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珍;周爱萍;程显山
作者:董燕;王丹萍;刘丹;蒋天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护理科学的发展,分诊护士的职能和角色也在不断转变,护士既是健康的促进和管理者,也是医、护、患关系的合作与协调者[1].同时,面对社会、病人、医院的压力与挑战,还必须自觉地调整好自身的职能定位和心理状态,适应社会、医学、医院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秦仕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在该院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康复组除行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干预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分别于术后半年至2年随访康复组29例、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病例术后患者半年、1年、2年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半年、1年、2年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康复干预能促进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能有效提高患者远期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梁继娟;赖敏贞;诸蕊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路径是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临床路径是旨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工具表.与传统医学模式相比,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介入,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临床路径的关键是达到医疗护理标准化,包括医疗团队的共识和循证医疗/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是改善医疗、护理的持续活动,医生努力提高自身的诊断技术,熟悉手术前后的管理;护士按照临床路径执行护理,在执行中发现偏差并及时与医疗团队其他人员沟通,纠正偏差;药剂师、营养师等根据临床路径要求,同医生、护士互相协调;患者通过临床路径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终使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潘克勤;尤桂凤;杨江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比较现行的英语教育与实际应用的差距,探索真正能够面对外籍患者的护理英语学习方法.对比作者在国际救援中心(SOS)工作时对英语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的英语距离.提倡面对实用的护理英语教育.
作者:刘洋;张福桃;王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快速垂直静脉穿刺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静脉输液病人4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右手持针柄在血管上方或右侧0.1~0.2 cm处将针尖快速垂直刺入皮内,然后迅速以20°角度沿血管方向潜行穿入血管;对照组针头与皮肤之间以20°角度在血管上方或右侧0.1~0.2 cm处穿入皮下,再沿血管方向潜行穿入血管.观察两组病人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速垂直静脉穿刺疼痛轻,效果好.
作者:汪淼芹;刘琬椿;胡可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重型肝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从而影响患者对人工肝治疗选择的决策.方法研究应用类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抽样,将2001年12月~2005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住院的24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非健康教育组只给予传染科常规教育,健康教育组除了传染科常规教育外,人工肝治疗室护士应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价值观、健康信念、人工肝有关知识.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进行有关人工肝的健康教育.统计两组选择人工肝治疗的例数、治疗时机及一般资料,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非健康教育组选择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经济状况明显好于健康教育组(P<0.05);健康教育组选择人工肝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非健康教育组,而且选择时机多在疾病的早、中期(P<0.05);健康教育组的治疗效果优于非健康教育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影响重型肝炎患者对人工肝治疗选择的决策,使其能够在疾病的早、中期选择人工肝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为患者挽救生命赢得时间.
作者:赵小利;李洁琼;胡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观察针刺穴位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将80例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针刺穴位加TDP照射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采用TDP照射.治疗组愈显率为93.61%,对照组愈显率为59.3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针刺穴位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秋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概念已扩展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应运而生.与健康关系密切的护理工作已成为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大的职业之一.该文从护士的职业压力表现、压力源以及对职业压力的干预模式等方面,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护士职业压力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以此加强我国对护士职业压力研究的重视.
作者:孙晓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逄春霞;孙惠娟;于兰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李兰珍;程显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治疗与护理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2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取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同时,给予全面健康指导,使病人按计划饮食、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对照组60例,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时,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变.均为3个疗程,比较两组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2~3个月测骨密度均有上升(P<0.01或0.05),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骨密度增长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配合对病人的饮食、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等进行综合性指导与护理,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方案.
作者:杜素春;孔凡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工作疲溃感是在具有长期的慢性压力源的工作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综合反应,对护士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有关护士工作疲溃感的概念、发展过程、测量工具及研究内容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信息.
作者:唐争艳;李小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病人由于机体的老化,可能导致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年轻人大不相同.以下针对老年人易患的几种常见疾病,包括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抑郁症,分别介绍其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雷;高竹林;廖小菁;刘倩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王永明;麻超;程显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培养护理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方法对24例次护理查房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结果护理诊断/问题存在缺陷18.25%,护理措施存在缺陷8.01%,效果评价存在缺陷71.43%.结论规范护理病历书写、护士多与患者沟通、掌握病人10知道、做好查房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减少护理查房的缺陷.
作者:逯秀玲;张斌;马新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并辅以化疗、放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康复指导,使乳癌术后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乳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负压吸宫术仍是避孕失败或意外妊娠的主要补救措施之一[1].为减轻术中扩宫及吸宫的疼痛,我们采用笑气(N2O)自控吸入镇痛配合负压吸宫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群秀;李兰;吴小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总结16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护理,其中3例脑血管痉挛、1例高灌注损伤、1例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1例皮下血肿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提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术后抗凝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林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吴志敏;罗勇;李彦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