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海淀区1985-2010年中小学生肥胖变化趋势分析

李静;罗纳;朱霖

关键词:超重,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省0~14岁儿童伤害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儿童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儿童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湖北省10个市、县的0~14岁儿童家长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儿童10 688名,城市5 894名,农村4 794名.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19.0%,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OR=1.28),农村高于城市(OR=2.58).6~11岁组的伤害率高(23.7%),0~2岁组的伤害率低(5.5%).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倒/坠落(45.2%)、烧烫伤(9.5%)和动物伤(9.5%).79.6%为轻度损伤,40.1%的伤害发生在家里/宿舍.男性、家庭人口数多、居室热水等摆放不合理、母亲无工作的儿童更易发生伤害.结论 湖北省0~14岁儿童伤害情况较为严重,儿童自身的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因素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不容忽视.

    作者:张岚;戴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安区2002-2011年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变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1年4次开展的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不健康饮食行为上升,2011年的检出率为30.94~66.81%;身体活动少,静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不到1h的2011年为64.08%;欺侮、不安全的道路交通行为下降,校园欺侮2011年前3位依次是被取笑(17.07%)、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13.38%)、曾与人打架(10.64%).不良情绪及其相关行为上升,2011年依次为学习压力大、失眠、孤独,分别是49.18%,30.19%,26.63%.性传播疾病知晓率提高、态度改善,但不安全的性行为上升,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011年为84.34 ~ 89.06%,有特殊异性朋友为20.40%;吸烟减少,饮酒上升,2011年尝试吸烟、吸完第一支烟分别为3.97%和2.48%,喝酒、曾喝酒太多而头晕分别是45.58%和12.79%;电子媒介更加普及,同时负面效应上升,2011年每天上网1h或更长时间的为55.72%,网络成瘾症状大于等于5项为7.74%.结论 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连续性监测能动态观察行为危险因素的变化过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甘肃东乡族与汉族乡村儿童身体素质比较

    目的 了解7 ~12岁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变化,为制订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改善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的要求,对7 ~ 12岁东乡族汉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东乡族男生除9岁组外的斜身引体向上、10~12岁的50 m×8往返跑、8~9岁的握力外,其余各年龄成绩均差于汉族男生;东乡族女生除8岁组的50 m×8往返跑和握力外身体素质均差于汉族女生.男生的速度、弹跳和柔韧以及女生的速度、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柔韧是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为突出的方面.结论 东乡族儿童身体素质整体较差,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杨建文;郑慧芳;李小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自我分化家庭功能的关系

    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基础、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1-3].家庭环境的良好状况综合体现于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障碍、疏离感、问题解决能力及青少年犯罪与儿童的家庭功能显著相关[4-7].家庭功能执行良好有助于降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改善家庭功能有助于减弱和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6,8].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与家庭结构、父母的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有关[9],更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心理特质有关.本研究选择了父母自我分化作为研究变量,希望通过揭示父母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及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为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杜岸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甘肃省2010年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情况,为制订蛔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7岁、9岁2个年龄组600名汉族乡村小学男、女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男、女学生粪蛔虫卵检出率为3.50%,明显低于甘肃省汉族同一群体2005年粪蛔虫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5,P<0.01).2010年乡村男生粪蛔虫检出率为3.67%,女生为3.33%;7岁、9岁年龄组粪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33%和3.67%,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但仍要采取多项综合措施防止反弹.

    作者:杲强;王尔平;蒲陶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QQ群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QQ群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乙肝患者知识的影响,为有效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乙肝患者102例,按接受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分为QQ试验组、常规试验组两组,对QQ试验组采用QQ群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对常规试验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选取同期未感染乙肝病毒的51名大一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3组乙肝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前与干预后3组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经方差分析,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多重比较显示,干预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QQ试验组的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与常规试验组相比,大学生乙肝患者更适合采用QQ群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牟晓玲;郭丽;陈光英;萧越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市大中学生性行为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关系,为有效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市高中76所、职业技术学校34所、大学12所的学生共24 520名,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集体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了解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高中、大学学生性行为报告率分别为7.31%和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已经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20.05%发生过被迫性行为,有32.29%的学生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安全套的使用率为63.61%,有10.03%的学生曾经发生/造成意外妊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重度饮酒、醉酒、吸毒、擅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等均与性行为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性行为已经成为北京市大、中学生的重大健康问题.早期、多角度地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作者:段佳丽;孙颖;霍达;耳玉亮;韩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情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5-6月采用问卷对整群分层抽取的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 025名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不同年级、就读原因、是否担任职务、社团成员、参加比赛的高职护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业倦怠水平偏高,是否担任职务、社团成员、参加比赛及不同就读原因高职护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专业认同程度与学业倦怠水平呈负相关(r=-0.323,P<0.01).结论 高职护生教育应注重专业认同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倦怠问题,提高护生学习效果.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分析

    1998年国家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将流动儿童界定为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0.5a以上的儿童少年.据统计,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11亿,14岁及以下的儿童占20.8%[1],据此推算,我国的流动儿童人数已经在4千万以上.国内外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或移民儿童,由于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极易导致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2-5].社会适应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特别予以重视.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特点,为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本调查研究.

    作者:胡韬;李建年;郭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市海淀区1985-2010年中小学生肥胖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作者:李静;罗纳;朱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2006 -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14.10/10万,并呈上升趋势(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8 -11月,占总数的51.62%;农村中小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均高于城市学校(P值均<0.05);肺结核登记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值均<0.01).结论 金华市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中小学生肺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吴位新;胡跃强;庞志峰;申屠平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湘西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特点,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县一市的土家族、苗族中学生2 09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土家族、苗族中学生有33.24%经常喝牛奶,63.56%每天吃早餐,睡眠时间能保证有6h以上的超过80%;有37.15%的学生在睡前加餐,27.84%偏食;缺乏锻炼/体力活动的学生高达66.05%;44.94%尝试吸烟,66.62%尝试饮酒;14.23%玩电子游戏成瘾;42.26%骑自行车违章,34.24%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结论 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各类危害健康行为普遍存在.应积极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天成;郑丽;谢朝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调查

    目的 了解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洛阳市3所大学965名学生,运用健康教育KAP模型问卷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营养意愿,计算各自得分.同时用简化膳食频率问卷结合称重法调查大学生膳食结构.结果 医学食品科学类、理工类、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8.32±3.06),(13.21 ±3.0),(15.02 ±3.44)分,膳食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8.25±2.54),(9.58±2.65),(16.36±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膳食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9.47±2.54),(8.25 ±2.65),(8.47±2.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营养重要性认识和是否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膳食结构除粮谷类和蛋类外,其余类别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膳食宝塔的要求;男生水果和奶类摄入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形成科学的膳食认知和结构.

    作者: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葛文静;白国岭;马姗姗;黄高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身材比例变化情况

    目的 分析1999和2010年哈尔滨7 ~18岁儿童青少年身材比例的变化特点,为及时识别或发现身体的生长异常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1999,2010年分别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哈尔滨市城区7~18岁3 162名,3 971名学生进行身高、坐高、腓骨点高等指标的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 哈尔滨城市男女学生身高、坐高、小腿长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2010年各指标值高于1999年.1999,2010年哈尔滨城市男女学生坐高/腿长变化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5岁以后基本稳定,但1999年多于半数的年龄组此值大于2010年.1999和2010年,1O岁之后女生坐高/腿长均高于男生.1999年与2010年哈尔滨城市男女学生小腿长/腿长集中在0.52 ~0.54之间;男、女生差异不明显.结论 近11 a来,哈尔滨7~ 18岁城市男女学生身高、坐高、小腿长均有所增长;坐高/腿长在青春期前性别和年份差异不明显,青春期后女性略高于男性;小腿长/腿长不存在明显的年份和性别差异.

    作者:何璐娜;鞠勃;尚进;陈雪;李敏;任晓菲;王忆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某社区0~3岁儿童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0~3岁儿童的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状况,为制定和实施健康干预措施,增强儿童健康水平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对该社区所管辖的0~3岁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在伦理学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自愿参加的461名儿童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 0~岁儿童血锌、铅含量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血铜、钙、镁含量3个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受检儿童体内锌、钙、镁、铜、铁、铅含量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加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家长以及幼教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对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调整其饮食结构,倡导多添加含锌含铁的食物.

    作者:赵淼;钮文异;徐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莫斯里暴力问卷在违法犯罪青少年与中学生人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莫斯里暴力问卷在违法犯罪青少年与中学生人群中的应用情况,为开展中学生暴力防控工作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 以自评方式分别对违法犯罪青少年、中学生人群进行莫斯里暴力问卷调查研究,并对违法组(512人)、学生组(348人)分别进行分层对照研究.结果 问卷总体男子汉气概因子得分为(12.6±9.5),认同接受暴力因子得分为(8.5±3.6).男子汉气概因子、认同接受暴力因子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组高于中学生组、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周后该问卷再次自评,各条目间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0.筛查出的暴力高危中学生中,69%在0.5 a观察期内显示出了暴力倾向或行为.结论 莫斯里暴力问卷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应用状况良好,对预防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林勇;王旭荣;王俊杰;林振强;姜南;范碧霞;张韩军;曹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况,为有效改进当前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选择浙江省11个地市99个县区内的5 541所中小学校为对象,用统一问卷收集学校及校医配置数据.结果 调查的5 541所学校中,专职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率为75.28%,配置比为1 052.21:1;专职校医配置率为23.26%,配置比为3 054.31:1.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总达标比例为25.30%,其中学生数<600名的学校总达标比例为61.71%,学生数≥600名的学校达标比例为1.72%.专职校医配置情况较好的分别为城区、十二年制、私立学校.结论 浙江省中小学校的校医配置现况不容乐观.应增加专职校医人员投入,改善校医队伍建设.

    作者:李娜;陈卫平;顾昉;章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疲劳与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疲劳流行现况,探讨疲劳与生活方式、情绪管理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制定大学生疲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某高校1 03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IS - 20)和Goleman情绪智力量表情绪管理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无肌肉/关节/头痛、睡眠能缓解疲劳感、晚上开始睡觉越早、情绪管理得分越高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低(P值均<0.05).医药及理工专业、低年级、每日睡眠时间越短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高,疲劳与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应从这两方面干预大学生疲劳发生.

    作者:罗春花;范存欣;田唤;马绍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学习障碍儿童自尊自我意识及时间管理倾向分析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自尊水平、自我意识和时间管理倾向特征,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筛选安宁市某小学四、五年级的58名儿童作为学习障碍组,并随机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学习障碍儿童6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尊调查表、Piers -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障碍组儿童自尊调查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Piers -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学习障碍组儿童的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的焦虑因子与自尊呈负相关(P<0.05),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和幸福与满足因子与自尊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学习障碍组儿童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与各维度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的自尊水平偏低,自我意识不良,自尊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时间管理能力差.

    作者:张轶杰;唐岩;阮冶;杨丽;雷杰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作者:薛朝霞;梁九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