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anner分期看图自评法在城市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研究

李丹;史慧静;张越;王文;谭晖;王震维

关键词:性发育, 青少年, 城市, 自我评价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青春期性发育水平Tanner分期看图自评法在中国城市青少年人群中的适用性,为开展现场调查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各1个,整群抽取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学生2 569名,采用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被调查对象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Tanner发育分期,以专业人员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看图自评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影响自评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生外生殖器、阴毛的Tanner分期体检与自评间Kappa值分别为0.173和0.296,Kendall's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和0.700;女生乳房、阴毛的Tanner分期体检与自评间的Kappa值分别为0.152和0.415,Kendall's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和0.711.年龄越高、相对发育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低估自身发育水平;而男生比女生、超重或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更倾向于高估,自感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自评准确性越高.结论 Tanner分期看图自评法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个体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必要信息,但在现阶段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要综合考虑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对发育水平、BMI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包头市高校餐厅从业者营养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干预前后包头市高校餐厅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探寻对相关人群行之有效的营养教育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332名包头市本科院校餐厅从业者进行普查,再从中整群抽取102名进行营养教育干预,并进行干预后效果评价.结果 被试人群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营养教育干预后营养基础知识及营养与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均提高,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该人群在干预后较干预前,对营养知识感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多(P<0.01);在饮食行为方面,干预后得分升高,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知识、学历、工种与饮食行为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营养教育可提高高校餐厅从业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营养态度,使不良饮食行为得到一定的转变.

    作者:戈娜;许秀举;白钢;牛萍;包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某社区0~3岁儿童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0~3岁儿童的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状况,为制定和实施健康干预措施,增强儿童健康水平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对该社区所管辖的0~3岁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在伦理学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自愿参加的461名儿童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 0~岁儿童血锌、铅含量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血铜、钙、镁含量3个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受检儿童体内锌、钙、镁、铜、铁、铅含量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加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家长以及幼教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对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调整其饮食结构,倡导多添加含锌含铁的食物.

    作者:赵淼;钮文异;徐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总和[1-2],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受欢迎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不受欢迎的生活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减少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有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邓冰;黄列玉;王加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上海市嘉定区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 评估儿童居家环境中的伤害危险因素,促进儿童居家危险环境改善.方法 选择上海市嘉定区100户有1~6岁儿童的家庭,采用上海市统一的“儿童居家安全评估表”,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以家庭访视的方式,对儿童家庭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 100户家庭共有儿童101名,平均年龄4.02岁.0.5a内儿童在家中伤害发生率为10.89%,男童发生率是女童的2.01倍,发生伤害的种类全部为“跌倒/坠落”.家庭环境内前5位伤害危险因素分别是“卫生间地板、浴盆或淋浴室没有防滑的地垫”、“桌椅有硬角或尖锐边缘”、“杀虫剂等未摆放至儿童不易拿到之处”、“小的物件如珠子等没有放置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以及“窗户易于攀爬”.单因素分析显示,卫生间电器用品(如电吹风、电热器)、尖利物品(如剃须刀、剪刀)未放置适当和儿童伤害发生有关.结论 家庭是儿童伤害发生的常见地点,应重视家庭内常见儿童伤害的环境危险因素预防.

    作者:张玉龙;张一英;顾敏敏;黄贝妮;俞彥;周德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调查

    目的 了解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洛阳市3所大学965名学生,运用健康教育KAP模型问卷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营养意愿,计算各自得分.同时用简化膳食频率问卷结合称重法调查大学生膳食结构.结果 医学食品科学类、理工类、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8.32±3.06),(13.21 ±3.0),(15.02 ±3.44)分,膳食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8.25±2.54),(9.58±2.65),(16.36±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膳食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9.47±2.54),(8.25 ±2.65),(8.47±2.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营养重要性认识和是否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膳食结构除粮谷类和蛋类外,其余类别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膳食宝塔的要求;男生水果和奶类摄入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形成科学的膳食认知和结构.

    作者: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葛文静;白国岭;马姗姗;黄高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安区2002-2011年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变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1年4次开展的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不健康饮食行为上升,2011年的检出率为30.94~66.81%;身体活动少,静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不到1h的2011年为64.08%;欺侮、不安全的道路交通行为下降,校园欺侮2011年前3位依次是被取笑(17.07%)、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13.38%)、曾与人打架(10.64%).不良情绪及其相关行为上升,2011年依次为学习压力大、失眠、孤独,分别是49.18%,30.19%,26.63%.性传播疾病知晓率提高、态度改善,但不安全的性行为上升,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011年为84.34 ~ 89.06%,有特殊异性朋友为20.40%;吸烟减少,饮酒上升,2011年尝试吸烟、吸完第一支烟分别为3.97%和2.48%,喝酒、曾喝酒太多而头晕分别是45.58%和12.79%;电子媒介更加普及,同时负面效应上升,2011年每天上网1h或更长时间的为55.72%,网络成瘾症状大于等于5项为7.74%.结论 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连续性监测能动态观察行为危险因素的变化过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职高专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能力指标的研究

    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加上自然灾害,要求全民有必要参与急救体系的建设[1].有医学专家指出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可以使心脏病、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从而将猝死对生命的威胁降到低限度[2].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3].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机会少,受训不规范、不完整,导致大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缺乏[4].高职高专学生占我国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本研究运用Delphi法筛选出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掌握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指标,为高职院校开展院前急救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许婷;许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湘西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特点,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县一市的土家族、苗族中学生2 09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土家族、苗族中学生有33.24%经常喝牛奶,63.56%每天吃早餐,睡眠时间能保证有6h以上的超过80%;有37.15%的学生在睡前加餐,27.84%偏食;缺乏锻炼/体力活动的学生高达66.05%;44.94%尝试吸烟,66.62%尝试饮酒;14.23%玩电子游戏成瘾;42.26%骑自行车违章,34.24%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结论 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各类危害健康行为普遍存在.应积极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天成;郑丽;谢朝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山东省城市中学生烟草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中学生控烟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中学生共8 873名进行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为12.97%,男生为19.93%,女生为6.13%,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城市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中学生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的文化程度低、所在城市较发达、其他家庭、职高是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关注中学控烟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控制并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作者:魏霞;周培静;孟春玲;孙桐;康殿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丹东市中学生用眼卫生认知与行为现状

    近视作为中学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现居高不下且逐年增高的趋势.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初中生近视率为67.33%,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高中生为79.20%,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为了解丹东市中学生用眼卫生认知与行为现状,笔者于2011年7月对丹东市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近视的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李有;李昊;王燕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现状

    目的 了解重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针对性地生殖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农村地区4所农村中学,每个中学初一至高三各抽取2个班共2 0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5名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23.5%)低于非留守中学生(29.1%) (x2=8.470,P=0.004);初中和高中留守中学生中女生知晓率(17.6%,34.4%)高于男生(9.4%,24.1%)(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1.390)、低年级(OR=0.531)、父母离异或再婚(OR=0.668)、较少或未开展生殖健康教育(OR=0.693)均是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低认知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总体优于男生,知识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改善生殖健康状况.

    作者:王洋;徐晓阳;钟朝晖;刘晨煜;闫菊;陶永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青铜峡市8~12岁学龄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改水队1(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队2(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未改水队(大坝镇滑石沟5队)670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度,计算患病率.结果 2011年改水队1和改水队2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12,20.676,P值均<0.05).儿童氟斑牙临床分度与水氟质量浓度间显著相关(r=0.638,P<0.05).2个改水队改水后水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24±0.05) mg/L、(0.32 ±0.07) mg/L,已达到国家正常标准.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儿童氟斑牙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未达到完全控制.

    作者:赵燕楠;周进才;李胜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大学生积极体像的形成以及对躯体变形障碍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高校42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躯体变形障碍问卷中文版、DSM-Ⅳ- 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问卷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与访谈.结果 大学生中躯体变形障碍的检出率为5.37%,检出率在性别(x2=0.565,P>0.05)、专业(x2=1.864,P>0.05)、年级(x2=0.176,P>0.0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尊水平及抑郁程度在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因素上,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发生率较高,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抑郁程度较高并具有某些人格特质.

    作者:郑铮;张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南阳市卧龙区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1].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现阶段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学习效率及免疫能力等,而且对成年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甚至社会生活都有较大影响[2].本研究旨在了解南阳市卧龙区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该区各级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作者:马伟科;曾祥丽;马红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作者:薛朝霞;梁九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况,为有效改进当前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选择浙江省11个地市99个县区内的5 541所中小学校为对象,用统一问卷收集学校及校医配置数据.结果 调查的5 541所学校中,专职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率为75.28%,配置比为1 052.21:1;专职校医配置率为23.26%,配置比为3 054.31:1.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总达标比例为25.30%,其中学生数<600名的学校总达标比例为61.71%,学生数≥600名的学校达标比例为1.72%.专职校医配置情况较好的分别为城区、十二年制、私立学校.结论 浙江省中小学校的校医配置现况不容乐观.应增加专职校医人员投入,改善校医队伍建设.

    作者:李娜;陈卫平;顾昉;章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学龄儿童行为遗传双生子研究

    目的 利用双生子人群估计学龄儿童行为指标的遗传度,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在呼和浩特市募集的166对6~12岁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估算学龄儿童行为指标的遗传度.结果 行为总粗分遗传度为男30.26%,女32.80%;各行为分因子遗传度分别为焦虑/抑郁(男46.79%,女74.99%)、退缩(男56.45%,女78.33%)、思维(男58.95%,女63.25%)、注意力(男79.14%,女40.11%)、社会化问题(男26.13%,女52.09%)、违规行为(男37.09%,女0.00%)、攻击性行为(男84.57%,女50.15%)、其他问题(男75.21%,女70.29%).注意力和攻击性行为的遗传度存在性别效应,男生的遗传度均明显高于女生.年龄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遗传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注意力和攻击性行为的遗传效应可能存在性别作用.

    作者:李玉玲;季成叶;关宏岩;陆舜华;赵曼;栾天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SCL-90评分Meta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1 -2012年的有关HBsAg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工具为SCL - 90)的研究结果,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6篇文献进入本次研究,有效样本共计2 318例.HBsAg阳性的学生除人际交往敏感一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HBsAg阴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Ag阳性的男生和女生比较,除焦虑和恐惧2项因子外,其余7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sAg阳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劣于同期对照的HBsAg阴性学生;HBsAg阳性女生心理问题较男生突出.

    作者:梁雅丽;姚应水;陈燕;丁书姝;宋建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身材比例变化情况

    目的 分析1999和2010年哈尔滨7 ~18岁儿童青少年身材比例的变化特点,为及时识别或发现身体的生长异常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1999,2010年分别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哈尔滨市城区7~18岁3 162名,3 971名学生进行身高、坐高、腓骨点高等指标的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 哈尔滨城市男女学生身高、坐高、小腿长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2010年各指标值高于1999年.1999,2010年哈尔滨城市男女学生坐高/腿长变化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5岁以后基本稳定,但1999年多于半数的年龄组此值大于2010年.1999和2010年,1O岁之后女生坐高/腿长均高于男生.1999年与2010年哈尔滨城市男女学生小腿长/腿长集中在0.52 ~0.54之间;男、女生差异不明显.结论 近11 a来,哈尔滨7~ 18岁城市男女学生身高、坐高、小腿长均有所增长;坐高/腿长在青春期前性别和年份差异不明显,青春期后女性略高于男性;小腿长/腿长不存在明显的年份和性别差异.

    作者:何璐娜;鞠勃;尚进;陈雪;李敏;任晓菲;王忆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分析

    1998年国家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将流动儿童界定为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0.5a以上的儿童少年.据统计,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11亿,14岁及以下的儿童占20.8%[1],据此推算,我国的流动儿童人数已经在4千万以上.国内外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或移民儿童,由于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极易导致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2-5].社会适应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特别予以重视.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特点,为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本调查研究.

    作者:胡韬;李建年;郭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