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郑铮;张宁

关键词:躯体感觉障碍, 自我评价(心理学), 抑郁, 人格,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大学生积极体像的形成以及对躯体变形障碍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高校42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躯体变形障碍问卷中文版、DSM-Ⅳ- 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问卷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与访谈.结果 大学生中躯体变形障碍的检出率为5.37%,检出率在性别(x2=0.565,P>0.05)、专业(x2=1.864,P>0.05)、年级(x2=0.176,P>0.0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尊水平及抑郁程度在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因素上,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发生率较高,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抑郁程度较高并具有某些人格特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丰台区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中学生严重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丰台区11所学校共89个班级的1 97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2010初中版、高中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受严重伤害率高于女生(x2=25.070,P=0.000),各年级受严重伤害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479,P=0.915);中学生学习成绩差、有自伤行为、有自杀意念、因逞能做危险动作、误服药品、重度饮酒、醉酒是过去1 a内发生严重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是受严重伤害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受严重伤害的发生,大限度保证中学生的健康.

    作者:石荣兴;王会;芦然;赵建忠;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儿童蛲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抽取的海南省城乡1 696名儿童连续3d采用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查及问卷调查,收集蛲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96名儿童3次连续检查累计总感染率为51.24%.其中县级市、乡镇、小学、私立学校和幼儿园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明显高于省级市、城区、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的儿童(P值均<0.05).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园卫生条件、个人卫生习惯及家庭状况较好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低;反之较高.结论 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蛲虫感染与地区、托管机构、年龄、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林绍雄;胡锡敏;孙定炜;陈冬燕;卓开仁;刘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小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方法探讨

    目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与其健康成长密切相关[2].近年来学校食堂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屡有发生,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3].为进一步提高泌阳县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水平,防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发生,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关于印发《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导手册》的通知[4],泌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6年开始对泌阳县46所中小学校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2007年后采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5].经过4a的努力,该项工作已于2010年底完成,笔者就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开展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促进中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郭钦杰;杨长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2006 -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金华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14.10/10万,并呈上升趋势(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8 -11月,占总数的51.62%;农村中小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均高于城市学校(P值均<0.05);肺结核登记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值均<0.01).结论 金华市中小学生肺结核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中小学生肺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吴位新;胡跃强;庞志峰;申屠平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甘肃省2010年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情况,为制订蛔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7岁、9岁2个年龄组600名汉族乡村小学男、女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男、女学生粪蛔虫卵检出率为3.50%,明显低于甘肃省汉族同一群体2005年粪蛔虫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5,P<0.01).2010年乡村男生粪蛔虫检出率为3.67%,女生为3.33%;7岁、9岁年龄组粪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33%和3.67%,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汉族乡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但仍要采取多项综合措施防止反弹.

    作者:杲强;王尔平;蒲陶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大学生积极体像的形成以及对躯体变形障碍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高校42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躯体变形障碍问卷中文版、DSM-Ⅳ- 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问卷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与访谈.结果 大学生中躯体变形障碍的检出率为5.37%,检出率在性别(x2=0.565,P>0.05)、专业(x2=1.864,P>0.05)、年级(x2=0.176,P>0.0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尊水平及抑郁程度在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因素上,躯体变形障碍与非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发生率较高,躯体变形障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抑郁程度较高并具有某些人格特质.

    作者:郑铮;张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疲劳与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疲劳流行现况,探讨疲劳与生活方式、情绪管理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制定大学生疲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某高校1 03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IS - 20)和Goleman情绪智力量表情绪管理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无肌肉/关节/头痛、睡眠能缓解疲劳感、晚上开始睡觉越早、情绪管理得分越高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低(P值均<0.05).医药及理工专业、低年级、每日睡眠时间越短的大学生疲劳发生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疲劳报告率高,疲劳与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应从这两方面干预大学生疲劳发生.

    作者:罗春花;范存欣;田唤;马绍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自我分化家庭功能的关系

    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基础、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1-3].家庭环境的良好状况综合体现于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障碍、疏离感、问题解决能力及青少年犯罪与儿童的家庭功能显著相关[4-7].家庭功能执行良好有助于降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改善家庭功能有助于减弱和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6,8].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与家庭结构、父母的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有关[9],更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心理特质有关.本研究选择了父母自我分化作为研究变量,希望通过揭示父母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及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为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杜岸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情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5-6月采用问卷对整群分层抽取的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 025名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不同年级、就读原因、是否担任职务、社团成员、参加比赛的高职护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业倦怠水平偏高,是否担任职务、社团成员、参加比赛及不同就读原因高职护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专业认同程度与学业倦怠水平呈负相关(r=-0.323,P<0.01).结论 高职护生教育应注重专业认同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倦怠问题,提高护生学习效果.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工读学校男生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养育方式的关系

    目的 了解工读男生的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工读学生攻击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攻击性问卷、儿童虐待史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对研究组74名工读男生和对照组108名普通中学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攻击总分与躯体攻击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憎恶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虐待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鼓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工读男生言语攻击与双亲憎恶、母亲精神虐待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5);母亲关爱与言语攻击呈正相关,母亲关爱与愤怒、母亲鼓励与愤怒和敌意、父亲鼓励与敌意和攻击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工读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工读男生的儿童期受虐经历、父母养育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邹枫;李昊;王金祥;高红丽;闫春平;杨世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丹东市中学生用眼卫生认知与行为现状

    近视作为中学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现居高不下且逐年增高的趋势.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初中生近视率为67.33%,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高中生为79.20%,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为了解丹东市中学生用眼卫生认知与行为现状,笔者于2011年7月对丹东市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近视的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李有;李昊;王燕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强迫症状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临床干预研究提供参考论据.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团体形式对6名被试进行正念认知训练,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BOCS)、焦虑自评量表(SAS)、五因素觉知量表(FFM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前、干预后1周及3个月的追踪测量,并在干预后1周对被试进行不少于30 min的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1周YBOCS,SAS得分显著下降,FFMQ得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DS得分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的效果在3个月的追踪期内得到维持.正念起作用的方式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接纳的态度减少了压力和焦虑,减轻了症状;(2)增强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减轻被症状吸引影响的程度;(3)正念能力提高带来行为调整和改变.结论 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改善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未来还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作者:樊瑞娟;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学龄儿童行为遗传双生子研究

    目的 利用双生子人群估计学龄儿童行为指标的遗传度,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在呼和浩特市募集的166对6~12岁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估算学龄儿童行为指标的遗传度.结果 行为总粗分遗传度为男30.26%,女32.80%;各行为分因子遗传度分别为焦虑/抑郁(男46.79%,女74.99%)、退缩(男56.45%,女78.33%)、思维(男58.95%,女63.25%)、注意力(男79.14%,女40.11%)、社会化问题(男26.13%,女52.09%)、违规行为(男37.09%,女0.00%)、攻击性行为(男84.57%,女50.15%)、其他问题(男75.21%,女70.29%).注意力和攻击性行为的遗传度存在性别效应,男生的遗传度均明显高于女生.年龄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遗传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注意力和攻击性行为的遗传效应可能存在性别作用.

    作者:李玉玲;季成叶;关宏岩;陆舜华;赵曼;栾天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南阳市卧龙区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1].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现阶段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学习效率及免疫能力等,而且对成年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甚至社会生活都有较大影响[2].本研究旨在了解南阳市卧龙区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该区各级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作者:马伟科;曾祥丽;马红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青岛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准确性评估

    目的 分析2009 - 2010年青岛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 通过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对学校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上报各种传染病症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流感、结膜炎和腮腺炎症状监测病例数均高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水痘症状监测病例数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近似,手足口病症状监测病例数低于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流感、结膜炎、腮腺炎、手足口病和水痘的症状监测中,疾病聚集人数达到高点时间普遍比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时间早1周.结论 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可以提前预警传染病相关症状信息,及时反映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趋势.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配合使用,可使学校传染病防控获得佳效果.

    作者:魏晶;王海涛;刘小晖;王海渤;张华强;姜法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师范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特点,为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渭南师范学院94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作息时间不规律、熬夜、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吃饭狼吞虎咽、吸烟、不健康的饮酒行为、久坐不动、不能定期体检等,并存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结论 男生、高年级、独生子女大学生有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存在更高的健康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干预.

    作者:陈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现状

    目的 了解重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针对性地生殖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农村地区4所农村中学,每个中学初一至高三各抽取2个班共2 0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5名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23.5%)低于非留守中学生(29.1%) (x2=8.470,P=0.004);初中和高中留守中学生中女生知晓率(17.6%,34.4%)高于男生(9.4%,24.1%)(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1.390)、低年级(OR=0.531)、父母离异或再婚(OR=0.668)、较少或未开展生殖健康教育(OR=0.693)均是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低认知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总体优于男生,知识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改善生殖健康状况.

    作者:王洋;徐晓阳;钟朝晖;刘晨煜;闫菊;陶永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总和[1-2],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受欢迎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不受欢迎的生活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减少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有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邓冰;黄列玉;王加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温泉县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

    2008年3-7月温泉县呼和托海种畜场学校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温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首例病例出现后15 d接到该校疫情报告,临床、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前往调查防治,结果定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紧急防治措施,疫情得以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斗琴;伊春青;李东会;唐新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况,为有效改进当前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选择浙江省11个地市99个县区内的5 541所中小学校为对象,用统一问卷收集学校及校医配置数据.结果 调查的5 541所学校中,专职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率为75.28%,配置比为1 052.21:1;专职校医配置率为23.26%,配置比为3 054.31:1.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总达标比例为25.30%,其中学生数<600名的学校总达标比例为61.71%,学生数≥600名的学校达标比例为1.72%.专职校医配置情况较好的分别为城区、十二年制、私立学校.结论 浙江省中小学校的校医配置现况不容乐观.应增加专职校医人员投入,改善校医队伍建设.

    作者:李娜;陈卫平;顾昉;章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