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林宏;肖忠新;孟丽苹;李昇;王柳凝;李楠;纪健;肖荣
目的 探讨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 -2010年宁波市幼托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017例.4-7月共报告病例5 81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2.56%.2~5岁儿童是幼托机构主要发病人群(80.9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情高发趋势提前,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程度逐年增高.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结论 宁波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发病高峰为4-7月,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幼托机构成为新的高发区.
作者:贺天锋;许国章;易波;杨天池;王海波;劳旭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儿童忽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区8所幼儿园1048名3~5岁儿童的家长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哈尔滨市3~5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34.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24,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分别为92.1,33.7,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8,P<0.05);男、女忽视率分别为33.7%和36.3%(x2=0.637,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男童分别为93.8,34.4,女童分别为90.4,33.1,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的危险因素有家庭气氛、养育者的气质类型及近1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受到忽视的因素有家庭氛围、近1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家庭氛围、养育者的气质类型.结论 哈尔滨市城区3~5岁儿童忽视率较高,应重视家庭气氛、养育者气质等方面对儿童忽视的影响.
作者:陈素芬;解雅春;王志明;乔素贞;王忠清;张慧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儿童进食障碍状况及相关心理行为特征,为预防肥胖和进食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1∶2配对的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儿童版( Eating Disorders Inventory of Children,EDI-C),对上海市某区6所小学二~四年级186名超重肥胖儿童以及372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调查,评价超重肥胖与发生进食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超重肥胖组求瘦倾向、形体不满、自信心不足和内感受缺陷分量表得分超过正常值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1);体重正常组的贪食分量表得分超出正常值的人数比例高于超重肥胖组.超重肥胖组中,女生更易患贪食,但不同年龄组女生量表得分超过正常值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肥胖与形体不满及求瘦倾向等进食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需要对进食障碍儿童进行全面干预和适当行为矫正.
作者:王文娴;郭红卫;薛琨;万文涛;骆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08年12月24日至2009年2月13日,赣县韩坊乡某小学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经调查,确定为密切接触所致,历时50 d.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喜;罗鸿华;张兴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发育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已经分离和克隆了相当数量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发育是一个由多基因组成的“基因网络”复杂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除了要解释个别基因的表达,更要弄清这些基因之间的联系和配合.青春期作为人类生长发育重要阶段,探讨其内分泌变化的遗传轨迹与调控机制,不但对揭示青春期发动的奥秘具有重要的基础科学意义,而fL对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发挥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遗传潜能,减少和避免由不良外界因素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和相关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徐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病情况以及防治成效,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照世界l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口腔检查,于2005年和2010年分别调查苏州市沧浪区4,7,9,12和15岁5个年龄组学生.结果 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恒牙龋患率为41.56%和16.85%,较2005年的乳、恒牙龋患率为51.13%和30.08%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率和龋均下降水平高于乳牙.结论加强对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中小学生患龋率及龋均.
作者:吕俊峰;姜巧玲;邱瑜蕾;祝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女中学生初潮年龄落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无锡市4978名初一到初二女生,对其进行月经初潮情况、家庭环境及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将初潮年龄≥14岁定义为初潮年龄落后,排除器质性病变,检出142名初潮年龄落后女生;按照1∶2配对设立对照组.结果 中学女生初潮年龄落后检出率为6.1%.初潮年龄落后组与对照组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因素中除情感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及负性生活事件对初潮年龄落后女生无影响.
作者:张敏婕;朱丁;徐勇;沈惠芬;钱红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gY对乳牙的被动免疫防龋作用,为防治学龄前期儿童乳龋提供依据.方法 将杭州采荷大地学前教育集团幼儿园3岁儿童28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人;实验组使用含防龋抗体IgY的口腔喷剂,对照组使用不含防龋抗体IgY的口腔喷剂.分别在使用前和使用后1a,1.5a,2a检查乳牙患龋状况.结果 实验前和实验后1a,1.5a,2a的患龋率实验组分别为57.1%,62.9%,64.3%和66.4%,对照组分别为56.4%,73.0%,77.9%和81.4%;龋均实验组分别为2.0,3.1,3.3和3.5,对照组分别为2.6,3.7,4.0和4.5;龋面均实验组分别为3.8,6.6,6.8和6.9,对照组分别为4.8,8.0,8.3和8.8.实验组患龋率、龋均和龋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IgY能有效抑制儿童乳牙龋的发生,对龋病有预防作用.
作者:戴万明;陈继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工作记忆抑制功能特征,为深入了解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ICD- 10中阅读障碍的诊断标准,从武汉某小学筛选出16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实验组,并从同性别、同年级的正常儿童中选择对照16人.采用Flanker Task的研究范式,测量两组儿童在抑制任务上的反应时和准确率.结果 在一致情境下,阅读障碍组与正常组在抑制任务上的准确率、反应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P=0.28;=-0.80,P=0.43);在不一致情境下,两组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29,P=0.03);两组辨别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的抑制能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阅读儿童.
作者:朱冬梅;王晶;吴汉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彭阳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制定中小学生常见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彭阳县城区7所中小学校12580名学生2009年9月-2010年6月的晨检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彭阳县城区学生因病缺课率为6.30%,男生为6.02%,女生为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P>0.05);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因病缺课率分别为7.01%,7.2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9,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均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胃肠道疾病占第2位;患病时间以冬、春季病例居多,2-3月为高,11-12月次之.结论 彭阳县城区中小学生缺课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居多,疾病构成主要以呼吸系统、胃肠道疾病和传染病为主.
作者:安顺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即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1].朋辈心理辅导因具有覆盖面广、简便可行、易于见效、发现问题及时的特点,在西方高校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我国一些高校也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国内不少研究者在理论上对朋辈心理辅导进行了探讨[2-4].由于军人心理辅导工作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专业机构缺乏和专业辅导人员不足仍然是制约军校心理服务开展的瓶颈.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朋辈心理辅导在军校的适用性.
作者:韩立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用体格指数判定人体的肥瘦度,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克托莱指数、考乌甫指数、劳雷尔指数、贝得迪西指数、布罗科指数等[1].但其中有些体格指数的理论推算与人体形态、机能的实际状况有较大差距:如体重/身高×1000指数会出现身材高的瘦人比个矮的胖人更胖的结果,又如布罗科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对140 cm以下的人基本不适用[1].笔者根据人体腰围度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尝试制定了判断人体肥瘦度的体格指数公式,并试图证明腰围(cm) - 1/2[身高(cm) -体重(kg)]指数法在诊断人体肥瘦度方面的准确性、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维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父母培训八步法结合利他林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ADHD的疗效,探索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符合DSM-Ⅳ中ADHD+ODD诊断标准的患儿,用父母培训法联合利他林治疗与单用利他林的药物治疗进行随机对照,治疗10周后撤除父母培训法,在第34周进行随访.共完成观察病例62例,32例利他林治疗,30例联合治疗.以破坏性行为障碍评定量表(DBDRS)、家长压力问卷(PSI)、临床总体印象(CGI)等评估症状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ADHD症状评分、ODD症状评分及CG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0周末及随访34周末均一致显示,两组ADHD症状改善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对ODD症状的改善和疗效、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和家长压力等方面优于单用利他林组(P<0.01);ODD症状的改善与注意缺陷症状的改善有正性相关( r=0.39,P<0.01).结论 父母培训结合利他林治疗共患ODD的ADHD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武;王晓笳;程芳;刘之旺;袁红;胡珍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南通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营养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分层抽取南通大学文、理、医科大一到大四120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对营养知识、态度以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2.36±19.27),态度得分为(82.29±15.29),饮食行为得分为(60.04±11.79),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以报刊杂志(75.33%)和广播电视(71.83%)多.结论 南通大学学生具有积极认真的营养态度,但普遍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且存在经常吃零食、甜食、偏食、挑食等较多不良饮食行为.
作者:朱奇;郑方;范从娟;徐湘;周苏;叶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Asp57s Gly突变与女生初潮年龄提前的关系,为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无锡市177名初潮年龄提前(初潮年龄<11岁)女生,外周血提取DNA,用5’-CAC TGC TGG CTT TTT CAC TGT ATT-3’和5’-TGA AGG CAG CTG AGA TGG CAA AAA-3作引物,经常规PCR扩增后,用限制性内切酶Msp I消化,以检测LHR基因是否存在A1733G的碱基突变.结果 初潮年龄提前组LH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7名初潮年龄提前女生的LHR基因均末检测到Asp578 Gly突变.结论 Asp578 Gly突变与女性初潮年龄提前无直接关系.
作者:朱丁;钱红丹;徐勇;张敏婕;沈惠芬;刘起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某幼儿园的181名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基线调查,并分别对儿童、家长及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并对教师和领导进行座谈.结果 家长部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部分健康知识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不吃零食、油炸食物等行为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儿童小喝碳酸饮料、不吃洋快餐等行为持有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个体特点,采用儿童、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干顶模式.
作者:彭安娜;杨少萍;罗丹;陈文;张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威海市4~6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效果,为儿童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调查2010年普查过的威海市1 262名3~5岁儿童乳牙龋齿情况,同期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乳牙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年4~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1.8%,63.3%和71.5%,与2010年相比,4岁组患龋率显著增加,5,6岁组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充填率分别为15.1%,30.7%和49.7%,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 12.8,20.9和29.6个百分点.回归分析表明,“喝碳酸饮料”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进食后清洁牙齿”、“为孩子清洁牙齿”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习惯关系密切,提高父母防护意识及加强防护等方法可增加儿童龋齿充填率,专业防龋教育和治疗有效.
作者:戴俊峰;钟丽红;王海燕;许培斌;邢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学术界公认的自杀3种表现形式是自杀意念( suicidal ideation)、自杀未遂(suicidal attempt)和自杀死亡(completed suicide)[1].我国卫生部1995-1999年的死亡数据进行分析显示,自杀是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是15~34岁年龄段第1位死因[2].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躯体和心理的双重变化使个体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另外还要参加各种考试,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自杀意念的出现率高于大学生[3]和成人群体[4].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学生自杀的发生率,并从生物学、家庭、学校、同伴、个体心理和应激生活事件6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中学生自杀相关的风险因素.
作者:隋晓爽;陈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自杀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6.9%的美国高中生有过自杀未遂,自杀是美国10~19岁青少年第3位死亡原因[1].在我国,自杀是15 ~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2];17.4%的初中生在调查前1 a内严肃地考虑过自杀,8.1%有过具体的自杀计划[3].我国每年200万自杀未遂人口中有2/3处于15 ~ 34岁年龄段,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评估或治疗[4].
作者:杨晶洁;谢斌;卞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已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4].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探索也因此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外很多研究的结果认为,学校是防治儿童肥胖的重要干预场所[5-8],有些基于学校的干预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10].但是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干预项目有很多不完善处,特别是对于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有研究提出,教师具备对儿童进行饮食和运动教育的有利条件,应该成为学校干预项目的主要实施者[5].随着教师有关肥胖知识的增加,学生关于肥胖的知识也增加,并乐于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肥胖干预得以顺利进行[5].
作者:沈秀华;汤庆娅;陶晔璇;阮慧娟;蔡威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