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郝加虎;黄锟;孙莹;陶芳标;张洪波
目的 分析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18个省(区、市)33 6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曾阅读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报告率男生为45.8%,女生为8.5%;性行为报告率男生为14.8%,女生为5.6%.曾有性行为者中,有2名以上性伴侣者男生为41.7%,女生为28.5%;性行为系被迫发生者男生为12.7%,女生为18.8%;安全套使用率男生为48.5%,女生为51.5%;18.6%和20.5%的男、女生报告曾使对方或自己怀孕.西部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结论 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更突出,针对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宋逸;季成叶;星一;胡佩瑾;陈天娇;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于2002-2006年对暨南大学附属小学2002-2003学年三、四年级学生开展预防近视的试验,以暨南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试验组1(135人),四年级学生为试验组2(131人).分别以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体质健康监测点同学年的三、四年级学生为对照组1(240人)和对照组2(135人),并以暨南大学附属中学2004-2005学年初一年级学生为内对照组(98人).试验组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上健康教育课,每日做2次全国小学生眼保健操和根据中医针灸经络学说新创眼保健操,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试验组1的近视率(51.1%)比对照组1(79.0%)降低了27.9个百分点,试验组2的近视率(57.2%)比对照组2(70.1%)降低了12.9个百分点;试验组1和试验组2在试验结束时的近视率均低于内对照组.结论 采取的预防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阎筱青;徐聪兵;吴赤蓬;熊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心理控制源分为旬在控制(外控)和内在控制(内控).外在控制是指结果不由个人努力所块定的一种普遍信念,而内在控制则指事情结果与个人努力相一致.
作者:孙永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读写姿势现况,探讨坐姿对视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一年级学生365名;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按照常规方法 检查学生视力,在自然无干预的情况下检查学生的读写姿势.结果 有80.4%的一年级小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人均不正确项数为1.51.有1项不正确读写姿势的为40.19%,以胸桌距离不足一拳为多,占37.41%.读写姿势与学生视力存在一定关系.结论 教师及家长应关注小学生的读写姿势问题,采取适宜措施,帮助其保持正确坐姿,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作者:潘勇平;石晓燕;高爱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行为和运动状况,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15所中学4 1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每天喝汽水饮料和吃甜点1次以上率分别为24.2%和27.3%,每天喝1杯牛/酸/豆奶率为39.2%,每天吃早餐率为77.0%,偏食率为34.6%.中学生每天运动1 h以上者占14.5%;每天看电视/录像2 h以上者占26.1%;每天做课外功课、补课2 h以上者分别占49.9%,11.9%;每天玩电子游戏2h以上者占8.5%.多项饮食行为和运动、静态活动在初、高中和性别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学生基本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2.0%.结论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静态活动较普遍和营养知识匮乏,迫切需要健康教育和干预.
作者:任香梅;蔡云清;莫宝庆;邵继红;贺珍;居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国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劳动政策之一,主要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2个部分组成.
作者:刘瑞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试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分为小强度试验组和中等强度试验组;对照组试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试验前后3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中强度被试身体吸引力和小强度被试身体价值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TMD(PMOS指数)试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 表明,小强度组被试愤怒、抑郁、人际关系得分显著低于中强度组及对照组;中强度组疲劳得分显著低于小强度组及对照组;中小强度组被试TMD、强迫症状、总均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育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影响身体自尊、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朱风书;颜军;陈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中小学生3种近视筛查方法 比较,提出适宜的近视筛检方法 ,为中小学生近视监测和干预效果评估服务.方法 选择上海市虹口区3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发放知情同意书,由家长带领孩子到上海市和平眼科医院用3种视力筛查方法 检查视力情况.结果 共有395名学生进行了全部检查.左眼与右眼的度数呈高度相关,裸眼视力筛查视力不良率为48.7%,小瞳检影近视率为49.4%,散瞳检影近视率为35.7%.小瞳检影的灵敏度为97.2%,阳性预测值为70.3%;裸眼视力筛查的灵敏度为95.0%,阳性预测值为68.2%.结论 在无散瞳验光条件下,学生群体近视筛查可以考虑小瞳检影法和插片验光法相结合的方法 .
作者:亓德云;范宏恩;蒋骅;司梅;张桂莲;陶岚;黄慧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健康状况,为开展教师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某高校2003-2007年有完整体检资料的827名中、青年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青年教师各种疾病或指标异常检出率为73.64%.高血脂、高血压、慢性咽炎、心电图异常、脂肪肝为检出率较高的前5位,男教师的健康异常指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教师(P值均<0.01).结论 应加强高校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重视定期体检,改善中、青年教师的健康水平.
作者:贺刚;江新;王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吸烟、饮酒、药物滥用、不安全性行为、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各种导致伤害的行为被称为健康危害行为[1].青少年是人生的过渡时期,这些健康危害行为对青少年和成年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2-3].为了解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现状,并为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笔者于2005年对宿州市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君;郝加虎;黄锟;孙莹;陶芳标;张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笔者从1998年起对某高校师生2 000余例颈椎病患者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推拿按摩,以恢复原有的应力学平衡为基础进行治疗,同时积极指导康复训练,并对其中480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和随访,现对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蔡乐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原始数据与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相比,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尤其是城市男生的肥胖率上升了7.77%[1].为了解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趋势,探讨防制学生肥胖的对策,现将河南省1991,1995,2000和200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全军;周晓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状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39所农村中学学生8 316名,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前的1 a中,农村中学生产生过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离家出走的发生率分别为35.3%和7.2%;大家庭学生离家出走倾向的发生率低,再婚家庭学生离家出走倾向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家庭;离家出走倾向学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集聚现象.结论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较为严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学生的离家出走行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离家出走行为的发生.
作者:杨汴生;何健;钟娅;彭永平;梁振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肺结核病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1].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是全球结核病人的1/4[2].甘肃省又是结核病高发省份,学校一旦发生肺结核,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暴发流行.本文通过对会宁县部分学校2005-2007年发生群体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旨在引起各有关部门对学校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有效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作者:靳馀;党丽琴;李兴泽;蒋天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MBI-GS)和大学生课业负荷量表,对1 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检出率为23.4%,轻度学业倦怠学生占19.4%,重度学业倦怠学生占4.0%;学业倦怠与课业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情绪衰竭和讥诮态度与课业负荷呈显著相关(P<0.01),低个人成就感与课业负荷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应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帮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促进学业投入.
作者: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18省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共分析177 115名城市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结果 男、女生7项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频繁喝软饮料2.7%和1.5%;频繁吃甜点心9.4%和14.0%;频繁吃西式快餐1.6%和1.2%;偏食37.1%和39.8%;不喝牛奶17.5%和17.0%;不吃早餐8.6%和7.8%;不健康减肥行为10.1%和23.1%.各种行为检出率及其聚集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级差异.结论 应重视青少年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预防,通过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等措施实施.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黄丽巧;李勃;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国大中学生吸烟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的213 253名大中学生,分性别、年级计算学生的尝试吸烟率、近期吸烟率和经常吸烟率.结果 男、女生尝试吸烟率初中为29.5%和14.2%,高中为52.4%和24.8%,大学为66.3%和26.9%.全国大中学生合计近期吸烟率为13.8%(男生为23.0%,女生为4.6%),其中初中男、女生分别为12.3%和女3.5%,高中生为26.3%和5.2%,大学生为40.5%和4.9%.男、女生经常吸烟率初中为0.52%和0.12%,高中为0.68%和0.10%,大学为1.07%和0.19%.各项吸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西部>中部>东部.男生随年级上升增势明显,女生高中阶段高.结论 我国学生吸烟率有上升趋势;青少年控烟干预应向中、西部倾斜.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宋逸;胡佩瑾;星一;张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考升学体检资料是一种规范化的学生健康信息,能较全面地、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通过对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探讨体检不合格和报考专业受限的原因,为今后制定学校卫生工作政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08年太原市高考学生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格特点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等测量工具,对随机整班抽取的聊城大学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外向对积极应对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直接作用.外向对积极心理有直接作用,而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较小.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均有直接作用,以积极应对为中介,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与外向特点相当,对积极心理的直接作用明显高于外向.结论 外向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点是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娄文婧;李义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北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呈上升趋势.
作者:毛康娜;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