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分析

吕俊峰;姜巧玲;邱瑜蕾;祝丹丹

关键词:龋齿,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病情况以及防治成效,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照世界l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口腔检查,于2005年和2010年分别调查苏州市沧浪区4,7,9,12和15岁5个年龄组学生.结果 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恒牙龋患率为41.56%和16.85%,较2005年的乳、恒牙龋患率为51.13%和30.08%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率和龋均下降水平高于乳牙.结论加强对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中小学生患龋率及龋均.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慈溪市2000-2009年O~14岁儿童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慈溪市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2000-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中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溺水,其次是交通事故,溺水和交通事故占儿童意外死亡的81.45%.伤害死亡男、女比例为1.96∶1,男童伤害死亡率(32.14/10万)显著高于女童(16.51/10万).儿童伤害的年均死亡率为24.39/10万,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一直处于40%左右水平.结论 伤害是慈溪市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预防儿童伤害刻不容缓.

    作者:邵丽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乙肝病毒携带母亲喂养方式对阻断免疫后婴儿母婴传播影响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对婴儿采取免疫措施后,乙肝病毒(HBV)携带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母婴HBV传播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对免疫干预后比较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HBV感染率的前瞻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0篇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条件进入Meta分析,其中母乳喂养组婴儿873例,人工喂养组751例.在对婴儿进行免疫于预后,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的6~ 12月龄婴儿乙肝表面抗原或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个研究:OR=0.86,95%CI=0.51 ~1.45,P=0.56;I2 =0,P=0.99);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6~12月龄婴儿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研究:OR=0.98,95% CI=0.69~1.40,P=0.93;I2 =0,P=0.99).结论 HBV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免疫于预措施阻断母婴HBV传播没有影响,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并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作者:汪娟;李筱青;冯晨晨;马岩;黄芬;陈红;叶冬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云南民族地区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研究课题.抑郁心理状态不但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密切关联[1-3].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为了解云南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状况,为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对云南省12 206名中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本文撰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弥勒、禄劝4个少数民族地区7 979人的调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莹;李燕;杨国良;朱所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某高校学生睡眠质量及睡眠知识现状

    大学生脑力活动比较多,而睡眠时间及质量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国内报道大学生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好的文献较多[1-6].合理的睡眠时间、有效的睡眠质量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的功能.同时,基本的睡眠知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7].

    作者:吴莎;包家明;韩海英;汪琦;胡梦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赣县一起学生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

    2008年12月24日至2009年2月13日,赣县韩坊乡某小学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经调查,确定为密切接触所致,历时50 d.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喜;罗鸿华;张兴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威海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威海市4~6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效果,为儿童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调查2010年普查过的威海市1 262名3~5岁儿童乳牙龋齿情况,同期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乳牙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年4~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1.8%,63.3%和71.5%,与2010年相比,4岁组患龋率显著增加,5,6岁组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充填率分别为15.1%,30.7%和49.7%,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 12.8,20.9和29.6个百分点.回归分析表明,“喝碳酸饮料”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进食后清洁牙齿”、“为孩子清洁牙齿”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习惯关系密切,提高父母防护意识及加强防护等方法可增加儿童龋齿充填率,专业防龋教育和治疗有效.

    作者:戴俊峰;钟丽红;王海燕;许培斌;邢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成都3~6岁幼儿运动素质现况

    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体质是今后学习、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关系到国家未来强弱和民族盛衰[1].运动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基本状态和能力,运动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承受能力及营养状况[2].3~6岁幼儿正处于人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是形成良好体质的基础阶段[3],该时期良好的体质会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幼儿运动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幼儿运动素质发育的指导和体质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于2010年4-7月对成都16所幼儿园的1600名幼儿进行了体质检测.

    作者:袁国婷;沈丽琴;韩海军;陈希宁;龚海英;刘春艳;金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北京某医学院229名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膳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3d的24h回顾法,对北京市某医学院校229名学生进行连续3d膳食调查,并进行膳食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医学生摄入的食物较丰富,以谷薯类、蔬菜类食物为主,乳类及水产品的摄入量尚未达到膳食参考摄入量.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较合理,蛋白质的摄入量充足,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较低.钙、锌和维生素B1、B2的摄人量与推荐量的差距较大.结论 医学生的能量来源分布基本合理,但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营养教育与干预,以保证均衡饮食和合理营养.

    作者:苑林宏;肖忠新;孟丽苹;李昇;王柳凝;李楠;纪健;肖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BMI佳临界值研究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体重曲线下面积,探讨女性月经初潮BMI的佳临界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0~14岁7 300名汉族女生进行问卷调杳,了解月经初潮年龄及身高、体重.绘制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计算BMI、体重佳临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女生月经来潮率为40.45% (2 953/7 300),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26岁;不同年龄组已潮组和未潮组女生体重、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体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和0.73;不同年龄组女生体重有不同的佳临界值,但不同年龄组BMI佳临界值趋于一致.结论BMI佳临界值对预测是否来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效果有待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进一步验证.

    作者:张敏婕;朱丁;徐勇;沈惠芬;钱红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宁波市2007-2010年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 -2010年宁波市幼托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017例.4-7月共报告病例5 81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2.56%.2~5岁儿童是幼托机构主要发病人群(80.9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情高发趋势提前,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程度逐年增高.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结论 宁波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发病高峰为4-7月,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幼托机构成为新的高发区.

    作者:贺天锋;许国章;易波;杨天池;王海波;劳旭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聊城市农村0~5岁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0~5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聊城市东昌府区3个乡(镇),按小同年龄段以接近1∶1的年龄别比例随机抽取0~5岁儿童303名,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统一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入户访问和测量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0~5岁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分别为3.3%和3.0%,营养不良率为9.6%,消瘦率为3.3%;儿童贫血率为24.1%,其中男童为22.6%,女童为26.5%.结论 聊城市农村0~5岁儿童营养状况较好,但个别年龄组的贫血率较高.

    作者:吴光健;刘丹茹;张俊黎;闫静弋;席庆兰;刘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现状

    为了解嘉定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预防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2010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琴;沈姚;张一英;袁红;陶敏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体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从某体育学院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所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进行团体匿名施测.结果 在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大学生问题解决、发泄情绪、寻求社会支持、忍耐、逃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发泄情绪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特征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与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宜人性、情绪性与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宜对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干预.

    作者:崔海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工作记忆抑制功能特征,为深入了解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ICD- 10中阅读障碍的诊断标准,从武汉某小学筛选出16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实验组,并从同性别、同年级的正常儿童中选择对照16人.采用Flanker Task的研究范式,测量两组儿童在抑制任务上的反应时和准确率.结果 在一致情境下,阅读障碍组与正常组在抑制任务上的准确率、反应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P=0.28;=-0.80,P=0.43);在不一致情境下,两组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29,P=0.03);两组辨别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的抑制能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阅读儿童.

    作者:朱冬梅;王晶;吴汉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初中生自评青春期发育水平与肥胖的关联

    目的 了解初中生超重、肥胖与自评青春期发育异常的关系,为研究和制定有效干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蚌埠市某初级中学全体学生1693名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 初中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6.2%和9.5%,自评青春期发育较早报告率为14.6%,而相对同龄人发育较迟报告率为19.8%.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组学生比正常组更倾向于报告发育正常,超重组青少年更倾向于报告发育较早.结论 超重是初中生自评发育较早的危险因素,肥胖学生更易于自我评价青春期发育水平为正常.

    作者:肖梅;翁婷婷;钱青文;曹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某幼儿园的181名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基线调查,并分别对儿童、家长及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并对教师和领导进行座谈.结果 家长部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部分健康知识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不吃零食、油炸食物等行为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儿童小喝碳酸饮料、不吃洋快餐等行为持有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个体特点,采用儿童、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干顶模式.

    作者:彭安娜;杨少萍;罗丹;陈文;张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甘肃保安族聚居区寄宿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保安族聚居区9 ~14岁寄宿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针对性的膳食调查表,以24h膳食回顾法为主,结合记账法、称重法收集被调查对象连续3d的膳食摄入情况,计算每位学生每日食物消耗的种类和数量,借助营养素分析软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 寄宿学生膳食结构以谷薯类食物为主,肉禽水产、奶类、豆类、蛋类食物摄入量偏低,蔬菜水果摄入总量尚可,但水果类比例很低;膳食钙、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普遍不足,各年龄组学生摄人量均未达到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RNI)或适宜摄入量(AI);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基本满足其营养需求;各年龄组男女生70%以上的能量均来自碳水化合物,脂肪供能偏低,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结论 保安族聚居区寄宿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强化寄宿制学校集中供餐工作者的营养均衡理念,调整膳食结构.

    作者:韩世强;余小龙;张格祥;马剑华;成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LAP)中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肯定”分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3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我肯定、忧郁均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与焦虑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目的和生命控制是预测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 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彭霞;王鑫强;郭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唐山市大学校园施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唐山市4所高校大学生2957名为调查对象,对近1a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957人中近1a内发生校园暴力者575人,发生率为19.4%.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为18.5%,躯体暴力发生率为4.9%,性暴力发生率为2.5%.遭受暴力者499人,发生率为16.9%;施加校园暴力者193人,发生率为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高收人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暴力经历、暴力环境、暴力观点是施暴行为(OR值分别为0.401,1.494,1.720,2.344,2.790和3.037)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危险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作者:薛玲;庞淑兰;关维俊;王伟秀;韩建文;崔立华;陈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例心理剖析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或他杀等非正常死亡案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但是,由于警方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的鉴定结论一般是“排除他杀可能,高坠死亡,系自主行为”或“排除他杀,系自缢身亡”等[2-3],而不是明确定性为“自杀”,所以本研究用非正常死亡来表述大学生生命的突然终结,而不是用“自杀”来标识,其用意在于维护生者的尊严和亡者的名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主要原因之一[4].

    作者:马喜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