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赵燕
目的 了解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行为和运动状况,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15所中学4 1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每天喝汽水饮料和吃甜点1次以上率分别为24.2%和27.3%,每天喝1杯牛/酸/豆奶率为39.2%,每天吃早餐率为77.0%,偏食率为34.6%.中学生每天运动1 h以上者占14.5%;每天看电视/录像2 h以上者占26.1%;每天做课外功课、补课2 h以上者分别占49.9%,11.9%;每天玩电子游戏2h以上者占8.5%.多项饮食行为和运动、静态活动在初、高中和性别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学生基本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2.0%.结论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静态活动较普遍和营养知识匮乏,迫切需要健康教育和干预.
作者:任香梅;蔡云清;莫宝庆;邵继红;贺珍;居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原始数据与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相比,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尤其是城市男生的肥胖率上升了7.77%[1].为了解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趋势,探讨防制学生肥胖的对策,现将河南省1991,1995,2000和200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全军;周晓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流行现状及其表现特征,为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对18个省(区、市)城市181 832名中学生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倾向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6.7%(男生为10.1%,女生为3.5%),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8.6%(男生为12.4%,女生为5.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随年级而上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高一达高峰.有成瘾倾向者位居前3位的上网目的 分别是聊天、玩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结论 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作者:张琳;季成叶;黄丽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笔者从1998年起对某高校师生2 000余例颈椎病患者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推拿按摩,以恢复原有的应力学平衡为基础进行治疗,同时积极指导康复训练,并对其中480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和随访,现对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蔡乐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校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食品从采购、生产、加工到售卖各环节稍有忽略就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因此细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当前,物价的高位运行、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周边个体餐馆的不断发展,都使食堂经营难度不断增大,同时增加了监管风险,而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加重了食品安全监管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责任要求.
作者:李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状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39所农村中学学生8 316名,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前的1 a中,农村中学生产生过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离家出走的发生率分别为35.3%和7.2%;大家庭学生离家出走倾向的发生率低,再婚家庭学生离家出走倾向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家庭;离家出走倾向学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集聚现象.结论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较为严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学生的离家出走行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离家出走行为的发生.
作者:杨汴生;何健;钟娅;彭永平;梁振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睡眠状况,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某高校医学生650名(均为住校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睡眠质量评价工具,结合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睡眠质量较差者占56.3%,男生较女生差,且存在城乡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激事件、心理状态、宿舍环境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P值均<0.05),且睡眠质量随年级增高而降低;但是否恋爱、考研、是否经常锻炼身体、月生活开支以及学习成绩等因素与睡眠质量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医学生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应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睡眠质量,以保证医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董兆举;王强;秦国民;杜勇;刘莎;张晓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吸烟、饮酒、药物滥用、不安全性行为、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各种导致伤害的行为被称为健康危害行为[1].青少年是人生的过渡时期,这些健康危害行为对青少年和成年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2-3].为了解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现状,并为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笔者于2005年对宿州市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君;郝加虎;黄锟;孙莹;陶芳标;张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于2002-2006年对暨南大学附属小学2002-2003学年三、四年级学生开展预防近视的试验,以暨南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试验组1(135人),四年级学生为试验组2(131人).分别以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体质健康监测点同学年的三、四年级学生为对照组1(240人)和对照组2(135人),并以暨南大学附属中学2004-2005学年初一年级学生为内对照组(98人).试验组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上健康教育课,每日做2次全国小学生眼保健操和根据中医针灸经络学说新创眼保健操,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试验组1的近视率(51.1%)比对照组1(79.0%)降低了27.9个百分点,试验组2的近视率(57.2%)比对照组2(70.1%)降低了12.9个百分点;试验组1和试验组2在试验结束时的近视率均低于内对照组.结论 采取的预防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阎筱青;徐聪兵;吴赤蓬;熊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心理控制源分为旬在控制(外控)和内在控制(内控).外在控制是指结果不由个人努力所块定的一种普遍信念,而内在控制则指事情结果与个人努力相一致.
作者:孙永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北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呈上升趋势.
作者:毛康娜;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18省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共分析177 115名城市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结果 男、女生7项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频繁喝软饮料2.7%和1.5%;频繁吃甜点心9.4%和14.0%;频繁吃西式快餐1.6%和1.2%;偏食37.1%和39.8%;不喝牛奶17.5%和17.0%;不吃早餐8.6%和7.8%;不健康减肥行为10.1%和23.1%.各种行为检出率及其聚集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级差异.结论 应重视青少年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预防,通过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等措施实施.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黄丽巧;李勃;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18个省(区、市)33 6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曾阅读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报告率男生为45.8%,女生为8.5%;性行为报告率男生为14.8%,女生为5.6%.曾有性行为者中,有2名以上性伴侣者男生为41.7%,女生为28.5%;性行为系被迫发生者男生为12.7%,女生为18.8%;安全套使用率男生为48.5%,女生为51.5%;18.6%和20.5%的男、女生报告曾使对方或自己怀孕.西部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结论 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更突出,针对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宋逸;季成叶;星一;胡佩瑾;陈天娇;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师范专科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开展相关咨询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贵州省1 689名师范专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3.45±0.62)高于女生(3.24±0.60,P<0.01),一年级新生(3.42±0.60)高于二、三年级学生(3.25±0.63,3.31±0.57)(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SCL-90总均分存在负相关(r=-0.51,P<0.01),且对SCL-90总均分回归显著(β=-0.50,P<0.01).结论 师范专科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张翔;赵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考升学体检资料是一种规范化的学生健康信息,能较全面地、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通过对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探讨体检不合格和报考专业受限的原因,为今后制定学校卫生工作政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08年太原市高考学生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饮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饮食安全和传染病的流行,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为了解贵港市中小学校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学校自备饮用水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防止饮用水安全事件的发生,笔者于2005-2006年对该市33所中小学校共45份自备饮用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及水质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忠营;雷格珍;陆汉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格特点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等测量工具,对随机整班抽取的聊城大学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外向对积极应对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直接作用.外向对积极心理有直接作用,而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较小.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均有直接作用,以积极应对为中介,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与外向特点相当,对积极心理的直接作用明显高于外向.结论 外向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点是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娄文婧;李义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否处于一个氟安全地区,为地氟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6位同学(≥21岁)的尿液氟含量及大米、白菜、番薯、石榴、板栗、煤炭的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尿液中氟的质量浓度为(0.342±0.081)mg/L,大值0.510 mg/L,小值0.200 mg/L.农产品中大米、白菜、番薯、石榴、板栗的平均氟含量为1.6mg/kg,大值为3.25mg/kg,小值为0.煤炭为9.0 mg/kg.结论 右江民族医学院处于一个氟较安全地区.
作者:韦耀东;罗义雄;温晶;韦玉娇;覃宇;马海燕;陶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国大中学生吸烟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的213 253名大中学生,分性别、年级计算学生的尝试吸烟率、近期吸烟率和经常吸烟率.结果 男、女生尝试吸烟率初中为29.5%和14.2%,高中为52.4%和24.8%,大学为66.3%和26.9%.全国大中学生合计近期吸烟率为13.8%(男生为23.0%,女生为4.6%),其中初中男、女生分别为12.3%和女3.5%,高中生为26.3%和5.2%,大学生为40.5%和4.9%.男、女生经常吸烟率初中为0.52%和0.12%,高中为0.68%和0.10%,大学为1.07%和0.19%.各项吸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西部>中部>东部.男生随年级上升增势明显,女生高中阶段高.结论 我国学生吸烟率有上升趋势;青少年控烟干预应向中、西部倾斜.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宋逸;胡佩瑾;星一;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肺结核病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1].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是全球结核病人的1/4[2].甘肃省又是结核病高发省份,学校一旦发生肺结核,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暴发流行.本文通过对会宁县部分学校2005-2007年发生群体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旨在引起各有关部门对学校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有效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作者:靳馀;党丽琴;李兴泽;蒋天章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