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年级小学生校园欺负特点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胡芳芳;桑青松

关键词:羞耻, 自我概念, 意识, 对比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现状以及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以期为学校欺负干预实践提供事实资料和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苏州市479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欺负行为随年级增长而降低,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欺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整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在行为、合群性及自我意识总分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欺负行为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欺负者自我意识高,然后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自我意识水平低.结论 欺负行为与自我意识某些特质存在相关,在研究和疏导欺负权为的同时应结合性别和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西城区2007-2009年学校水痘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学校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西城区学校累计发生水痘758例,发病水平和流行强度逐年下降.水痘全年均有发病,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小学生水痘年平均发病率为4.99%.,高于中学生的2.26%.有免疫史的病例占60.03%.接种过水痘疫苗的病例临床症状较轻.结论 接种疫苗可减少水痘重症病例.发生疫情应急接种范围可扩大至免疫史超过5a者.

    作者:王庆;孙木;崔长弘;王红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山东省青少年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群体儿童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百分位数分布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将个体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转化为Z分,用标准离差法分析7~18岁青少年BMI百分位数分布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结果 青少年收缩压随BMI百分位数的递增而上升,收缩压Z分由BMI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蚌埠医学院2007-2009年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20 a青少年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a前增长了1倍.

    作者:王红雨;崔杰;杨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学生网络隐喻表征维度量表研究

    隐喻简单的表示为用一个事物比较另一个事物.大量研究表明,人们日常思维从根本上讲就是隐喻性的,隐喻性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隐喻能够反映脑中的意象,传达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运用隐喻交流已被当作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干预方式.

    作者:曾凡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某民办独立学院新生关注对象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转型中,民办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达到10%-30%,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作者:杨凯;王夏强;顾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7起,其中传染病类170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小学报告120起,占各类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7.80%;除2月外,其余时间均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107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0.4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5.5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6,(P=0.000).结论 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作者:冯素青;蔡建宁;马志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豫北某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寄宿制中学生的膳食结构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膳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豫北某寄宿制中学1 256名住校学生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DRIs)>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2007)作出评价.结果 学生营养摄入情况不理想.男生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为(8 029.3 ±3 095.2)kJ,女生为(7 156.6±2 986.5)kJ;三餐的能量构成比为2:4:2,早餐摄入量较低,零食占据比例较高;营养素摄入量中,维生素A和钙严重不足,蛋白质、维生素C和铁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食物种类中,果疏类、鱼虾类、奶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结论 中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按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合理安排膳食.

    作者:刘智勇;孙锦峰;陈帅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柳州市大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柳州市区大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抽取柳州市区4007名和3 720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9年比2005年发生率上升的健康危险行为包括骑车违规由31.45%上升至46.31%、在非安全区游泳由21.75%上升至30.83%、因焦虑而失眠由9.56%上升至13.31%、重度饮酒由11.88%上升至13.19%等(χ2值分别为143.65,37.99,26.54,17.84,P值均<0.01).学生2009年现在吸烟率为13.57%,与2005年13.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学生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上升,少数行为发生率下降或无变化.需进一步制定全面防治规划和相应的策略措施.

    作者:韦琳;王萍;覃彦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兰州市青少年伤害住院患者损伤部位及预后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伤害住院患者损伤部位一般分布状况,为制定青少年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兰州市2002-2008年间2所省级综合医院2 113例青少年伤害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伤害住院患者损伤部位所占比例高的是颅脑部,为30.76%.不同年龄段居于第2位的损伤部位,7~13岁小学生组为眼部(18.17%),14~19岁中学生组及20~24岁青年组均为下肢,前者占20.92%,后者占14.90%.下肢和脊柱的平均住院天数长,分别为13.99 d和13.98 d.颅脑部所占死亡比例高,达80.56%.骨盆部未愈率高,为5.17%.颅脑和脊柱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4.46%和2.86%.结论 颅脑是青少年容易受伤的部位,同时也是易致死的损伤部位,应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青少年伤害的防制工作.

    作者:高娟;白亚娜;胡晓斌;赵迟;杨轶男;程宁;谭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情境中大学生情绪归因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大学生情绪归因的总体规律和不同情境中情绪归因的具体特征.方法 采用大学生情绪归因问卷(UEAQ)对上海市4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总体上,大学生倾向于将情绪归因于回报与目标实现、压力与放松、预期、身体状况,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和年级差异(P值均<0.05);不同情境中大学生情绪归因在具体方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具有较为稳定的情绪归因特征,但在具体的归因方式上存在情境差异.

    作者:潘发达;王柳生;张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年级小学生校园欺负特点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现状以及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以期为学校欺负干预实践提供事实资料和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苏州市479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欺负行为随年级增长而降低,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欺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整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在行为、合群性及自我意识总分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欺负行为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欺负者自我意识高,然后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自我意识水平低.结论 欺负行为与自我意识某些特质存在相关,在研究和疏导欺负权为的同时应结合性别和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作者:胡芳芳;桑青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西安市中学生应对方式对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预防和矫治中学生吸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从西安市6个城区随机抽取8所中学初二、高一和高三年级的1 028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日常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求助、发泄、幻想、忍耐与吸烟行为的关系.结果 西安市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34.1%;中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采取退避、发泄和忍耐的方式多于男生,高三学生更多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初二学生更多采取求助和退避的方式.中学生的问题解决、退避和幻想等应对方式与尝试吸烟行为之间存在相关.结论 中学生吸烟行为与其应对方式有密切关系.教导中学生使用科学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少尝试吸烟行为.

    作者:孙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一起学校水源污染引发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9年2月16-26日,安吉县某中学发生34例腹泻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基本排除食物中毒,认定为一起因水源受污染而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斌;顾时平;胡雪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儿童期躯体虐待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

    目的 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3名大学生中,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者34人,报告率为4.6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虐待组在抑郁、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P值均<0.05),内外向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神经质、内外向可以解释躯体虐待组抑郁总变异的62.5%,神经质、内外向及应对方式可以解释非受虐组抑郁总变异的44.4%.结论 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可从人格与应对策略2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作者:杨世昌;姚桂英;杜巍;高红丽;马仁娥;闫春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统一采用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中国修订版和Goleman情绪智力量表对全国5个省市共8 136名城市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情绪管理能力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性别是男生,来自单亲或重组家庭,父亲文化水平低均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攻击性高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和低攻击儿童.结论 儿童攻击性高低与性别、家庭类型,父亲文化程度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应加强对高攻击性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艳;余毅震;罗贻雪;杨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结构化教育治疗51例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1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训练前应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基线测评,并于训练前及训练12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过12个月的结构化训练,51名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1例患儿语言、社交、感知、行为方面及ATEc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作者:卢云;王艳娟;吴晓庆;陈娟;郑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重肥胖与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超重与肥胖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效应.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沈阳市5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采用国际统一标准问卷ATS调查表对所选学校的所有学生的呼吸系统疾病及症状进行调查,并进行体格测量.结果 本次共调查儿童5096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分别10.73%和9.93%.肥胖儿童哮喘患病率(11.41%)高于正常体重儿童患病水平(6.11%),且超重肥胖对女性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更加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无家族易感史和有家族易感史的儿童患有哮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80% (OR=1.80,95% CI=1.15 -2.96)和113% (OR=2.13,95%CI=1.12-3.1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与家族易感史对儿童哮喘的交互效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儿童患有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风险,且女性儿童受到的影响较大.

    作者:王达;杨宗华;刘苗苗;任万辉;高峰;何钦成;董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核心自我评价和Campbell等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广州大学28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独生子女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是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 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越低,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越高,必须关注大学生健康人格与日常应对挫折能力的培养.

    作者:路红;郑志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制信息来源及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甲型HlN1流感防制健康教育信息来源渠道及传播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防制健康教育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64.7%)和网络(12.1%),觉得好有效的途径也是电视(54.2%)和网络(15.6%);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防制信息途径在性别、学习阶段、居住地是否发生疫情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04,48.95,26.70,P值均<0.05);89.7%的中小学生从电视上获取甲型H1Nl流感有关信息,56.5%的中小学生是从新闻节目获取的,获取时间段以晚餐时段为主(42.9%);74.8%的中小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过甲型H1N1流感有关信息,只有22.4%的中小学生收到过甲型H1N1流感防制的短信;大多数中小学生认为从以上渠道获取的甲型H1N1流感防制信息质量和效果较好.结论 在今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要综合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开展立体式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秦祖国;苏胜华;尹小蜂;邹向涛;刘贵浩;汤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哈尔滨、北京、太原、重庆、贵阳、鄂州、绍兴、广州8座城市17 622名中学生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应激性生活事件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 压抑和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躯体亚健康关联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压抑应对方式在总效应中所占比例为19.4%~30.1%,退避应对方式在其中所占比例为18.6% ~26.3%.压抑和退避应对方式在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心理亚健康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压抑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25.2% ~34.0%,退避应对方式所占比例为20.1%~29.9%.结论 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亚健康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合理的应对方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促进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红;郝加虎;陶芳标;朱鹏;章景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