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儿童期躯体虐待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

杨世昌;姚桂英;杜巍;高红丽;马仁娥;闫春平

关键词:抑郁, 虐待, 个性, 适应, 心理学,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3名大学生中,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者34人,报告率为4.6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虐待组在抑郁、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P值均<0.05),内外向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神经质、内外向可以解释躯体虐待组抑郁总变异的62.5%,神经质、内外向及应对方式可以解释非受虐组抑郁总变异的44.4%.结论 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可从人格与应对策略2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儿童期躯体虐待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

    目的 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3名大学生中,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者34人,报告率为4.6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虐待组在抑郁、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P值均<0.05),内外向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神经质、内外向可以解释躯体虐待组抑郁总变异的62.5%,神经质、内外向及应对方式可以解释非受虐组抑郁总变异的44.4%.结论 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可从人格与应对策略2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作者:杨世昌;姚桂英;杜巍;高红丽;马仁娥;闫春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统一采用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中国修订版和Goleman情绪智力量表对全国5个省市共8 136名城市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情绪管理能力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性别是男生,来自单亲或重组家庭,父亲文化水平低均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攻击性高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和低攻击儿童.结论 儿童攻击性高低与性别、家庭类型,父亲文化程度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应加强对高攻击性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艳;余毅震;罗贻雪;杨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普陀区小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与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配送中心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和饭菜质量,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普陀区教育局服务配送中心配送营养午餐的2所公办小学学生及家长1 023名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对配送中心供应的饭菜质量满意度,并对菜谱进行营养素分析.结果 午餐提供的蛋白质、铁、维生素C等营养素分别超过供给量标准的15.4%,10.4%和63.9%,但能量、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供给量相对不足,钙仅达到供给量的27.9%.家长和学生总体满意度良好,家长对学校午餐的建议中丰富花色品种、冬天饭菜做好保温、重视营养居前3位.结论 应适当调整午餐膳食结构,增加奶类、豆类、深绿色蔬菜、海产品的比重,改善午餐质量.

    作者:马建红;顾清维;吴春香;吴雯静;贝品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蚌埠医学院2007-2009年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20 a青少年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a前增长了1倍.

    作者:王红雨;崔杰;杨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兰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调查

    抑郁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下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影响中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抑郁患病的首发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且青少年抑郁与自残、自杀和物质滥用、伤害等危险行为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学彬;王文;梁妍;刘琦;兰勇;孙永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攻击性青少年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不同测试结果比较

    目的 探究不同测试方法和实验材料对攻击性青年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征结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AQ问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得分将63名中学生分为高攻击特质组和正常组,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攻击图片再认、图片偏好判断和组词偏好实验,对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图片再认实验与攻击问卷的测试结果一致.实验材料(图片和词汇)对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测量有显著影响,以词汇为实验材料所得结果更丰富.结论 图片再认实验和攻击问卷对攻击性外显社会认知的测量具有一致性;偏好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需要结合被试特征和实验设计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探讨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特征.

    作者:张萍;王琛;余毅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未婚流产女性青少年儿童期性虐待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未婚流产女性青少年的儿童期性虐待(childhood sexual abuse,CSA)发生情况,并探讨儿童期性虐待与健康危险行为和遭受非意愿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技术匿名调查24岁及以下的未婚流产女性的儿童期性虐待及可能的健康危害情况.结果 16.69%的未婚流产女性报告在14岁前至少经历过1种形式的CSA,其中50.34%的受害者曾遭受过1种形式的性虐待,18.79%遭受过2种形式的CSA,遭受过3种及以上形式的占30.87%;常见的儿童期性虐待形式是施虐者在受害者面前暴露生殖器(7,61%),其次是被抚摸乳房或生殖器(5.82%);施虐者主要是同学/朋友和陌生人.与未遭受过儿童期性虐待者相比,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性在以后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和遭受非意愿性行为侵扰的比例明显偏高(P<0.05).结论 未婚流产女性青少年儿童期性虐待问题较为常见,且与以后的健康危险行为和非意愿性行为密切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儿童期性虐待的发生,减少其危害.

    作者:冯永亮;牛红峰;左霞云;许姜姜;楼超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嘉兴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状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儿童肥胖流行趋势日益严重.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城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为8% .笔者对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9年人托人幼健康休检的13 71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以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情况.

    作者:魏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柳州市大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柳州市区大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抽取柳州市区4007名和3 720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9年比2005年发生率上升的健康危险行为包括骑车违规由31.45%上升至46.31%、在非安全区游泳由21.75%上升至30.83%、因焦虑而失眠由9.56%上升至13.31%、重度饮酒由11.88%上升至13.19%等(χ2值分别为143.65,37.99,26.54,17.84,P值均<0.01).学生2009年现在吸烟率为13.57%,与2005年13.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学生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上升,少数行为发生率下降或无变化.需进一步制定全面防治规划和相应的策略措施.

    作者:韦琳;王萍;覃彦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山东省青少年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群体儿童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百分位数分布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将个体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转化为Z分,用标准离差法分析7~18岁青少年BMI百分位数分布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结果 青少年收缩压随BMI百分位数的递增而上升,收缩压Z分由BMI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结构化教育治疗51例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1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训练前应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基线测评,并于训练前及训练12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过12个月的结构化训练,51名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1例患儿语言、社交、感知、行为方面及ATEc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作者:卢云;王艳娟;吴晓庆;陈娟;郑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7起,其中传染病类170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小学报告120起,占各类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7.80%;除2月外,其余时间均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107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0.4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5.5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6,(P=0.000).结论 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作者:冯素青;蔡建宁;马志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贵港农村地区儿童毒鼠强意外中毒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农村地区儿童毒鼠强意外中毒的危险因素,为儿童毒鼠强意外中毒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方法,对广西贵港市农村地区1~14岁毒鼠强中毒的92例病例和未发生中毒的对照组184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因素、儿童自身危险行为和鼠药管理等.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毒鼠强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常外出玩耍(OR=2.683,95 % CI=1.595~4.515)、经常吮手(OR=2.556,95% CI=1.468~4.449)、随意放置鼠药(OR=3.765,95% CI=1.823~7.652)等3个因素是危险因素,而监护频率高(OR=0.344,95% CI=0.182~0.605)、知道中毒顶防知识(OR=0.180,95 % CI=0.075~0.432)2个因素是保护因素.结论 应针对儿童毒鼠强中毒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综合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李海;杨莉;冯启明;李春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北京市平谷区2006-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北京市平谷区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调整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核心自我评价和Campbell等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广州大学28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独生子女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是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 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越低,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越高,必须关注大学生健康人格与日常应对挫折能力的培养.

    作者:路红;郑志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北京市智力残疾青少年体成分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智力残疾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智力残疾青少年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从北京市3所培智学校抽取轻、中度智障在校生170名为对象,年龄10~21岁,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试各项身体成分指标.并测量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及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腹部皮褶厚度.结果 智力残疾男生去脂体重、总水分、蛋白质、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在14~17岁年龄段达到峰值,18岁后呈减少趋势;女生各项指标则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在18~21岁达到峰值.同年龄段中,女生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去脂体重、总水分、蛋白质、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及腰臀比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男生的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体成分发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正常、超重、肥胖组智力残疾青少年体成分的组间差异显著,体脂百分比、身体脂肪量、非脂肪性身体成分均呈递增趋势.结论 智力残疾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且主要集中在青春发育前期及青春发育期.

    作者:戴昕;何玲;刘曈;王建;梁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年级小学生校园欺负特点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现状以及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以期为学校欺负干预实践提供事实资料和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苏州市479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欺负行为随年级增长而降低,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欺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整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在行为、合群性及自我意识总分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欺负行为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欺负者自我意识高,然后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自我意识水平低.结论 欺负行为与自我意识某些特质存在相关,在研究和疏导欺负权为的同时应结合性别和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作者:胡芳芳;桑青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重肥胖与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超重与肥胖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效应.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沈阳市5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采用国际统一标准问卷ATS调查表对所选学校的所有学生的呼吸系统疾病及症状进行调查,并进行体格测量.结果 本次共调查儿童5096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分别10.73%和9.93%.肥胖儿童哮喘患病率(11.41%)高于正常体重儿童患病水平(6.11%),且超重肥胖对女性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更加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无家族易感史和有家族易感史的儿童患有哮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80% (OR=1.80,95% CI=1.15 -2.96)和113% (OR=2.13,95%CI=1.12-3.1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与家族易感史对儿童哮喘的交互效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儿童患有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风险,且女性儿童受到的影响较大.

    作者:王达;杨宗华;刘苗苗;任万辉;高峰;何钦成;董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瑜伽课程对高校女生情绪状况的影响

    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为顺应大学生对健身、减压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公共体育课中开设了瑜伽课程.已有的实验研究证实,集中、强化的瑜伽练习可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鉴于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以女生居多,本研究选取情绪作为反映个体心理状况的指标,拟通过比较高校女生在1个学期瑜伽课程前后的情绪状况,探讨瑜伽课程对普通高校女生情绪的影响,也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任园春;查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免疫功能不够完善,是多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是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的场所.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学校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获得学生健康状况的绝大部分信息.

    作者:俞丹丹;何章飞;李轶群;乔国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