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自杀倾向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梁华妮;郭丽;宁静;程淑媛

关键词:自杀, 社会经济因素,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26.5%的大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21.0%经常有自杀念头[1].大学生自杀除了与人格特征、精神疾病或认知等个体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外在社会因素密切相关[2].本研究探讨与大学生自杀倾向密切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全面完善自杀行为预防与危机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以学校为基础的自杀干预及其理论基础

    自杀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6.9%的美国高中生有过自杀未遂,自杀是美国10~19岁青少年第3位死亡原因[1].在我国,自杀是15 ~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2];17.4%的初中生在调查前1 a内严肃地考虑过自杀,8.1%有过具体的自杀计划[3].我国每年200万自杀未遂人口中有2/3处于15 ~ 34岁年龄段,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评估或治疗[4].

    作者:杨晶洁;谢斌;卞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慈溪市2000-2009年O~14岁儿童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慈溪市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2000-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中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溺水,其次是交通事故,溺水和交通事故占儿童意外死亡的81.45%.伤害死亡男、女比例为1.96∶1,男童伤害死亡率(32.14/10万)显著高于女童(16.51/10万).儿童伤害的年均死亡率为24.39/10万,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一直处于40%左右水平.结论 伤害是慈溪市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预防儿童伤害刻不容缓.

    作者:邵丽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朋辈心理辅导对军校男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即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1].朋辈心理辅导因具有覆盖面广、简便可行、易于见效、发现问题及时的特点,在西方高校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我国一些高校也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国内不少研究者在理论上对朋辈心理辅导进行了探讨[2-4].由于军人心理辅导工作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专业机构缺乏和专业辅导人员不足仍然是制约军校心理服务开展的瓶颈.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朋辈心理辅导在军校的适用性.

    作者:韩立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桂西地区中学生药物滥用综合干预中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中学生药物滥用“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模式的中期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毒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以百色市城乡4所普通中学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该模式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开展简单的药物滥用防治知识讲座.干预前与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自填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人口学特征及干预前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即时,试验组有关非法药物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的得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随访时间内,干预组认知(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求助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认知(冰毒和K粉)、自责、合理化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有随访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认知各项、解决问题、幻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抵御技能在干预即时处高(p值均<0.05),合理化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结论 “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能提升学生拒绝毒品的认知,改善自我效能感和青少年的应对技能.

    作者:郭蕊;邓树嵩;梁建成;廖建英;李阳;蒙仕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病情况以及防治成效,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照世界l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口腔检查,于2005年和2010年分别调查苏州市沧浪区4,7,9,12和15岁5个年龄组学生.结果 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恒牙龋患率为41.56%和16.85%,较2005年的乳、恒牙龋患率为51.13%和30.08%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率和龋均下降水平高于乳牙.结论加强对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中小学生患龋率及龋均.

    作者:吕俊峰;姜巧玲;邱瑜蕾;祝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例心理剖析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或他杀等非正常死亡案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但是,由于警方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的鉴定结论一般是“排除他杀可能,高坠死亡,系自主行为”或“排除他杀,系自缢身亡”等[2-3],而不是明确定性为“自杀”,所以本研究用非正常死亡来表述大学生生命的突然终结,而不是用“自杀”来标识,其用意在于维护生者的尊严和亡者的名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主要原因之一[4].

    作者:马喜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某幼儿园的181名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基线调查,并分别对儿童、家长及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并对教师和领导进行座谈.结果 家长部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部分健康知识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不吃零食、油炸食物等行为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儿童小喝碳酸饮料、不吃洋快餐等行为持有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个体特点,采用儿童、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干顶模式.

    作者:彭安娜;杨少萍;罗丹;陈文;张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深圳市区中学生生殖健康现状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区中学生青春期发育情况、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建立科学的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城区13 ~18岁的中学生938名,进行性发育现况及生殖健康态度调查.采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 13.49±1.45)岁,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2.82±1.27)岁.8.7%的中学生有性经历,其中48.8%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中学生简单生殖健康知识答对率超过70.0%,避孕知识答对率为10.7%.中学生性行为、未婚先孕的看法较开放,男、女生差异均自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性发育普遍提前,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全面,性态度开放.应加强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及相关服务.

    作者:何珊茹;刘步云;邱秀珊;吴缃琦;张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家庭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无锡市普通中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已来潮女生3122名,进行月经初潮年龄及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该地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20岁,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矛盾性、情感表达、亲密度为影响月经初潮的主要因素.结论 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改善不良家庭关系,创造良好家庭氛围.

    作者:朱丁;钱红丹;徐勇;张敏婕;沈惠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北京某医学院229名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膳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3d的24h回顾法,对北京市某医学院校229名学生进行连续3d膳食调查,并进行膳食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医学生摄入的食物较丰富,以谷薯类、蔬菜类食物为主,乳类及水产品的摄入量尚未达到膳食参考摄入量.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较合理,蛋白质的摄入量充足,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较低.钙、锌和维生素B1、B2的摄人量与推荐量的差距较大.结论 医学生的能量来源分布基本合理,但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营养教育与干预,以保证均衡饮食和合理营养.

    作者:苑林宏;肖忠新;孟丽苹;李昇;王柳凝;李楠;纪健;肖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保安族聚居区小学生体格和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保安族聚居区小学生体格和营养状况,为制定促进该人群健康成长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依照年龄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筛查调查人群生长迟滞、消瘦,并计算所占比例.结果 保安族聚居区小学生身高、体重和BMI随年龄增加情况符合儿童一般生长规律.营养不良问题普遍存在,主要是消瘦和生长迟滞,且女生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超重所占比例分别为14.7%和3.8%(P<0.05).结论该人群营养不良以消瘦、生长迟滞和超重并存.提示卫生、教育部门及社会重视儿童体格发育,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户外体育锻炼.同时也提醒家庭应该积极改善营养供给,在膳食中增加富含完全蛋白质的食品,提高能量的摄入.

    作者:余小龙;张格祥;韩世强;成瑶;马剑华;王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体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从某体育学院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所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进行团体匿名施测.结果 在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大学生问题解决、发泄情绪、寻求社会支持、忍耐、逃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发泄情绪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特征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与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宜人性、情绪性与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宜对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干预.

    作者:崔海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济南市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

    2010年济南市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研究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卫生监督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新模式,在济南市选取市直管34所学校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瑞林;徐玮玮;杨志德;安宁;崔华良;王伟,;彭宪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危害大,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一般人群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1].虹口区作为上海市试点区之一,于1986年即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血源性乙肝疫苗的免疫工作,免疫程序按0,1,6个月执行.为掌握本区在新生儿期全程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的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开展了此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汤显;杨吉星;周杭娟;王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广州市中学生运动伤害心理应激因素配对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应激因素对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运动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5所初中和5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运动伤害筛查,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通过样本量计算选择267对运动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运动时感觉疲倦(OR=6.77,95% CI=3.56 ~ 13.89)、运动时感觉焦虑(OR=5.34,95% CI=3.02 ~11.97)、过去1a有过伤害史(OR=3.18,95% CI=1.01 ~7.98)、遭到体育老师的严厉批评(OR=2.73,95% CI=1.23 ~7.05)以及感觉运动场地恶劣(OR=1.45,95%CI=0.61 ~3.26)是中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心理应激可能让中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升高,应注意调整学生运动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改善教师批评学生的态度与方式.

    作者:张维蔚;刘伟佳;刘伟;林蓉;吴家刚;林琳;麦锦城;杜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唐山市大学校园施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唐山市4所高校大学生2957名为调查对象,对近1a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957人中近1a内发生校园暴力者575人,发生率为19.4%.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为18.5%,躯体暴力发生率为4.9%,性暴力发生率为2.5%.遭受暴力者499人,发生率为16.9%;施加校园暴力者193人,发生率为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高收人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暴力经历、暴力环境、暴力观点是施暴行为(OR值分别为0.401,1.494,1.720,2.344,2.790和3.037)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危险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作者:薛玲;庞淑兰;关维俊;王伟秀;韩建文;崔立华;陈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网络成瘾大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及人格特征变化分析

    大量研究显示,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危机[1-5].如何有效地帮助成瘾大学生摆脱心理危机,是教育和卫生部门重点面对的问题.笔者对江西省两所高校79名网络成瘾学生在军事训练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成瘾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及人格特征变化,验证军事训练这种方式对网瘾大学生改善心理品质是否有效,从而为开展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和个体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刘后根;龙文;刘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BMI佳临界值研究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体重曲线下面积,探讨女性月经初潮BMI的佳临界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0~14岁7 300名汉族女生进行问卷调杳,了解月经初潮年龄及身高、体重.绘制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计算BMI、体重佳临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女生月经来潮率为40.45% (2 953/7 300),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26岁;不同年龄组已潮组和未潮组女生体重、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体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和0.73;不同年龄组女生体重有不同的佳临界值,但不同年龄组BMI佳临界值趋于一致.结论BMI佳临界值对预测是否来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效果有待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进一步验证.

    作者:张敏婕;朱丁;徐勇;沈惠芬;钱红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性早熟女童血清睾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为开展儿童青少年青春发育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 - 2007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诊治的ICPP和PT女童各16例为研究组,正常青春期女童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各16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FT,SHBG和雌二醇(E2),计算FT/T.结果ICPP组与正常青春期女童组的E2和T水平高于PT组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值均<0.05):PT组的FT水平和FT/T高于正常青春期女童组、ICPP组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值均<0.05);PT组的SHBG水平低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0.05),而与ICPP组和正常青春期女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童PT与血清SHBG降低有关,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性激素的升高是导致女童发生PT的重要因素.血清FT的水平和FT/T有助于PT和ICPP的鉴别.

    作者:林艳;方妍彤;阮莉莉;李珊;陈兆军;任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广州市高中女生吸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高中女生的吸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纠正青年女性的不良吸烟意愿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广州1247名高中女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TATA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 83.5%的高中女生表示肯定不吸烟.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同学吸烟、不良吸烟看法是吸烟的危险因素,而同学生气、男朋友生气是吸烟的保护因素.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同学不吸烟、同学生气、男友生气或无男友、认为吸烟对交友不利与肯定不吸烟相关联,同学吸烟、同学不生气、认为吸烟对交友没有影响与u可能不吸烟相关联,男友不生气与可能吸烟相关联.结论 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学生对吸烟有害性的认识,改变学生不良的吸烟意愿,提高他们的拒烟态度.

    作者:叶小华;许雅;陈敏;徐英;陈韵;杨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