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彭莉;曾丹;王娟;刘茂熙
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病情况以及防治成效,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照世界l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口腔检查,于2005年和2010年分别调查苏州市沧浪区4,7,9,12和15岁5个年龄组学生.结果 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恒牙龋患率为41.56%和16.85%,较2005年的乳、恒牙龋患率为51.13%和30.08%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率和龋均下降水平高于乳牙.结论加强对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中小学生患龋率及龋均.
作者:吕俊峰;姜巧玲;邱瑜蕾;祝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26.5%的大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21.0%经常有自杀念头[1].大学生自杀除了与人格特征、精神疾病或认知等个体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外在社会因素密切相关[2].本研究探讨与大学生自杀倾向密切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全面完善自杀行为预防与危机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梁华妮;郭丽;宁静;程淑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大量研究显示,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危机[1-5].如何有效地帮助成瘾大学生摆脱心理危机,是教育和卫生部门重点面对的问题.笔者对江西省两所高校79名网络成瘾学生在军事训练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成瘾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及人格特征变化,验证军事训练这种方式对网瘾大学生改善心理品质是否有效,从而为开展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和个体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刘后根;龙文;刘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中学生药物滥用“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模式的中期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毒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以百色市城乡4所普通中学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该模式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开展简单的药物滥用防治知识讲座.干预前与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自填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人口学特征及干预前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即时,试验组有关非法药物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的得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随访时间内,干预组认知(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求助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认知(冰毒和K粉)、自责、合理化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有随访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认知各项、解决问题、幻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抵御技能在干预即时处高(p值均<0.05),合理化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结论 “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能提升学生拒绝毒品的认知,改善自我效能感和青少年的应对技能.
作者:郭蕊;邓树嵩;梁建成;廖建英;李阳;蒙仕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区中学生青春期发育情况、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建立科学的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城区13 ~18岁的中学生938名,进行性发育现况及生殖健康态度调查.采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 13.49±1.45)岁,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2.82±1.27)岁.8.7%的中学生有性经历,其中48.8%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中学生简单生殖健康知识答对率超过70.0%,避孕知识答对率为10.7%.中学生性行为、未婚先孕的看法较开放,男、女生差异均自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性发育普遍提前,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全面,性态度开放.应加强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及相关服务.
作者:何珊茹;刘步云;邱秀珊;吴缃琦;张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儿童忽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区8所幼儿园1048名3~5岁儿童的家长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哈尔滨市3~5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34.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24,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分别为92.1,33.7,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8,P<0.05);男、女忽视率分别为33.7%和36.3%(x2=0.637,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男童分别为93.8,34.4,女童分别为90.4,33.1,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的危险因素有家庭气氛、养育者的气质类型及近1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受到忽视的因素有家庭氛围、近1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家庭氛围、养育者的气质类型.结论 哈尔滨市城区3~5岁儿童忽视率较高,应重视家庭气氛、养育者气质等方面对儿童忽视的影响.
作者:陈素芬;解雅春;王志明;乔素贞;王忠清;张慧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女中学生初潮年龄落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无锡市4978名初一到初二女生,对其进行月经初潮情况、家庭环境及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将初潮年龄≥14岁定义为初潮年龄落后,排除器质性病变,检出142名初潮年龄落后女生;按照1∶2配对设立对照组.结果 中学女生初潮年龄落后检出率为6.1%.初潮年龄落后组与对照组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因素中除情感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及负性生活事件对初潮年龄落后女生无影响.
作者:张敏婕;朱丁;徐勇;沈惠芬;钱红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10年济南市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研究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卫生监督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新模式,在济南市选取市直管34所学校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瑞林;徐玮玮;杨志德;安宁;崔华良;王伟,;彭宪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学校周边市售凉粉和凉面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冬、春、夏、秋季节在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的学校周边随机采集样品共200份,按检验方法《食品卫生微生物记分》( GB/T 4789)进行检测.结果 200份检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污染率分别为100.0%,97.5%,93.5%,97.0%和17.5%,3份样品检出沙门菌,2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份样品检出变形杆菌.夏秋季食品的菌落总数、酵母菌污染量高于冬春季(P值均<0.05).结论 贵阳市学校周边市售凉拌食品微生物污染普遍,尤其是夏秋季节凉粉和凉面污染严重.
作者:周藜;朱玫;周倩;陈依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大学生脑力活动比较多,而睡眠时间及质量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国内报道大学生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好的文献较多[1-6].合理的睡眠时间、有效的睡眠质量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的功能.同时,基本的睡眠知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7].
作者:吴莎;包家明;韩海英;汪琦;胡梦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发育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已经分离和克隆了相当数量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发育是一个由多基因组成的“基因网络”复杂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除了要解释个别基因的表达,更要弄清这些基因之间的联系和配合.青春期作为人类生长发育重要阶段,探讨其内分泌变化的遗传轨迹与调控机制,不但对揭示青春期发动的奥秘具有重要的基础科学意义,而fL对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发挥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遗传潜能,减少和避免由不良外界因素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和相关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徐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为高校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邮电大学2443名高校教职工2010年健康体检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教职工B超检查异常的总体检出率为51.9%,检出的前8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23.99%)、子宫肌瘤(22.63%)、肝囊肿(8.84%)、肾囊肿(7.86%)、卵巢囊肿(6.90%)、胆囊结石(4.99%)、胆囊息肉(4.63%)、肾结石(2.25%).脂肪肝、肾囊肿、胆囊息肉、肾结石的检出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的检出率在60岁之前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在60岁之后随年龄增高而下降.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结论 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减少疾病发生.
作者:赵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为了解嘉定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预防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2010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琴;沈姚;张一英;袁红;陶敏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学术界公认的自杀3种表现形式是自杀意念( suicidal ideation)、自杀未遂(suicidal attempt)和自杀死亡(completed suicide)[1].我国卫生部1995-1999年的死亡数据进行分析显示,自杀是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是15~34岁年龄段第1位死因[2].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躯体和心理的双重变化使个体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另外还要参加各种考试,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自杀意念的出现率高于大学生[3]和成人群体[4].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学生自杀的发生率,并从生物学、家庭、学校、同伴、个体心理和应激生活事件6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中学生自杀相关的风险因素.
作者:隋晓爽;陈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甘肃保安族聚居区小学生体格和营养状况,为制定促进该人群健康成长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依照年龄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筛查调查人群生长迟滞、消瘦,并计算所占比例.结果 保安族聚居区小学生身高、体重和BMI随年龄增加情况符合儿童一般生长规律.营养不良问题普遍存在,主要是消瘦和生长迟滞,且女生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超重所占比例分别为14.7%和3.8%(P<0.05).结论该人群营养不良以消瘦、生长迟滞和超重并存.提示卫生、教育部门及社会重视儿童体格发育,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户外体育锻炼.同时也提醒家庭应该积极改善营养供给,在膳食中增加富含完全蛋白质的食品,提高能量的摄入.
作者:余小龙;张格祥;韩世强;成瑶;马剑华;王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08年12月24日至2009年2月13日,赣县韩坊乡某小学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经调查,确定为密切接触所致,历时50 d.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喜;罗鸿华;张兴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用体格指数判定人体的肥瘦度,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克托莱指数、考乌甫指数、劳雷尔指数、贝得迪西指数、布罗科指数等[1].但其中有些体格指数的理论推算与人体形态、机能的实际状况有较大差距:如体重/身高×1000指数会出现身材高的瘦人比个矮的胖人更胖的结果,又如布罗科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对140 cm以下的人基本不适用[1].笔者根据人体腰围度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尝试制定了判断人体肥瘦度的体格指数公式,并试图证明腰围(cm) - 1/2[身高(cm) -体重(kg)]指数法在诊断人体肥瘦度方面的准确性、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维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应激因素对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运动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5所初中和5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运动伤害筛查,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通过样本量计算选择267对运动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运动时感觉疲倦(OR=6.77,95% CI=3.56 ~ 13.89)、运动时感觉焦虑(OR=5.34,95% CI=3.02 ~11.97)、过去1a有过伤害史(OR=3.18,95% CI=1.01 ~7.98)、遭到体育老师的严厉批评(OR=2.73,95% CI=1.23 ~7.05)以及感觉运动场地恶劣(OR=1.45,95%CI=0.61 ~3.26)是中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心理应激可能让中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升高,应注意调整学生运动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改善教师批评学生的态度与方式.
作者:张维蔚;刘伟佳;刘伟;林蓉;吴家刚;林琳;麦锦城;杜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父母培训八步法结合利他林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ADHD的疗效,探索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符合DSM-Ⅳ中ADHD+ODD诊断标准的患儿,用父母培训法联合利他林治疗与单用利他林的药物治疗进行随机对照,治疗10周后撤除父母培训法,在第34周进行随访.共完成观察病例62例,32例利他林治疗,30例联合治疗.以破坏性行为障碍评定量表(DBDRS)、家长压力问卷(PSI)、临床总体印象(CGI)等评估症状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ADHD症状评分、ODD症状评分及CG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0周末及随访34周末均一致显示,两组ADHD症状改善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对ODD症状的改善和疗效、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和家长压力等方面优于单用利他林组(P<0.01);ODD症状的改善与注意缺陷症状的改善有正性相关( r=0.39,P<0.01).结论 父母培训结合利他林治疗共患ODD的ADHD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武;王晓笳;程芳;刘之旺;袁红;胡珍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婴儿采取免疫措施后,乙肝病毒(HBV)携带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母婴HBV传播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对免疫干预后比较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HBV感染率的前瞻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0篇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条件进入Meta分析,其中母乳喂养组婴儿873例,人工喂养组751例.在对婴儿进行免疫于预后,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的6~ 12月龄婴儿乙肝表面抗原或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个研究:OR=0.86,95%CI=0.51 ~1.45,P=0.56;I2 =0,P=0.99);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6~12月龄婴儿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研究:OR=0.98,95% CI=0.69~1.40,P=0.93;I2 =0,P=0.99).结论 HBV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免疫于预措施阻断母婴HBV传播没有影响,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并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作者:汪娟;李筱青;冯晨晨;马岩;黄芬;陈红;叶冬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