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与应付方式的关联性分析

范引光;潘海峰;张志华;张宁;王超;叶冬青

关键词:生活变动事件, 适应, 心理学, 对比研究, 学生, 医科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ACEs)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减少其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Es问卷和应付方式调查表对某医学院校1 071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探讨应对方式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结果 医学生在儿童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虐待和忽视,67.69%的研究对象在18岁以前经历过至少1种ACE(即ACE评分≥1),48.74%的研究对象经历过至少2种ACE(即ACE评分≥2),而4.76%的研究对象经历过至少5种ACE(即ACE评分≥5).应付方式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责和退避2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儿童期不良经历得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4种应付方式均呈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均呈负相关.结论 儿童期不良经历可能会对医学生应付方式产生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密切合作,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及不成熟应付方式的产生,从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某中学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为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校甲型H1N1患者基本资料和疫情发生学校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历时17 d,累计确诊109名病例,学生罹息率为5.08%(104/2 048),教师罹患率为2.23%(5/224),隐性感染者比例为7.34%(8/109);与2008年同期比较,流感样病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疫情初期发病学生以初二年级学生为主,中、后期扩散至初三及其他年级;不同性别人群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临床特征典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样病例30.95%(104/336).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严格执行校园内的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韦懿芸;郭菁;华伟玉;孙亚敏;王江敏;蔡润;刘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与对策

    1990年,由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标志着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起步;1992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实施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指南.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至今已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现今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等诸方面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必将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现阶段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迫切与必要的.现就健康教育现状与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与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王征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上海市4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沙眼患病情况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目前,沙眼仍然是感染性可预防盲的首位病因[1].儿童是活动性沙眼高发人群,其患病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地区的沙眼流行程度[2].上海市户籍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率已低于1.00%[3],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加快,上海市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已经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为掌握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沙眼患病现状,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为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和工作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陆丽娜;朱剑锋;赵蓉;何鲜桂;叶晗;华平东;陈济东;林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亚洲三地未婚青少年避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亚洲三地(河内、上海和台北)青少年婚前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三地共计17 016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进行Computer-assisted Self Interview(CASI)问卷调查.结果 河内、上海、台北三地未婚青少年有性经历者分别为4.4%(272/6204),12.7%(765/6023),31.2%(1 349/4 327),首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57.0%,44.8%,68.7%,近一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27.6%,23.5%,33.2%,每次都坚持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40.0%,27.7%,51.7%.三地未婚青少年常采用的避孕方法相同,前3位为避孕套、体外排精和安全期,但各种方法所占比例不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文化程度是影响三地未婚青少年避孕措施使用率的共同因素.在河内,避孕措施采取与否男女差异大;在上海,家庭经济状况和避孕知识得分与避孕措施使用率成正相关;在台北,居住在城市、避孕知识得分越高的青少年避孕措施使用率越高.结论 应加强未婚青少年的避孕教育,尤其是对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少年,同时提高避孕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作者:张鹏;楼超华;Laurie;高尔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朋辈咨询员的招募培训与评估

    朋辈咨询(peer counseling),又称同伴咨询、同伴辅导.Tindall [1]认为,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之后,Tindall又给出了另一个定义,认为朋辈咨询是指由受过训练的学生,在专业人员督导下提供倾听、支持、意见沟通,但很少或不给予劝告,为其他同学服务的过程[2].综合已有观点,笔者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3].朋辈咨询发端于美国,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主要对象集中于校园学生,从学校至国际层面都有相应的朋辈咨询组织机构[4].在实施朋辈咨询计划中,朋辈咨询员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拟就朋辈咨询员的招募、培训与评估作一探讨.

    作者:方婷;黄小忠;孙炳海;李伟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某高校2006-2008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感染引起的,呈世界范围流行,是全球范围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高校学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对吉林省某高校2006-2008年入学新生的乙肝五项标志物及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北京市小学生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1 242名学生(干预组756名,对照组486名)实施为期1 a的膳食营养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及身体指标测量.结果 干预组学生腰围、腰围/身高比增长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营养相关行为中,干预组早餐种类多于对照组,在外就餐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作者:裴正存;王海俊;李百惠;王晶晶;马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学习障碍儿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分析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能力、个性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探寻学习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筛查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81例,并对其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用)和Adenbach儿童行为表(CBCL,家长用)评价其个性和行为问题.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与内外倾性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34,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越高个性越外倾,反之个性越内倾;言语得分与多动、攻击性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51,言语得分越低越多动、攻击性越强;精神质得分与多动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49,精神质越高越多动.结论 改善言语能力和非言语能力可能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外倾性,培养言语能力可能减轻学习障碍儿童的多动和攻击性行为,缓解高精神质可减轻其多动行为.

    作者:李君荣;蒋丽娟;张壬;龚艳兰;唐艳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滦县学校生活饮用水硝酸盐污染情况调查

    为全面了解滦县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笔者于2010年对各校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指标中硝酸盐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采集滦县所有学校末稍生活饮用水3 000mL,共采集了149份样品,按规定进行现场处理后送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2006)进行硝酸盐含量(以N计)检验.

    作者:睢振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兰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不同标准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标准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以及适用性,为修订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兰州市资料,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约登指数)、一致性(Kappa值),分析2种国际标准在兰州市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结果 超重检出率是IOTF标准>WGOC标准>WHO标准;肥胖检出率是WGOC标准>WHO标准>IOTF标准.在超重肥胖筛查能力方面,WHO/NCHS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与WGOC标准的一致性也好.从界值点看,WGOC标准和WHO/NCHS、IOTF大的不同出现在16~18岁阶段.结论 WHO/NCHS标准更适合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但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红娟;于国伟;牛静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四川震后中学生心理重建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灾后中学生心理重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四川北川中学和绵阳东辰国际学校470名学生作为干预组,进行积极团体心理辅导;以安县中学、北川西苑中学、安县桑枣中学458名学生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测量.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学习压力、焦虑、情绪不稳、人际敏感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上,干预组学生有明显改善.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有效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王宁霞;翟瑞;沈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学生隐性逃课与人格特征及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与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大学生408名,采用隐性逃课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核心自我评价组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较为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并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隐性逃课倾向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产生影响,并通过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起作用.

    作者:曾红;黎光明;温海英;黄文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目的 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情况,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对钦南区7起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起暴发疫情共报告急性流感样病例139例,采集其中22例病例的咽拭子经实验室检测,1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病例症状比较轻,以咳嗽(94.96%)、头痛(70.50%)、咽痛(48.92%)、头晕(38.85%)、乏力或酸痛(占42.45%)、流涕或鼻塞(占17.99%)为主,无死亡病例;病例全部为学生;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与非住宿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学生的罹患率高于接种的学生(P<0.01).结论 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流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沈平;裴俊;莫德凯;廖开周;滕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绍兴市越城区2008-2009年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状况

    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是学校卫生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学校食常餐饮具的消毒状况,防止因餐饮具不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集体用餐的安全,笔者分别于2008,2009年分上、下半年对绍兴市越城区学校食堂餐饮具抽检样品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小芳;陆永梅;方宇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嵊州市2009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嵊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决策及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2009年嵊州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对视力不良、龋齿、沙眼3种常见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0.84%,龋齿患病率为20.62%,沙眼患病率为4.31%.不同学段以及城乡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嵊州市学生3种常见病存在明显的人群差异和地区差异.应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地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张润松;裘煜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洗手习惯与腹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洗手等卫生习惯与患腹泻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490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和490例健康对照儿童,对洗手(饭前、便后、吃零食前等)及剪手指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调整混杂因素(食用海/水产品、剩饭菜放置方式和家庭饮用水类型)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 与从不洗手相比,每次饭前、便后及吃零食前洗手是儿童腹泻的保护性因素,其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0.41(95%CI=0.19~0.86),0.41(95%CI=0.21~0.81)和0.48(95%CI=0.25~0.93).剪手指甲周期6~15 d和3~5 d的2个等级调整前OR值分别为0.24(95%CI=0.11~0.52)和0.21(95%CI=0.09~0.48),调整后为0.25(95%CI=0.10~0.66),0.23(95%CI=0.09~0.62).结论 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儿童腹泻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魏跃红;杨智聪;康燕;王玉林;谢华萍;罗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内观认知疗法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77名医学生志愿者进行7 d内观认知治疗,根据前后SCL-90的差值改变,以变化差值的平均分为界将其分为强效组(n=40)和弱效组(n=37).对两组间的基本情况、心身症状(SCL-90)、自我信念(IBS)、惧怕否认(FNE)、情感平衡(ABS)、领悟社会支持(PSSS)、自尊(SES)和元认知(MCQ)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SCL-90总分、自我信念总分、自尊水平、元认知总分等25个因素与治疗有效率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029)、父母健康(OR=0.262)、出勤(OR=1.627)、强迫(OR=11.727)、恐怖(OR=9.725)等5个因素进入拟合主效应模型.结论 男性、父母健康、出勤率高、强迫和恐怖症状是内观认知疗法的显著性有效因素.

    作者:刘佩佩;毛富强;刘霞;刘宏伟;高艳杰;张晓菲;侯筱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调查

    学生时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健康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1].健康危险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是成年期疾病发生的基础[2],成为导致成人死亡、患病和出现社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3].为了解大兴区城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以便为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大兴区全日制初中、高中和中专技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姬春燕;李慧;孙洪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及非理性观念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人格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测验等对某高校337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约1/3的大一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一男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女生(P<0.05,P<0.01);大一新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大学高年级学生(P<0.01).攻击行为总分、躯体攻击因子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及人格均呈显著相关;愤怒、敌意因子与除了人格外的其他4个因素呈显著相关;言语攻击仅和非理性观念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性别、控制倾向和原生家庭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 大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性别、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原生家庭和控制倾向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作者:郭梅英;张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一起食用未熟豆角引起学生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5月13日19:20,北京市某医院报告当天下午有10例头晕、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本文以对该事件的调查为背景,运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并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推断本次事件的致病因子、可疑餐次及可疑食物,为调查和应对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借鉴.

    作者:刘玉茹;李娜;马会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