;顾荣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改水队1(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队2(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未改水队(大坝镇滑石沟5队)670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度,计算患病率.结果 2011年改水队1和改水队2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12,20.676,P值均<0.05).儿童氟斑牙临床分度与水氟质量浓度间显著相关(r=0.638,P<0.05).2个改水队改水后水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24±0.05) mg/L、(0.32 ±0.07) mg/L,已达到国家正常标准.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儿童氟斑牙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未达到完全控制.
作者:赵燕楠;周进才;李胜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特点,为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渭南师范学院94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作息时间不规律、熬夜、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吃饭狼吞虎咽、吸烟、不健康的饮酒行为、久坐不动、不能定期体检等,并存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结论 男生、高年级、独生子女大学生有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存在更高的健康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干预.
作者:陈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经济水平,分层随机选取江苏省4个县区8所学校3 693名小学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3 693名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为20.8%,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9.5%,22.4%,城市、乡村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8.5%,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类型(城市或乡村)、经济水平、超重、中心型肥胖、早餐、蔬菜、睡前加餐、早餐内容(包括奶制品、蛋、豆浆、咸菜)以及吃饭速度和儿童身高与儿童血压升高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水平、居住地类型、超重是儿童高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重肥胖和经济水平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永青;武鸣;施小明;杨婕;潘晓群;徐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中学生严重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丰台区11所学校共89个班级的1 97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2010初中版、高中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受严重伤害率高于女生(x2=25.070,P=0.000),各年级受严重伤害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479,P=0.915);中学生学习成绩差、有自伤行为、有自杀意念、因逞能做危险动作、误服药品、重度饮酒、醉酒是过去1 a内发生严重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是受严重伤害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受严重伤害的发生,大限度保证中学生的健康.
作者:石荣兴;王会;芦然;赵建忠;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重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针对性地生殖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农村地区4所农村中学,每个中学初一至高三各抽取2个班共2 0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5名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23.5%)低于非留守中学生(29.1%) (x2=8.470,P=0.004);初中和高中留守中学生中女生知晓率(17.6%,34.4%)高于男生(9.4%,24.1%)(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1.390)、低年级(OR=0.531)、父母离异或再婚(OR=0.668)、较少或未开展生殖健康教育(OR=0.693)均是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低认知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总体优于男生,知识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改善生殖健康状况.
作者:王洋;徐晓阳;钟朝晖;刘晨煜;闫菊;陶永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关系,为有效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市高中76所、职业技术学校34所、大学12所的学生共24 520名,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集体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了解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高中、大学学生性行为报告率分别为7.31%和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已经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20.05%发生过被迫性行为,有32.29%的学生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安全套的使用率为63.61%,有10.03%的学生曾经发生/造成意外妊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重度饮酒、醉酒、吸毒、擅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等均与性行为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性行为已经成为北京市大、中学生的重大健康问题.早期、多角度地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作者:段佳丽;孙颖;霍达;耳玉亮;韩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近视作为中学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现居高不下且逐年增高的趋势.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初中生近视率为67.33%,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高中生为79.20%,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为了解丹东市中学生用眼卫生认知与行为现状,笔者于2011年7月对丹东市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近视的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李有;李昊;王燕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