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成叶;陈天娇;黄丽巧;李勃;张琳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6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自编问卷.结果 16所高校均开展了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检测工作,18.75%的高校进行了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分别有14,9,7,6所学校使用了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结论 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已经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但各高校使用的量表各异,尚未形成一套标准、成熟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
作者:孙昊哲;王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状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39所农村中学学生8 316名,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前的1 a中,农村中学生产生过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离家出走的发生率分别为35.3%和7.2%;大家庭学生离家出走倾向的发生率低,再婚家庭学生离家出走倾向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家庭;离家出走倾向学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集聚现象.结论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较为严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学生的离家出走行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离家出走行为的发生.
作者:杨汴生;何健;钟娅;彭永平;梁振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前全球有1.55亿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3000万~4000万儿童青少年肥胖[1].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报道越来越多,其全球流行趋势已引起高度关注[2].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3].同时,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国的青少年肥胖发展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3-4].所以,有学者预测,如不加以控制,到2010年我国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比例男性将达到18.46%,女性为9.18%[5].
作者:杨万龄;王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国大中学生吸烟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的213 253名大中学生,分性别、年级计算学生的尝试吸烟率、近期吸烟率和经常吸烟率.结果 男、女生尝试吸烟率初中为29.5%和14.2%,高中为52.4%和24.8%,大学为66.3%和26.9%.全国大中学生合计近期吸烟率为13.8%(男生为23.0%,女生为4.6%),其中初中男、女生分别为12.3%和女3.5%,高中生为26.3%和5.2%,大学生为40.5%和4.9%.男、女生经常吸烟率初中为0.52%和0.12%,高中为0.68%和0.10%,大学为1.07%和0.19%.各项吸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西部>中部>东部.男生随年级上升增势明显,女生高中阶段高.结论 我国学生吸烟率有上升趋势;青少年控烟干预应向中、西部倾斜.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宋逸;胡佩瑾;星一;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上犹县2002-2007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状况,探讨预防控制学校暴发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以上犹县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中乙类7起,丙类18起,其他传染病1起;肠道传染病7起,呼吸道传染病17起,接触性传染病2起;农村学校16起,城镇学校10起;小学19起,中学7起;春秋季共暴发24起,冬季和夏季各1起.结论 应重点加强学校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学校饮用水和饮食管理.
作者:叶春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原始数据与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相比,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尤其是城市男生的肥胖率上升了7.77%[1].为了解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趋势,探讨防制学生肥胖的对策,现将河南省1991,1995,2000和200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全军;周晓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考升学体检资料是一种规范化的学生健康信息,能较全面地、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通过对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探讨体检不合格和报考专业受限的原因,为今后制定学校卫生工作政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08年太原市高考学生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校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食品从采购、生产、加工到售卖各环节稍有忽略就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因此细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当前,物价的高位运行、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周边个体餐馆的不断发展,都使食堂经营难度不断增大,同时增加了监管风险,而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加重了食品安全监管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责任要求.
作者:李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国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劳动政策之一,主要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2个部分组成.
作者:刘瑞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师范专科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开展相关咨询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贵州省1 689名师范专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3.45±0.62)高于女生(3.24±0.60,P<0.01),一年级新生(3.42±0.60)高于二、三年级学生(3.25±0.63,3.31±0.57)(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SCL-90总均分存在负相关(r=-0.51,P<0.01),且对SCL-90总均分回归显著(β=-0.50,P<0.01).结论 师范专科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张翔;赵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18个省(区、市)33 6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曾阅读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报告率男生为45.8%,女生为8.5%;性行为报告率男生为14.8%,女生为5.6%.曾有性行为者中,有2名以上性伴侣者男生为41.7%,女生为28.5%;性行为系被迫发生者男生为12.7%,女生为18.8%;安全套使用率男生为48.5%,女生为51.5%;18.6%和20.5%的男、女生报告曾使对方或自己怀孕.西部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结论 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更突出,针对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宋逸;季成叶;星一;胡佩瑾;陈天娇;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睡眠状况,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某高校医学生650名(均为住校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睡眠质量评价工具,结合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睡眠质量较差者占56.3%,男生较女生差,且存在城乡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激事件、心理状态、宿舍环境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P值均<0.05),且睡眠质量随年级增高而降低;但是否恋爱、考研、是否经常锻炼身体、月生活开支以及学习成绩等因素与睡眠质量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医学生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应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睡眠质量,以保证医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董兆举;王强;秦国民;杜勇;刘莎;张晓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佛山市4个镇的中心小学全体7,9,12岁小学生,从2004年起,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口腔普查.结果 2004-2008年南海区小学生恒牙龋患率从16.11%下降到13.65%,乳牙龋患率从51.82%下降到46.38%,特别是东部的大沥镇小学生,9岁年龄组龋患率下降显著.恒牙充填率从2004年的23.36%上升到2008年的31.37%,特别是九江镇上升显著.乳龋充填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佛山南海区小学生龋患率显著下降,12岁儿童恒牙充填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作者:谢燕妮;莫振飞;赵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生平简介叶恭绍,儿童少年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卫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中国几代儿童青少年卫生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她从事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研究,提出了我国男、女少年第二性征发育的分期方法,成为我国广大专业工作者研究青春期发育的重要依据.她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儿童青少年卫生科研机构--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为推动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叶广俊;吕姿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否处于一个氟安全地区,为地氟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6位同学(≥21岁)的尿液氟含量及大米、白菜、番薯、石榴、板栗、煤炭的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尿液中氟的质量浓度为(0.342±0.081)mg/L,大值0.510 mg/L,小值0.200 mg/L.农产品中大米、白菜、番薯、石榴、板栗的平均氟含量为1.6mg/kg,大值为3.25mg/kg,小值为0.煤炭为9.0 mg/kg.结论 右江民族医学院处于一个氟较安全地区.
作者:韦耀东;罗义雄;温晶;韦玉娇;覃宇;马海燕;陶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行之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以增强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祥云县8所贫困农村小学四~六年级32个班1 124名学龄儿童,采用参与性营养教育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调查对象对新鲜水果或蔬菜、黄豆、胡萝卜营养价值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6.3,6.5和24.1个百分点(P<0.01),对谷类食物、牛奶及奶制品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21.1和6.2个百分点(P<0.01),预防骨质疏松、贫血原因、预防缺铁性贫血知识点分别提高10.7,0.6和33.4个百分点(P<0.01).对饮食与健康的认知情况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0.01).干预前有81.7%的儿童愿意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干预后该比例提高了5.9个百分点(P<0.01);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由22.4%提高到32.4%(P<0.01).结论 对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可采用参与性营养教育方法 .
作者:殷建忠;李燕;周建于;周玲仙;池开胜;郑敏;张忠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心理控制源分为旬在控制(外控)和内在控制(内控).外在控制是指结果不由个人努力所块定的一种普遍信念,而内在控制则指事情结果与个人努力相一致.
作者:孙永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18省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共分析177 115名城市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结果 男、女生7项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频繁喝软饮料2.7%和1.5%;频繁吃甜点心9.4%和14.0%;频繁吃西式快餐1.6%和1.2%;偏食37.1%和39.8%;不喝牛奶17.5%和17.0%;不吃早餐8.6%和7.8%;不健康减肥行为10.1%和23.1%.各种行为检出率及其聚集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级差异.结论 应重视青少年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预防,通过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等措施实施.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黄丽巧;李勃;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MBI-GS)和大学生课业负荷量表,对1 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检出率为23.4%,轻度学业倦怠学生占19.4%,重度学业倦怠学生占4.0%;学业倦怠与课业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情绪衰竭和讥诮态度与课业负荷呈显著相关(P<0.01),低个人成就感与课业负荷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应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帮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促进学业投入.
作者: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皖北再生铅冶炼地区铅污染水平以及儿童血铅水平,为进行环境治理及儿童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皖北某县再生铅冶炼地区环境中铅含量进行监测,同时选择污染区2所小学261名5~12岁的学生和清洁对照区的109名学生进行血铅测定.结果 污染区环境铅污染相当严重,高空气铅含量达到5.74 μg/m3,超过国家标准3.83倍.土壤铅大超标倍数达2.04倍.主要农作物小麦铅平均含量为2.84 mg/kg,大超标倍数达42.5倍.污染区儿童血铅水平为98.3~441 μg/L,平均为(258.2±97.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结论 再生铅冶炼地区环境铅及儿童体内铅含量均严重超标.
作者:都凤仁;操基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