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邮电大学教职工B超检查结果分析

赵琳

关键词:脂肪肝, 囊肿, 结石, 息肉, 患病率,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为高校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邮电大学2443名高校教职工2010年健康体检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教职工B超检查异常的总体检出率为51.9%,检出的前8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23.99%)、子宫肌瘤(22.63%)、肝囊肿(8.84%)、肾囊肿(7.86%)、卵巢囊肿(6.90%)、胆囊结石(4.99%)、胆囊息肉(4.63%)、肾结石(2.25%).脂肪肝、肾囊肿、胆囊息肉、肾结石的检出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的检出率在60岁之前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在60岁之后随年龄增高而下降.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结论 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减少疾病发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

    2009年10月22日,杭州市余杭区某中学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学校立即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该中学位于城镇中心区域,全校共有3个年级36个班级,有学生1942名,其中住校生1458名,走读生484名,教职工185名.有学生食堂2个,教师食堂1个.生活用水为自来水,学生在教室内饮用未经加热的桶装水.住校生一日三餐均在学校食常用餐,大部分住校生有吃夜宵的习惯;而走读生仅在学校用中餐,只有少数学生在学校吃早餐和夜宵.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深入学校开展现场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于10月26日控制了疫情.根据临床症状、现场流行病学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一起因食用受污染卤蛋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

    作者:杨涛;孟祥杰;陈旭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武汉市高校学生精神障碍住院资料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入学前都需要完成心理测试,但是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仍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其治疗状况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研究者对武汉市3所医院(2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和1所精神专科医院)1524例高校学生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为高校学生精神障碍的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郑在激;龚勋;王绚璇;王玉芹;吕晖;夏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福州地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睡眠质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AS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56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P<0.01);初中生睡眠质量总分低于高中生(P<0.01).生活满意度及其6个维度与PSQI之间呈负相关.生活满意度对PSQI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其中,以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对PSQI的预测作用尤为明显.结论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睡眠问题不容忽视.提高中学生的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是改善其睡眠质茸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灵;严由伟;林荣茂;唐向东;刘姗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例心理剖析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或他杀等非正常死亡案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但是,由于警方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的鉴定结论一般是“排除他杀可能,高坠死亡,系自主行为”或“排除他杀,系自缢身亡”等[2-3],而不是明确定性为“自杀”,所以本研究用非正常死亡来表述大学生生命的突然终结,而不是用“自杀”来标识,其用意在于维护生者的尊严和亡者的名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主要原因之一[4].

    作者:马喜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彭阳县城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彭阳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制定中小学生常见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彭阳县城区7所中小学校12580名学生2009年9月-2010年6月的晨检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彭阳县城区学生因病缺课率为6.30%,男生为6.02%,女生为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P>0.05);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因病缺课率分别为7.01%,7.2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9,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均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胃肠道疾病占第2位;患病时间以冬、春季病例居多,2-3月为高,11-12月次之.结论 彭阳县城区中小学生缺课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居多,疾病构成主要以呼吸系统、胃肠道疾病和传染病为主.

    作者:安顺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唐山市大学校园施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唐山市4所高校大学生2957名为调查对象,对近1a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957人中近1a内发生校园暴力者575人,发生率为19.4%.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为18.5%,躯体暴力发生率为4.9%,性暴力发生率为2.5%.遭受暴力者499人,发生率为16.9%;施加校园暴力者193人,发生率为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高收人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暴力经历、暴力环境、暴力观点是施暴行为(OR值分别为0.401,1.494,1.720,2.344,2.790和3.037)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危险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作者:薛玲;庞淑兰;关维俊;王伟秀;韩建文;崔立华;陈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体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从某体育学院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所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进行团体匿名施测.结果 在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大学生问题解决、发泄情绪、寻求社会支持、忍耐、逃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发泄情绪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特征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与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宜人性、情绪性与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宜对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干预.

    作者:崔海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BMI佳临界值研究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体重曲线下面积,探讨女性月经初潮BMI的佳临界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0~14岁7 300名汉族女生进行问卷调杳,了解月经初潮年龄及身高、体重.绘制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计算BMI、体重佳临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女生月经来潮率为40.45% (2 953/7 300),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26岁;不同年龄组已潮组和未潮组女生体重、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体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和0.73;不同年龄组女生体重有不同的佳临界值,但不同年龄组BMI佳临界值趋于一致.结论BMI佳临界值对预测是否来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效果有待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进一步验证.

    作者:张敏婕;朱丁;徐勇;沈惠芬;钱红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桂西地区中学生药物滥用综合干预中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中学生药物滥用“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模式的中期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毒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以百色市城乡4所普通中学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该模式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开展简单的药物滥用防治知识讲座.干预前与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自填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人口学特征及干预前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即时,试验组有关非法药物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的得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随访时间内,干预组认知(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求助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认知(冰毒和K粉)、自责、合理化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有随访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认知各项、解决问题、幻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抵御技能在干预即时处高(p值均<0.05),合理化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结论 “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能提升学生拒绝毒品的认知,改善自我效能感和青少年的应对技能.

    作者:郭蕊;邓树嵩;梁建成;廖建英;李阳;蒙仕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现状

    为了解嘉定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预防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2010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琴;沈姚;张一英;袁红;陶敏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普陀区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学生营养干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普陀区2所公办小学二至四年级102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零食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零食指南扇面图的知晓率仅为13.9%,摄入的零食有66.9%来自于家庭.学生平均每天吃零食3.75次,有49.6%的学生每天摄入零食3次及以上.新鲜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在零食摄入中位居前2位.谷类适量类、饮料类适量类、肉蛋海产品适量类分别位居第3~5位.薯类可经常食用类是后5位顺位零食之一.结论 普陀区小学生零食摄入不合理.需要通过营养干预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消费零食,促进健康成长.

    作者:马建红;郭燕;吴春香;陈科;吴雯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危害大,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一般人群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1].虹口区作为上海市试点区之一,于1986年即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血源性乙肝疫苗的免疫工作,免疫程序按0,1,6个月执行.为掌握本区在新生儿期全程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的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开展了此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汤显;杨吉星;周杭娟;王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性早熟女童血清睾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为开展儿童青少年青春发育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 - 2007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诊治的ICPP和PT女童各16例为研究组,正常青春期女童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各16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FT,SHBG和雌二醇(E2),计算FT/T.结果ICPP组与正常青春期女童组的E2和T水平高于PT组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值均<0.05):PT组的FT水平和FT/T高于正常青春期女童组、ICPP组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值均<0.05);PT组的SHBG水平低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0.05),而与ICPP组和正常青春期女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童PT与血清SHBG降低有关,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性激素的升高是导致女童发生PT的重要因素.血清FT的水平和FT/T有助于PT和ICPP的鉴别.

    作者:林艳;方妍彤;阮莉莉;李珊;陈兆军;任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安徽医科大学新生口腔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制订口腔保健治疗方案及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在2004,2008年选取某医科大学2557名和2723名新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口腔保健意识欠缺,女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行为优于男生;67.1%的学生每天早晚刷牙,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行为不容乐观.与2004年相比,2008年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没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应加强对大学生口腔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王海林;杨玲;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学龄前儿童IgY免疫防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IgY对乳牙的被动免疫防龋作用,为防治学龄前期儿童乳龋提供依据.方法 将杭州采荷大地学前教育集团幼儿园3岁儿童28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人;实验组使用含防龋抗体IgY的口腔喷剂,对照组使用不含防龋抗体IgY的口腔喷剂.分别在使用前和使用后1a,1.5a,2a检查乳牙患龋状况.结果 实验前和实验后1a,1.5a,2a的患龋率实验组分别为57.1%,62.9%,64.3%和66.4%,对照组分别为56.4%,73.0%,77.9%和81.4%;龋均实验组分别为2.0,3.1,3.3和3.5,对照组分别为2.6,3.7,4.0和4.5;龋面均实验组分别为3.8,6.6,6.8和6.9,对照组分别为4.8,8.0,8.3和8.8.实验组患龋率、龋均和龋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IgY能有效抑制儿童乳牙龋的发生,对龋病有预防作用.

    作者:戴万明;陈继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某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某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6,2010年对某高校教师进行调查,运用CDS(2004)的定义进行MS判定.结果 2006年教师MS患病率为8.0%,2010年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MS患病率升高;2010年25~34岁年龄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MS患病率较2006年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项目中阳性率高为超重或肥胖,其MS项目组合多见为“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结论 某高校教师有较高的MS患病率,且呈明显上升趋势,需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干顶,降低MS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张莉;彭莉;曾丹;王娟;刘茂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山东省儿童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指数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群体儿童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分布对血压的影响,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对4 321名7 ~12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和皮褶厚度测量,采用回归方程推算体脂比(BF%),并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将个体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转化为Z分,用标准离差法分析7~12岁青少年FMI和FFMI分布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结果 FMI、FFMI的Z分与收缩压、舒张压的Z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血压偏高检出率随FMI,FFMI百分位数的上升而升高,男、女生分别由FMI<P5组的3.74%和7.48%上升到FM1≥P95组的56.19%和50.94%,由FFMI<P5组的3.85%和13.21%上升到FFMI≥P95组的31.73%和36.79%.结论 FMI和FFMI分布对儿童血压水平都有明显影响,以FMI的影响为突出.FMI和FFMI是儿童血压管理中值得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赵金山;张俊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以学校为基础的自杀干预及其理论基础

    自杀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6.9%的美国高中生有过自杀未遂,自杀是美国10~19岁青少年第3位死亡原因[1].在我国,自杀是15 ~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2];17.4%的初中生在调查前1 a内严肃地考虑过自杀,8.1%有过具体的自杀计划[3].我国每年200万自杀未遂人口中有2/3处于15 ~ 34岁年龄段,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评估或治疗[4].

    作者:杨晶洁;谢斌;卞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学生营养度体格指数测评新方法

    用体格指数判定人体的肥瘦度,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克托莱指数、考乌甫指数、劳雷尔指数、贝得迪西指数、布罗科指数等[1].但其中有些体格指数的理论推算与人体形态、机能的实际状况有较大差距:如体重/身高×1000指数会出现身材高的瘦人比个矮的胖人更胖的结果,又如布罗科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对140 cm以下的人基本不适用[1].笔者根据人体腰围度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尝试制定了判断人体肥瘦度的体格指数公式,并试图证明腰围(cm) - 1/2[身高(cm) -体重(kg)]指数法在诊断人体肥瘦度方面的准确性、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维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与进食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儿童进食障碍状况及相关心理行为特征,为预防肥胖和进食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1∶2配对的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儿童版( Eating Disorders Inventory of Children,EDI-C),对上海市某区6所小学二~四年级186名超重肥胖儿童以及372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调查,评价超重肥胖与发生进食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超重肥胖组求瘦倾向、形体不满、自信心不足和内感受缺陷分量表得分超过正常值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1);体重正常组的贪食分量表得分超出正常值的人数比例高于超重肥胖组.超重肥胖组中,女生更易患贪食,但不同年龄组女生量表得分超过正常值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肥胖与形体不满及求瘦倾向等进食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需要对进食障碍儿童进行全面干预和适当行为矫正.

    作者:王文娴;郭红卫;薛琨;万文涛;骆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