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杨吉星;周杭娟;王飞
疟疾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云南是中国疟疾流行的主要省份之一[3-4].疟疾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严重的威胁.学校承担着向儿童青少年宣传预防疟疾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任.2007年以来,云南省在第五轮全球基金中国疟疾项目确定的项目地区乡(镇)中小学开展了预防疟疾教育.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学校预防疟疾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总结学校健康教育中的经验,思考乡(镇)中小学实施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作者:龙榕;苏伟;董一凡;王媛;周铨;李冰雪;焦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南通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营养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分层抽取南通大学文、理、医科大一到大四120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对营养知识、态度以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2.36±19.27),态度得分为(82.29±15.29),饮食行为得分为(60.04±11.79),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以报刊杂志(75.33%)和广播电视(71.83%)多.结论 南通大学学生具有积极认真的营养态度,但普遍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且存在经常吃零食、甜食、偏食、挑食等较多不良饮食行为.
作者:朱奇;郑方;范从娟;徐湘;周苏;叶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用体格指数判定人体的肥瘦度,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克托莱指数、考乌甫指数、劳雷尔指数、贝得迪西指数、布罗科指数等[1].但其中有些体格指数的理论推算与人体形态、机能的实际状况有较大差距:如体重/身高×1000指数会出现身材高的瘦人比个矮的胖人更胖的结果,又如布罗科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对140 cm以下的人基本不适用[1].笔者根据人体腰围度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尝试制定了判断人体肥瘦度的体格指数公式,并试图证明腰围(cm) - 1/2[身高(cm) -体重(kg)]指数法在诊断人体肥瘦度方面的准确性、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维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自杀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6.9%的美国高中生有过自杀未遂,自杀是美国10~19岁青少年第3位死亡原因[1].在我国,自杀是15 ~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2];17.4%的初中生在调查前1 a内严肃地考虑过自杀,8.1%有过具体的自杀计划[3].我国每年200万自杀未遂人口中有2/3处于15 ~ 34岁年龄段,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评估或治疗[4].
作者:杨晶洁;谢斌;卞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发育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已经分离和克隆了相当数量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发育是一个由多基因组成的“基因网络”复杂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除了要解释个别基因的表达,更要弄清这些基因之间的联系和配合.青春期作为人类生长发育重要阶段,探讨其内分泌变化的遗传轨迹与调控机制,不但对揭示青春期发动的奥秘具有重要的基础科学意义,而fL对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发挥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遗传潜能,减少和避免由不良外界因素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和相关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徐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校学生饮水人数多而集中,若卫生管理不到位,易引起饮水中毒事件发生,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了解磐安县学校饮水状况,确保学生饮水卫生安全,笔者于2010年10-11月对磐安县中小学校饮水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问题及日后监管工作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大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应激因素对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运动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5所初中和5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运动伤害筛查,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通过样本量计算选择267对运动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运动时感觉疲倦(OR=6.77,95% CI=3.56 ~ 13.89)、运动时感觉焦虑(OR=5.34,95% CI=3.02 ~11.97)、过去1a有过伤害史(OR=3.18,95% CI=1.01 ~7.98)、遭到体育老师的严厉批评(OR=2.73,95% CI=1.23 ~7.05)以及感觉运动场地恶劣(OR=1.45,95%CI=0.61 ~3.26)是中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心理应激可能让中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升高,应注意调整学生运动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改善教师批评学生的态度与方式.
作者:张维蔚;刘伟佳;刘伟;林蓉;吴家刚;林琳;麦锦城;杜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26.5%的大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21.0%经常有自杀念头[1].大学生自杀除了与人格特征、精神疾病或认知等个体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外在社会因素密切相关[2].本研究探讨与大学生自杀倾向密切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全面完善自杀行为预防与危机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梁华妮;郭丽;宁静;程淑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膳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3d的24h回顾法,对北京市某医学院校229名学生进行连续3d膳食调查,并进行膳食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医学生摄入的食物较丰富,以谷薯类、蔬菜类食物为主,乳类及水产品的摄入量尚未达到膳食参考摄入量.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较合理,蛋白质的摄入量充足,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较低.钙、锌和维生素B1、B2的摄人量与推荐量的差距较大.结论 医学生的能量来源分布基本合理,但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营养教育与干预,以保证均衡饮食和合理营养.
作者:苑林宏;肖忠新;孟丽苹;李昇;王柳凝;李楠;纪健;肖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6,2010年对某高校教师进行调查,运用CDS(2004)的定义进行MS判定.结果 2006年教师MS患病率为8.0%,2010年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MS患病率升高;2010年25~34岁年龄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MS患病率较2006年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项目中阳性率高为超重或肥胖,其MS项目组合多见为“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结论 某高校教师有较高的MS患病率,且呈明显上升趋势,需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干顶,降低MS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张莉;彭莉;曾丹;王娟;刘茂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工作记忆抑制功能特征,为深入了解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ICD- 10中阅读障碍的诊断标准,从武汉某小学筛选出16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实验组,并从同性别、同年级的正常儿童中选择对照16人.采用Flanker Task的研究范式,测量两组儿童在抑制任务上的反应时和准确率.结果 在一致情境下,阅读障碍组与正常组在抑制任务上的准确率、反应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P=0.28;=-0.80,P=0.43);在不一致情境下,两组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29,P=0.03);两组辨别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的抑制能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阅读儿童.
作者:朱冬梅;王晶;吴汉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保安族聚居区9 ~14岁寄宿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针对性的膳食调查表,以24h膳食回顾法为主,结合记账法、称重法收集被调查对象连续3d的膳食摄入情况,计算每位学生每日食物消耗的种类和数量,借助营养素分析软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 寄宿学生膳食结构以谷薯类食物为主,肉禽水产、奶类、豆类、蛋类食物摄入量偏低,蔬菜水果摄入总量尚可,但水果类比例很低;膳食钙、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普遍不足,各年龄组学生摄人量均未达到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RNI)或适宜摄入量(AI);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基本满足其营养需求;各年龄组男女生70%以上的能量均来自碳水化合物,脂肪供能偏低,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结论 保安族聚居区寄宿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强化寄宿制学校集中供餐工作者的营养均衡理念,调整膳食结构.
作者:韩世强;余小龙;张格祥;马剑华;成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鄂州市2005 -2009年托幼机构儿章、中小学校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鄂州市2005 -2009年学校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鄂州市2005 -2009年共报告3~18岁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学生传染病19种共4 66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7.73/10万.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病种为水痘(144.52/10万)、流行性腮腺炎(137.20/10万)、病毒性肝炎(72.20/10万)、风疹(32.94/10万)、肺结核(20.63/10万).结论 鄂州市托幼机构儿童、中小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防控重点.
作者:廖学舟;王焕章;王黎明;王韦玥;唐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区中学生青春期发育情况、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建立科学的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城区13 ~18岁的中学生938名,进行性发育现况及生殖健康态度调查.采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 13.49±1.45)岁,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2.82±1.27)岁.8.7%的中学生有性经历,其中48.8%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中学生简单生殖健康知识答对率超过70.0%,避孕知识答对率为10.7%.中学生性行为、未婚先孕的看法较开放,男、女生差异均自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性发育普遍提前,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全面,性态度开放.应加强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及相关服务.
作者:何珊茹;刘步云;邱秀珊;吴缃琦;张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唐山市4所高校大学生2957名为调查对象,对近1a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957人中近1a内发生校园暴力者575人,发生率为19.4%.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为18.5%,躯体暴力发生率为4.9%,性暴力发生率为2.5%.遭受暴力者499人,发生率为16.9%;施加校园暴力者193人,发生率为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高收人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暴力经历、暴力环境、暴力观点是施暴行为(OR值分别为0.401,1.494,1.720,2.344,2.790和3.037)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危险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作者:薛玲;庞淑兰;关维俊;王伟秀;韩建文;崔立华;陈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学校周边市售凉粉和凉面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冬、春、夏、秋季节在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的学校周边随机采集样品共200份,按检验方法《食品卫生微生物记分》( GB/T 4789)进行检测.结果 200份检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污染率分别为100.0%,97.5%,93.5%,97.0%和17.5%,3份样品检出沙门菌,2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份样品检出变形杆菌.夏秋季食品的菌落总数、酵母菌污染量高于冬春季(P值均<0.05).结论 贵阳市学校周边市售凉拌食品微生物污染普遍,尤其是夏秋季节凉粉和凉面污染严重.
作者:周藜;朱玫;周倩;陈依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群体儿童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分布对血压的影响,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对4 321名7 ~12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和皮褶厚度测量,采用回归方程推算体脂比(BF%),并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将个体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转化为Z分,用标准离差法分析7~12岁青少年FMI和FFMI分布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结果 FMI、FFMI的Z分与收缩压、舒张压的Z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血压偏高检出率随FMI,FFMI百分位数的上升而升高,男、女生分别由FMI<P5组的3.74%和7.48%上升到FM1≥P95组的56.19%和50.94%,由FFMI<P5组的3.85%和13.21%上升到FFMI≥P95组的31.73%和36.79%.结论 FMI和FFMI分布对儿童血压水平都有明显影响,以FMI的影响为突出.FMI和FFMI是儿童血压管理中值得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赵金山;张俊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 -2010年宁波市幼托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017例.4-7月共报告病例5 81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2.56%.2~5岁儿童是幼托机构主要发病人群(80.9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情高发趋势提前,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程度逐年增高.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结论 宁波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发病高峰为4-7月,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幼托机构成为新的高发区.
作者:贺天锋;许国章;易波;杨天池;王海波;劳旭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08年12月24日至2009年2月13日,赣县韩坊乡某小学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经调查,确定为密切接触所致,历时50 d.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喜;罗鸿华;张兴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制订口腔保健治疗方案及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在2004,2008年选取某医科大学2557名和2723名新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口腔保健意识欠缺,女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行为优于男生;67.1%的学生每天早晚刷牙,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行为不容乐观.与2004年相比,2008年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没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应加强对大学生口腔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王海林;杨玲;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