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徐晓阳;钟朝晖;刘晨煜;闫菊;陶永梅
1998年国家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将流动儿童界定为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0.5a以上的儿童少年.据统计,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11亿,14岁及以下的儿童占20.8%[1],据此推算,我国的流动儿童人数已经在4千万以上.国内外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或移民儿童,由于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极易导致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2-5].社会适应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特别予以重视.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特点,为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本调查研究.
作者:胡韬;李建年;郭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临床干预研究提供参考论据.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团体形式对6名被试进行正念认知训练,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BOCS)、焦虑自评量表(SAS)、五因素觉知量表(FFM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前、干预后1周及3个月的追踪测量,并在干预后1周对被试进行不少于30 min的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1周YBOCS,SAS得分显著下降,FFMQ得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DS得分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的效果在3个月的追踪期内得到维持.正念起作用的方式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接纳的态度减少了压力和焦虑,减轻了症状;(2)增强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减轻被症状吸引影响的程度;(3)正念能力提高带来行为调整和改变.结论 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改善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未来还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作者:樊瑞娟;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自尊水平、自我意识和时间管理倾向特征,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筛选安宁市某小学四、五年级的58名儿童作为学习障碍组,并随机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学习障碍儿童6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尊调查表、Piers -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障碍组儿童自尊调查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Piers -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学习障碍组儿童的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的焦虑因子与自尊呈负相关(P<0.05),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和幸福与满足因子与自尊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学习障碍组儿童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与各维度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的自尊水平偏低,自我意识不良,自尊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时间管理能力差.
作者:张轶杰;唐岩;阮冶;杨丽;雷杰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2006 -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14.10/10万,并呈上升趋势(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8 -11月,占总数的51.62%;农村中小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均高于城市学校(P值均<0.05);肺结核登记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值均<0.01).结论 金华市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中小学生肺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吴位新;胡跃强;庞志峰;申屠平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QQ群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乙肝患者知识的影响,为有效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乙肝患者102例,按接受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分为QQ试验组、常规试验组两组,对QQ试验组采用QQ群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对常规试验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选取同期未感染乙肝病毒的51名大一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3组乙肝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前与干预后3组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经方差分析,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多重比较显示,干预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QQ试验组的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与常规试验组相比,大学生乙肝患者更适合采用QQ群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牟晓玲;郭丽;陈光英;萧越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作者:李静;罗纳;朱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1].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现阶段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学习效率及免疫能力等,而且对成年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甚至社会生活都有较大影响[2].本研究旨在了解南阳市卧龙区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该区各级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作者:马伟科;曾祥丽;马红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0~3岁儿童的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状况,为制定和实施健康干预措施,增强儿童健康水平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对该社区所管辖的0~3岁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在伦理学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自愿参加的461名儿童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 0~岁儿童血锌、铅含量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血铜、钙、镁含量3个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受检儿童体内锌、钙、镁、铜、铁、铅含量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加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家长以及幼教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对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调整其饮食结构,倡导多添加含锌含铁的食物.
作者:赵淼;钮文异;徐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变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1年4次开展的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不健康饮食行为上升,2011年的检出率为30.94~66.81%;身体活动少,静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不到1h的2011年为64.08%;欺侮、不安全的道路交通行为下降,校园欺侮2011年前3位依次是被取笑(17.07%)、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13.38%)、曾与人打架(10.64%).不良情绪及其相关行为上升,2011年依次为学习压力大、失眠、孤独,分别是49.18%,30.19%,26.63%.性传播疾病知晓率提高、态度改善,但不安全的性行为上升,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011年为84.34 ~ 89.06%,有特殊异性朋友为20.40%;吸烟减少,饮酒上升,2011年尝试吸烟、吸完第一支烟分别为3.97%和2.48%,喝酒、曾喝酒太多而头晕分别是45.58%和12.79%;电子媒介更加普及,同时负面效应上升,2011年每天上网1h或更长时间的为55.72%,网络成瘾症状大于等于5项为7.74%.结论 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连续性监测能动态观察行为危险因素的变化过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大学生积极体像的形成以及对躯体变形障碍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高校42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躯体变形障碍问卷中文版、DSM-Ⅳ- 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问卷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与访谈.结果 大学生中躯体变形障碍的检出率为5.37%,检出率在性别(x2=0.565,P>0.05)、专业(x2=1.864,P>0.05)、年级(x2=0.176,P>0.0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尊水平及抑郁程度在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因素上,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发生率较高,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抑郁程度较高并具有某些人格特质.
作者:郑铮;张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特点,为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渭南师范学院94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作息时间不规律、熬夜、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吃饭狼吞虎咽、吸烟、不健康的饮酒行为、久坐不动、不能定期体检等,并存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结论 男生、高年级、独生子女大学生有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存在更高的健康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干预.
作者:陈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改水队1(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队2(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未改水队(大坝镇滑石沟5队)670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度,计算患病率.结果 2011年改水队1和改水队2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12,20.676,P值均<0.05).儿童氟斑牙临床分度与水氟质量浓度间显著相关(r=0.638,P<0.05).2个改水队改水后水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24±0.05) mg/L、(0.32 ±0.07) mg/L,已达到国家正常标准.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儿童氟斑牙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未达到完全控制.
作者:赵燕楠;周进才;李胜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确定体质检测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评价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亚健康状态问卷对801名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态评价,并从中整群随机抽取284名大学生进行体质检测.结果 男大学生的道德亚健康得分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与反应时存在线性趋势(P<0.05).对应分析表明,男大学生反应时间越长,其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女性握力体质量指数越小,躯体亚健康状态越明显.结论 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反应时能较好地反映男大学生的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而握力体质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
作者:吴思英;林少炜;李煌元;林文;吴丽红;祖木拉依;黄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研究膳食钙和奶类的摄入量与肥胖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4-9月期间进入一项肥胖干预试验筛选阶段的119名大专院校女生为病例组,年龄18~22周岁;同时选择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体重正常的同校健康学生作为对照组,以1∶1配对.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食物频率调查及人体测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钙和奶类摄入量对肥胖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钙和奶的摄人量同BMI和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膳食钙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高及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低摄入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19和0.05,P值均<0.01);奶类的中高和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低摄入水平的保护性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36和0.16,P值均<0.01).BMI与钙的摄入(r=-0.38)和奶的摄入(r=-0.25),体脂百分比与钙的摄入(r=-0.37)和奶的摄入(r=-0.26)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膳食钙及奶类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且与肥胖呈负相关.
作者:朱炜;蔡东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经济水平,分层随机选取江苏省4个县区8所学校3 693名小学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3 693名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为20.8%,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9.5%,22.4%,城市、乡村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8.5%,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类型(城市或乡村)、经济水平、超重、中心型肥胖、早餐、蔬菜、睡前加餐、早餐内容(包括奶制品、蛋、豆浆、咸菜)以及吃饭速度和儿童身高与儿童血压升高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水平、居住地类型、超重是儿童高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重肥胖和经济水平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永青;武鸣;施小明;杨婕;潘晓群;徐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中学生控烟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中学生共8 873名进行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为12.97%,男生为19.93%,女生为6.13%,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城市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中学生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的文化程度低、所在城市较发达、其他家庭、职高是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关注中学控烟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控制并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作者:魏霞;周培静;孟春玲;孙桐;康殿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重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针对性地生殖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农村地区4所农村中学,每个中学初一至高三各抽取2个班共2 0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5名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23.5%)低于非留守中学生(29.1%) (x2=8.470,P=0.004);初中和高中留守中学生中女生知晓率(17.6%,34.4%)高于男生(9.4%,24.1%)(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1.390)、低年级(OR=0.531)、父母离异或再婚(OR=0.668)、较少或未开展生殖健康教育(OR=0.693)均是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低认知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总体优于男生,知识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改善生殖健康状况.
作者:王洋;徐晓阳;钟朝晖;刘晨煜;闫菊;陶永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 -6)、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 -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 -4)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肥胖儿童血清中的变化,为儿童NAFLD血清学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儿童血清IL -6、PAI -1、RBP -4水平.结果 体重正常组与肥胖组IL -6、PAI -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正常组RBP -4水平显著高于肥胖组(P<0.01);NAFLD组的IL -6水平明显高于非NALFD组(P<0.01),NAFLD组的RBP -4水平显著低于非NAFLD(P<0.01);未见NAFLD组与非NAFLD组之间PAI -1水平存在差异(P>0.05).NAFLD分度与IL -6水平呈正相关(β=0.168,P=0.013),与RBP-4呈负相关(β=- 0.262,P=0.001).结论 肥胖儿童RBP-4水平低于正常体重儿童;IL -6及RBP -4与儿童NAFLD有关,可能在儿童脂肪肝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刘芳宏;文晗;裴正存;董彬;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工读男生的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工读学生攻击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攻击性问卷、儿童虐待史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对研究组74名工读男生和对照组108名普通中学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攻击总分与躯体攻击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憎恶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虐待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鼓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工读男生言语攻击与双亲憎恶、母亲精神虐待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5);母亲关爱与言语攻击呈正相关,母亲关爱与愤怒、母亲鼓励与愤怒和敌意、父亲鼓励与敌意和攻击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工读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工读男生的儿童期受虐经历、父母养育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邹枫;李昊;王金祥;高红丽;闫春平;杨世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疲劳流行现况,探讨疲劳与生活方式、情绪管理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制定大学生疲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某高校1 03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IS - 20)和Goleman情绪智力量表情绪管理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无肌肉/关节/头痛、睡眠能缓解疲劳感、晚上开始睡觉越早、情绪管理得分越高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低(P值均<0.05).医药及理工专业、低年级、每日睡眠时间越短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高,疲劳与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应从这两方面干预大学生疲劳发生.
作者:罗春花;范存欣;田唤;马绍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