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晶;王海涛;刘小晖;王海渤;张华强;姜法春
目的 探讨青春期性发育水平Tanner分期看图自评法在中国城市青少年人群中的适用性,为开展现场调查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各1个,整群抽取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学生2 569名,采用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被调查对象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Tanner发育分期,以专业人员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看图自评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影响自评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生外生殖器、阴毛的Tanner分期体检与自评间Kappa值分别为0.173和0.296,Kendall's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和0.700;女生乳房、阴毛的Tanner分期体检与自评间的Kappa值分别为0.152和0.415,Kendall's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和0.711.年龄越高、相对发育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低估自身发育水平;而男生比女生、超重或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更倾向于高估,自感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自评准确性越高.结论 Tanner分期看图自评法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个体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必要信息,但在现阶段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要综合考虑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对发育水平、BMI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作者:李丹;史慧静;张越;王文;谭晖;王震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莫斯里暴力问卷在违法犯罪青少年与中学生人群中的应用情况,为开展中学生暴力防控工作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 以自评方式分别对违法犯罪青少年、中学生人群进行莫斯里暴力问卷调查研究,并对违法组(512人)、学生组(348人)分别进行分层对照研究.结果 问卷总体男子汉气概因子得分为(12.6±9.5),认同接受暴力因子得分为(8.5±3.6).男子汉气概因子、认同接受暴力因子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组高于中学生组、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周后该问卷再次自评,各条目间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0.筛查出的暴力高危中学生中,69%在0.5 a观察期内显示出了暴力倾向或行为.结论 莫斯里暴力问卷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应用状况良好,对预防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林勇;王旭荣;王俊杰;林振强;姜南;范碧霞;张韩军;曹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情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5-6月采用问卷对整群分层抽取的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 025名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不同年级、就读原因、是否担任职务、社团成员、参加比赛的高职护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业倦怠水平偏高,是否担任职务、社团成员、参加比赛及不同就读原因高职护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专业认同程度与学业倦怠水平呈负相关(r=-0.323,P<0.01).结论 高职护生教育应注重专业认同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倦怠问题,提高护生学习效果.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高校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1 -2012年的有关HBsAg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工具为SCL - 90)的研究结果,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6篇文献进入本次研究,有效样本共计2 318例.HBsAg阳性的学生除人际交往敏感一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HBsAg阴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Ag阳性的男生和女生比较,除焦虑和恐惧2项因子外,其余7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sAg阳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劣于同期对照的HBsAg阴性学生;HBsAg阳性女生心理问题较男生突出.
作者:梁雅丽;姚应水;陈燕;丁书姝;宋建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情况,为制订蛔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7岁、9岁2个年龄组600名汉族乡村小学男、女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男、女学生粪蛔虫卵检出率为3.50%,明显低于甘肃省汉族同一群体2005年粪蛔虫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5,P<0.01).2010年乡村男生粪蛔虫检出率为3.67%,女生为3.33%;7岁、9岁年龄组粪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33%和3.67%,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但仍要采取多项综合措施防止反弹.
作者:杲强;王尔平;蒲陶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况,为有效改进当前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选择浙江省11个地市99个县区内的5 541所中小学校为对象,用统一问卷收集学校及校医配置数据.结果 调查的5 541所学校中,专职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率为75.28%,配置比为1 052.21:1;专职校医配置率为23.26%,配置比为3 054.31:1.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总达标比例为25.30%,其中学生数<600名的学校总达标比例为61.71%,学生数≥600名的学校达标比例为1.72%.专职校医配置情况较好的分别为城区、十二年制、私立学校.结论 浙江省中小学校的校医配置现况不容乐观.应增加专职校医人员投入,改善校医队伍建设.
作者:李娜;陈卫平;顾昉;章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经济水平,分层随机选取江苏省4个县区8所学校3 693名小学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3 693名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为20.8%,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9.5%,22.4%,城市、乡村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8.5%,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类型(城市或乡村)、经济水平、超重、中心型肥胖、早餐、蔬菜、睡前加餐、早餐内容(包括奶制品、蛋、豆浆、咸菜)以及吃饭速度和儿童身高与儿童血压升高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水平、居住地类型、超重是儿童高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重肥胖和经济水平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永青;武鸣;施小明;杨婕;潘晓群;徐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总和[1-2],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受欢迎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不受欢迎的生活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减少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有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邓冰;黄列玉;王加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与其健康成长密切相关[2].近年来学校食堂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屡有发生,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3].为进一步提高泌阳县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水平,防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发生,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关于印发《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导手册》的通知[4],泌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6年开始对泌阳县46所中小学校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2007年后采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5].经过4a的努力,该项工作已于2010年底完成,笔者就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开展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促进中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郭钦杰;杨长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09 - 2010年青岛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 通过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对学校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上报各种传染病症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流感、结膜炎和腮腺炎症状监测病例数均高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水痘症状监测病例数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近似,手足口病症状监测病例数低于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流感、结膜炎、腮腺炎、手足口病和水痘的症状监测中,疾病聚集人数达到高点时间普遍比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时间早1周.结论 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可以提前预警传染病相关症状信息,及时反映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趋势.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配合使用,可使学校传染病防控获得佳效果.
作者:魏晶;王海涛;刘小晖;王海渤;张华强;姜法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变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1年4次开展的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不健康饮食行为上升,2011年的检出率为30.94~66.81%;身体活动少,静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不到1h的2011年为64.08%;欺侮、不安全的道路交通行为下降,校园欺侮2011年前3位依次是被取笑(17.07%)、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13.38%)、曾与人打架(10.64%).不良情绪及其相关行为上升,2011年依次为学习压力大、失眠、孤独,分别是49.18%,30.19%,26.63%.性传播疾病知晓率提高、态度改善,但不安全的性行为上升,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011年为84.34 ~ 89.06%,有特殊异性朋友为20.40%;吸烟减少,饮酒上升,2011年尝试吸烟、吸完第一支烟分别为3.97%和2.48%,喝酒、曾喝酒太多而头晕分别是45.58%和12.79%;电子媒介更加普及,同时负面效应上升,2011年每天上网1h或更长时间的为55.72%,网络成瘾症状大于等于5项为7.74%.结论 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连续性监测能动态观察行为危险因素的变化过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1].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现阶段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学习效率及免疫能力等,而且对成年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甚至社会生活都有较大影响[2].本研究旨在了解南阳市卧龙区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该区各级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作者:马伟科;曾祥丽;马红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改水队1(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队2(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未改水队(大坝镇滑石沟5队)670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度,计算患病率.结果 2011年改水队1和改水队2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12,20.676,P值均<0.05).儿童氟斑牙临床分度与水氟质量浓度间显著相关(r=0.638,P<0.05).2个改水队改水后水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24±0.05) mg/L、(0.32 ±0.07) mg/L,已达到国家正常标准.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儿童氟斑牙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未达到完全控制.
作者:赵燕楠;周进才;李胜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中学生控烟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中学生共8 873名进行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为12.97%,男生为19.93%,女生为6.13%,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城市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中学生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的文化程度低、所在城市较发达、其他家庭、职高是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关注中学控烟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控制并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作者:魏霞;周培静;孟春玲;孙桐;康殿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研究膳食钙和奶类的摄入量与肥胖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4-9月期间进入一项肥胖干预试验筛选阶段的119名大专院校女生为病例组,年龄18~22周岁;同时选择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体重正常的同校健康学生作为对照组,以1∶1配对.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食物频率调查及人体测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钙和奶类摄入量对肥胖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钙和奶的摄人量同BMI和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膳食钙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高及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低摄入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19和0.05,P值均<0.01);奶类的中高和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低摄入水平的保护性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36和0.16,P值均<0.01).BMI与钙的摄入(r=-0.38)和奶的摄入(r=-0.25),体脂百分比与钙的摄入(r=-0.37)和奶的摄入(r=-0.26)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膳食钙及奶类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且与肥胖呈负相关.
作者:朱炜;蔡东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广西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动态流行病学趋势和特征,探讨防控学校食物中毒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根据2000-2010年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资料,对10 a来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三间分布特点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0- 2010年广西各类学校发生食物中毒160起,中毒人数5 198人,死亡5人,分别占全广西总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15.9%,26.7%和2.1%.10 a来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报告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中毒高峰.食物中毒在各学段均有发生,以中小学为主,分别占总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的76.3%和77.2%.中毒高峰为每年的9月份.主要分布在县乡(镇)及农村的中小学校.中毒食品以不明食品、谷及谷制品、果蔬类为主;致病因素以微生物和不明原因为主;原料污染或变质、不明原因、加工不当是主要中毒原因.农药及化学物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中小学尤其是县乡(镇)、农村中小学校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根据学校食物中毒的特点对学校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开展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可有效减少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黄兆勇;唐振柱;黄立嵘;刘玄华;杨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QQ群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乙肝患者知识的影响,为有效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乙肝患者102例,按接受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分为QQ试验组、常规试验组两组,对QQ试验组采用QQ群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对常规试验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选取同期未感染乙肝病毒的51名大一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3组乙肝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前与干预后3组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经方差分析,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多重比较显示,干预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QQ试验组的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与常规试验组相比,大学生乙肝患者更适合采用QQ群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牟晓玲;郭丽;陈光英;萧越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疲劳流行现况,探讨疲劳与生活方式、情绪管理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制定大学生疲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某高校1 03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IS - 20)和Goleman情绪智力量表情绪管理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无肌肉/关节/头痛、睡眠能缓解疲劳感、晚上开始睡觉越早、情绪管理得分越高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低(P值均<0.05).医药及理工专业、低年级、每日睡眠时间越短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高,疲劳与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应从这两方面干预大学生疲劳发生.
作者:罗春花;范存欣;田唤;马绍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关系,为有效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市高中76所、职业技术学校34所、大学12所的学生共24 520名,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集体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了解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高中、大学学生性行为报告率分别为7.31%和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已经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20.05%发生过被迫性行为,有32.29%的学生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安全套的使用率为63.61%,有10.03%的学生曾经发生/造成意外妊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重度饮酒、醉酒、吸毒、擅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等均与性行为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性行为已经成为北京市大、中学生的重大健康问题.早期、多角度地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作者:段佳丽;孙颖;霍达;耳玉亮;韩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作者:薛朝霞;梁九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